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仰、側臥頸椎生理曲度保護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仰臥、側臥均可保護頸椎生理曲度的日用保健
背景技術:
人的一生中有1/4一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因睡眠而使用的枕 頭高低不同,樣式各異,但目前市場上的枕頭類產品的形狀和各部位 的寬度、高度均不能使頭、頸部在仰臥位、側臥位時都能基本保持直 立平視時的生理狀態(tài),是因為常人在側臥位時頭或頸部保持直立平視 的生理狀態(tài)時與床鋪的垂直距離,均要明顯大于在仰臥位時頭或頸部 保持直立平視的生理狀態(tài)時與床鋪的垂直距離,況且頭、頸部各部位 的形狀以及人的肩寬不同,因此枕頭各部位的形狀和寬度、高度也要 因人而異。
發(fā)明內容
仰、側臥頸椎生理曲度保護枕為解決此前在睡眠中使用的枕頭, 不能分別在仰臥位、側臥位均能保持頭部適宜高度的同時,還能分別 支撐頸部,使其基本保持正常生理曲度狀態(tài)的問題,采取了在仰、側 臥頸椎生理曲度保護枕的材質,在柔軟有彈性且具有一定承托性的條
件下,對枕頭各部位的外部形狀和寬度、高度從仿生的角度進行設計: 仰、側臥頸椎生理曲度保護枕的縱方向呈中心對稱型;枕頭按縱方向分為三部分,中間1/3±80mm部分較兩邊各1/3士40mm部分的相對 高度凹陷16—72mm;枕頭縱方向的中間1/3士80mm部分的高度在 33—60mm之間的同時,這一部分靠近枕頭縱方向的邊緣凸起與枕頭 縱方向同向的橫截面呈半圓型或近似半圓型的條狀隆起,隆起的直徑 或寬度沿枕頭的橫方向測量,其直徑或寬度在50—85mm之間,隆起 的半徑或高度在25—48mm之間,枕頭縱方向的兩邊各1/3士40mm 部分的平均高度在76—132mm之間,這兩部分的上表面與枕頭橫方 向的水平面的角度在0—8°之間,并且在這兩部分的上面,沿枕頭 縱方向的邊緣均凸起橫截面呈或近似多邊形的條狀隆起,隆起的寬度 沿枕頭的橫方向測量,在20—68mm之間,高度在25—46mm之間。 中間1/3士80mm凹陷部分為仰臥位時所枕部位,兩邊各1/3土40mm 為睡眠時自然翻身后,側臥位時所枕部位,枕頭支撐頭、頸部各部位 的形狀和寬度、高度均以使用人的頭、.頸部保持直立平視土3。范圍 之內時的生理狀態(tài)為宜,并且按使用人的肩寬不同設計為不同的型 號,這樣便可以讓不同的使用人在仰臥位或側臥位時,頭、頸部均能 基本保持直立平視時的生理狀態(tài)。
仰、側臥頸椎生理曲度保護枕外部形狀的各部位的寬度、高度, 可以讓使用人在睡眠中使用同一枕頭時,無論仰臥位還是側臥位,均 可使頭、頸部基本保持直立平視時的生理狀態(tài)。避免長期使用此前的 枕頭類產品時,因不適臥位而造成頸部的關節(jié)位置失衡,韌帶、肌群 壓應力改變引起的勞損,而導致頸椎部位形成骨刺或者退行性病變。對當今社會大量辦公室工作人員而言,在成人后即使用仰、側臥頸椎 生理曲度保護枕,使頸部能在6—8小時的睡眠時間內能夠基本保持 直立平視時的生理狀態(tài),可以有效地頸防頸椎病的形成。
圖1為肩寬380士10mm的人適用的型號。 圖2為肩寬520士10mm的人適用的型號。
圖中,1是仰臥位時頭后部所枕部位,2是仰臥位時頸部后側所 枕部位,3是仰臥位時第七頸椎和第一胸椎所枕部位,4是側臥位時 頭部外側所枕部位,5是側臥位時頸部外側所枕部位。
具體實施方式
仰、側臥頸椎生理曲度保護枕各部位的外部形狀和尺寸具體 設計如下枕頭的長度以比使用人的肩寬多120—160mm為宜, 以肩寬380士10mm的人為例,枕頭則長500mm,以肩寬520± 10mm的人為例,則長680mm,寬度約為長度的二分之一;各部 位的高度也因型號不同而異。枕頭縱方向的中間1/3士80mm部分 為仰臥位時頭部后側和頸部后側所枕部位,其中除靠近枕頭縱方 向一側邊緣以外的部分,是仰臥位時頭部后側所枕部位,高度以 使用人直立平視時,頭部最后側與地面的垂直投影處,和背側兩 肩胛骨內側緣與地面的垂直投影處之間的中點的正中矢狀面方向 的距離為其高度,且其高度因人而異,以肩寬380士10mm的人為 例,高度約為33mm (見圖1),而肩寬520± 10mm的人,高度則約為60mm (見圖2),頭部后側所枕部位至距枕頭縱方向的一側 邊緣36mm之間,沿枕頭的縱方向凸起一條橫截面呈半圓形或近 似半圓形的條狀隆起,是在仰臥位時支撐頸部后側的,從頭部后 側所枕部位到其弧頂?shù)陌霃交蚋叨?,以使用人直立平視時,頸部 后側凹窩處與地面的垂直投影處,和頭部最后側與地面的垂直投 影處的正中矢狀面方向的距離為其半徑或高度,且半徑或高度、 直徑或寬度因人而異,以肩寬380士10mm的人為例,其半徑或高 度約為25mm,直徑或寬度約為50mm,以肩寬520± 10mm的人 為例,其半徑或高度則約為48mm,直徑或寬度約為85mm,在橫 截面半圓或近似半圓形條狀隆起的外緣外側,是一條距形的部位, 是在仰臥位時支撐第七頸椎至第一胸椎的,此部分可緩解因床墊 軟而引起的頭部抬高而設計的,其高度因人而異,以肩寬380± 10mm的人為例,寬度為36mm,高度約為43mm,肩寬520士10mm 的人則寬度為36mm,高度約為75mm,適用同一肩寬型號的常人 即使有些微區(qū)別,但枕頭中間1/3士80mm部分的形狀和各部位的寬 度、高度也可使使用人在仰臥位時頭、頸部保持在直立平視士3。 