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兒童用筷助夾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發(fā)明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兒童使用筷子的輔助工具。
背景技術:
使用筷子幫助進餐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tǒng)。但是對初學筷子的人士,尤其是對兒童來說,初學期間夾持姿勢不正確,兩根筷子不協(xié)調,用不上力,學習的這個過程相當漫長,甚至部份成人的握筷姿勢也不很協(xié)調。目前,市場上尚沒有這種讓初用筷子者,如兒童、外國友人,能方便使用筷子進餐的輔助用具。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兒童用筷助夾器,使初次使用的兒童、外國友人也能方便用筷子進餐。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兒童用筷助夾器,主要由殼體和兩只夾裝筷子的套筒組成,套筒內均裝有彈簧片;其中一只套筒能夠以支點為中軸,相對于另一只套筒構成開閉擺動;套筒間裝有彈簧;套筒下部兩側裝有繩套或環(huán);套筒內孔為正方形或長方形,內孔四壁至少一面壁上有圓弧形凹槽。
有益效果1.裝配方便筷子穿入套筒,套筒內的彈簧片能自動夾緊筷子,助夾器可以任意選擇在筷子的后端位置;抽出時也只要稍用力拔出即可。
2.使用方便夾筷的食指和拇指可分別穿入兩邊繩套,夾菜時只要將食指和拇指向外分,夾住菜后,兩指松開,即使不用力,兩套筒間的彈簧向內的收縮力也可使筷子夾緊,大大方便初學者的使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外形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裝配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筷子夾裝套筒主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筷子夾裝套筒俯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筷子壓緊彈簧片主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筷子壓緊彈簧片左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裝入筷子后的示意圖。
附圖中標號說明1.助夾器殼體;2.筷子夾裝套筒;3.筷子壓緊彈簧片;4.彈簧;5.繩套;6.筷子;7、穿手指的套圈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配合附圖說明如下圖1是助夾器裝配后的正面外形視圖。
圖3、圖4筷子夾裝套筒2的結構,中間是方型通孔,用于穿入后半部為方型的筷子6,方型孔的一條邊中間帶有圓弧,用于圓筷定位;圓弧對面有一條滑槽,用于安裝筷子壓緊彈簧片3;筷子夾裝套筒2外側其中兩條對邊的中部各有一根凸出的圓銷;外側另兩邊的一邊下部有一只裝彈簧4的環(huán),另一邊下部有一只穿手指的繩套5。
圖5、圖6是筷子壓緊彈簧片3的結構,兩頭寬、平,中間呈弧形凸起。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裝配俯視圖,殼體內部兩側各有一只筷子夾裝套筒2,其中左邊套筒可與助夾器殼體1連成一體,也可以與右邊套筒一樣,做成活絡式。
本實用新型以左邊套筒與殼體成一體,右邊套筒活絡式結構作進一步說明1、助夾器外殼1是由前半部份和后半部份合在一起組成。
2、右邊筷子夾裝套筒2是依靠兩邊兩根圓銷安放在殼體相應的銷孔中作支點,能夠使套筒以該支點為中軸,相對于左邊套筒作開閉擺動。
3、筷子壓緊彈簧片3放入套筒滑槽中,弧形部份凸在方型孔里,下部固定,當筷子從套筒下部穿入后,弧形部份壓縮,將筷子壓住。
4、兩套筒下部,裝有一根彈簧,自由狀態(tài)下,將右邊套筒下部向內側拉,形成一定傾斜角。
圖7是實際使用時示意圖,筷子6從助夾器下部穿過繩套5后,再穿入套筒的方形孔中,由于上述筷子壓緊彈簧片3的作用,將筷子6壓緊在套筒內;由于筷子6的穿過,繩套5與筷子6之間形成穿手指的套圈7,左邊穿食指,右邊穿拇指,初學者使用時,只需將兩指向外打,套圈就能帶動兩支筷子6向外分開,當夾住菜回收時,由于彈簧4的收縮,拇指和食指不需過大用力也能將菜夾住,十分容易操作。
權利要求1.一種兒童用筷助夾器,其特征在于,助夾器主要由殼體和兩只夾裝筷子的套筒組成,套筒內均裝有彈簧片;其中一只套筒能夠以支點為中軸,相對于另一只套筒構成開閉擺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兒童用筷助夾器,其特征在于,套筒間裝有彈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兒童用筷助夾器,其特征在于,套筒下部兩側裝有繩套或環(huán)。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兒童用筷助夾器,其特征在于,套筒內孔為正方形或長方形,內孔四壁至少一面壁上有圓弧形凹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兒童使用筷子的輔助工具。一種兒童用筷助夾器,主要由殼體和兩只夾裝筷子的套筒組成,套筒內均裝有彈簧片;其中一只套筒能夠以支點為中軸,相對于另一只套筒構成開閉擺動;套筒間裝有彈簧;套筒下部兩側裝有繩套或環(huán);套筒內孔為正方形或長方形,內孔四壁至少一面壁上有圓弧形凹槽??曜哟┤胩淄?,套筒內的彈簧片能自動夾緊筷子,助夾器可以任意選擇在筷子的后端位置;抽出時也只要稍用力拔出即可。
文檔編號A47G21/10GK2920069SQ200620039699
公開日2007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2月23日
發(fā)明者吉志勇 申請人:吉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