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飲料機,其包括:機體,在機體的上部設置有蒸汽出口和飲料出口,與機體分離的并且與蒸汽出口和飲料出口連通的調制杯。在使用這種飲料機時,能夠不移動調制杯就可調制不同口味飲料或者帶泡沫的咖啡,使用方便。
【專利說明】飲料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咖啡調制裝置,特別是用于咖啡機的飲料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咖啡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具有奶沫的卡布奇諾(Cappuccino)咖啡以及拿鐵(Latte)咖啡等各種各樣口味的花式咖啡,適合更多不同人的口味,咖啡變得越來越受歡迎。由于這些花式咖啡中具有奶沫,因此通常使用具有發(fā)泡功能和調勻功能的咖啡機進行調制。但是,在現有技術中,具有以上功能的咖啡機,其發(fā)泡裝置在沖泡裝置的一邊,導致機器占位大,且操作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種占位小且方便使用的花式咖啡機。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飲料機。在使用這種飲料機時,能夠不移動調制杯就可調制不同口味飲料或者帶奶沫的花式咖啡,使用方便且占位小。
[0004]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飲料機,包括機體,在機體的上部設置有蒸汽出口和飲料出口,與機體分離的并且與蒸汽出口和飲料出口連通的調制杯。
[000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飲料機,能夠通過蒸汽出口和飲料出口向調制杯中充入蒸汽和飲料,并且把調制杯中的飲料加熱和調勻。這極大地方便了飲料機的使用。
[0006]在一個實施例中,飲料機還包括用于承載調制杯的第一杯座,密閉式設置在第一杯座內部的驅動單元,在調制杯內豎直設置有由驅動單元驅動的攪拌器。驅動單元設置在第一杯座內部而不外露,從而防止驅動單元遇水損壞,也不會出現鎖死現象,方便了使用,且安全。此外,通過在調制杯內設置攪拌器,可以快速攪勻調制杯內的飲料,還可以調制具有發(fā)泡效果的飲料。
[0007]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驅動單元和攪拌器之間為磁力傳動。調制杯還包括杯蓋,在杯蓋的內側壁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承接攪拌器的攪拌軸的第一端部的凹槽,攪拌軸的第二端部延伸至調制杯的杯底并與第一磁塊相連。驅動單元包括固定設置在第一杯座內的驅動電機,第二磁塊固定設置在驅動電機的轉動軸上。驅動電機驅動第二磁塊通過磁力帶動第一磁塊轉動實現驅動攪拌器攪拌。這種磁力驅動方式使得驅動單元和攪拌器之間沒有物理實體連接件,這大大方便了使用者在第一杯座上取放調制杯。
[0008]在一個實施例中,在飲料機的底部構造有容納腔,第一杯座構造為能進入到容納腔內或從容納腔中出來。這樣,使用者可使用高度不同的調制杯。例如,當使用較高的調制杯時,則將第一杯座推回到容納腔中;當使用較低的調制杯時,則可將第一杯座從容納腔中拉出,而將調制杯放到第一杯座上。由此,使用者可使用規(guī)格不同,特備是高度不同的調制杯,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0009]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在容納腔的頂壁上設置有導向槽,在第一杯座上豎直設置有導向桿,導向桿的頂部與導向槽滑動式配合,使得能以平移方式將第一杯座推入容納腔或從容納腔中抽出。在導向槽的端部區(qū)域設置有成對的凸緣,在成對的凸緣之間形成定位凹陷,導向桿為能與定位凹陷配合的彈性促動桿。在使用者在將第一杯座拉出到位或推回到位時,彈性促動桿均會發(fā)生彈動,從而提醒使用者已經將第一杯座移動到位。由此,第一杯座不會被使用者過度拉出或過度推回。此外,定位凹陷還對第一杯座的運動產生限位作用。
[0010]在一個實施例中,容納腔的底壁還包括延伸到機體外部的第一杯座沿其運動的延伸部,延伸部處于第一杯座下方而形成第二杯座。這樣,調制杯放置到第二杯座上,而不是放置到桌子上,對桌子起到保護作用。此外,第二杯座會接住來自飲料出口的液滴,這也會保護桌子。
[0011]在一個實施例中,在容納腔的底壁上設置有豎直凸起的轉軸,在第一杯座上構造有套設在轉軸上的套環(huán),使得第一杯座能以圍繞轉軸轉動的方式相對機體轉動。通過這種轉動結構,使用者可將第一杯座移到機體的左側或右側。當第一杯座處于機體的左側時,左撇子人員使用較為方便;而當第一杯座處于機體的右側時,右撇子人員使用較為方便。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1)將飲料機的蒸汽出口和飲料出口設置為均與調制杯連通,能夠通過蒸汽出口和飲料出口向調制杯中充入蒸汽和飲料,并且把調制杯中的飲料加熱和調勻,這極大地方便了飲料機的使用。(2)驅動單元設置在第一杯座內部而不外露,從而防止驅動單元遇水損壞,也不會出現鎖死現象,且第一杯座可移動,方便了使用,且易于調用高低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在下文中將基于實施例并參考附圖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詳細的描述。其中:
