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簾桿卡扣和窗簾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窗簾【技術領域】,特別是窗簾桿卡扣和窗簾架;窗簾桿卡扣包括彈性卡頭,彈性卡頭與窗簾支架配合并通過彈性卡頭的彈性變形卡緊在窗簾支架上,彈性卡頭連接有第一彈性控壓片和第二彈性控壓片,第一彈性控壓片和第二彈性控壓片呈“八”字形設置,第一彈性控壓片和第二彈性控壓片上分別設置有與窗簾桿相配合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本實用新型同時也提供一種采用上述窗簾桿卡扣的雙層窗簾架;窗簾架通過采用窗簾桿卡扣不需更換窗簾支架便能方便地加裝另一根窗簾桿,操作簡單且使用方便,另外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
【專利說明】窗簾桿卡扣和窗簾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窗簾【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窗簾桿卡扣和采用這種窗簾桿卡扣的窗簾架。
【背景技術】
[0002]窗簾是現(xiàn)代家居常見的裝飾物之一。為了方便使用,人們一般是通過窗簾桿將窗簾懸掛于窗戶的里面。
[0003]現(xiàn)有的窗簾架一般包括固定于墻體的窗簾支架和窗簾桿,窗簾支架上設置有用于放置窗簾桿的裝配孔,裝配孔一般設置為開口式的。單層窗簾和雙層窗簾采用的窗簾支架不同,雙層窗簾采用的窗簾支架較長,且窗簾支架上需要設置一對開口式的窗簾桿裝配孔。因此當用戶想把單層窗簾改為雙層窗簾時得更換整個窗簾支架,不僅浪費材料且增加了成本。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目前單層窗簾改為雙層窗簾時得更換整個窗簾支架,導致浪費材料、增加成本的問題而提供的一種窗簾架。
[0005]為達到上述功能,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窗簾桿卡扣,包括彈性卡頭,所述彈性卡頭與窗簾支架配合并通過所述彈性卡頭的彈性變形卡緊在所述窗簾支架上,所述彈性卡頭連接有第一彈性控壓片和第二彈性控壓片,所述第一彈性控壓片和所述第二彈性控壓片呈“八”字形設置,所述第一彈性控壓片和所述第二彈性控壓片上分別設置有與窗簾桿相配合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0007]優(yōu)選地,所述彈性卡頭、所述第一彈性控壓片和所述第二彈性控壓片采用塑料材質(zhì)制成。
[0008]一種窗簾架,包括窗簾支架、第一窗簾桿和第二窗簾桿,所述窗簾支架的前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一窗簾桿相配合的裝配孔,所述第二窗簾桿通過窗簾桿卡扣固定在所述窗簾支架上,所述窗簾桿卡扣為上面所述的窗簾桿卡扣,所述第二窗簾桿通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窗簾桿卡扣固定連接。
[0009]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窗簾桿和所述第二窗簾桿是伸縮套管。
[0010]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窗簾桿的兩端設置有端頭,所述端頭與所述第二窗簾桿之間通過螺紋連接,所述端頭的外徑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內(nèi)徑大。
[0011 ] 優(yōu)選地,所述窗簾支架包括支臂和彎鉤,所述彎鉤上設置有所述裝配孔,所述彎鉤上還設置有用于頂緊所述第一窗簾桿的頂絲。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種窗簾桿卡扣,包括彈性卡頭,所述彈性卡頭與窗簾支架配合并通過所述彈性卡頭的彈性變形卡緊在所述窗簾支架上,所述彈性卡頭連接有第一彈性控壓片和第二彈性控壓片,所述第一彈性控壓片和所述第二彈性控壓片呈“八”字形設置,所述第一彈性控壓片和所述第二彈性控壓片上分別設置有與窗簾桿相配合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窗簾架通過采用窗簾桿卡扣不需更換窗簾支架便能方便地加裝另一根窗簾桿,操作簡單且使用方便,另外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窗簾桿卡扣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窗簾桿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窗簾支架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1至附圖3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闡述:
[0017]實施例一:
[0018]如圖1所示的一種窗簾桿卡扣,包括彈性卡頭11,彈性卡頭11與窗簾支架2配合并通過彈性卡頭11的彈性變形卡緊在窗簾支架2上,在本實施例中,窗簾支架2與彈性卡頭11配合部分為圓桿,彈性卡頭11與窗簾支架2配合的部分呈半圓狀,且其直徑比圓桿外徑略小,因此彈性卡頭11通過彈性變形后的回彈力便可卡緊在圓桿上;彈性卡頭11連接有第一彈性控壓片12和第二彈性控壓片13,第一彈性控壓片12和第二彈性控壓片13呈“八”字形設置,第一彈性控壓片12和第二彈性控壓片13上分別設置有與窗簾桿相配合的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31,當把第一彈性控壓片12和第二彈性控壓片13按壓到相互平行時,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31剛好同軸。
