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穴位中藥貼敷膜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椎炎、風濕、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偏癱及關節(jié)陳舊性損傷引起的關節(jié)強直等病的穴位中藥貼敷膜劑。
強直性脊椎炎、風濕、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偏癱等病的中、晚期及各關節(jié)的陳舊性損傷等疾患中,??梢姷健榜劚场?、四肢關節(jié)強直、僵硬、變形、關節(jié)活動受限、功能障礙等臨床癥狀。分析其原因,除類風濕病和強直性脊椎炎病人中另有骨和椎間盤、軟骨等損害外,其余主要由于病變局部的韌帶變性、鈣化、失去彈性。肌腱炎癥致纖維組織增生,關節(jié)周圍的肌肉和肌腱攣縮,使關節(jié)強直,肌腱拉長、斷裂等,造成關節(jié)不完全脫位和完全脫位、固定、變形、關節(jié)活動受限。
中風后遺偏癱日久,患肢由于腦部損害,長期廢用,四肢關節(jié)周圍肌腱攣縮,活動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韌帶、肌腱在中醫(yī)生理上歸“筋”的范籌。上述諸癥,中醫(yī)認為均是“筋”的病變。如強直性脊椎炎引起的“駝”背,是因“受風、風寒搏擊于脊膂之筋,冷則攣急,故令背僂?!?《諸病源侯論》)。四肢關節(jié)強直,不能屈伸則是氣血瘀滯,關節(jié)周圍之筋脈失養(yǎng),“筋失所滋則為拘為攣,反張強直之病勢所必至”(《景岳全書》)。
目前在中醫(yī)臨床上,對痹癥日久之關節(jié)強直畸形,屈伸不利,治療上用化痰祛瘀,搜風通絡之法,藥用桃紅、紅花、川芎、當歸尾、威靈仙、地龍、地鱉蟲、烏梢蛇等。治療強直初起病尚在“絡”,有一定療效,對病在“筋”的強直性脊椎炎,則療效不佳。
目前對“經筋”的研究較少,對“筋”的病變、治療上仍沿用傳統的捏筋、推筋、點按等按摩手法,對上病療效不明顯。
故目前對強直性脊椎炎等疾病尚無療效高的治療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療效較高的主治強直性脊椎炎、風濕、類風濕、偏癱中晚期及關節(jié)陳舊性損傷引起的關節(jié)強直等病的穴位中藥貼敷膜劑。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包含有穿山甲、桂枝、當歸、王不留行和冰片。
其配比如下穿山甲 10-40%(重量百分比,下同)桂枝10-40%當歸10-40%王不留行9.5-35%冰片0.5-5%
成膜材料采用聚乙烯類下述之一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酮、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丙烯類下述之一甲基聚丙烯、甲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纖維素類下述之一羧甲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
將上述組分經加工制成膜劑即可使用,各組分的功能如下配方中桂枝,主利肝、肺氣、入肝而行血分、舒筋脈之急攣、利關節(jié)之壅阻、溫經通脈、溫中行血。穿山甲入肝胃經貫徹經絡、透達關竅、治風濕冷痹、強直不能屈伸。當歸行血補血、利筋骨、治拘攣。冰片,王不留行,通諸竅、治骨痛、行血通經。(均自《中藥大辭典》)中醫(yī)認為肝主筋,桂枝能入肝行血、舒筋作用強烈,配合當歸補血行血,血行則筋利,加上穿山甲,王不留行,冰片通利經絡,透關達竅,使藥物有效地輸送到病變部位。諸藥合用,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的治療作用。
同時,在制劑上結合現代醫(yī)學膜劑制作技術,發(fā)揮透皮治療系統的優(yōu)點,避免了口服給藥,藥物受到胃腸道生理因素影響。而且吸收代謝的個體差異性較小,提高了有效率。另外,可持續(xù)給藥,在病變部始終保持有效藥物濃度,避免了肝臟“首過效應”影響,代謝幅度減少,生物利用度高。同時,膜劑可使藥物迅速滲入皮膚,即時發(fā)揮作用。
由于本配方能有效地治療韌帶、肌腱等“筋”的病變,產用膜劑貼敷,更保證病變部藥物的有效濃度故能有效地治療上述疾病。
本發(fā)明藥物的制作工藝如下選材—清冼—烘干—粉碎—煎煮—濃縮—加成膜材料—成膜—含量測定—包裝。
本發(fā)明藥物的使用方法是將膜劑貼于穴位即可起到治療作用。
