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真空吸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動真空吸塵器,其中電動吹風元件被彈性件彈性支撐。
背景技術:
這種類型的電動真空吸塵器傳統(tǒng)上包括吸塵器本體,其中在前后部具有離心式風 扇和用于旋轉離心式風扇的電機的電動吹風機容納在送風室中,送風室作為容置室通過隔 離本體殼體的內(nèi)側而形成。電動吹風機從上側和下側被一對彼此對置的板簧保持著,以使 得其電機側外周表面被夾持,從而被相對于本體殼體彈性支撐,并且因此電動吹風機的振 動難以被傳遞至本體殼體(參看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 日本公開專利文獻No. 4-19314
發(fā)明內(nèi)容
技術問題在上述電動真空吸塵器中,伴隨著電動吹風機沿徑向(上下和左右方向)等的振 動被板簧彈性支撐。然而,離心式風扇側的振動大于電機側,風扇被電機旋轉,因此會引起旋轉軸線跳 動,即軸線擺動,其不能被上述結構完全吸收。本發(fā)明是考慮到上述問題而研制的,并且旨在提供一種電動真空吸塵器,其能夠 有效地抑制電動吹風元件的軸線擺動。技術方案在本發(fā)明中,多個彈性件組中的每個包括一對彈性件,其沿著電動吹風元件的外 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并且在彼此相對的位置將電動吹風元件相對于本體殼體支撐著,這些 彈性件組安置在電動吹風元件的彼此不同的軸向位置上,以使得各對彈性件以大致相等的 間隔沿電動吹風元件的周向彼此分隔。此外,本發(fā)明的一種電動真空吸塵器包括第一螺旋彈簧組,其包括多個第一螺旋 彈簧,它們安置在電動吹風機和罩體之間并且相對于罩體彈性支撐著電動吹風機;和第二 螺旋彈簧組,其包括多個第二螺旋彈簧,它們安置在罩體和本體殼體之間并且相對于本體 殼體彈性支撐著電動吹風元件,所述第一螺旋彈簧和第二螺旋彈簧被布置成沿電動吹風元 件的周向彼此偏移。有益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用于相對于本體殼體支撐電動吹風元件的多個彈性件組安置在 電動吹風元件的彼此不同的軸向位置上并且使得各組的彈性件沿電動吹風元件的周向以 大致相等的間隔彼此分隔,因此彼此不同的軸向位置上的振動可被抑制,并且電動吹風元 件的軸線擺動可被有效地抑制。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在電動吹風元件中電動吹風機被第一螺旋彈簧組相對于罩體 支撐,電動吹風元件被第二螺旋彈簧組相對于本體殼體支撐,第一螺旋彈簧組的第一螺旋彈簧和第二螺旋彈簧組的第二螺旋彈簧被布置成沿電動吹風元件的周向彼此偏移,因而伴 隨著電動吹風機的振動可被每個螺旋彈簧組有效地吸收,并且電動吹風元件的軸線擺動可 被有效地抑制。
圖1是示出了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一種電動真空吸塵器的縱向剖視圖。
圖2是示出了電動真空吸塵器的一個彈性件組的后側的橫向剖視圖。
圖3是電動真空吸塵器的其它彈性件組的前側的橫向剖視圖。
圖4是示出了電動真空吸塵器的彈性件組的操作的說明圖。
圖5是示出了電動真空吸塵器的透視圖,
圖6是示出了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一種電動真空吸塵器的縱向剖視圖。
圖7是示出了電動真空吸塵器的一個彈性件組的后側的橫向剖視圖。
圖8是示出了電動真空吸塵器的另一彈性件組的后側的橫向剖視圖。
圖9是示出了電動真空吸塵器的又一彈性件組的前側的橫向剖視圖。
圖10是示出了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的一種電動真空吸塵器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11是示出了電動真空吸塵器的主要部的橫向剖視圖分。
圖12是示出了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一種電動真空吸塵器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13是示出了本發(fā)明第五實施方式的一種電動真空吸塵器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14是示出了本發(fā)明第六實施方式的一種電動真空吸塵器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5本體殼體
6作為容置室的送風室
11電動吹風元件
41電動吹風機
42作為罩體的電機罩
45作為彈性件的板簧
46作為彈性件組的板簧組
55作為致動器的電機
57作為風扇的離心式風扇
101第一螺旋彈簧
102第一螺旋彈簧組
103第二螺旋彈簧
104第二螺旋彈簧組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圖1至圖5來描述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一種電動真空吸塵器。在圖1至圖5中,附圖標記1表示吸塵器本體,并且吸塵器本體1是所謂的罐式電 動真空吸塵器,其能夠在作為待清潔表面的地板表面上行進。吸塵器本體1包括本體殼體5,其具有向上敞開的下殼體2 ;上殼體3,其被安置 成與下殼體2的上后側相對并且覆蓋上后側;和蓋體4,其能夠打開/關閉的上前側下殼體 2。在本體殼體5中,作為容置室的送風室6提供在下殼體2和上殼體3之間,集塵室(未 示出)提供在下殼體2和蓋體4之間,間隔壁部8提供在送風室6和集塵室之間以使得這 兩個室彼此分開。大致圓柱形電動吹風元件11大致水平地容納在送風室6中,以使得電動吹風元件 11的軸向對應于前后方向,電動吹風元件11是通過利用螺釘或類似物借助于密封墊(未示 出)將下殼體2和上殼體3氣密性附連至彼此而提供的空間。此外,送風室6通過開設于 上殼體3后部的排氣孔12與本體殼體5的外側連通。此外,用于容納線軸的線軸室提供在 送風室6旁邊,能夠從外部向電動吹風元件11供電的電源線13可卷繞在線軸上。這里,電源線13可通過開設在下殼體2后部的線引出口從線軸室引出。另一方面,集塵件,例如紙袋或旋風集塵器,可被附連于集塵室或從其拆下。此外, 本體吸入口 21集塵室在的前側開設于蓋體4中。軟管體22被設置成可附連于本體吸入口 21和從其拆下,并且手操作部23設置在軟管體22的頂端。適于被操作者抓持的把持部25 由手操作部23突出,用于由操作者設置電動吹風元件11的操作模式等的多個設定鈕26設 置在把持部25上。此外,延長管28和作為吸入口本體的地板刷29依次以連通的方式連接 著手操作部23的頂端。間隔壁部8包括后間隔壁31,其布置在后側,即送風室6側;前間隔壁(未示 出),其布置在前側,即集塵室側;和側間隔壁33,其延續(xù)至前間隔壁并且作為間隔部安置 在送風室6和線軸室之間。驅動件用于驅動吸塵器本體1中的各種機構(未示出)附連于 前間隔壁的后部。圓形后連通孔37開設于后間隔壁31,圓形前連通孔開設于前間隔壁中,后連通孔 37和前連通孔通過管道(未示出)氣密性連接至彼此。電動吹風元件11氣密性連接至后連通孔37的后部。此外,過濾器(未示出)安 置在前連通孔的前側,即集塵室側。用于使送風室6與線軸室連通的連通口(未示出)被形成在側間隔壁33中。填塞料(未示出)附連于后間隔壁31、前間隔壁和側間隔壁33的上部,所述填塞 料為密封環(huán)件,其被保持在上述上部和上殼體3之間,并且用作送風室6、集塵室和線軸室 之間的氣密隔離件。