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控溫水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床上用品,特別涉及熱水傳熱的墊褥。
背景技術:
由于受到能源和現有居住條件的限制,冬天人們睡覺取暖基本上采用空調、熱水袋和電熱毯等取暖裝置。使用空調,耗電量大,生活成本太高。熱水袋不僅熱量集中,而且保溫持續(xù)時間短,很難滿足舒適性的要求。普通的電熱毯,由于發(fā)熱的同時產生較強的電磁波輻射和感應電,長期使用損害人體健康,而且可能會引發(fā)多種疾??;電路如果絕緣不好,容易使人產生觸電;使用過后如果忘記關閉開關,有可能引起火災;控溫系統(tǒng)發(fā)生故障時,無法控制溫度,導致電熱毯溫度急劇上升,容易發(fā)生燙傷事故,甚至引起火災。
實用新型內容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控溫水毯,包括溫控裝置、輸水裝置和水毯。溫控裝置包括水箱、水溫控制元件和溫控電路。水溫控制元件設于水箱內部。溫控電路具有可調溫控開關,可調溫控開關的測溫探頭位于水箱內的水面以下。水箱設有水箱出水口和水箱進水口。輸水裝置包括水泵和水泵控制電路。水泵設有水泵出水口和水泵進水口,水泵進水口與水箱出水口通過管道相連接。水毯包括基體和設于基體內部的水管。水管的水管出口和水管入口設于基體外部。水管入口與水泵出水口通過管道相連接。水管出口與水箱進水口通過管道相連接。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控溫水毯,使用時水箱中盛滿水。通過溫控電路,水溫控制元件可以將水箱中的水加熱或者冷卻至可調溫控開關設定的溫度。水箱中的水被水泵通過管道輸送到水毯內的水管中,然后再經由水管出口通過管道流進水箱進水口。由此,水箱中的水進行從水箱流到水泵再流到水管最后再流回水箱的循環(huán)過程。通過上述的循環(huán)過程,水可以將熱量帶入或者帶出水毯,由此可以調高或者調低水箱中的水的溫度,達到持續(xù)的給水毯升溫或者降溫的目的。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水溫控制元件為加熱器,溫控電路設有液位開關,液位開關位于水箱內。由此,水箱中的水被加熱到設定溫度,熱量通過水的循環(huán)過程不斷地帶入水毯,水毯溫度上升,起到保暖御寒的作用。由于水毯內部沒有電熱絲,不會發(fā)生漏電的危險,而且也不會產生電磁波輻射和感應電,對人體沒有危害。液位開關為常閉式開關,其啟動液位與水箱出水口下部邊緣平齊。當水箱中未加水或者加的水已經燒干時,水箱中的水面低于水箱出水口下部邊緣,此時液位開關斷開,切斷總電源。由此可以防止燒壞加熱器或者火災事故發(fā)生。液位開關為非自動復位型,斷開后需手動復位,否則加熱電路不會接通。由此可以進一步避免使用時由于人為疏忽造成的事故。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水泵控制電路設有第一溫控開關,第一溫控開關的測溫探頭位于水箱出水口內。第一溫控開關為常閉式,其斷開溫度通常為65°C左右。當水箱出水口流出的水溫高于65°C時,第一溫控開關斷開,切斷水泵電源,不再向水毯內輸送熱水,直至水箱出水口流出的水溫低于65°C,水泵重新工作。由此可以避免由于水毯溫度過高造成燙傷。而且,第一溫控開關與溫控開關相結合,增強了控溫水毯的安全性。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的水泵控制電路設有第二溫控開關,所述的第二溫控開關的測溫探頭位于所述的水箱進水口內。第二溫控開關為常閉式,其斷開溫度通常為45°C左右。當水箱進水口的水溫高于45°C時,第二溫控開關斷開,切斷水泵電源,不再向水毯內輸送熱水,直至水箱出水口流出的水溫低于45°C,水泵重新工作。第二溫控開關與第一溫控開關和溫控開關相結合,起到三保險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了控溫水毯的安全性。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連接所述的水管入口與所述的水泵出水口的管道上設有高溫閉合裝置。該高溫閉合裝置作為第一溫控開關的保險措施,在第一溫控開關發(fā)生故障,水泵輸出的水溫度過高時,高溫閉合裝置閉合,切斷水泵出水口與水管入口之間的管道,高溫的水無法進入水毯中,避免了溫度過高的水流入水毯造成燙傷事故。