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塵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涉及一種真空吸塵器。根據一實施方式的真空吸塵器,包括:吸塵器本體,具有安裝部,集塵桶,以能夠分離的方式安裝在上述安裝部,并且具有用于對灰塵進行加壓的加壓部件,以及轉動蓋,以能夠轉動的方式設在上述吸塵器本體,用于覆蓋安裝在上述安裝部的上述集塵桶;上述轉動蓋包括驅動裝置,上述驅動裝置用于驅動上述集塵桶的加壓部件。
【專利說明】真空吸塵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真空吸塵器。
【背景技術】
[0002] 通常,真空吸塵器是指,利用吸入電機所產生的吸力來吸入空氣及灰塵之后,分離 空氣和灰塵,并將灰塵儲存在集塵桶,使空氣向吸塵器的外部排出的設備。
[0003] 在作為現有技術文獻的韓國授權專利公報第0838887號中公開了一種真空吸塵 器,該真空吸塵器包括形成有用于儲存灰塵的儲塵部的集塵裝置和安裝上述集塵裝置的吸 塵器本體。
[0004] 上述集塵裝置的內部設有加壓部件,上述加壓部件為了壓縮儲存在儲塵部的灰塵 而旋轉。并且,上述吸塵器本體的安裝部底面設有電機和驅動齒輪,上述電機用于使上述加 壓部件旋轉,上述驅動齒輪與上述電機相連接。上述集塵裝置的底面設有與上述驅動齒輪 相嚙合的從動齒輪。因此,若將上述集塵裝置安裝在上述吸塵器本體的安裝部,則上述從動 齒輪與驅動齒輪相嚙合。
[0005] 但是,根據如上所述的結構,在上述吸塵器本體的安裝部安裝上述集塵裝置的過 程中,具有因上述從動齒輪與上述驅動齒輪相碰撞而導致齒輪損壞的擔憂。并且,在上述集 塵裝置安裝在上述吸塵器本體的狀態(tài)下,上述驅動齒輪及從動齒輪位于集塵裝置的下方, 因此用戶無法確認工作狀況,并且即使上述加壓部件在上述集塵裝置的內部旋轉,在上述 集塵裝置的內表面被污染的情況下,用戶也很難確認上述加壓部件的旋轉狀況。
【發(fā)明內容】
[0006]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止在集塵桶的安裝過程中傳動部損壞的真空吸塵 器。
[0007] 本發(fā)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容易確認加壓部件的工作狀況的真空吸塵 器。
[0008] 根據一實施方式的真空吸塵器包括:吸塵器本體,具有安裝部,集塵桶,以能夠分 離的方式安裝在上述安裝部,并且具有用于對灰塵進行加壓的加壓部件,以及轉動蓋,以能 夠轉動的方式設在上述吸塵器本體,用于覆蓋安裝在上述安裝部的上述集塵桶;上述轉動 蓋包括驅動裝置,上述驅動裝置用于驅動上述集塵桶的加壓部件。
[0009] 上述驅動裝置包括:壓縮電機;傳動部,用于向上述加壓部件傳遞上述壓縮電機 的動力。
[0010] 上述轉動蓋包括蓋本體,上述蓋本體用于覆蓋上述傳動部的一部分或全部,并且 上述蓋本體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質形成。
[0011] 上述傳動部包括多個傳遞部;上述集塵桶包括連接部,上述連接部與上述加壓部 件相連接,并且,上述連接部用于使上述多個傳遞部中的一個傳遞部與上述加壓部件相連 接;在上述轉動蓋覆蓋上述集塵桶時,上述連接部與上述一個傳遞部相連接。
[0012] 上述集塵桶包括:集塵本體,上述加壓部件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設在該集塵本體,集 塵桶蓋,覆蓋上述集塵本體的上側,并且具有上述連接部;上述連接部貫通上述集塵桶蓋來 與上述加壓部件相連接。
[0013] 上述連接部以能夠在與上述加壓部件的旋轉軸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方向移動的方 式設在上述集塵桶蓋。
[0014] 上述多個傳遞部中的一個傳遞部包括連接引導件,上述連接引導件能夠在上述轉 動蓋的內部進行直線移動;上述連接引導件被彈性部件支撐,并且向上述轉動蓋的外側突 出。
[0015] 上述一個傳遞部和上述連接部中的一個包括用于形成同心的突出部,而上述一個 傳遞部和上述連接部中的另一個包括用于收容突出部的收容槽。
[0016] 還包括檢測部,用于檢測上述轉動蓋的轉動;若上述檢測部在接通上述壓縮電機 的狀態(tài)下檢測到上述轉動蓋的轉動,則斷開上述壓縮電機。
[0017] 上述集塵桶包括結合單元,上述結合單元用于使上述集塵桶分別與上述轉動蓋和 上述安裝部相結合。
[0018] 還包括轉動維持單元,上述轉動維持單元用于維持上述轉動蓋已向一個方向轉動 的狀態(tài);上述結合單元用于使上述集塵桶與上述轉動蓋相結合或解除上述集塵桶與上述轉 動蓋之間的結合;在解除上述集塵桶與上述轉動蓋之間的結合時,上述轉動維持單元工作, 從而維持上述轉動蓋已轉動的狀態(tài)。
[0019] 上述轉動蓋包括:多個蓋本體,鉸鏈,設在上述多個蓋本體中的一個蓋本體;上述 轉動維持單元包括彈性部件,上述彈性部件與上述鉸鏈相連接或支撐上述多個蓋本體中的 一個以上的蓋本體。
[0020] 還包括灰塵分離機構,上述灰塵分離機構用于分離流入上述吸塵器本體的空氣中 的灰塵;上述轉動蓋覆蓋上述灰塵分離機構;上述轉動維持單元設在上述灰塵分離機構。
[0021] 上述轉動維持單元包括:升降機構本體,用于支撐上述轉動蓋;彈性部件,用于彈 性支撐上述升降機構本體;支架,上述升降機構本體以能夠移動的方式與該支架相結合。
[0022] 上述結合單元包括:桿,設在上述集塵桶的手柄;第一結合部,借助上述桿的操作 而工作,并且選擇性地與上述轉動蓋相結合;第二結合部,借助上述桿的操作而工作,并且 選擇性地與上述安裝部相結合。