如示于圖1至圖3,電動吹風元件11包括電動吹風機41,其為作為重物的風扇電 機;大致圓柱形電機罩42,其為相對輕質保持件,作為罩體來覆蓋和保持電動吹風機41的 至少一部分;螺旋彈簧組44,作為內(nèi)部支撐單元,具有多個例如三個螺旋彈簧43,用于相對 于電機罩42彈性支撐電動吹風機41并且衰減電動吹風機41的旋轉振動。電動吹風元件 11被作為彈性件組的板簧組46相對于本體殼體5彈性支撐,所述彈性件組包括多個例如兩 個外部支撐單元(第一外部支撐單元和第二外部支撐單元),每個外部支撐單元具有例如一對彈性件,如板簧45、45。電動吹風機41具有作為殼體的電機框架47,框架47為具有底部的圓筒形狀,并 且,大致圓柱形風扇罩48裝配于電機框架47的前側,即開口側,且直徑大于電機框架47的 直徑,并被保持在電機罩42中,使得吹風機41和電機罩42軸線彼此對應。用于形成螺旋 彈簧組44并且分別是作為螺旋彈簧接納部的彈簧接納環(huán)的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51和外周側 彈簧支持體52圍繞電動吹風機41的電機框架47設置,螺旋彈簧43被保持在彈簧支持體 51、52之間,并且電動吹風機41被相對于電機罩42彈性支撐。作為致動器即驅動源的電機55容納在電機框架47中。電機55的旋轉軸56被連 接至并且旋轉離心式風扇57,該離心式風扇被風扇罩48覆蓋并且由轉子葉片形成。此外,多個矩形排放口 61被開設于電機框架47的后側的周向表面中,從而以大致 相等的間隔沿周向彼此偏移,并且電連接至電機55的整流子的電刷機構(未示出)分別附 連至開設在排放口 61之間的附連孔(未示出)。此外,空氣吸入口 66開設于風扇罩48的中心。在電動吹風機41中,空氣通過空氣吸入口 66被由電機55旋轉的離心式風扇57 抽吸,吸入的空氣被從電機框架47的內(nèi)側通過排放口 61向外排放,因而負壓可以施加至灰 塵、集塵室、軟管體22 (圖5)、延長管28 (圖5)、地板刷29(圖5)和類似物。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51由例如合成樹脂或金屬制成,從而具有與電機框架47的外 周匹配的形狀,例如,圓環(huán)形,并且將與電機框架47的外周緊密接觸以保持電動吹風機41。 此外,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51附連于電機框架47,其中支持體51的軸向對應于電動吹風機 41的軸向,并且安置在這樣的位置,即支持體51沿前后方向(軸向)的中心區(qū)域對應于電 動吹風機41的重心G,并且位于電機框架47的前側和風扇罩48的后側。另外,由于考慮 到電動吹風機41和電機罩42之間的重量差異,電動吹風機41的重心大致對應于電動吹風 元件11的重心,重心G在后文中表示電動吹風機41的和電動吹風元件11的重心。此外, 對應于重心G的位置在下文中表示與包含重心G并且正交于電動吹風元件11 (電動吹風機 41)軸向的平面相交的位置,或沿電動吹風元件11(電動吹風機41)的軸向在該相交位置 前面或后面附近的位置。此外,多個例如三個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71形成在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 51的外周側上,作為內(nèi)周螺旋彈簧保持部用于保持每個螺旋彈簧43的一端。每個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71包括圓柱形的內(nèi)周圓筒保持部71a用于在內(nèi)周側上與螺 旋彈簧43的所述一端配合;和內(nèi)周突出保持部71b,其在內(nèi)周圓筒保持部71a中徑向突伸 并且插入螺旋彈簧43以保持螺旋彈簧43 ;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各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沿內(nèi)周 側彈簧支持體51的周向彼此分隔大致一致的角度120度。一個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71安置在 電動吹風機41下方,其它保持部71安置在吹風機上方兩側。另外,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71彼此沿周向偏移120度的狀態(tài)包括彼此偏移大約120度 的狀態(tài)。類似地,表示每個部件的角度的數(shù)值在下文中不但包含該數(shù)值本身,還包含該數(shù) 值前后的數(shù)值。另一方面,外周側彈簧支持體52由例如合成樹脂或金屬制成,從而具有與電機罩 42的內(nèi)周匹配的形狀,例如,圓環(huán)形,其直徑大于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51的直徑,與內(nèi)周側彈 簧支持體51同心布置且安置在電機罩42側。因此,外周側彈簧支持體52還安置在使得支持體52沿前后方向(軸向)的中心區(qū)域對應于重心G的位置。換言之,外周側彈簧支 持體52安置在這樣的位置,即,支持體52的一部分與包含重心G并且正交于電動吹風元件 11(電動吹風機41)軸向的平面相交。此外,作為外周螺旋彈簧保持部用于保持每個螺旋彈 簧43另一端的外周彈簧保持部73根據(jù)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51的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71而形成 在外周側彈簧支持體52的內(nèi)周側上。外周彈簧保持部73包括圓柱形外周圓筒保持部73a,用于在內(nèi)周側上與螺旋彈 簧43的一端配合;和外周突出保持部73b,其在外周圓筒保持部73a中徑向突伸,并且插入 螺旋彈簧43以保持螺旋彈簧43。一個外周彈簧保持部73安置在電動吹風機41下方,其它 保持部73安置在吹風機上方兩側。因此,螺旋彈簧43被相對于電動吹風機41徑向設置在彈簧支持體51、52之間,并 且以大致相等的間隔(大致一致的角度)彼此分隔。也就是說,每個螺旋彈簧43的一端,即 電動吹風機41側,被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51的每個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71朝向重心G或中心軸 線保持著,另一端被外周側彈簧支持體52的每個外周彈簧保持部73保持著。這樣,螺旋彈 簧組44設置在對應于電動吹風元件11 (電動吹風機41)的重心G的位置,也就是說,設置 成使得重心G位于螺旋彈簧組44限定輪廓的內(nèi)側。螺旋彈簧43,當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 軸向看時,彼此沿周向偏移120度,也就是說,相對于電動吹風機41分布為Y形。換言之, 螺旋彈簧組44安置在這樣的位置,即組44的至少一部分與包含重心G并且正交于電動吹 風元件11 (電動吹風機41)軸向的平面相交。另一方面,電機罩42具有大致圓柱形前電機罩75作為第一電機罩和大致圓柱形 后電機罩76作為第二電機罩,罩76被連接至罩75的后部。也就是說,電機罩42可以沿電 動吹風元件11的軸向(推力方向)組裝和拆卸。電機罩42中同心容納著電動吹風機41。前電機罩75由例如合成樹脂制成,并且包括用作前蓋體的大致盤形前板81,和從 前板81的外周邊緣向后延伸前周向壁82。圓形前連通開口 83被形成在前板81的大致中 心,開口 83為連通開口,用于將本體殼體5的后連通孔37與電動吹風機41的空氣吸入口 66連通。因此,前電機罩75的后端是敞開的。