[0014]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飲料機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將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杯座從容納腔中拉出的示意圖;
[0016]圖3是將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杯座推回容納腔的示意圖;
[0017]圖4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容納腔的頂壁的示意圖;
[0018]圖5是轉動式的第一杯座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6和7顯示了調整轉動式第一杯座的方位的示意圖
[0020]圖8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調制杯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在附圖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附圖并未按照實際的比例。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3]圖1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飲料機10。如圖1所示,飲料機10包括機體11和與機體11配套使用的調制杯12。調制杯12與機體11為分離結構,以便于將調制杯12從機體11上取下或更換。在機體11設置有兩個飲料出口,如蒸汽出口 13和飲料出口 14。這兩個出口均與調制杯12相連通,從而使用者能夠不移動調制杯12就能調制出不同口味的飲料,方便了使用。在一個實施例中,調制杯12還包括杯蓋62,蒸汽出口 13和飲料出口 14均通過杯蓋62與調制杯12相連通。在一個優(yōu)選地實施例中,蒸汽出口 13設置在飲料出口 14的正下方,并且蒸汽出口 13和飲料出口 14處于調制杯12的開口范圍內。當飲料機10為咖啡機時,蒸汽出口 13可為噴出蒸汽,飲料出口 14可流出咖啡,這樣可以調制發(fā)泡咖啡。雖然,在圖1中僅示意性地顯示了兩個出口,實際上飲料機10可包括多個出口,這里不再贅述。
[0024]還如圖1所示,飲料機10還包括用于承載或支撐調制杯12的第一杯座20。在飲料機11的底部構造有容納腔15。第一杯座20能進入到容納腔15中或從容納腔15中出來。這樣,在使用高度較低的調制杯時,可從容納腔15中取出第一杯座20以進行支撐;而在使用高度較高的調制杯時,可將第一杯座20放回到容納腔15中,從而能夠使用不同高度的調制杯。
[0025]圖2和3示意性地顯示了以平移方式來將第一杯座20移入或或移出容納腔15的結構。在這種結構中,在容納腔15的頂壁40上構造有導向槽41,如圖4所示。在第一杯座20上設置有豎直的導向桿21,導向桿21的頂部與導向槽41滑動式配合。優(yōu)選地,在導向槽41的端部區(qū)域設置均有成對的凸緣90、91,在成對的凸緣90之間形成了定位凹陷42、43。導向桿21實施為能與定位凹陷42、43配合的彈性促動桿。如圖2和4所示,彈性促動桿包括圍繞導向桿21而設置的彈性件45。在接近導向桿21的頂部的下方設置有阻擋凸起46,彈性件45的一端頂靠阻擋凸起46,另一端頂靠第一杯座20上的彈性件安裝座22 (在圖4中沒有顯示出彈性件安裝座22)。彈性件45可為螺旋彈簧,或彈性壓片等。在將第一杯座20從容納腔15中拉出時,導向桿21會從定位凹陷42出來,并沿著導向槽41而滑動。這時彈性件45被壓縮。當導向桿21運動到定位凹陷43時,在在彈性件45的彈力下導向桿21會向上凸出進入到定位凹陷43中,這時第一杯座20拉出到位。這樣,使用者就不會過度拉動或過度推回第一杯座20,避免了將其損壞。為了方便拉動第一杯座20,還可以在第一杯座20的側面上構造拉手25,如圖2和3中所示的凹槽式拉手。
[0026]還如圖2和3所示,還可以將容納腔15的底壁23構造為從機體11的內部延伸出來,即底壁23包括延伸到機體11的外部的延伸部24。在這種情況中,第一杯座20則沿延伸部24而運動。延伸部24還可形成用于承載或支撐調制杯的第二杯座24,如圖3所示。在使用高度較低的調制杯時,將第一杯座20拉出到位,第一杯座20會處于第二杯座24上,即第一杯座20和第二杯座24共同支撐調制杯,如圖2所示。此外,在使用高度較高的調制杯時,還可以將第一杯座20推回到容納腔15中,僅使用第二杯座24進行支撐,如圖3所示。
[0027]圖5示意性地顯示了轉動式來的第一杯座20的結構。在這種結構中,在容納腔15的底壁上設置有豎直凸起的轉軸50,在第一杯座20上構造有套環(huán)51。套環(huán)51套設在轉軸50上。通過這種轉動結構,使用者可將第一杯座20移到機體11的左側或右側。當第一杯座20處于機體11的左側時,左撇子人員使用較為方便;而當第一杯座20處于機體11的右側時,右撇子人員使用較為方便,從而方便了不同使用者的不同使用習慣,如圖6和7所示。
[0028]還如圖2、3和5所示,在第一杯座20和第二杯座24上還構造有其他結構,例如水槽27,可在水槽27內以能取出的方式設置接水盒26。接水盒26可用于容納一些廢水,還可以將接水盒26取出以進行清洗,提高了飲料機10的使用清潔情況。在僅使用第二杯座24支撐調制杯時,將接水盒26設置在第二杯座24上(這里沒有顯示出水槽27),如圖3所示。在使用第一杯座20和第二杯座24兩者支撐調制杯時,則將接水盒26設置在第一杯座20的水槽27中ο
[0029]在調制飲料時,為了將調制杯12內的飲料快速攪勻或者產生發(fā)泡效果,還可以在調制杯12內設置攪拌器60,如圖1和8所示。攪拌器60由密閉式設置在第一杯座20內部的驅動電機61來驅動。由于驅動電機61設置在第一杯座20的內部而不外露,因此防止了驅動電機61遇水損壞,也不會出現鎖死現象,方便了使用。
