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筷子助持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庭用具和餐桌用具,特別是涉及一種筷子助持器。
技術背景 筷子是世界上部分國家使用的餐桌用具,使用筷子來夾取食物需一定的技巧,依 據人體工學的研究,使用筷子需要用三根手指來協(xié)調使用,在筷子的張開、合攏動作中,起 作用的主要是食指和中指,合攏動作屬肌肉的收縮較容易做到,張開動作屬肌肉的張拉,對 于手指未經過訓練者、外國人、兒童、老人、體弱者難以掌握,這部分人群使用筷子時難以做 到正常進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不足之處,對難以正常使用筷子的人群提供一 種可以方便夾取食物的筷子助持器。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一種筷子助持器,其特殊之處在于,它由一 對頂端連為一體的呈微彎曲狀的夾持臂及夾持臂端部的夾持座組成,所述夾持座設有放置 筷子的通孔。 所述夾持臂頂端連為一體處設有凹槽、凹槽的底端截面呈半圓形。 所述夾持座的外側開有縫。 所述夾持座的通孔呈錐狀。 所述一夾持座的內側呈凸緣狀,另一夾持座內側有與凸緣相對應的凹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筷子助持器,對于手指未經過訓練者、外
國人、兒童、老人、體弱者來說克服了手食指、中指肌肉不能自主張拉的弱點,依靠筷子助持
器的彈性自動張開,簡化了用筷的使用方法,得以能和普通人一樣進食。本實用新型結構合
理、制作簡單,使用方便,可在多種場合中使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是圖1實施例A向局部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說明 在圖1 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個實施例中,一種筷子助持器,它由一對頂 端連為一體的呈微彎曲狀的夾持臂1及夾持臂端部的夾持座4組成,所述夾持座設有放置 筷子的通孔5,本實施例中通孔為錐形孔,孔的形狀可以是方形錐孔,也可以是圓形錐孔。使 用時筷子插入通孔5內,因夾持座的外側開有縫8,插入時可略微讓其漲開,在彈性變形的 范圍內將筷子緊固在夾持座上。所述夾持臂頂端連為一體處設有凹槽3、凹槽的底端截面呈半圓形。這種結構形式可使助持器更具彈性,且不會產生應力集中,避免在凹槽處開裂。本 實用新型還采取了如下措施所述在一夾持座的內側呈凸緣狀7,另一夾持座內側有與凸 緣相對應的凹槽6,這樣筷子在合攏時不會發(fā)生錯位,夾不住食物。 上述實施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形式所 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筷子助持器,其特征在于,它由一對頂端連為一體的呈微彎曲狀的夾持臂及夾持臂端部的夾持座組成,所述夾持座設有放置筷子的通孔。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助持器,其特征是所述夾持臂頂端連為一體處設有凹槽、 凹槽的底端截面呈半圓形。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筷子助持器,其特征是所述夾持座的外側開有縫。
4.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筷子助持器,其特征是所述夾持座的通孔呈錐狀。
5.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筷子助持器,其特征是所述夾持座的通孔呈錐狀。
6.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筷子助持器,其特征是所述一夾持座的內側呈凸緣狀,另一 夾持座內側有與凸緣相對應的凹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筷子助持器,一種筷子助持器,它由一對頂端連為一體的呈微彎曲狀的夾持臂及夾持臂端部的夾持座組成,所述夾持座設有放置筷子的通孔。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筷子助持器,對于手指未經過訓練者、外國人、兒童、老人、體弱者來說克服了手食指、中指肌肉不能自主張拉的弱點,依靠筷子助持器的彈性自動張開,簡化了用筷的使用方法,得以能和普通人一樣進食。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制作簡單,使用方便,可在多種場合中使用。
文檔編號A47G21/10GK201510051SQ200920078110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7月10日
發(fā)明者徐人杰 申請人:徐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