大致圓柱形的密封環(huán)88設置在位于前連通開口 83旁邊且在后間隔壁31和前板 81之間的位置,密封環(huán)88為填塞料,作為密封環(huán)件用來將與集塵室本體殼體5連通的后連 通孔37氣密性連接至位于電動吹風元件11的負壓側的電動吹風機41的空氣吸入口 66。 密封環(huán)88是大致圓柱形的,由具有彈性的部件例如橡膠或彈性體制成,并且通過電動吹風 元件11沿軸向的振動而沿軸向彈性變形,因而用作振動衰減部以衰減振動,以使得振動不 會通過間隔壁部8傳遞至本體殼體5。另外,密封環(huán)88被附連成在電動吹風元件11停止的狀態(tài)下被略微向前施壓,也就 是說,以使得密封環(huán)88前部與后間隔壁31的間隔壁部8的后表面略微壓力接觸。另一方面,后電機罩76由例如合成樹脂制成,并且包括用作后蓋體的大致盤形 后板91 ;從后板91的外周邊緣向前延伸的后周向壁92 ;和從后周向壁92的外周邊緣徑向 延伸的凸緣部93。凸緣部93通過例如螺合而被連接至前電機罩75的前周向壁82的后端。電機墊95作為襯墊件附連于后板91的后部,從而構成緩沖部件。電機墊95以預 定間隙面對著下殼體2的后部,并且與下殼體2接觸從而在例如電動吹風元件11因振動而 向后移動的情況下發(fā)生塑性變形。這樣,接觸造成的沖擊被吸收從而不會傳遞至下殼體2側或電動吹風元件11側。用于將流動通過電動吹風機41后的空氣向電機罩42外部排放的后連通開口 97 開設在后周向壁92下部。用于螺合的螺孔(未示出)被設置在凸緣部93的多個部位中。螺釘(未示出) 與螺孔螺合,因而前電機罩75和后電機罩76被固定至彼此。每個板簧45包括弧形彎曲的彎曲部45a ;與彎曲部45a的兩側相連續(xù)的延續(xù)部 45b,45b ;和與延續(xù)部45b、45b相連續(xù)的支撐部45c、45c,并且是通過適當?shù)貜澢A定金屬 件而形成的。彎曲部45a被形成為與形成電動吹風元件11外周的電機罩42 (前電機罩75,后電 機罩76)的外周的一部分相匹配的形狀。每個延續(xù)部45b在彎曲部45a突伸側的相同側大致直線地從彎曲部45a的端部突 伸。每個支撐部45c在彎曲部45a —側從相應的延續(xù)部45b彎曲,并且大致正交于相 應的延續(xù)部45b延伸。每個彎曲部45a被保持在從電機罩42(前電機罩75,后電機罩76)的外周突出的 吹風元件側肋98、98之間,每個延續(xù)部45b和支撐部45c被保持在從本體殼體5的送風室 6的內(nèi)壁突出的本體側肋99、99之間,并且每個板簧45被防止沿前后方向移動。此外,一個板簧組46在重心G前面安置在離心式風扇57側,也就是說,安置在電 機罩42的前電機罩75的外周,下面稱作板簧組46a ;另一板簧組46在重心G后面安置在 電機55側,也就是說,安置在電機罩42的后電機罩76的外周,下面稱作板簧組46b。換言 之,板簧組46a、46b沿電動吹風元件11(電動吹風機41)的軸向彼此偏移,且安置在將重心 G夾在其間的位置,也就是說,在本實施方式中,沿軸向相對于重心G安置在前側(一側)和 后側(另一側),并且位于將螺旋彈簧組44夾在其間的位置。也就是說,板簧組46a、46b沿 前后方向的中心或中心附近安置在不與包含重心G并且正交于電動吹風元件11 (電動吹風 機41)軸向的平面相交的位置。此外,板簧組46a、46b安置在與重心G分隔大致一致的距 離。換言之,板簧組46a、46b安置在與螺旋彈簧組44分隔大致一致的距離。此外,板簧組46a、46b被布置成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周向彼此偏移預定角度,例 如90度。也就是說,如示于圖2,板簧組46a的板簧45、45被安置成例如彼此在豎直方向對 置,并且如示于圖3,板簧組46b的板簧45、45被安置成例如彼此沿軸向橫向對置。這樣,彈 簧組46a、46b的板簧45安置在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周向的一致間隔。另外,板簧組46a、46b的所有板簧45可以由相同材料制成,或任意地由不同材料 制成。接下來描述第一實施方式的電動真空吸塵器的制造方法。首先,在螺旋彈簧組44被附連于電動吹風機41的電機框架47的外周的狀態(tài)下, 其中所述彈簧支持體51、52通過螺旋彈簧43被預連接至彼此,電動吹風機41被電機罩75、 76從前后覆蓋并且放入電機罩42,藉此形成電動吹風元件11。接下來,每個彎曲部45a在電動吹風元件11外部被保持在吹風元件側肋98、98之 間,每個板簧45附連于電動吹風元件11的外周,電動吹風元件11和板簧組46a、46b被裝 配到送風室6中,以使得每個板簧45的延續(xù)部45b和支撐部45c被保持在本體側肋99、99
8之間,并且電動吹風元件11側和本體殼體5側的配線被連接至彼此。在這種狀態(tài)下,每個部件是被內(nèi)置安裝的,下殼體2被連接至罩4的上殼體3從上 方覆蓋,并且上殼體3和下殼體2利用螺釘或類似物被組裝在一起。這樣,吸塵器本體1就 完成了。接下來描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操作。在清潔操作時,首先,軟管體22、延長管28和地板刷29首先被按此順序以連通的 方式連接至本體吸入口 21,本體殼體5的蓋體4被取下,集塵件被附連于集塵室,然后蓋體 4被裝上。在清潔操作之前,電動吹風元件11通過板簧組46的板簧45的施壓力之間的平衡 而安置在預定起始位置。操作者從本體殼體5拉出電源線13,將電源線連接至墻壁插座或類似物,抓持把 持部25并且操作預定的設定鈕26,電動吹風元件11的電動吹風機41被驅動。在電動吹風機41的驅動和由驅動產(chǎn)生的負壓的作用下,振動在電動吹風元件11 中沿著與電動吹風機41的旋轉方向相交的徑向(中心軸方向)產(chǎn)生。此時,沿電動吹風機41的重心G方向(重心G側)施壓的每個螺旋彈簧43恰當 地伸縮,從而將電動吹風機41對中,因而伴隨著電動吹風機41的驅動的沿徑向(中心軸方 向)振動被螺旋彈簧組44吸收。此外,通過電動吹風機41的振動,電動吹風元件11沿軸向(前后方向)和徑向 (上下和左右方向)振動。特別地講,電動吹風機41的離心式風扇57側的振動大于其電機55側的振動。此時,如示于圖4,每個板簧45的彎曲部45a被電動吹風元件11徑向推壓,因而變 形以使得彎曲部45a的兩端彼此接近。延續(xù)部45b、45b因上述變形而傾斜變形,因而電動 吹風元件11的振動通過每個板簧45的變形而被吸收。另外,在圖4中,為了方便,彎曲部 45a和延續(xù)部45b、45b的變形被夸張表示出來。接下來,通過板簧組46a、46b的每個板簧45的施壓,電動吹風元件11被上下或左 右施壓(示于圖2和3)而被對中,電動吹風元件11的前側(離心式風扇57側)和后側 (電機55側)分別被板簧組46a、46b保持,并且伴隨著電動吹風元件11的驅動的沿軸向 (前后方向)和沿上下和左右方向振動被吸收。另外,電動吹風元件11沿前后方向的振動由于每個板簧45在其寬度方向上的剛 性而被制約,從而幾乎不會產(chǎn)生。利用電動吹風機41的驅動引起的負壓,形成了延伸穿過地板刷29、延長管28、軟 管體22、本體吸入口 21和集塵件的空氣通道,灰塵被與空氣一起抽吸。吸入的空氣變?yōu)槲腼L,當吸入風移動通過集塵件時,包含在吸入風中的灰塵被 收集在集塵件中。此外,吸入風在移動通過集塵件之后,將移動通過過濾器、前連通孔、灰塵和后連 通孔37,并且通過電動吹風機41的吸入口 66流入電動吹風機41的風扇罩48,被從離心式 風扇57的中心抽吸以便沿周向被排放,移動通過電機框架47的內(nèi)側,最終作為排氣從每個 排氣孔61被排放導電動吹風機41的外部。排氣被排放向下通過電機罩42的后連通開口 97,排氣的一部分從電動吹風元件孔12被排放到本體殼體5的外部,然后,剩下 的排氣從間隔壁部8的連通口流入線軸室,以便通過線引出口被排放到本體殼體5的外部, 同時冷卻線軸(電源線13)。在清潔操作之后,操作者操作設定鈕26以停止電動吹風機41,因而電動真空吸塵 器的驅動被停止。