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管插管清潔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的是一種用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的清潔器,具體地說,是一種氣管插管清潔器。
背景技術:
迄今為止,經鼻或經口氣管插管或經氣管切開插管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是臨床醫(yī)學搶救心肺衰竭等危重病人的常用方法,幾乎是起死回生的唯一方法。但是,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在氣管插管管壁分泌物聚集,高速的氣流帶走水分,逐漸形成痰痂,阻塞氣管插管管腔,引起氣道阻力增加,甚至患者窒息死亡,這是氣管插管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經鼻或經口氣管插管或經氣管切開插管管腔發(fā)生分泌物聚集,形成痰痂,堵塞氣管插管的管腔。目前幾乎沒有辦法進行清除,唯一的方法是更換插管。但是,無論是氣管切開,還是經鼻或經口氣管插管,更換插管都是一項十分危險的工作。特別對于氣管切開的患者,在切開后5天內,由于竇道沒有形成,易發(fā)生出血等并發(fā)癥。對于經鼻或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在極短時間內,要求拔除插管,準確無誤地將插管插入聲門,這也是一個難度極大的、充滿危險的工作。如果醫(yī)生不能在極端的時間內完成這項工作,患者會因缺氧時間過長導致腦損傷,重者導致死亡,這種情況時常發(fā)生在更換氣管插管過程中。因此,自從氣管插管誕生那一天起,結伴而行的分泌物阻塞插管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臨床醫(yī)生。從最早的教科書,到最新近的文獻,反復在討論這個威脅生命的嚴重問題。
經對現(xiàn)有技術文獻的檢索發(fā)現(xiàn),張淑元在“氣管插管并發(fā)癥32例臨床分析”一文中(《江蘇臨床醫(yī)學》1997年第1卷5期第347頁)提到,在208例氣管插患者中,有21例發(fā)生痰堵管,氣管插管痰液堵塞的發(fā)生率為10%。更為嚴重的問題是,迄今未見有任何清潔氣管插管的工具問世,預防插管阻塞的方法仍然是濕化和吸痰,但并沒有降低插管阻塞的風險。
在進一步的文獻檢索中,尚未發(fā)現(xiàn)與本發(fā)明主題“氣管插管清潔器”相同或者類似的報道。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氣管插管清潔器,使其保證氣管插管清潔與通暢,杜絕氣管插管痰痂阻塞,防止窒息的發(fā)生,避免更換氣管插管,從而降低因更換氣管帶來的風險和醫(yī)療費用。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包括管子和針芯,管子和針芯相互獨立,配套使用。
所述的管子的前端為刀鋒樣管口,當管子的前端逐漸插入到氣管插管腔內時,管子鋒利的管口可以清除插管管腔內壁上的分泌物和痰痂。
所述的管子呈“C”型,其外徑為6-8毫米,外徑的大小因配套的氣管插管的型號不同而異,管子的長度38厘米。當管子的前端逐漸插入到氣管插管腔內時,由于“C”形管身的張力的作用,可以保持管子的管口與氣管插管管腔內壁的密切接觸,以保證管子的前端能有效的清除插管管腔內壁上的分泌物和痰痂。
在距離管子后端3厘米的管腔上設有一個通孔。該通孔用來控制氣體的負壓。當通孔被完全遮蓋時,管子管道內維持最大的負壓;當通孔被部分遮蓋時,可以減少管子管道內的負壓;當通孔完全開放時,則停止管子管道內的負壓。
所述的管子的后端與負壓吸引器連接,以保證管子清除插管管腔內壁上的分泌物和痰痂的負壓動力的供給。
所述的針芯為圓柱形結構,針芯的前端是垂直的切面,針芯的后端是手柄,針芯的直徑與管子的內徑相等,針芯的長度等于管子的長度。針芯可直接插入到管子內,當管子工作時,如果有痰痂阻塞管子的管腔,則可用針芯疏通管子。