[0019]在本實施例中,為降低生產(chǎn)成本彈性卡頭11、第一彈性控壓片12和第二彈性控壓片13采用塑料材質(zhì)制成。
[0020]在使用時,先把彈性卡頭11按壓到窗簾支架2上,卡緊窗簾支架2后,再用手指把第一彈性控壓片12和第二彈性控壓片13捏平行后,把窗簾桿依次穿過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31,松開手指后,第一彈性控壓片12和第二彈性控壓片13在彈性回彈力的作用下回彈,此時窗簾桿便會被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31卡緊。
[0021]實施例二:
[0022]如圖2所示的一種窗簾架,包括窗簾支架2、第一窗簾桿3和第二窗簾桿4,窗簾支架2的前端設置有與第一窗簾桿3相配合的裝配孔21,第二窗簾桿4通過窗簾桿卡扣I固定在窗簾支架2上,窗簾桿卡扣I采用實施例一所述的窗簾桿卡扣I,第二窗簾桿4通過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31與窗簾桿卡扣I固定連接。
[0023]為了適用不同的窗戶大小,第一窗簾桿3和第二窗簾桿4采用伸縮套管,這樣安裝時便可根據(jù)窗戶的實際大小對第一窗簾桿3和第二窗簾桿4的長度進行調(diào)整。
[0024]由于第二窗簾桿4是利用與窗簾桿卡扣I的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31之間的摩擦力卡緊,因此為防止當推拉窗簾時對第二窗簾桿4的推力或拉力過大,使第二窗簾桿4從窗簾桿卡扣I上脫落,第二窗簾桿4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端頭41,端頭41與第二窗簾桿4之間通過螺紋連接,端頭41的外徑比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31的內(nèi)徑大。
[0025]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降低生產(chǎn)成本,如圖3所示,窗簾支架2包括支臂22和彎鉤23,支臂22為一圓形的中空鋼管,支臂22的一端設置有固定座,另一端與彎鉤23配合,彎鉤23采用鋅合金壓鑄而成,彎鉤23上設置有裝配孔21和頂絲24,當把第一窗簾桿3放置于裝配孔21上后,通過擰緊頂絲24能把第一窗簾桿3壓緊。
[0026]以上所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例,并非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窗簾桿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彈性卡頭(11),所述彈性卡頭(11)與窗簾支架(2)配合并通過所述彈性卡頭(11)的彈性變形卡緊在所述窗簾支架(2)上,所述彈性卡頭(11)連接有第一彈性控壓片(12)和第二彈性控壓片(13),所述第一彈性控壓片(12)和所述第二彈性控壓片(13)呈“八”字形設置,所述第一彈性控壓片(12)和所述第二彈性控壓片(13)上分別設置有與窗簾桿相配合的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31)。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窗簾桿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卡頭(11)、所述第一彈性控壓片(12)和所述第二彈性控壓片(13)采用塑料材質(zhì)制成。
3.—種窗簾架,包括窗簾支架(2)、第一窗簾桿(3)和第二窗簾桿(4),所述窗簾支架(2)的前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一窗簾桿(3)相配合的裝配孔(21),所述第二窗簾桿(4)通過窗簾桿卡扣(I)固定在所述窗簾支架(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窗簾桿卡扣(I)為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2所述的窗簾桿卡扣(I ),所述第二窗簾桿(4)通過所述第一通孔(121)和所述第二通孔(131)與所述窗簾桿卡扣(I)固定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窗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窗簾桿(3)和所述第二窗簾桿(4)是伸縮套管。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窗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窗簾桿(4)的兩端設置有端頭(41),所述端頭(41)與所述第二窗簾桿(4)之間通過螺紋連接,所述端頭(41)的外徑比所述第一通孔(121)和所述第二通孔(131)的內(nèi)徑大。
6.如權利要求3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窗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窗簾支架(2)包括支臂(22 )和彎鉤(23 ),所述彎鉤(23 )上設置有所述裝配孔(21),所述彎鉤(23 )上還設置有用于頂緊所述第一窗簾桿(3)的頂絲(24)。
【文檔編號】A47H1/12GK203662495SQ201320699391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7日
【發(fā)明者】趙衛(wèi)兵 申請人:趙衛(wèi)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