此時,通過板簧組46a、46b的對中動作,電動吹風元件11返回預定起始位置。在多于預定量的灰塵聚集在集塵件中的情況下,蓋體4被取下,并且集塵件被從 集塵室取出。在集塵件是紙袋的情況下,紙袋與灰塵一起被丟棄,并且新的紙袋被附連于集 塵室。在集塵件是集塵杯的情況下,灰塵被丟棄,然后,集塵杯再次被附連于集塵室。如前所述,根據(jù)第一實施方式,電動吹風元件11被布置在彼此不同的軸向位置的 板簧組46a、46b的板簧45、45相對于本體殼體5支撐,板簧組46a、46b的板簧45被布置 成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周向彼此偏移,因而每個板簧45的變形允許伴隨著電動吹風元件 11 (電動吹風機41)的驅動的沿軸向不同位置的振動被抑制,電動吹風元件11的軸線擺動 被有效地抑制,并且本體殼體5的振動隔離可以實現(xiàn)。特別地講,由于電動吹風機41通過電機55旋轉離心式風扇57,電動吹風元件11 相對于重心G在前側和后側回轉,也就是說,軸線擺動被引起。因此,如果板簧組46a、46b 分別相對于重心G在電動吹風元件11的前側和后側布置在將電動吹風元件11的重心G夾 在其間的位置,從而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周向彼此偏移90度,并且通過板簧組46a、46b彈 性支撐著電動吹風元件11,那么電動吹風元件11的回轉可以可靠地抑制,并且軸線擺動可 被有效地抑制。另外,伴隨著電動吹風機41的驅動的電動吹風元件11的上下振動通過板簧組46a 的每個板簧45的變形而被吸收,電動吹風元件11的左右振動通過板簧組46b的每個板簧 45的變形而被吸收,某個板簧組幾乎不能吸收振動的位置被其它板簧組覆蓋,因而伴隨著 電動吹風機41的驅動的振動可以可靠地抑制。此外,由于螺旋彈簧組44的三個螺旋彈簧43被布置成彼此沿周向偏移120度,伴 隨著電動吹風機41的驅動的振動可以被螺旋彈簧組44有效地吸收,并且?guī)缀醪荒軅鬟f至電 機罩42。因此,振動可以通過螺旋彈簧組44和板簧組46的協(xié)同效果而進一步可靠地吸收。另外,由于螺旋彈簧組44安置在對應于重心G的位置,通過電動吹風機41的驅動 在重心G前面或后面產(chǎn)生的上下振動可以最小化,并且?guī)缀醪荒軅鬟f至電機罩42。上述幾乎不會將每個振動傳遞至本體殼體5的構造允許在電動真空吸塵器驅動 時防止電動吹風元件11的振動產(chǎn)生聲音,即使是在對振動特別容易引起回聲的木地板進 行清潔時,并且即使具有相對大的振動的電動吹風機41被采用,操作聲音也很??;并且吸 塵器的質量可被穩(wěn)定化。另外,在第一實施方式中,板簧組46a、46b可以相反地布置。也就是說,電動吹風 元件11可以通過板簧組46a的板簧45、45沿軸向從左右側被保持,并且可以通過板簧組 46b的板簧45、45從上下側被保持。還是在這種情況下,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操作和效果
可以獲得。此外,只要是板簧組46a、46b安置在將電動吹風元件11的重心G夾在其間的位 置,從而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主方向彼此偏移90度,板簧組46a、46b就可以被恰當布置,而不管是在電動吹風元件11的上下側和電動吹風元件11沿軸向的左右側。接下來參照圖6至圖9描述第二實施方式。另外,與第一實施方式具有相同構造 和操作的各部件被賦予相同附圖標記,并且不再對其進行描述。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包括三個如第一實施方式中描述的板簧組46a、46b和46c。板簧組46a安置在對應于電動吹風元件11的重心G的位置。也就是說,板簧組46a 安置在這樣的位置,即組46a的至少一部分與包含重心G并且正交于電動吹風元件11 (電 動吹風機41)軸向的平面相交。此外,板簧組46b、46c安置在將板簧組46a夾在中間的位置。也就是說,板簧組 46b,46c分別相對于電動吹風元件11的重心G沿軸向布置在一側和另一側。具體地講,板簧組46b在電動吹風元件11的前側附連于前電機罩75的外周。也 就是說,板簧組46b安置在電動吹風機41的離心式風扇57側。此外,板簧組46c在板簧組46a后面在電動吹風元件11的后側附連于后電機罩76 的外周。也就是說,板簧組46c安置在電動吹風機41的電機55側。此外,板簧組46a、46b和46c被布置成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周向彼此偏移60度。具體地講,如示于圖7,板簧組46a的板簧45、45安置在上下側;如示于圖8,板簧 組46b的板簧45、45安置在左下側和右上側;如示于圖9,板簧組46c的板簧45、45安置在 左上側和右下側。因此,板簧組46a、46b和46c的板簧45、45以預定角度例如60度并且以一致的間 隔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周向依次布置。此外,在板簧組46a至46c的每個板簧45中,彎曲 部45a被保持在吹風元件側肋98、98之間。此外,在板簧組46b、46c的每個板簧45中,延 續(xù)部45b從彎曲部45a彎折從而沿著送風室側面6延伸,支撐部45c從延續(xù)部45b彎折從 而延伸沿著送風室6的底或頂表面,并且延續(xù)部45b和支撐部45c被保持在本體側肋99、99 之間。通過具有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構造,例如,布置多個板簧組46用于相對于本體 殼體5彈性支撐電動吹風元件11,以使得各個組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周向彼此偏移,與第 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操作和效果可以獲得。板簧組46a、46b和46c被布置成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周向彼此偏移60度,板簧組 46a安置在對應于電動吹風元件11的重心G的位置,板簧組46b、46c安置在將板簧組46a 夾在中間的位置,因而電動吹風元件11的回轉可以更可靠地抑制,并且電動吹風元件11的 軸線擺動可被有效地抑制。另外,在每個上述實施方式中,電動吹風元件11可以不是局限于由電動吹風機41 和電機罩42構成,而是可以例如只由電動吹風機41構成。也就是說,電動吹風機41自身 可以被每個板簧組46彈性支撐的構造可以包含在每個上述實施方式中。在電動吹風元件11中,電動吹風機41可以通過任意的構造相對于電機罩42支 撐,只要軸線擺動可被抑制即可。此外,兩個或更多板簧組46可以提供。在提供例如三個或更多奇數(shù)個板簧組46的 情況下,它們中的一個安置在對應于重心G的位置,其它的被平衡布置在所述一個板簧組 的前面和后面。在提供兩個或更多偶數(shù)個板簧組46的情況下,它們被平衡布置在將重心G 夾在其間的位置,并且每個板簧組46的板簧45可以被布置成使得以大致相等的間隔沿電