[0030]驅動電機61和攪拌器60之間優(yōu)選為磁力傳動。如圖8所示,調制杯12包括杯蓋62和轉動式安裝在調制杯12的杯底的第一磁塊65。在杯蓋62的內側壁上設置有用于承接攪拌器60的攪拌軸63的第一端部的轉動槽64,攪拌軸63的第二端部則與第一磁塊65固定連接。在第一杯座20內還設置有由驅動電機61驅動的第二磁塊66。第一磁塊65和第二磁塊66設置為異性磁極相對或磁性相反,因此當驅動電機61轉動時,攪拌器60會隨之轉動。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第一磁塊65和第二磁塊66均為永久磁體。
[0031]雖然已經參考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對其進行各種改進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換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結構沖突,各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項技術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組合起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開的特定實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權利要求的范圍內的所有技術方案。
【權利要求】
1.一種飲料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機體,在所述機體的上部設置有蒸汽出口和飲料出口, 與所述機體分離的并且與所述蒸汽出口和飲料出口連通的調制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飲料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承載所述調制杯的第一杯座,密閉式設置在所述第一杯座內部的驅動單元,在所述調制杯內底部設置有由所述驅動單元驅動的攪拌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飲料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調制杯的底部設置有第一磁塊,在所述第一杯座的放置調制杯的位置設置有磁性與所述第一磁塊磁性相反的第二磁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飲料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飲料機的底部構造有容納腔,所述第一杯座構造為能進入到所述容納腔內或從所述容納腔中出來。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飲料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納腔的頂壁上設置有導向槽,在所述第一杯座上豎直設置有導向桿,所述導向桿的頂部與所述導向槽滑動式配合,使得能以平移方式將所述第一杯座推入所述容納腔或從所述容納腔中抽出。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飲料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導向槽的端部區(qū)域設置有成對的凸緣,在成對的凸緣之間形成定位凹陷,所述導向桿為能與所述定位凹陷配合的彈性促動桿。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飲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納腔的底壁還包括延伸到所述機體外部的所述第一杯座能沿其運動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形成第二杯座。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飲料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納腔的底壁上設置有豎直凸起的轉軸,在所述第一杯座上構造有套設在所述轉軸上的套環(huán),使得所述第一杯座能以圍繞所述轉軸轉動的方式相對機體旋轉。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飲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單元包括固定設置在第一杯座內的驅動電機,所述第二磁塊固定設置在所述驅動電機的轉動軸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飲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調制杯還包括杯蓋,在所述杯蓋的內側壁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承接所述攪拌器的攪拌軸的第一端部的轉動槽,所述攪拌軸的第二端部延伸至所述調制杯的杯底并與第一磁塊相連。
【文檔編號】A47J31/00GK204091718SQ201420366599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2日
【發(fā)明者】郭建剛, 林錦如 申請人: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