[0023] 在上述手柄設有分別彈性支撐上述第一結合部、第二結合部的多個彈性部件。
[0024] 根據所公開的發(fā)明,由于上述轉動蓋的一部分結構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質形成,并 且上述轉動蓋設有傳動部,從而能夠從外部觀察傳動部,因此具有能夠容易確認傳動部是 否正常工作的優(yōu)點。
[0025] 并且,上述傳動部設在轉動蓋,從而防止在將上述集塵桶安裝在上述安裝部的過 程中與上述傳動部發(fā)生干涉,因此具有能夠防止上述傳動部的損壞的優(yōu)點。
[0026] 特別是,由于通過上述轉動維持單元維持上述傳動部已轉動的狀態(tài),因此具有不 受上述轉動蓋的干涉而能夠容易將上述集塵桶安裝在上述安裝部的優(yōu)點。
[0027] 并且,即使在上述轉動蓋覆蓋上述集塵桶的狀態(tài)下傳動部與上述連接部及加壓部 件的旋轉軸未連接,在傳動部工作的過程中,傳動部與上述連接部及加壓部件的旋轉軸可 以自動相連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 圖1是表示集塵桶從實施例的真空吸塵器分離的狀態(tài)的圖。
[0029] 圖2是實施例的吸塵器本體的剖視圖。
[0030] 圖3是實施例的集塵桶的蓋的剖視圖。
[0031] 圖4是表示實施例的第二傳遞部、連接部及加壓部件整齊排列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0032] 圖5及圖6是表示驅動裝置與加壓部件相連接的過程的圖。
[0033] 圖7是表示集塵桶安裝在吸塵器本體的狀態(tài)的局部剖視圖。
[0034] 圖8是表示在轉動蓋與集塵桶相結合的狀態(tài)下的開放維持單元的局部剖視圖。
[0035] 圖9是表示通過開放維持單元維持轉動蓋已向上方轉動的狀態(tài)的局部剖視圖。
[0036] 圖1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吸塵器的控制框圖。
[0037]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38] 10 :吸塵器本體
[0039] 20 :灰塵分離機構
[0040] 30 :集塵桶
【具體實施方式】
[0041] 下面,將通過例示性的附圖,來對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說明。需要留 意的是,在向各個附圖的結構要素標注附圖標記時,即使相同的結構要素顯示在其他附圖 上,也盡可能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且,在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時,若判斷為對公知結構 或功能的詳細的說明阻礙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理解,則省略其詳細的說明。
[0042] 并且,在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結構要素時,可以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 術語。這種術語只用于將其結構要素與另一結構要素進行區(qū)別,而不對相關結構要素的本 質、次序或順序等進行限定。在記載為一個結構要素與另一結構要素"連結","結合"或"連 接"的情況下,應理解為該結構要素可以直接與該另一結構要素相連結、相結合或相連接, 但也可以在各結構要素之間"連結"、"結合"或"連接"有其他結構要素。
[0043] 圖1是表示集塵桶從實施例的真空吸塵器分離的狀態(tài)的圖,圖2是實施例的吸塵 器本體的剖視圖。
[0044] 參照圖1及圖2,實施例的真空吸塵器1可以包括:吸塵器本體10,內部具有產生 吸力的吸入電機;灰塵分離機構20,安裝在上述吸塵器本體10,用于從吸入的空氣分離灰 塵;集塵桶30,用于儲存從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所分離的灰塵。
[0045] 雖然未圖示,但上述真空吸塵器1還可以包括連接軟管和吸入管及吸嘴。
[0046] 上述吸塵器本體10可以包括用于移動的多個主輪11和輔助輪12。
[0047] 上述吸塵器本體10可以包括本體流入部14,通過上述吸嘴吸入的空氣流入該本 體流入部14。通過上述本體流入部14流入上述本體10的空氣可以流入上述灰塵分離機構 20。作為一例,流入上述本體10的空氣可以從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的下側流入上述灰塵 分離機構20。
[0048] 上述吸塵器本體10可以包括安裝部13,上述安裝部13用于安裝上述灰塵分離機 構20和上述集塵桶30。作為一例,上述安裝部13可以形成于上述吸塵器本體10的前側, 但并不局限于此。
[0049] 在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安裝在上述安裝部13之后,可以安裝上述集塵桶30。若 上述集塵桶30安裝在上述安裝部13,則可以與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相連通。
[0050] 上述吸塵器本體10還可以包括轉動蓋15,在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和上述集塵桶 30安裝在上述安裝部13的狀態(tài)下,上述轉動蓋15覆蓋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和上述集塵桶 30。作為一例,上述轉動蓋15以能夠轉動的方式連接在上述吸塵器本體10的上側部。因 此,上述轉動蓋15可以分別覆蓋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和上述集塵桶30的上側。