11動吹風元件11的周向彼此分隔。通過在支撐部45c中形成例如長孔,每個板簧45可以通過長孔用螺釘或類似物附 連至本體殼體5、電機罩42或類似物。接下來,參照圖10和圖11描述第三實施方式。另外,與前述各實施方式具有相同 構造和操作的各部件被賦予相同附圖標記,并且不再對其進行描述。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如示于圖10和圖11,電動吹風元件11包括作為第一支撐單元 的第一螺旋彈簧組102,其具有多個例如三個第一螺旋彈簧101,用于相對于電機罩42彈性 支撐電動吹風機41并且衰減電動吹風機41的旋轉振動,并且電動吹風元件通過多個例如 兩個作為第二支撐單元的第二螺旋彈簧組104被相對于本體殼體5彈性支撐,每個第二螺 旋彈簧組具有多個例如三個第二螺旋彈簧103。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111和外周側彈簧支持體112被圍繞電動吹風機41的電機框 架47設置,用于構成第一螺旋彈簧組102,并且分別為作為第一螺旋彈簧接納部的第一彈 簧接納環(huán),第一螺旋彈簧101被保持在支持體111、112之間,并且電動吹風機41被相對于 電機罩42彈性支撐。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111由例如合成樹脂或金屬制成,從而具有與電機框架47的外 周匹配的形狀,例如圓環(huán)形,并且將與電機框架47的外周緊密接觸以保持電動吹風機41。 此外,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111附連于電機框架47,其中支持體111的軸向對應于電動吹風 機41的軸向,并且安置在這樣的位置,即支持體111沿前后方向(軸向)的中心區(qū)域對應 于重心G,并且位于電機框架47的前側和風扇罩48的后側。此外,多個例如三個第一內(nèi)周 彈簧保持部121作為第一內(nèi)周螺旋彈簧保持部形成在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111的外周側上, 每個用于保持相應一個第一螺旋彈簧101的一端。第一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21每個包括圓柱形第一內(nèi)周圓筒保持部121a,用于在內(nèi) 周側上與第一螺旋彈簧101的所述一端配合;和第一內(nèi)周突出保持部121b,其在第一內(nèi)周 圓筒保持部121a中徑向突伸,并且插入第一螺旋彈簧101中以保持第一螺旋彈簧101 ;并 且各第一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在本實施方式中沿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111的周向彼此分隔大致 一致的角度120度。一個第一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21安置在電動吹風機41下方,其它保持部 121安置在吹風機上方兩側。另外,第一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21彼此沿周向偏移120度的狀態(tài)包括彼此偏移大約 120度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外周側彈簧支持體112由例如合成樹脂或金屬制成,從而具有與電機 罩42的內(nèi)周匹配的形狀,例如圓環(huán)形,其直徑大于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111的直徑,被與內(nèi)周 側彈簧支持體111同心布置且安置在電機罩42側。因此,外周側彈簧支持體112還安置在 這樣的位置,即支持體112沿前后方向(軸向)的中心區(qū)域對應于重心G。此外,作為第一 外周螺旋彈簧保持部的第一外周彈簧保持部123根據(jù)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111的第一內(nèi)周彈 簧保持部121而形成在外周側彈簧支持體112的內(nèi)周側上,用于保持每個第一螺旋彈簧101 的另一端。第一外周彈簧保持部123包括圓柱形第一外周圓筒保持部123a,用于在內(nèi)周側 上與第一螺旋彈簧101的所述一端配合;和第一外周突出保持部123b,其在第一外周圓筒 保持部123a中徑向突伸,并且插入第一螺旋彈簧101以保持第一螺旋彈簧101。一個第一外周彈簧保持部123安置在電動吹風機41下方,其它保持部123安置在吹風機上方兩側。因此,第一螺旋彈簧101相對于電動吹風機41被設置在彈簧支持體111、112徑向 之間,并且以大致相等的間隔(大致一致的角度)彼此分隔。也就是說,每個第一螺旋彈簧 101的一端即電動吹風機41側被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111的相應的一個第一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 121朝向重心G或中心軸線保持著,另一端被外周側彈簧支持體112的相應一個第一外周 彈簧保持部123保持著。這樣,第一螺旋彈簧組102設置在對應于電動吹風元件11的重心 G (電動吹風機41)的位置,也就是說,設置成使得重心G位于第一螺旋彈簧組102限定輪廓 的內(nèi)側。當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軸向看時,第一螺旋彈簧101彼此沿周向偏移120度,也 就是說,相對于電動吹風機41分布為Y形。圍繞著電機罩42,多個第二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31被形成,作為第二內(nèi)周螺旋彈簧 保持部,每個用于保持相應一個第二螺旋彈簧103的一端,并且,本體殼體側彈簧支持體 132被提供,用以構成每個第二螺旋彈簧組104,并且是作為第二螺旋彈簧接納部的第二彈 簧接納環(huán)。第二螺旋彈簧103被保持在第二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31和本體殼體側彈簧支持體 132之間,并且電動吹風元件11被相對于本體殼體5彈性支撐。作為示例,三個第二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31形成在每個前后電機罩75、76上。第二內(nèi) 周彈簧保持部131每個包括圓柱形第二內(nèi)周圓筒保持部131a,用于在內(nèi)周側上與第二螺 旋彈簧103的所述一端配合;和第二內(nèi)周突出保持部131b,其在第二內(nèi)周圓筒保持部131a 中徑向突伸,并且插入第二螺旋彈簧103以保持第二螺旋彈簧103 ;并且各第二內(nèi)周彈簧保 持部在本實施方式中沿電機罩42的周向彼此分隔大致一致的角度120度。此外,一個第二 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31安置在電動吹風元件11的上部,其它保持部131安置在電動吹風元件 11的下部兩側。另一方面,本體殼體側彈簧支持體132由例如合成樹脂或金屬制成,以使得支持 體132的內(nèi)側具有與電機罩42的外周匹配的形狀,例如,圓環(huán)形,其直徑大于電機罩42的 直徑。支持體132的外側被形成為具有與送風室6的內(nèi)表面匹配的形狀,例如,大致矩形,沿 著下殼體2的內(nèi)壁和上殼體3的上殼體下板3a延伸,且安置在本體殼體5側。此外,作為 第二外周螺旋彈簧保持部的第二外周彈簧保持部137分別根據(jù)第二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31而 形成在本體殼體側彈簧支持體132的內(nèi)周側上,每個用于保持相應一個第二螺旋彈簧103 的另一端。第二外周彈簧保持部137包括圓柱形第二外周圓筒保持部137a,用于在內(nèi)周側 上與第二螺旋彈簧103的所述一端配合;和第二外周突出保持部137b,其在第二外周圓筒 保持部137a中徑向突伸,并且插入第二螺旋彈簧103以保持第二螺旋彈簧103。此外,一個 第二外周彈簧保持部137位于電動吹風元件11上方,其它保持部137安置在電動吹風元件 11下面兩側。因此,第二螺旋彈簧103相對于電動吹風元件11被徑向設置在電機罩42和本體 殼體側彈簧支持體132之間,并且以大致相等的間隔(大致一致的角度)彼此分隔。