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連接所述的水管出口與所述的水箱進水口的管道上設有高溫閉合裝置。該高溫閉合裝置作為第二溫控開關的保險措施,在第二溫控開關發(fā)生故障,水管出口流出的水溫度過高時,高溫閉合裝置閉合,切斷水管出口與水箱進水口之間的管道,循環(huán)過程被阻斷,高溫的水無法進入水毯中,避免了溫度過高的水流入水毯造成燙傷事故。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高溫閉合裝置為熱縮管。在流經熱縮管內部的水流溫度過高時,熱縮管受熱收縮,需更換新的熱縮管,控溫水毯才能繼續(xù)工作。由此,進一步增強了控溫水毯的安全性。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水溫控制元件還可以包括制冷元件。由此,水箱中的水可以被冷卻到設定溫度,水毯的熱量通過水的循環(huán)過程不斷地帶出,水毯溫度下降,起到防暑降溫的作用。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溫控裝置和輸水裝置的工作電源為低壓直流電源。由此,在無法連接外部市電或者停電時,可以使用蓄電池等備用電源供電。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一套控溫水毯可以包括多套水毯,水毯分別通過管道與水泵出水口和水箱進水口連接。由此,可以以家庭為單位進行集中供熱或者供冷。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控溫水毯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的控溫水毯的電路原理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方式的控溫水毯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實施例1圖1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控溫水毯。如圖所示,該裝置包括溫控裝置1、輸水裝置2和水毯3。溫控裝置I包括水箱、水溫控制元件和溫控電路。水溫控制元件設于水箱內部。溫控電路具有可調溫控開關,可調溫控開關的測溫探頭位于水箱內的水面以下。水箱設有水箱出水口 12和水箱進水口 11。輸水裝置2包括水泵21和水泵控制電路。水泵21設有水泵出水口 212和水泵進水口 211,水泵進水口 211與水箱出水口 12通過管道41相連接。水毯3包括基體32和設于基體32內部的水管31。水管31的水管出口 312和水管入口 311設于基體32外部。水管入口 311與水泵出水口 212通過管道42相連接。水管出口 312與水箱進水口 11通過管道43相連接。管道42和管道43上還分別設有高溫閉合裝置。使用時,水箱中盛滿水。通過溫控電路,水溫控制元件可以將水箱中的水加熱至可調溫控開關設定的溫度。水箱中的水被水泵21通過管道輸送到水毯3內的水管31中,然后再經由水管出口 312通過管道流進水箱進水口 11。由此,水箱中的水進行從水箱流到水泵21再流到水管31最后再流回水箱的循環(huán)過程。通過上述的循環(huán)過程,水可以將熱量帶入水毯3,達到持續(xù)的給水毯3升溫目的。在本實施例中,高溫閉合裝置為熱縮管51。當水泵21輸出的水溫度過高時,管道42上的熱縮管5可以受熱閉合,切斷水泵出水口 212與水管入口 311之間的管道42,高溫的水無法進入水毯3中,可以避免溫度過高的水流入水毯3造成燙傷事故。當水管出口流出312的水溫度過高時,管道43上的熱縮管5可以受熱閉合,切斷水管出口 312與水箱進水口 11之間的管道43。循環(huán)過程被阻斷,高溫的水無法進入水毯3中,可以避免溫度過高的水流入水毯3造成燙傷事故。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還可以采用超溫保護閥等其他高溫閉合裝置。上述水溫控制元件可以采用電熱絲,電熱管,電熱片等加熱元件,也可以采用具有加熱和制冷兩種功能的元件。實施例2圖2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控溫水毯的電路原理。