[0051] 在上述集塵桶30安裝在上述安裝部13的狀態(tài)下,該集塵桶30可以包圍上述灰塵 分離機構20的周圍的一部分。因此,若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安裝在上述安裝部13并且上 述集塵桶30安裝在上述安裝部13之后,上述轉動蓋15覆蓋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及上述 集塵桶30,則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不暴露于吸塵器本體10的外部。
[0052] 在本實施例中,由于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被上述集塵桶30及上述轉動蓋15覆 蓋,因而即使沒有用于將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固定于上述吸塵器本體10的固定手段,也可 以固定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的位置。即,能夠借助上述集塵桶30及上述轉動蓋15來防止 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的移動。
[0053] 在覆蓋上述集塵桶30的狀態(tài)下,上述轉動蓋15可以與上述集塵桶30相結合。與 此不同,上述轉動蓋15也可以在覆蓋上述集塵桶30的狀態(tài)下與上述吸塵器本體10相結 合。
[0054] 在上述轉動蓋15與上述集塵桶30相結合的情況下,上述集塵桶30可以與上述吸 塵器本體10相結合,以固定其位置。
[0055] 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可以利用空氣的旋風流動來分離空氣和灰塵,但并不局限 于此。
[0056] 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可以包括灰塵分離本體210和蓋220,上述蓋220用于覆蓋 上述灰塵分離本體210的一側。
[0057] 以圖2為基準,在上述灰塵分離本體210的下側可以形成空氣吸入口 212和空氣 排出口 213,空氣從上述空氣吸入口 212吸入,并且從上述空氣排出口 213排出。在上述灰 塵分離本體210的底面可以設置有過濾器214,上述過濾器214使空氣通過,而遮斷規(guī)定大 小以上的灰塵的排出。因此,通過上述空氣吸入口 212吸入的空氣通過上述過濾器214之 后,可以通過上述空氣排出口 213從上述灰塵分離本體210排出。
[0058] 上述灰塵分離本體210的側面設有用于排出從空氣分離的灰塵的灰塵排出口 216。上述灰塵排出口 216配置在比上述空氣吸入口 212及上述空氣排出口 213更高的位 置。
[0059] 圖3是實施例的集塵桶的蓋的剖視圖,圖4是表示實施例的第二傳遞部、連接部及 加壓部件整齊排列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0060] 參照圖2至圖4,上述集塵桶30可以包括集塵本體310和用于覆蓋上述集塵本體 310的集塵桶蓋320。
[0061] 上述集塵本體310的上側開口,上述集塵桶蓋320可以覆蓋上述集塵本體310的 上側。
[0062] 上述集塵本體310的一部分可以呈與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的一部分相同的形狀, 以使上述集塵桶30覆蓋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作為一例,上述集塵本體310可以具有凹陷 部311,而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可以位于該凹陷部311。
[0063] 雖然未圖示,但上述集塵本體310包括灰塵流入口,從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的灰 塵排出口 216排出的灰塵流入該灰塵流入口。
[0064] 上述集塵本體310的內部設有用于加壓所儲存的灰塵的加壓部件360。上述加壓 部件360以能夠轉動的方式設在上述集塵本體310的內部。上述加壓部件360可以包括旋 轉軸364和加壓板362,上述加壓板362從上述旋轉軸364向側方向延伸。
[0065] 在上述集塵本體310可以設置固定軸372,上述旋轉軸364連接到上述固定軸 372。作為一例,上述固定軸372設在上述集塵本體310的底面,但并不局限于此。上述固 定軸372可以插入于上述旋轉軸364的下側。與此不同,也可以使上述旋轉軸364插入于 上述固定軸372的上側。
[0066] 上述集塵本體310的水平截面呈非圓形。并且,在上述加壓部件310轉動的過程 中,上述加壓部件360可以與上述集塵本體310的內表面相接觸。在本實施例中,上述加壓 部件360可以與上述集塵本體310的內表面的至少兩個部分(也可以稱為接觸部)相接觸。 因此,上述加壓部件360能夠以上述旋轉軸364為基準在兩個接觸部形成的角度范圍內進 行轉動。
[0067] 上述轉動蓋15可以包括驅動裝置400,上述驅動裝置400用于產生使上述加壓部 件360轉動的動力。因此,上述驅動裝置400可以與上述轉動蓋15 -起進行轉動,并且在 上述轉動蓋15覆蓋上述集塵桶30的狀態(tài)下,上述驅動裝置400與上述集塵桶30的內部的 加壓部件360相連接。