也就 是說,每個第二螺旋彈簧103的一端即電動吹風元件11側被電機罩42的相應一個第二內(nèi) 周彈簧保持部131朝向電動吹風元件11的重心G或中心軸線保持著,另一端被本體殼體側 彈簧支持體132的相應一個第二外周彈簧保持部137保持著。這樣,當沿電動吹風元件11 的軸向看時,每個第二螺旋彈簧組46的第二螺旋彈簧103彼此沿周向偏移120度,也就是說,相對于電動吹風機41分布為倒置Y形。這樣,第一螺旋彈簧101和第二螺旋彈簧103被布置成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周向 彼此以大致相等的間隔偏移60度。另外,盡管本體殼體側彈簧支持體132具有與每個彈簧支持體111、112大致相同 的寬度,但這些支持體可以具有不同的材料或不同的寬度。此外,一個第二螺旋彈簧組104在重心G前面安置在離心式風扇57側,也就是說, 位于電機罩42的前電機罩75的外周(下面稱作第二螺旋彈簧組104a),其它彈簧組104在 重心G后面安置在電機55側,也就是說,位于電機罩42的后電機罩76的外周(下面稱作 第二螺旋彈簧組104b)。換言之,第二螺旋彈簧組104a、104b安置在將電動吹風元件11 (電 動吹風機41)的重心G夾在其間的位置,也就是說,位于將第一螺旋彈簧組102夾在中間的 位置。此外,第二螺旋彈簧組104a、104b安置在從重心G分隔大致一致的距離。換言之,第 二螺旋彈簧組104a、104b安置在與第一螺旋彈簧組102相隔大致一致的距離。此外,第二螺旋彈簧組104a的第二螺旋彈簧103的彈簧常數(shù)被設置為小于第二螺 旋彈簧組104b的第二螺旋彈簧103的彈簧常數(shù)。也就是說,第二螺旋彈簧組104a的第二 螺旋彈簧103的彈力低于(容易在更小的力作用下伸縮)第二螺旋彈簧組104b的第二螺 旋彈簧103。此外,第一螺旋彈簧101和第二螺旋彈簧103的振動數(shù)量彼此不同。具體地講,第 一螺旋彈簧101和第二螺旋彈簧103的材料、直徑、線材直徑或類似參數(shù)彼此不同。接下來描述根據(jù)第三實施方式的電動真空吸塵器的制造方法。首先,電動吹風機41被電機罩75、76從前后覆蓋,并且通過第一螺旋彈簧組102 內(nèi)置在電機罩42中,其中,所述彈簧支持體111、112通過第一螺旋彈簧101被連接至彼此, 預附連至電動吹風機41的電機框架47的外周,藉此形成在電動吹風元件11中。接下來,電機罩42和本體殼體側彈簧支持體132通過第二螺旋彈簧103被預連接 至彼此,它們被裝配到送風室6中,并且電動吹風元件11側的配線和本體殼體5側的配線 被連接至彼此。在這種狀態(tài)下,每個部件是被內(nèi)置安裝的,下殼體2被從上方連接至蓋體4的上殼 體3覆蓋,上殼體3和下殼體2利用螺釘或類似物被組裝在一起。這樣,吸塵器本體1就完 成了。接下來描述第三實施方式的操作。在清潔操作之前,通過第二螺旋彈簧組104的第二螺旋彈簧103的推壓力的平衡, 電動吹風元件11安置在沿軸向(前后方向)的預定起始位置。操作者從本體殼體5拉出電源線13,將電源線連接至墻壁插座或類似物,抓持把 持部25和操作預定設定鈕26,電動吹風元件11的電動吹風機41被驅動,并且電動吹風元 件11通過電動吹風機41的驅動和由驅動產(chǎn)生的負壓而沿軸向前后振動。此時,電動吹風元件11通過每個第二螺旋彈簧組104a、104b的第二螺旋彈簧103 的施壓力而被上下或左右施壓(示于圖2),從而被對中,并且通過離心式風扇57側的第二 螺旋彈簧組104a和電機55側的第二螺旋彈簧組104b被前后施壓,也就是說,通過第二螺 旋彈簧組104a、104b的每個第二螺旋彈簧103而被對中。這樣,伴隨著電動吹風元件11的 驅動的沿軸向(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振動被吸收。
14
此外,通過電動吹風機41的驅動,沿著與電動吹風機41的旋轉方向相交的徑向 (中心軸方向)在電動吹風元件11中產(chǎn)生振動。此時,朝向電動吹風機41的重心G施壓的每個第一螺旋彈簧101恰當?shù)厣炜s,從 而將電動吹風機41對中,因而伴隨著電動吹風機41的驅動沿徑向(中心軸方向)的振動 也通過第一螺旋彈簧組102而被吸收。在清潔操作之后,操作者操作設定鈕26并且停止電動吹風機41,因而電動真空吸 塵器的驅動被停止。此時,通過第二螺旋彈簧組104a、104b的對中動作,電動吹風元件11返回預定起 始位置。如前所述,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在電動吹風元件11中電動吹風機41被第一螺旋彈 簧組102的第一螺旋彈簧101相對于電機罩42支撐,電動吹風元件被第二螺旋彈簧組104 的第二螺旋彈簧103相對于本體殼體5支撐,并且第一螺旋彈簧組102的第一螺旋彈簧101 和第二螺旋彈簧組104 (第二螺旋彈簧組104a、104b)的第二螺旋彈簧103被布置成沿電動 吹風元件11的周向彼此偏移。在例如描述于日本專利No. 2874401的傳統(tǒng)電動真空吸塵器中,由于電動吹風機 41通過多個螺旋彈簧直接連接至本體殼體5,電動吹風機41的振動不會被螺旋彈簧充分吸 收。然而,根據(jù)本實施方式,伴隨著電動吹風機41的驅動沿上下和左右方向和軸向的振動 可以通過第一螺旋彈簧101相對于電機罩42的伸縮而被吸收,殘留在電機罩42中的振動 可以通過第二螺旋彈簧103的伸縮而被吸收,某個螺旋彈簧101、103幾乎不能吸收振動的 位置可以被其它螺旋彈簧覆蓋,也就是說,伴隨著電動吹風機41的驅動的振動可通過螺旋 彈簧組102、104被有效地吸收,電動吹風元件11的軸線擺動可被有效地抑制,并且因此本 體殼體5的振動隔離可以實現(xiàn)。此外,第一螺旋彈簧101被保持在彈簧支持體111、112之間,并且它們被單元化為 第一螺旋彈簧組102,因此第一螺旋彈簧101可以容易附連至電動吹風機41,并且生產(chǎn)率可 以提尚。類似地,每個第二螺旋彈簧103的一端被本體殼體側彈簧支持體132保持,并且第 二螺旋彈簧103帶著支持體132被單元化為第二螺旋彈簧組104,因此第二螺旋彈簧103可 以容易分別附連至電動吹風元件11的第二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31,并且生產(chǎn)率可以提高。此外,由于第一螺旋彈簧組102的三個第一螺旋彈簧101和每個第二螺旋彈簧組 104的三個第二螺旋彈簧103被布置成彼此沿周向偏移60度,第一螺旋彈簧101和第二螺 旋彈簧103可以布置在一致間隔,并且伴隨著電動吹風機41的驅動的振動可以被螺旋彈簧 組102、104更有效地吸收。由于第一螺旋彈簧組102的第一螺旋彈簧101被安置在電動吹風機41下面和上 方兩側,并且第二螺旋彈簧組104的第二螺旋彈簧103安置在電動吹風元件11的上部和下 部兩側,電動吹風元件11可以被保持懸掛于第二螺旋彈簧組104中,并且與例如第二螺旋 彈簧103被安置電動吹風元件11在下部和上部兩側的情況下相比,伴隨著電動吹風機41 的驅動的振動會更難傳遞至本體殼體5。由于第一螺旋彈簧組102安置在對應于重心G的位置,通過電動吹風機41的驅 動,在重心G前面或后面上下產(chǎn)生的振動可以最小化,并且會更難傳遞至電機罩42。此外,由于第二螺旋彈簧組104a、104b安置在將第一螺旋彈簧組102夾在中間的位置,在電動吹 風元件11的重心G前后側的振動可以吸收。通過電動吹風機41的驅動而被旋轉的離心式風扇57導致的電動吹風元件11的 離心式風扇57側(前側)相對于中心軸線的回轉大于電機55側(后側)的回轉。因此, 如果離心式風扇57側的第二螺旋彈簧組104a的每個第二螺旋彈簧103的彈簧常數(shù)被構造 成小于電機55側的第二螺旋彈簧組104b的每個第二螺旋彈簧103的彈簧常數(shù),則離心式 風扇57側的回轉可以被可靠地吸收。