該控溫水毯采用220V市電作為工作電源,和實施例1的區(qū)別在于,同時具有加熱和制冷兩種功能??販匮b置中的溫控電路包括加熱電路和制冷電路。如圖所示,SI為電源開關,SL為液位開關。閉合S1,220V市電經熔斷器FU流經電源指示系統(tǒng),電源指示燈LEDl亮。電源指示系統(tǒng)由電源指示燈LEDl及依次與之串聯的保護二極管VDl和保護電阻Rl組成。S2為加熱開關,加熱指示燈LED2和依次與之串聯的保護二極管VD2和保護電阻R2組成與加熱器EH并聯的加熱指示系統(tǒng)。閉合S2,220V市電與可調溫控開關STl、加熱器和液位開關SL組成加熱電路。加熱器EH對水箱中的水進行加熱,同時加熱指示燈LED2亮。可調溫控開關STl的測溫探頭位于水箱中水面以下,當水溫升高至可調溫控開關STl設定的溫度時,可調溫控開關STl自動斷開,加熱器EH停止加熱,加熱指示燈LED2熄滅,水箱中的水進入保溫狀態(tài)。當水箱中補入涼水或者斷電自然降溫至可調溫控開關STl設定的溫度以下時,可調溫控開關STl自動閉合,加熱器EH再作新一輪加熱,使水箱中的水的溫度保持在可調溫控開關STl設定的溫度范圍內。液位開關SL起防干燒保護作用,其啟動液位與水箱出水口下部邊緣平齊。當水箱中未加水或者加的水已經燒干時,水箱中的水面低于水箱出水口下部邊緣,此時液位開關SL斷開,切斷總電源,防止燒壞加熱器或者火災事故發(fā)生。液位開關SL為非自動復位型,斷開后需手動復位,否則加熱電路不會接通。閉合SI,220V市電經熔斷器FU、第一溫控開關ST2、第二溫控開關ST3加至整流電壓器TR初級,次級輸出12V直流電壓作為水泵Ml、致冷片PN和風扇M2的工作電源。其中第一溫控開關ST2、第二溫控開關ST3和整流電壓器TR組成水泵Ml的水泵控制電路。水泵Ml并聯于整流電壓器TR次級輸出兩端。水泵指示燈LED3和依次與之串聯的保護二極管VD3和保護電阻R3組成與水泵Ml并聯的水泵指示系統(tǒng)。整流電壓器TR次級輸出12V直流電流,水泵Ml工作,水箱中的水進行從水箱流到水泵再流到水管最后再流回水箱的循環(huán)過程,同時水泵指示燈LED3亮。第一溫控開關ST2為常閉式開關,其測溫探頭位于水箱出水口內,斷開溫度通常為65°C左右。當水箱出水口流出的水溫高于65°C時,第一溫控開關ST2自動斷開,切斷整流電壓器TR的電源,水泵停止工作,不再向水毯內輸送熱水,水泵指示燈LED3熄滅。當水箱出水口流出的水溫低于65°C,第一溫控開關ST2自動閉合,水泵Ml重新工作,同時水泵指示燈LED3亮。第二溫控開關ST3為常閉式開關,其測溫探頭位于水箱進水口內,斷開溫度通常為45°C左右。當水箱進水口流入的水溫高于45°C時,第二溫控開關ST3自動斷開,切斷整流電壓器TR的電源,水泵Ml停止工作,不再向水毯內輸送熱水,水泵指示燈LED3熄滅。當水箱進水口流入的水溫低于45°C,第二溫控開關ST3自動閉合,水泵Ml重新工作,同時水泵指示燈LED3亮。S3為制冷開關,制冷指示燈LED4和依次與之串聯的保護二極管VD4和保護電阻R4組成與致冷片PN并聯的制冷指示系統(tǒng)。閉合S3,整流電壓器TR次級輸出12V直流電流與第三溫控開關ST4、致冷片PN和風扇M2組成制冷電路。致冷片PN對水箱中的水進行制冷,風扇M2工作以加強致冷片PN熱端的散熱,同時加熱指示燈LED4亮。第三溫控開關ST4的測溫探頭位于水箱中水面以下,斷開溫度通常為10°C左右。當水溫降低至10°C以下時,第三溫控開關ST4自動斷開,致冷片PN停止制冷,風扇M2停止工作,加熱指示燈LED4熄滅,水箱中的水進入保溫狀態(tài)。當水箱中補入涼水或者斷電自然升溫至10°C以上時,第三溫控開關ST4自動閉合,致冷片PN再作新一輪制冷,風扇M2重新工作,使水箱中的水的溫度保持在10°C左右。實施例3圖3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種實施方式的控溫水毯的電路原理。采用如圖所示,與圖2的不同之處在于,該電路以12V的直流電作為工作電源。在無法連接外部市電或者停電時,可以使用蓄電池等備用電源供電。該控溫水毯還可以通過直流變壓裝置與外部220V市電連接。