工作時,將管子的后端與負壓吸引器的吸引管相連接,將管子的前端插入到氣管插管內,隨著管子的不斷深入,刀鋒樣的管口刮除插管管腔內壁的分泌物及痰痂,由于管子的管腔內的負壓的作用,分泌物及痰痂不斷地被吸入到清潔器管腔內,并從管子后端的管口引流到負壓吸引器的引流瓶中。根據(jù)工作時對負壓的需求,開放或堵塞通孔,從而控制管子管腔內的負壓。一旦有痰痂堵塞管子的管腔,可將管子拔出氣管插管,然后將針芯從管子的后端插入到管子的管腔內,把管子管腔內的分泌物清除干凈后,管子再繼續(xù)工作。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發(fā)明直接、簡單,將直接的刮除與負壓吸引清除相結合,從材料到工藝都很容易實現(xiàn);2、“C”形管身使鋒利的管口能與氣管插管內壁的良好接觸,從而保證管子能夠徹底清除氣管插管管腔內壁上的分泌物;3、避免因氣管插管分泌物阻塞而進行換管的工作,從而降低了醫(yī)療的風險和醫(yī)療費用;4、減少吸痰的次數(shù),從而降低了氣道感染的風險,同時也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總之,本發(fā)明的臨床應用,徹底地解決了分泌物阻塞插管這個困擾臨床醫(yī)生近百年的問題,能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包括管子1和針芯2,管子1和針芯2相互獨立,配套使用。
所述的管子1的前端為刀鋒樣管口,管子1的后端與負壓吸引器連接,在距離管子1后端3厘米的管腔上設有一個通孔3。
所述的管子1呈“C”型,其外徑為6-8毫米,外徑的大小因配套的氣管插管的型號不同而異,管子1的長度38厘米。
所述的針芯2為圓柱形結構,針芯2的前端是垂直的切面,針芯2的后端是手柄。
所述的針芯2的直徑與管子1的內徑相等,針芯2的長度等于管子1的長度。
一重癥肺炎氣管插管病人,每日使用本發(fā)明,做一次氣管插管的管腔清潔,保證患者在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不會發(fā)生氣道分泌物阻塞插管管腔的情況,當氣管分泌物粘滯在氣管插管、形成痰痂時,使用本發(fā)明能徹底清除分泌物,有效防止因痰痂堵塞引起患者窒息。
權利要求
1.一種氣管插管清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子(1)和針芯(2),管子(1)和針芯(2)相互獨立,所述的管子(1)的前端為刀鋒樣管口,管子(1)的后端與負壓吸引器連接,在距離管子(1)后端3厘米的管腔上設有一個通孔(3)。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管插管清潔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管子(1)呈“C”型,其外徑為6-8毫米,管子(1)的長度38厘米。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管插管清潔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針芯(2)為圓柱形結構,針芯(2)的前端是垂直的切面,針芯(2)的后端是手柄。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者3所述的氣管插管清潔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針芯(2)的直徑與管子(1)的內徑相等,針芯(2)的長度等于管子(1)的長度。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的氣管插管清潔器,本發(fā)明包括管子和針芯。管子和針芯相互獨立,配套使用。所述的管子的前端為刀鋒樣管口,管子的后端與負壓吸引器連接,在距離管子后端厘米的管腔上設有一個通孔。所述的管子呈“C”型,其外徑為6-8毫米,管子的長度38厘米。所述的針芯為圓柱形結構,針芯的前端是垂直的切面,針芯的后端是直徑增大的手柄,針芯的直徑與管子的內徑相等,針芯的長度等于管子的長度。本發(fā)明保證氣管插管清潔與通暢,杜絕氣管插管痰痂阻塞,防止窒息的發(fā)生,避免更換氣管插管,從而降低因更換氣管帶來的風險和醫(yī)療費用。
文檔編號B08B9/02GK1663627SQ20051002442
公開日2005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3月17日
發(fā)明者沈策 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