上述幾乎不允許每個振動被傳遞至本體殼體5的構造能夠防止電動吹風元件11 在驅動電動真空吸塵器中的振動產(chǎn)生聲音,即使是在對振動特別容易引起回聲的木地板進 行清潔時,并且即使具有相對大的振動的電動吹風機41被采用,操作聲音也很小;并且吸 塵器的質量可被穩(wěn)定化。接下來,參照圖12描述第四實施方式。另外,與前述各實施方式具有相同構造和 操作的各部件被賦予相同附圖標記,并且不再對其進行描述。在第四實施方式中,第一螺旋彈簧組102具有四個第一螺旋彈簧101,每個第二螺 旋彈簧組104具有四個第二螺旋彈簧103,類似于第三實施方式中描述的。第一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21安置在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111的四個位置以便構成第一 螺旋彈簧組102,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沿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111的周向彼此分隔大致一致 的角度90度。此外,第一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21安置在電動吹風機41的上下左右側。類似地,第一外周彈簧保持部123安置在外周側彈簧支持體112的四個位置以便 構成第一螺旋彈簧組102,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沿外周側彈簧支持體112的周向彼此分隔 大致一致的角度90度。此外,第一外周彈簧保持部123安置在對應于第一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 121的相應位置,也就是說,電動吹風機41的上下左右側。因此,當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軸向看時,第一螺旋彈簧101沿周向彼此偏移90 度,也就是說,相對于電動吹風機41分布為十字形。另一方面,第二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31安置在電機罩42的前后電機罩75、76中的每 個的四個位置。四個第二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31在本實施方式中沿電機罩42的周向彼此分 隔大致一致的角度90度。此外,四個第二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31安置在電動吹風機41上方 兩側和下方兩側。類似地,第二外周彈簧保持部137被形成在本體殼體側彈簧支持體132的四個位 置以便構成第二螺旋彈簧組104,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沿本體殼體側彈簧支持體132的周 向彼此分隔大致一致的角度90度。此外,第二外周彈簧保持部137安置在對應于第二內(nèi)周 彈簧保持部131的相應位置,也就是說,在電動吹風元件11的上方兩側和下方兩側。因此,當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軸向看時,第二螺旋彈簧103沿周向彼此偏移90 度,也就是說,相對于電動吹風機41分布為X形。這樣,第一螺旋彈簧101和第二螺旋彈簧103被布置成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周向 彼此以大致相等的間隔周向偏移45度。通過具有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構造,例如,布置多個第一螺旋彈簧101,用于相 對于電機罩42彈性支撐電動吹風機41,和多個第二螺旋彈簧103,用于相對于本體殼體5 彈性支撐電動吹風元件11,以使得各彈簧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周向彼此偏移,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操作和效果可以獲得。此外,由于四個第一螺旋彈簧101和四個第二螺旋彈簧 103被設置,伴隨著電動吹風機41的驅動的振動可以可靠地吸收。接下來參照圖13描述第五實施方式。另外,與前述各實施方式具有相同構造和操 作的各部件被賦予相同附圖標記,并且不再對其進行描述。在第五實施方式中,第一螺旋彈簧組102具有兩個第一螺旋彈簧101,每個第二螺 旋彈簧組104具有兩個第二螺旋彈簧103,類似于第三實施方式中描述的。第一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21安置在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111的兩個位置以便構成第一 螺旋彈簧組102,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沿內(nèi)周側彈簧支持體111的周向彼此分隔大致一致 的角度180度。換言之,第一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21被相對于重心G對稱安置。此外,第一內(nèi) 周彈簧保持部121被安置在電動吹風機41的左右側。類似地,第一外周彈簧保持部123安置在外周側彈簧支持體112的兩個位置以便 構成第一螺旋彈簧組102,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沿外周側彈簧支持體112的周向彼此分隔 大致一致的角度180度。此外,第一外周彈簧保持部123分別安置在對應于第一內(nèi)周彈簧 保持部121的位置,位于電動吹風機41的左右側。因此,當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軸向看時,第一螺旋彈簧101被布置成使得相對于 電動吹風機41大致水平。另一方面,第二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31安置在電機罩42的前后電機罩75、76中的每 個的兩個位置。兩個第二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31在本實施方式中沿電機罩42的周向彼此分 隔大致一致的角度180度。換言之,這兩個第二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31被相對于重心G對稱 安置,并且位于電動吹風機41的上下側。類似地,第二外周彈簧保持部137被形成在本體殼體側彈簧支持體132的兩個位 置以便構成第二螺旋彈簧組104,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沿本體殼體側彈簧支持體132的周 向彼此分隔大致一致的角度180度。此外,第二外周彈簧保持部137分別安置在對應于第 二內(nèi)周彈簧保持部131的位置,也就是說,位于電動吹風元件11的上下側。因此,當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軸向看時,第二螺旋彈簧103被布置成大致垂直于 電動吹風機41。這樣,第一螺旋彈簧101和第二螺旋彈簧103被布置成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周向 以大致相等的間隔周向彼此偏移90度。通過具有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構造,例如,布置多個第一螺旋彈簧101,用于相 對于電機罩42彈性支撐電動吹風機41,和多個第二螺旋彈簧103,用于相對于本體殼體5 彈性支撐電動吹風元件11,以使得各彈簧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周向彼此偏移,與第一實施 方式相同的操作和效果可以獲得。此外,由于兩個第一螺旋彈簧101和兩個第二螺旋彈簧 103被設置,螺旋彈簧組102、104的構造可以簡化。另外,在第三至第五實施方式中,三個或更多第二螺旋彈簧組104可以提供。在提 供例如三個或更多奇數(shù)個第二螺旋彈簧組104的情況下,它們中的一個安置在對應于重心 G的位置,其它的被平衡布置在重心G的前后側。在提供兩個或更多偶數(shù)個第二螺旋彈簧組 104的情況下,它們可以平衡布置在將重心G夾在其間的位置。此外,一個第二螺旋彈簧組104的每個第二螺旋彈簧103和其它第二螺旋彈簧組 104的每個第二螺旋彈簧103可以沿周向彼此偏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每個第二螺旋彈