本發(fā)明藥物經臨床試驗,對9例強直性脊椎炎患者經三個月治療均不同程度的直起了彎曲了十幾年的腰和背。89例偏癱6個月以上患者,經3個月治療痊愈17例,有效率93.3%。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如下第一,對強直性脊椎炎、風濕、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偏癱及關節(jié)陳舊性損傷引起的關節(jié)強直等病具有特效治療作用。第二,治療方法簡便,只需將藥膜貼在病變局部及相應穴位上,即可進行治療。第三,藥物吸收快,起效時間短,對皮膚無任何刺激作用,治療無痛苦。第四,可代替針灸體針治療。第五,制作工藝簡單,成本較低。
下面是本發(fā)明的幾個實施例實施例1穿山甲40g、桂枝40g、當歸10g、王不留行9.5g、冰片0.5g、將穿山甲粉碎,入鍋加水2500ml,煎煮至500ml,取出藥液,加桂枝、當歸、王不留行,再加水2500ml煎至500ml,取藥液,再同上加水煎煮取液。將三次藥液共1500ml混合,濃縮至750ml,加成膜材料羧甲基纖維素25g,攪拌均勻,靜置24小時,另取95°酒精10ml,取冰片0.5g溶于其中。倒入藥液中,充分攪勻。在涂膜機上制成寬約12cm,厚約0.5mm藥膜帶,封閉包裝在聚乙烯薄膜中。經含量測定后劃痕分格,每格面積約0.6cm2每格內含生藥約25mg(±10%)最后用紫外燈消毒30分鐘即得。
實施例2穿山甲25g、桂枝25g、當歸25g、王不留行22g、冰片3g,或者成膜材料采用聚乙烯醇30g,制作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3穿山甲10g、桂枝10g、當歸40g、王不留行35g、冰片5g,或者成膜材料采用甲基聚丙烯30g,制作方法同實施例1。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椎炎、風濕、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偏癱及關節(jié)陳舊性損傷引起的關節(jié)強直等病的穴位中藥貼敷膜劑,其特征在于它含有穿山甲、桂枝、當歸、王不留行、冰片,其配比為穿山甲 10-40%(重量百分比,下同)桂枝10-40%當歸10-40%王不留行9.5-35%冰片0.5-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膜劑,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有成膜材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膜劑,其特征在于成膜材料采用聚乙烯類、聚丙烯類、纖維素類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膜劑,其特征在聚乙烯類成膜材料可選用下述之一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酮、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膜劑,其特征在聚丙烯類成膜材料可選用下述之一甲基聚丙烯,甲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膜劑,其特征在纖維素類成膜材料可選用下述之一羧甲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椎炎、風濕、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偏癱及關節(jié)陳舊性損傷引起的關節(jié)強直等疾病的穴位中藥貼敷膜劑,它包含有穿山甲、桂枝、當歸、王不留行和冰片。其配比為穿山甲10—40%(重量百分比,下同),桂枝10—40%、當歸10—40%、王不留行9.5—35%、冰片0.5—5%。將上述組分經加工制成膜劑,使用時將膜劑貼于穴位即可起到治療作用。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對上述疾病具有特效治療作用,對皮膚無任何刺激作用,治療無痛苦,可代替針灸體針治療。
文檔編號A61K9/00GK1203093SQ9711282
公開日1998年12月30日 申請日期1997年6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6月23日
發(fā)明者詹闖, 詹軍 申請人: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