[0068] 上述驅動裝置400可以包括壓縮電機410和傳動部,上述壓縮電機410可以雙向 旋轉;傳動部用于傳遞上述壓縮電機410的動力。上述傳動部可以包括第一傳遞部420和第 二傳遞部430,上述第一傳遞部420與上述壓縮電機410的軸相連接,上述第二傳遞部430 與上述第一傳遞部420相連接。
[0069] 上述集塵桶蓋320可以包括連接部450,上述連接部450用于向上述加壓部件360 傳遞上述驅動裝置400的動力。上述連接部450可以選擇性地與上述第二傳遞部430及上 述加壓部件360相連接。即,上述連接部450起到第三傳遞部的作用。
[0070] S卩,若使上述集塵桶蓋320與上述集塵本體310相結合,則上述連接部450可以與 上述加壓部件360 (作為一例,旋轉軸)相連接;若從上述集塵本體320分離上述集塵桶蓋 320,則可以解除上述連接部450與上述加壓部件360的連接。
[0071] 并且,若利用上述轉動蓋15覆蓋上述集塵桶30,則上述第二傳遞部430可以與上 述連接部450相連接;若上述轉動蓋15離開上述集塵桶30,則可以解除上述第二傳遞部 430與上述連接部450的連接。
[0072] 上述驅動裝置400的一部分(作為一例,上述第二傳遞部)可以向上述轉動蓋15的 外側突出,并且上述連接部450向上述集塵桶30 (作為一例,集塵桶蓋)的外側暴露,以使 上述驅動裝置400 (作為一例,上述第二傳遞部)與上述連接部450相連接。
[0073] 作為一例,上述第一傳遞部420可以是齒輪。上述第二傳遞部430可以包括本體 432和形成于上述本體432的周圍的多個齒輪434。即,上述第二傳遞部430可以起到齒輪 作用。
[0074] 上述本體432可以呈一側開口的圓筒形狀,在上述本體432形成收容部436,上述 收容部436用于收容連接引導件440。在上述本體432可以設置彈性部件438,上述彈性部 件438用于向上述連接引導件440提供彈力。上述彈性部件438彈性支撐上述連接引導件 440,以使收容在上述本體432的上述連接引導件440從上述本體432突出。在上述連接引 導件440可以形成槽442,上述槽442用于收容上述彈性部件438。借助上述彈性部件438, 上述連接引導件440可以在上述本體432進行直線運動,并且能夠改變向上述第二傳遞部 430的外側突出的長度。
[0075] 在上述連接引導件440的外側形成旋轉防止部443,上述旋轉防止部443用于防 止在上述連接引導件440收容在上述收容部436的狀態(tài)下上述連接引導件440和上述本體 432的相對旋轉。在上述本體432可以形成槽或孔,上述槽或孔用于防止在上述連接引導 件440收容在上述收容部436的過程中與上述旋轉防止部443發(fā)生干涉。因此,上述連接 引導件 440可以與上述本體432 -起進行旋轉。
[0076] 上述連接引導件440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446和一個以上的第二突出部447,上述 第一突出部446用于與上述連接部450形成同心,一個以上的第二突出部447與上述第一 突出部446分隔,用于使上述連接部450旋轉。
[0077] 上述連接部450包括收容槽455和多個接觸突起456,上述收容槽455用于收容 上述第一突出部446,上述多個接觸突起456形成于上述收容槽455。上述收容槽455可以 形成于上述連接部450的上側。上述多個接觸突起456從上述收容槽455的內表面向上述 收容槽455的中心突出,并且相互分隔。上述多個接觸突起456之間的間隔比上述第二突 出部447的厚度大。并且,在多個接觸突起456中的相鄰的兩個接觸突起之間的空間可以 收容上述連接引導件440的第二突出部447。若在相鄰的兩個接觸突起456之間的空間收 容上述第二突出部447,則在上述第二傳遞部430旋轉時,上述連接部450可以一同進行旋 轉。
[0078] 作為再一例,上述連接部450可以包括第一收容槽和多個第二收容槽,上述第一 收容槽用于收容上述第一突出部446,上述多個第二收容槽用于收容上述第二突出部447。 這種情況下,上述多個第二收容槽可以配置成以規(guī)定間隔分隔。上述多個第二收容槽的配 置形態(tài)可以與圖3中所公開的多個接觸突起456的配置形態(tài)相同。
[0079] 作為另一例,上述連接引導件440包括收容槽及多個接觸突起,上述連接部450包 括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也可,上述第一突出部收容在上述收容槽,上述第二突出部收 容在兩個接觸突起之間。
[0080] 上述連接部450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451和一個以上的第二突出部452,上述第一 突出部451用于與上述加壓部件360的旋轉軸364形成同心,上述一個以上的第二突出部 452與上述第一突出部451分隔,用于使上述加壓部件360旋轉。
[0081] 上述加壓部件360的旋轉軸364包括收容槽365和多個接觸突起366,上述收容 槽365用于收容上述連接部450的第一突出部451,上述多個接觸突起366形成于上述收容 槽365。上述收容槽365可以形成于上述旋轉軸364的上側。上述多個接觸突起366從上 述收容槽365的內表面向上述收容槽365的中心突出,并且相互分隔。上述多個接觸突起 366之間的間隔比上述連接部450的第二突出部452的厚度大。并且,在多個接觸突起366 中的相鄰的兩個接觸突起之間的空間可以收容上述連接部450的第二突出部452。若在相 鄰的兩個接觸突起之間的空間收容上述連接部450的第二突出部452,則在上述連接部450 旋轉時,上述旋轉軸364可以一同進行旋轉。