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控溫水毯,其特征在于,包括溫控裝置、輸水裝置和水毯,所述的溫控裝置包括水箱、 水溫控制元件和溫控電路,所述的水溫控制元件設于所述的水箱內部,所述的溫控電路具有可調溫控開關,所述的可調溫控開關的測溫探頭位于所述的水箱內的水面下,所述的水箱設有水箱出水口和水箱進水口,所述的輸水裝置包括水泵和水泵控制電路,所述的水泵設有水泵出水口和水泵進水口,所述的水泵進水口與所述的水箱出水口通過管道相連接, 所述的水毯包括基體和設于所述的基體內部的水管,所述的水管的水管出口和水管入口設于所述的基體外部,所述的水管入口與所述的水泵出水口通過管道相連接,所述的水管出口與所述的水箱進水口通過管道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溫水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溫控制元件為加熱器,所述的溫控電路設有液位開關,所述的液位開關位于所述水箱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控溫水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控制電路設有第一溫控開關,所述的第一溫控開關的測溫探頭位于所述的水箱出水口內。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控溫水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控制電路設有第二溫控開關,所述的第二溫控開關的測溫探頭位于所述的水箱進水口內。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控溫水毯,其特征在于,連接所述的水管入口與所述的水泵出水口的管道上設有高溫閉合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控溫水毯,其特征在于,連接所述的水管出口與所述的水箱進水口的管道上設有高溫閉合裝置。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控溫水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溫閉合裝置為熱縮管。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控溫水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溫控制元件還包括制冷元件。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溫水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溫控裝置和輸水裝置的工作電源為低壓直流電源。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溫水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水毯,所述的水毯分別通過管道與水泵出水口和水箱進水口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控溫水毯,包括溫控裝置、輸水裝置和水毯。溫控裝置包括水箱、水溫控制元件和溫控電路。溫控電路具有可調溫控開關,可調溫控開關的測溫探頭位于水箱內的水面以下。輸水裝置包括水泵和水泵控制電路。水泵進水口與水箱出水口通過管道相連接。水毯包括基體和設于基體內部的水管。水管的出口和入口設于基體外部。水管入口與水泵出水口通過管道相連接。水管出口與水箱進水口通過管道相連接。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控溫水毯,水箱中的水可以將熱量帶入或者帶出水毯,由此可以調高或者調低水箱中的水的溫度,達到持續(xù)的給水毯升溫或者降溫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控溫水毯還設有多重保護措施,增強了使用時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A47G9/06GK202820588SQ20122044571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3日
發(fā)明者楊志成 申請人:楊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