17簧103在第一螺旋彈簧組102的第一螺旋彈簧101之間安置從第一螺旋彈簧101偏移的位 置,與每個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操作和效果可以獲得。接下來,參照圖14描述第六實施方式。另外,與前述各實施方式具有相同構造和 操作的各部件被賦予相同附圖標記,并且不再對其進行描述。在第六實施方式中,一個第二螺旋彈簧組104如第三至第五實施方式中描述的那 樣設置。也就是說,第二螺旋彈簧組104在第一螺旋彈簧組102的外側布置在對應于電動 吹風元件11的重心G的位置。另外,為了方便,第一螺旋彈簧101的數(shù)量和布置和第二螺 旋彈簧103的數(shù)量和布置以類似于第三實施方式描述的那樣構成,然而,它們可以構造成 類似于第三至第五實施方式中的。通過具有與每個上述實施方式中相同的構造,例如,布置多個第一螺旋彈簧101, 用于相對于電機罩42彈性支撐電動吹風機41,和多個第二螺旋彈簧103,用于相對于本體 殼體5彈性支撐電動吹風元件11,以使得各彈簧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周向彼此偏移,與每 個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操作和效果可以獲得。此外,由于只有一個第二螺旋彈簧組104安 置在對應于電動吹風元件11的重心G的位置,電動吹風元件11可被組104有效地彈性支 撐,同時可以簡化結構。另外,在第三至第六實施方式中,螺旋彈簧101、103可以任意地分布,只要彼此沿 周向偏移從而保持住電動吹風元件11即可。類似地,螺旋彈簧組102、104可以分別包括任意數(shù)量的(兩個或更多)螺旋彈簧 101、103。也就是說,第三至第六實施方式中的螺旋彈簧組102、104的每個螺旋彈簧101、 103可以被替換為多個螺旋彈簧,這些彈簧的總彈簧常數(shù)等于每個彈簧101、103的彈簧常數(shù)。盡管第一螺旋彈簧組102通過彈簧支持體111、112而被形成為單元的形式,但第 一螺旋彈簧101的兩端可以例如被直接鎖定在電機框架47的外周和電機罩42的內(nèi)周上。此外,在彈簧支持體111、112的每個彈簧保持部121、123中,第一螺旋彈簧101的 端部可以例如與槽配合或附連至導向肋。類似地,盡管第二螺旋彈簧組104通過本體殼體側彈簧支持體132而被形成為單 元的形式,但第二螺旋彈簧103的兩端可以例如被直接鎖定在電機罩42的外周和送風室6 的內(nèi)表面上。此外,在每個彈簧保持部131、137中,第二螺旋彈簧103的端部可以與槽配合或附 連至導向肋。此外,本發(fā)明的電動真空吸塵器的結構細節(jié)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結構, 而是可以應用于立式吸塵器,手持式吸塵器,等。工業(yè)實用性本發(fā)明的電動真空吸塵器可以用作例如家用電動真空吸塵器。
權利要求
一種電動真空吸塵器,包括電動吹風元件;本體殼體,其中設有容置室,用于將電動吹風元件容納于其中;以及多個彈性件組,每個彈性件組包括沿著電動吹風元件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并且在彼此相對的位置相對于本體殼體支撐著電動吹風元件的一對彈性件;其中,各彈性件組被安置在彼此不同的電動吹風元件軸向位置上,以使得各彈性件沿電動吹風元件的周向以大致相等的間隔彼此分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真空吸塵器,其中,兩個彈性件組相對于電動吹風元件 的重心被布置在軸向一側和另一側,從而沿電動吹風元件的周向彼此偏移90度。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真空吸塵器,其中,三個彈性件組被布置成沿電動吹風 元件的周向彼此偏移60度,其中一個彈性件組安置在對應于電動吹風元件重心的位置,其 它彈性件組安置在將所述一個彈性件組夾在中間的位置。
4.一種電動真空吸塵器,包括電動吹風元件,其包括電動吹風機和罩體,所述罩體覆蓋著電動吹風機的至少一部分;本體殼體,其中設有容置室,用于將電動吹風元件容納于其中;第一螺旋彈簧組,其包括多個第一螺旋彈簧,它們安置在電動吹風機和罩體之間并且 相對于罩體彈性支撐著電動吹風機;以及第二螺旋彈簧組,其包括多個第二螺旋彈簧,它們安置在罩體和本體殼體之間并且相 對于本體殼體彈性支撐著電動吹風元件;其中,第一螺旋彈簧和第二螺旋彈簧被布置成沿電動吹風元件的周向彼此偏移。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真空吸塵器,其中,第一螺旋彈簧組包括三個第一螺旋 彈簧,第二螺旋彈簧組包括三個第二螺旋彈簧,并且第一螺旋彈簧和第二螺旋彈簧被布置 成沿電動吹風元件的周向彼此偏移60度。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動真空吸塵器,其中,在第一螺旋彈簧組中,一個第一螺旋 彈簧安置在電動吹風機下方,其它第一螺旋彈簧安置在電動吹風機上方兩側;并且在第二螺旋彈簧組中,一個第二螺旋彈簧安置在電動吹風元件的上部,其它第二螺旋 彈簧安置在電動吹風元件的下部的兩側。
7.根據(jù)權利要求4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動真空吸塵器,其中,第一螺旋彈簧組安置在 對應于電動吹風元件重心的位置;并且多個第二螺旋彈簧組安置在將電動吹風元件的重心夾在中間的位置。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動真空吸塵器,其中,電動吹風機具有風扇和用于旋轉風 扇的電機,并且安置在風扇側的第二螺旋彈簧組的第二螺旋彈簧的彈簧常數(shù)小于安置在電 機側的第二螺旋彈簧組的第二螺旋彈簧的彈簧常數(shù)。
全文摘要
電動吹風元件(11)由安置在彼此不同的軸向位置上的板簧組(46a)、(46b)的板簧(45)、(45)相對于本體殼體(5)支撐。板簧組(46a)、(46b)的板簧(45)被布置成沿電動吹風元件(11)的周向彼此偏移。每個板簧(45)的變形使得電動吹風元件(11)驅動時伴隨的彼此不同的軸向位置上的振動被抑制,并且電動吹風元件(11)的軸線擺動被有效地抑制。
文檔編號A47L9/00GK101945606SQ200980104810
公開日2011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2月12日
發(fā)明者大島郁夫, 巖田宜之, 木下祐介 申請人:株式會社東芝;東芝家用電器控股株式會社;東芝家用電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