范圍之內的接近生理曲度的狀態(tài)。仰、側臥頸椎生理曲度保護枕 縱方向的兩邊各1/3士40mm部分為側臥位時所枕部位,這兩部分 的高度,除了沿枕頭縱方向和中間部分橫截面呈或近似半圓形條 狀隆起同側的邊緣以外的部分,是側臥位時頭部外側所枕部位, 其上部表面與枕頭的橫方向的水平面的角度均在0—8。之間,其高度均是以使用人直立平視時,頭部外側與地面的垂直投影處, 和肩部外側與地面的垂直投影處的額狀面方向的距離的約2/3 (扣 除側臥位時肩胛部位的收縮性約1/3)為其平均高度,亦因人而異,
以肩寬380士10mm的人為例,均高約76mm,以肩寬520士10mm 的人為例,均高約132mm ,沿枕頭縱方向的邊緣與中間部分橫截 面半圓或近似半圓形隆起的同側均凸起橫截面呈或近似多邊形的 條狀隆起,為側臥位時支撐頸部外側的地方,其高度是指從頭部 外側所枕部位的平均高度到條狀隆起的上頂面的高度,以使用人 直立平視時,頸部外側與地面的垂直投影處,和頭部外側與地面 的垂直投影處的額狀面方向的距離為其高度;.其高度、寬度皆因 人而異,以肩寬380士10mm的人為例,其高度均為25mm,靠近 中間部分呈或近似半圓形隆起的一頭均寬約36mm,另一頭均寬 約20mm,以肩寬520士10mm的人為例,高度均約為46mm,靠 近中間部分截面呈或近似半圓形隆起的一頭均寬約68mm,另一 頭則均寬約48mm,這樣設計,適用伺肩寬型號的人即使有些差 異,枕頭縱方向的兩邊條1/3 士40mm部分各個部位的形狀和寬度、 高度,也可使使用人在側臥位時頭、頸部保持直立平視士3。范圍 之內的生理狀態(tài)。
實現(xiàn)制作仰、側臥頸椎生理曲度保護枕,可把優(yōu)質偏硬質海 綿按某種型號尺寸剪切成各個部位的形狀,再用膠合劑粘貼成枕 頭的形狀。工業(yè)化生產最好采用按肩寬不同制作不同型號的可拆卸成兩 半的模具,將制作枕頭的原材料填裝或灌裝到模具中,待枕頭原 材料成型后將模具拆卸開取出即可,此方法省工、省料,節(jié)約制 作成本。制作枕頭的原材料可使用制作優(yōu)質偏硬質海綿的原材料, 或者泡棉和纖維的復合材料,也可選用經特殊發(fā)泡的純天然乳膠, 總之,必須使枕頭的材質即柔軟有彈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承托性, 并且對人體無毒、無害。
權利要求1.一種睡眠時使用的仰、側臥頸椎生理曲度保護枕,枕頭的縱方向的一側邊緣有用于支撐頸部的條狀隆起部位,其特征在于,枕頭縱方向的中間1/3±80mm部分的高度較其兩邊各1/3±40mm部分的高度凹陷16-72mm。
2.-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仰、側臥頸椎生理曲度保護枕,其特 征在于,枕頭縱方向的中間.1/3士80mm部分的高度在33—60mm之 間的同時,這一部分靠近枕頭縱方向的邊緣凸起與枕頭縱方向同向的 '橫截面呈半圓型或近似半圓型的條狀隆起,隆起的直徑或寬度沿枕頭 的橫方向測量,其直徑或寬度在50—8Smm之間,隆起的半徑或高度 在25—48mm之間,枕頭縱方向的兩邊各1/3土40mm部分的平均高 度在76—132mm之間,這兩部分的上表面與枕頭橫方向的水平面的 角度在0—8°之間,并且在這兩部分的上面,沿枕頭縱方向的邊緣 均凸起橫截面呈或近似多邊形的條狀隆起,隆起的寬度沿枕頭的橫方 向測量,在20—68mm之向,高度在25—46mm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仰、側臥頸椎生理曲度保護枕,解決了此前枕頭類產品,不能在仰、側臥位均能使頭、頸部基本保持直立平視時的生理狀態(tài)的缺點。枕頭按縱方向分為三部分,中間約1/3凹陷部分的形狀可使人在仰臥位時頭、頸部基本保持在直立平視時的生理曲度狀態(tài);縱方向的兩邊各約1/3部分的形狀,可在自然翻身后,側臥位時支撐頭、頸部,并基本保持直立平視時的生理狀態(tài)。并因人而異分不同型號。避免了此前使用的枕頭,在不適臥位致頸部關節(jié)位置失衡,韌帶、肌群壓應力改變而引起的勞損,長期則頸椎易形成骨刺或退行性病變。本產品可使頸椎在睡眠時保持直立平視±3°范圍內的生理狀態(tài),而有效預防頸椎病形成。
文檔編號A47G9/10GK201403939SQ20092014464
公開日2010年2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2月25日
發(fā)明者王德生 申請人:王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