[0082] 作為又一例,上述旋轉軸364可以包括第一收容槽和多個第二收容槽,上述第一 收容槽用于收容上述連接部450的第一突出部451,上述多個第二收容槽用于收容上述連 接部450的第二突出部452。這種情況下,上述多個第二收容槽可以配置成以規(guī)定間隔分 隔。上述多個第二收容槽的配置形態(tài)可以與圖3中所公開的多個接觸突起456的配置形態(tài) 相同。
[0083] 另一方面,上述集塵桶蓋320可以包括第一本體321和與上述第一本體321的上 側相結合的第二本體330。上述第一本體321及上述第二本體330中的某一個可以與上述 集塵本體310的上側相結合。并且,上述連接部450能夠以可進行直線移動及旋轉的方式 配置在上述集塵桶蓋320。
[0084] 上述第一本體321可以包括第一開口 321A和第一引導件322,上述連接部450貫 通上述第一開口 321A,上述第一引導件322用于引導貫通上述第一開口 321A的上述連接部 450進行直線移動。上述第一引導件322從上述第一開口 321A向下方延伸。
[0085] 在上述連接部450形成限制肋453,上述限制肋453用于限制貫通上述第一開口 321A的上述連接部450向下方移動。上述限制肋453沿著上述連接部450的周緣突出。上 述限制肋453可以具有接觸部454。上述接觸部454可以從上述限制肋453的下表面向下 方突出。
[0086] 上述第一本體321可以包括彈性環(huán)324和收容部325,上述彈性環(huán)324在上述連 接部450向下方移動的過程中與上述接觸部454相接觸,上述收容部325收容上述彈性環(huán) 324。在上述連接部450向下方移動的過程中,由于上述接觸部454與上述彈性環(huán)324相接 觸,因此可以減少碰撞噪聲及因碰撞而導致的接觸部454的損壞。由于通過上述彈性環(huán)324 限制上述連接部450向下方移動,因此上述彈性環(huán)324起到制動器作用。在上述限制肋453 與上述收容部325相接觸的情況下,上述收容部325可以起到制動器作用。
[0087] 上述第二本體321可以包括第二開口 331和第二引導件332,上述連接部450貫通 上述第二開口 331,上述第二引導件332用于引導上述連接部450的直線移動。上述第二引 導件332呈圓筒形狀,并且上述連接部450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第二引導件332的內部。
[0088] 在上述第二引導件332可以設置制動器333,上述制動器333用于限制上述連接 部450的上方移動。在上述連接部450向上方移動的過程中,上述限制肋453與上述制動 器333相接觸,從而不能進一步移動。
[0089] 在上述第一本體321和上述第二本體330相結合的狀態(tài)下,上述制動器333 (也可 以稱為"第一制動器")和上述彈性環(huán)324 (或收容部)(也可以稱為"第二制動器")分隔。 因此,上述限制肋453可以在上述制動器333與上述彈性環(huán)324之間移動。此時,在外力不 施加于上述連接部450的前提下,上述連接部450因自重而維持與上述彈性環(huán)324相接觸 的狀態(tài)。
[0090] 圖5及圖6是表示驅動裝置與加壓部件相連接的過程的圖。
[0091] 圖5示出了第二傳遞部與連接部相連接且連接部與加壓部件的旋轉軸未連接的 狀態(tài),圖6示出了第二傳遞部與連接部相連接且連接部與加壓部件的旋轉軸相連接的狀 態(tài)。并且,圖4示出了第二傳遞部與連接部未連接且連接部與加壓部件的旋轉軸也未連接 的狀態(tài)。
[0092]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傳遞部與連接部相連接意味著處于可以向上述連接部傳遞上 述第二傳遞部的旋轉力的狀態(tài),并且上述連接部與加壓部件的旋轉軸相連接意味著處于可 以向上述加壓部件的旋轉軸傳遞上述連接部的旋轉力的狀態(tài)。
[0093] 首先,參照圖4,在上述集塵桶30安裝在上述吸塵器本體10的狀態(tài)下,若上述轉動 蓋15覆蓋上述集塵桶30的上側,則上述第二傳遞部430和上述連接部450及上述加壓部 件360的旋轉軸364配置成一列。作為一例,上述第二傳遞部430和上述連接部450及上 述加壓部件360的旋轉軸364在上下方向上整齊排列。
[0094] 此時,若上述連接引導件440的第二突出部447與上述連接部450的接觸突起456 整齊排列,則上述連接引導件440的第二突出部447被上述連接部450的接觸突起456加 壓,從而向上述連接引導件440的上方移動,并且使上述彈性部件438收縮。該狀態(tài)下,上 述第二傳遞部430的旋轉力可能未向上述連接部450傳遞。
[0095] 這種情況下,若在上述連接部450停止的狀態(tài)下接通上述電機410,以使上述第二 傳遞部430旋轉規(guī)定角度,則上述連接引導件440的第二突出部447與上述連接部450的 兩個接觸突起456之間的空間整齊排列。那么,如圖5所示,上述連接引導件440的第二突 出部447可以插入于上述連接部450的兩個接觸突起456之間的空間,從而向上述連接部 450傳遞上述第二傳遞部340的旋轉力。
[0096] 并且,如圖5所示,若上述連接部450的第二突出部452與上述旋轉軸364的接觸 突起366整齊排列,則上述連接部450的第二突出部452被上述連接部450的接觸突起456 加壓,從而向上述連接引導件440的上方移動,使上述彈性部件438收縮。該狀態(tài)下,上述 連接部450的旋轉力可能未向上述加壓部件360傳遞。但是,若上述加壓部件360停止的 狀態(tài)下,上述連接部450旋轉規(guī)定角度,則上述連接部450的第二突出部452與上述旋轉軸 364的兩個接觸突起366之間的空間整齊排列。那么,如圖6所示,上述連接部450的第二 突出部452可以插入于上述旋轉軸364的兩個接觸突起366之間的空間,從而能夠向上述 加壓部件360傳遞上述連接部450的旋轉力。
