專利名稱:手柄握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柄握把結構。
背景技術:
手柄握把(所述手柄包括高爾夫球桿手柄、臺球桿手柄、工具柄手柄、傘柄、自行車手柄、羽毛球拍手柄、登山杖手柄等)的結構是在手柄本體的外面設置握把層。一般握把的結構為I、臺球桿(里面是木質(zhì)、炭纖等,外面是皮或者真皮)2、高爾夫球桿手柄(里面是橡膠管、橡膠發(fā)泡、彈性體等材料。外面JU皮或者 真皮)3、工具柄、傘柄、自行車手柄、登山手柄(里面是橡膠、金屬、塑膠,外面PU皮或者真皮)4、自行車手柄(里面是橡膠、金屬、塑膠,外面-.PU皮或者真皮)5、羽毛球拍手柄(里面是炭纖維、金屬、塑膠,外面-.PU皮或者真皮)手柄本體的材質(zhì)多種多樣,握把層的材料為片狀PU皮或真皮,圍繞在手柄本體外后,最終對接邊部位必須結合?,F(xiàn)有的結合方法為將握把層的對接邊以搭接法(也即一個對接邊的下部去除,另一個對接邊的上部去除,將兩個對接邊重疊搭接并在結合面上施以粘膠劑粘接)或?qū)臃?也即兩個對接邊的相對的側邊施以粘膠劑粘接)粘接,上述兩種方法的缺點是粘接部位比較明顯,影響美觀,容易裂開。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手柄握把,其目的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可以在外觀上改善原有握把層接縫的手柄握把結構,并且可以改善手柄握把的防滑性能和牢固度。本實用新型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手柄握把,包括手柄本體和手柄本體外設置的握把層,其特征在于握把層相對應的兩個粘接邊的側邊之間具有間隙,一根由上橫邊和下豎邊構成的T型條的下豎邊嵌設在上述間隙中,下豎邊的兩側與上述兩個側邊分別粘接,上橫邊的兩個下表面分別與上述兩個粘接邊的上表面粘接。上述上橫邊的上表面是一個弧面。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T型條的設置使粘接面積比現(xiàn)有技術增加了上橫邊的兩個下表面,可以更牢固地使兩個粘接邊連接在一起;凸起的上橫邊增加了握把的防滑性能;上橫邊本身遮擋了粘接部位,可以掩蓋單一線狀的粘接部位在外觀上造成的不美觀性;上橫邊可以印上LOGO增加美觀性;與現(xiàn)有的搭接法相比本實用新型不需要對本來已經(jīng)很薄的握把層材料的搭接邊進行困難的削薄加工,從而生產(chǎn)效率高。
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如圖I所示,將PU皮或真皮的握把層2粘接在手柄本體I上,握把層2的長度小于手柄本體I的外周長,所以握把層2的兩個粘接邊21的側邊211之間具有間隙,在兩個粘接邊21的側邊211上都涂上粘接劑,在粘結邊21的靠近側邊211的上表面也涂上粘接劑。T型條3由具有上面印有L0G09的弧形上表面的上橫邊31以及垂直于上橫邊31的下豎邊32構成。T型條3的材質(zhì)可以是PVC、橡膠、彈性材質(zhì)體、塑膠等。將T型條3的下豎邊32的兩個側面321涂上粘接劑,將上橫邊31的兩個下表面311也涂上粘接劑,將T型條3的下豎邊32插入上述兩個粘接邊21的側邊211之間具有的間隙中,這樣下豎邊32的兩側面321與上述兩個粘接邊21的側邊211分別粘接,上橫邊31的兩個下表面311分別與上述兩個粘接邊21的上表面粘接。從而得到了具有握把層2的手柄握把100,在粘接部分具有印有L0G09的弧形凸起。
權利要求1.手柄握把,包括手柄本體和手柄本體外設置的握把層,其特征在于握把層相對應的兩個粘接邊的側邊之間具有間隙,一根由上橫邊和下豎邊構成的T型條的下豎邊嵌設在上述間隙中,下豎邊的兩側與上述兩個側邊分別粘接,上橫邊的兩個下表面分別與上述兩個粘接邊的上表面粘接。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手柄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條的上橫邊的上表面是一個弧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手柄握把,包括手柄本體和手柄本體外設置的握把層,其特征在于握把層相對應的兩個粘接邊的側邊之間具有間隙,一根由上橫邊和下豎邊構成的T型條的下豎邊嵌設在上述間隙中,下豎邊的兩側與上述兩個側邊分別粘接,上橫邊的兩個下表面分別與上述兩個粘接邊的上表面粘接。本實用新型的T型條的設置使粘接面積比現(xiàn)有技術增加了上橫邊的兩個下表面,可以更牢固地使兩個粘接邊連接在一起;凸起的上橫邊增加了握把的防滑性能;上橫邊本身遮擋了粘接部位;上橫邊可以印上LOGO增加美觀性;與現(xiàn)有的搭接法相比本實用新型不需要對本來已經(jīng)很薄的握把層材料的搭接邊進行困難的削薄加工。
文檔編號A63B49/08GK202478517SQ20122010749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10日
發(fā)明者劉昌益 申請人:劉昌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