[0097] 根據本實施例,上述連接引導件440以能夠移動的方式設在上述轉動蓋15,并且 連接部450以能夠移動的方式設在上述集塵桶蓋320。因此,具有如下優(yōu)點:在上述轉動蓋 15覆蓋上述集塵桶30的狀態(tài)下,即使上述第二傳遞部430不與上述連接部450相連接或者 上述連接部450不與加壓部件360的旋轉軸364相連接,若接通壓縮電機410,則也能夠在 上述第二傳遞部430的旋轉過程中使上述第二傳遞部430與上述連接部450相連接,在上 述連接部450旋轉的過程中使上述連接部450與上述加壓部件360的旋轉軸364相連接。
[0098] 并且,通過上述連接引導件440的第一突出部446和上述連接部450的第一突出 部451,使上述連接引導件440、上述連接部450及上述加壓部件360的旋轉軸364的中心 變得一致。因此,可以穩(wěn)定地向上述加壓部件360的旋轉軸364傳遞上述壓縮電機410的 動力。
[0099] 在本實施例中,在上述集塵桶蓋320與上述集塵本體310相結合的狀態(tài)下,上述連 接部450可以從上述集塵桶蓋320向與上述加壓部件360的旋轉軸364的延伸方向一致的 方向移動。
[0100] 圖7是表示集塵桶安裝在吸塵器本體的狀態(tài)的局部剖視圖,圖8是表示在轉動蓋 與集塵桶相結合的狀態(tài)下的開放維持單元的局部剖視圖,圖9是表示通過開放維持單元維 持轉動蓋已向上方轉動的狀態(tài)的局部剖視圖。
[0101] 首先,參照圖7,上述集塵桶30還可以包括用于使用戶把持的手柄340。
[0102] 上述手柄340還可以包括手柄本體341和手柄蓋342,上述手柄本體341從上述集 塵本體310延伸,上述手柄蓋342與上述手柄本體341相結合。
[0103] 上述手柄340還可以包括結合單元,上述結合單元用于使上述集塵桶30與上述吸 塵器本體10相結合。此時,上述結合單元使上述集塵桶30與上述吸塵器本體10的安裝部 13、上述轉動蓋15相結合。
[0104] 上述結合單元可以包括桿(lever)346和第一結合部350及第二結合部355,上述 桿346位于上述手柄本體341和上述手柄蓋340,上述第一結合部350及第二結合部355借 助上述桿346進行工作。
[0105] 上述桿346可以包括桿本體347和按壓部348,上述按壓部348從上述桿本體347 的上側延伸,用于使用戶按壓。上述按壓部348可以通過形成于上述手柄蓋342的開口 344 向上述手柄340的外部突出。
[0106] 上述第一結合部350可以配置成上述按壓部348與上述第一結合部350相接觸。 并且,上述第一結合部350被彈性部件354支撐。上述第一結合部350包括第一本體353 和第一卡定部352,上述第一本體353被上述彈性部件354支撐,上述第一卡定部352從上 述第一本體353延伸。上述第-^定部352可以通過形成于上述轉動蓋15的第 ^定孔 168卡在上述轉動蓋15。
[0107] 上述第一卡定部352可以通過形成于上述手柄蓋342的開口 344向上述手柄340 的外部突出。作為另一例,也可以在上述手柄本體341形成開口 345,使上述第一卡定部352 通過上述開口 345突出。
[0108] 雖然未圖示,上述第二結合部355可以被彈性部件彈性支撐。上述第二結合部355 可以包括第二卡定部356。上述第二卡定部356可以通過形成于上述安裝部13的第二卡定 孔132卡在上述安裝部13。
[0109] 在上述第 ^定部352卡在上述轉動蓋15且上述第二卡定部356卡在上述安裝 部13的狀態(tài)下,若按住上述桿346的按壓部348,則上述桿346使上述第一結合部350及上 述第二結合部355進行旋轉,從而使上述第-^定部352從上述第-^定孔168脫離,上述 第二卡定部356從上述第二卡定孔132脫離。
[0110] 與上述實施例不同,上述第一結合部350也可以不設在上述手柄340,而設在上述 轉動蓋15。作為其他一例,在上述轉動蓋15不與上述集塵桶30相結合而與上述吸塵器本 體10的一部分相結合的情況下,可以省略上述第一結合部和上述第二結合部中的某一個。
[0111] 根據本實施例,通過一次桿操作,不僅能夠解除第一結合部350與轉動蓋15的結 合,而且也可以解除上述第二結合部355與上述安裝部13的結合,因此具有用戶的便利性 得到提1?的優(yōu)點。
[0112] 接著,參照圖8,上述轉動蓋15可以包括第一蓋本體150、第二蓋本體160及第三 蓋本體170,上述第二蓋本體160與上述第一蓋本體150相結合,上述第三蓋本體170與上 述第一蓋本體150或上述第二蓋本體160相結合。
[0113] 在上述第一蓋本體150安置上述壓縮電機410。上述第一蓋本體150可以包括第 一收容部152和第二收容部153,上述第一收容部152用于收容上述壓縮電機410,上述第 二收容部153用于收容上述第二傳遞部430的一部分。
[0114] 在上述第一蓋本體150可以形成開口 154,上述開口 154用于使上述第二傳遞部 430的連接引導件440貫通。上述開口 154可以形成于上述第二收容部153。此時,上述連 接引導件440可以包括卡定臺肩444,上述卡定臺肩444用于限制在上述連接引導件440貫 通上述孔154的狀態(tài)下向下方移動。上述卡定臺肩444可以與上述第一蓋本體150的上表 面相接觸。
[0115] 上述第二蓋本體160覆蓋上述壓縮電機410的上側。即,上述壓縮電機410位于 上述第一蓋本體150與上述第二蓋本體160之間。
[0116] 上述第一傳遞部420及上述第二傳遞部430可以安置在上述第二蓋本體160的上 偵k在上述第二蓋本體160形成第一孔162和第二孔164,上述第一孔162用于使上述壓 縮電機410的軸貫通;第二孔164用于使上述第二傳遞部430貫通。因此,上述第二傳遞部 430可以貫通上述第二孔164及上述開口 154向上述轉動蓋15的外部(作為一例,上述轉動 蓋的下側)突出。
[0117] 在上述第二蓋本體160可以形成第--^定孔168,上述第 ^定部352插入于上述 第-^定孔168。
[0118] 在上述第二蓋本體160可以設置鉸鏈166,上述鉸鏈166用于上述轉動蓋15的轉 動。與上述壓縮電機410相連接的電線(未圖示)可以通過上述鉸鏈166與上述吸塵器本體 10的內部的供電裝置相連接。
[0119] 作為其他一例,上述鉸鏈166也可以形成于上述第一蓋本體150或上述第三蓋本 體 170。
[0120] 上述第三蓋本體170覆蓋上述第一傳遞部420及上述第二傳遞部430。此時,上述 第三蓋本體170可以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質形成,以使用戶能夠從外部觀察上述第一傳遞部 420及上述第二傳遞部430。
[0121] 即,在本實施例中,可以說明為上述轉動蓋15包括用于覆蓋傳動部的一部分或全 部的蓋本體,且上述蓋本體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質形成。因此,根據本實施例,可以從外部觀 察設在上述轉動蓋15的傳動部,從而具有能夠容易確認傳動部是否正常工作的優(yōu)點。
[0122] 與上述說明不同,可以省略上述轉動蓋15中的上述第二蓋本體160。這種情況下, 上述第三蓋本體可以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質形成。
[0123] 另一方面,在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可以設置轉動維持單元240,上述轉動維持單 元240用于維持上述轉動蓋15已向單方向(作為一例,上方向)轉動的狀態(tài)。
[0124] 上述轉動維持單元240可以配置在上述灰塵分離機構20的蓋220。上述蓋220設 有用于收容上述轉動維持單元240的收容部221。
[0125] 上述轉動維持單元240可以包括升降機構本體(lift body) 250、支架(holder) 241及彈性部件254,上述支架241用于支撐上述升降機構本體250,上述彈性部件254用于 彈性支撐上述升降機構本體250。
[0126] 在上述收容部221形成緊固部222,上述緊固部222用于緊固上述支架241。上述 支架241可以包括一個以上的掛鉤242,上述一個以上的掛鉤242用于與上述升降機構本體 250相結合。上述掛鉤242還起到在上述升降機構本體250移動規(guī)定距離的狀態(tài)下防止進 一步移動的作用。
[0127] 在上述升降機構本體250形成收容槽251,上述收容槽251用于收容上述彈性部件 254。在上述彈性部件254安置在上述支架241的狀態(tài)下,上述彈性部件254向上方彈性支 撐上述升降機構本體250。在上述升降機構本體250可以形成緊固孔252,上述緊固孔252 用于與上述一個以上的掛鉤242相結合。
[0128] 如圖8所示,在上述轉動蓋15與上述集塵桶30相結合的狀態(tài)下,上述轉動蓋15 向上述升降機構本體250施加壓力,上述彈性部件254被收縮。
[0129] 該狀態(tài)下,如圖9所示,若解除上述第一結合部350與上述轉動蓋15的結合,并解 除上述第二結合部355與上述安裝部13的結合,則上述升降機構本體250借助上述彈性部 件254的彈力上升,從而舉起上述轉動蓋15。那么,上述轉動蓋15以上述鉸鏈166為中心 向上方向轉動(圖9中為逆時針方向),并且在向上方轉動規(guī)定角度的狀態(tài)下,被上述升降機 構本體250支撐,從而維持停止狀態(tài)。即,根據本實施例,可以借助上述轉動維持單元來維 持上述轉動蓋15已轉動的狀態(tài)。
[0130] 作為其他一例,上述轉動維持單元可以是與上述轉動蓋15的上述鉸鏈166相連接 的扭簧。上述扭簧可以向上述鉸鏈166提供彈力,以使上述轉動蓋15向上方轉動。
[0131] 作為其他一例,上述轉動維持單元也可以不設置于上述灰塵分離機構而設置于上 述吸塵器本體10?;蛘撸鲜鲛D動維持單元可以是設在上述吸塵器本體10的螺旋彈簧。并 且,上述螺旋彈簧可以支撐上述轉動蓋的下側。
[0132] 根據本實施例,可以借助上述轉動維持單元維持上述轉動蓋已轉動的狀態(tài),因此 具有能夠無上述轉動蓋的干涉地容易將上述集塵桶安裝在上述安裝部的優(yōu)點。
[0133] 并且,借助上述轉動維持單元維持具有上述傳動部的轉動蓋已轉動的狀態(tài),因此 具有如下優(yōu)點,即,在將上述集塵桶安裝在上述安裝部的過程中防止與上述傳動部發(fā)生干 涉,因此防止上述傳動部的損壞。
[0134] 圖10是實施例的吸塵器的控制框圖。
[0135] 參照圖10,上述吸塵器本體10還可以包括:檢測部51,用于檢測上述轉動蓋15的 狀態(tài);吸入電機52,用于產生吸力;控制部50,用于根據上述檢測部51檢測出的信息來控 制上述吸入電機52及上述壓縮電機410。
[0136] 上述檢測部51可以檢測在上述轉動蓋15與上述集塵桶30相結合的狀態(tài)下的上 述轉動蓋15的位置?;蛘?,上述檢測部51可以檢測在上述轉動蓋15與上述集塵桶30相 結合狀態(tài)下上述轉動蓋15向上方轉動時的上述轉動蓋15的轉動。
[0137] 作為一例,上述檢測部51可以是在上述轉動蓋15與上述集塵桶30相結合的狀態(tài) 下被上述轉動蓋15按壓的開關,但并不局限于此。
[0138] 在接通上述壓縮電機410的狀態(tài)下,若上述檢測部51檢測上述轉動蓋15的轉動, 則上述控制部50可以斷開上述壓縮電機410。其理由在于,在上述轉動蓋15轉動的情況 下,無法向上述加壓部件360傳遞上述壓縮電機410的動力,因此為了防止上述壓縮電機 410的不必要的旋轉,斷開上述壓縮電機410。
[0139] 并且,在接通上述吸入電機52的狀態(tài)下,若上述檢測部51檢測上述轉動蓋15的 轉動,則上述控制部50可以斷開上述吸入電機52。
【權利要求】
1. 一種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塵器本體,具有安裝部, 集塵桶,以能夠分離的方式安裝在上述安裝部,并且具有用于對灰塵進行加壓的加壓 部件,以及 轉動蓋,以能夠轉動的方式設在上述吸塵器本體,用于覆蓋安裝在上述安裝部的上述 集塵桶; 上述轉動蓋包括驅動裝置,上述驅動裝置用于驅動上述集塵桶的加壓部件。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驅動裝置包括: 壓縮電機; 傳動部,用于向上述加壓部件傳遞上述壓縮電機的動力。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轉動蓋包括蓋本體,上述蓋本 體用于覆蓋上述傳動部的一部分或全部,并且上述蓋本體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質形成。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傳動部包括多個傳遞部; 上述集塵桶包括連接部,上述連接部與上述加壓部件相連接,并且,上述連接部用于使 上述多個傳遞部中的一個傳遞部與上述加壓部件相連接; 在上述轉動蓋覆蓋上述集塵桶時,上述連接部與上述一個傳遞部相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集塵桶包括: 集塵本體,上述加壓部件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設在該集塵本體, 集塵桶蓋,覆蓋上述集塵本體的上側,并且具有上述連接部; 上述連接部貫通上述集塵桶蓋來與上述加壓部件相連接。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連接部以能夠在與上述加壓 部件的旋轉軸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方向上移動的方式設在上述集塵桶蓋。
7.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個傳遞部中的一個傳遞部包括連接引導件,上述連接引導件能夠在上述轉動蓋 的內部進行直線移動; 上述連接引導件被彈性部件支撐,并且向上述轉動蓋的外側突出。
8.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個傳遞部和上述連接部中 的一個包括用于形成同心的突出部,而上述一個傳遞部和上述連接部中的另一個包括用于 收容突出部的收容槽。
9.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檢測部,用于檢測上述轉動蓋的轉動; 若上述檢測部在接通上述壓縮電機的狀態(tài)下檢測到上述轉動蓋的轉動,則斷開上述壓 縮電機。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集塵桶包括結合單元,上述 結合單元用于使上述集塵桶分別與上述轉動蓋和上述安裝部相結合。
11.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轉動維持單元,上述轉動維持單元用于維持上述轉動蓋已向一個方向轉動的狀 態(tài); 上述結合單元用于使上述集塵桶與上述轉動蓋相結合或解除上述集塵桶與上述轉動 蓋之間的結合; 在解除上述集塵桶與上述轉動蓋之間的結合時,上述轉動維持單元工作,從而維持上 述轉動蓋已轉動的狀態(tài)。
12. 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轉動蓋包括: 多個蓋本體, 鉸鏈,設在上述多個蓋本體中的一個蓋本體; 上述轉動維持單元包括彈性部件,上述彈性部件與上述鉸鏈相連接或支撐上述多個蓋 本體中的一個以上的蓋本體。
13. 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灰塵分離機構,上述灰塵分離機構用于分離流入上述吸塵器本體的空氣中的灰 塵; 上述轉動蓋覆蓋上述灰塵分離機構; 上述轉動維持單元設在上述灰塵分離機構。
14. 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轉動維持單元包括: 升降機構本體,用于支撐上述轉動蓋; 彈性部件,用于彈性支撐上述升降機構本體; 支架,上述升降機構本體以能夠移動的方式與該支架相結合。
15.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結合單元包括: 桿,設在上述集塵桶的手柄; 第一結合部,借助上述桿的操作而工作,并且選擇性地與上述轉動蓋相結合; 第二結合部,借助上述桿的操作而工作,并且選擇性地與上述安裝部相結合。
16. 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手柄設有分別彈性支撐 上述第一結合部和第二結合部的多個彈性部件。
【文檔編號】A47L9/10GK104107007SQ201310459790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18日
【發(fā)明者】徐真旭, 張慶男 申請人:Lg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