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用具,具體說是一種氣管內(nèi)切開插管方法及設備。
背景技術:
1、在綜合性icu病房,經(jīng)常會收治昏迷患者,如果判斷患者需要氣管插管的時間在21天以上時,則應由氣管插管改為氣管切開。有研究表明入院前?7?天進行氣管切開術可為外傷性腦損傷(tbi)患者帶來顯著益處,延遲氣管切開(lt)組(>10天)的外傷性腦損傷(tbi)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明顯高于早期氣管切開(et)組(<10天)相對于傳統(tǒng)氣切,經(jīng)皮氣切不需要通過外科手術,應用賽丁格擴張技術,直接由皮膚切開植入氣切套管的手術,稱為經(jīng)皮氣切術,這是icu醫(yī)生臨床常見操作之一。
2、氣管切開術是臨床常用的建立人工氣道的方法,是指在氣管前壁切開,置入導管使空氣直接進入氣管和肺內(nèi)而不通過鼻腔、咽和喉的同期方法。常用來解除上呼吸道梗阻、防止氣道誤吸并清除氣管內(nèi)分泌物、連接呼吸機行機械通氣、減少通氣死腔、治療梗阻性睡眠呼吸暫停等,此外,口腔頜面頸部大手術以及頸部外傷也會預防性行切管切開,氣管切開具有患者容易耐受、降低呼吸功、減少解剖死腔、鎮(zhèn)靜減量、方便吸痰及口腔護理、減少上呼吸道感染風險等等優(yōu)勢。
3、目前,市面上的氣管切開設備在使用時,大都利用氣管鏡觀察后進行指定區(qū)域切割,但是這種方法在使用時,一般需要大量的準備時間以及操作時間,致使切開氣管時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并且,氣管鏡的線體在移動時會與患者的喉嚨區(qū)域頻繁摩擦,同時,經(jīng)皮氣切有出血,氣管及食管損傷,發(fā)生氣管食管瘺的風險,使得患者在術后會出現(xiàn)不適的現(xiàn)象,致使現(xiàn)有的氣管切開設備在使用時無法進行組合使用與降低線體與患者摩擦的功能,因此針對上述問題需要一種設備對其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氣管內(nèi)切開插管方法及設備。
2、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氣管內(nèi)切開插管方法及設備,包括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的后端固定安裝有前端裝置,所述前端裝置的外圈上滑動套接有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包括對位裝置、延伸裝置、輔助裝置和支撐裝置,所述對位裝置固定安裝在支撐裝置的前端,所述延伸裝置固定安裝在兩個所述對位裝置之間,所述輔助裝置轉動安裝在支撐裝置的內(nèi)部,所述對位裝置包括復位彈簧、限位導桿、支撐基架、第一對位鍵、吸收嘴、接觸塊和支撐頂架,所述復位彈簧和限位導桿對稱固定安裝在支撐頂架的底端,且所述限位導桿位于復位彈簧的內(nèi)圈中心,所述支撐基架貫穿限位導桿與復位彈簧的底端連接,所述第一對位鍵固定安裝在支撐基架的外側頂端,所述接觸塊固定安裝在支撐基架的外側底端,所述吸收嘴固定安裝在支撐基架的后端底部。
3、具體的,所述延伸裝置包括同步架、第二對位鍵、豎桿、光電感應器和延伸導桿,所述光電感應器固定安裝在豎桿相對的內(nèi)側底端,所述延伸導桿固定安裝在豎桿的前端,所述同步架滑動套接在延伸導桿的外圈上,所述第二對位鍵對稱固定安裝在同步架的后端。
4、具體的,所述輔助裝置包括螺栓、圓桿、轉動支架、塑膠圈、支撐套、中心基軸和導向套,所述中心基軸固定安裝在導向套的兩側,所述轉動支架轉動安裝在導向套的內(nèi)圈,所述支撐套固定安裝在兩個所述轉動支架之間,所述圓桿對稱滑動插接在支撐套的頂端和底端,所述塑膠圈固定安裝在圓桿的底端,所述螺栓螺紋貫穿支撐套與塑膠圈轉動連接。
5、具體的,所述支撐裝置包括支撐框架、蝸輪、蝸桿和防脫板,所述蝸輪轉動安裝在支撐框架的右側中心,所述蝸桿轉動安裝在支撐框架的右側,且所述蝸桿位于蝸輪的下方,所述防脫板固定安裝在支撐框架的頂端和底端。
6、具體的,所述前端裝置包括吸引管路、照明燈、單極電刀構件、紅點照射燈、線束端頭和線束,所述線束固定安裝在線束端頭的前端中心,所述吸引管路固定安裝在線束端頭的內(nèi)部頂端,所述單極電刀構件固定安裝在線束端頭的內(nèi)部后端,所述照明燈固定安裝在線束端頭的后端,所述紅點照射燈對稱固定安裝在線束端頭靠近照明燈的內(nèi)部,且所述紅點照射燈位于單極電刀構件的兩側。
7、具體的,所述支撐頂架的后端與支撐框架的前端連接,所述中心基軸背離導向套的一端轉動安裝在支撐框架的內(nèi)部兩側,所述豎桿固定安裝在支撐頂架的底端,所述蝸輪與蝸桿嚙合,所述線束的前端與控制手柄的后端連接,所述導向套滑動套接在線束的外圈上。
8、具體的,所述第一對位鍵的前端底部和第二對位鍵的頂部后端均呈45°傾斜設置,所述第一對位鍵與第二對位鍵對齊,所述接觸塊與光電感應器垂直對齊,所述吸收嘴的內(nèi)圈后端開設有通孔,所述導向套靠近轉動支架的內(nèi)圈上開設有轉動槽,且所述轉動支架遠離支撐套的一端轉動安裝在轉動槽的內(nèi)部,所述導向套右側的中心基軸與蝸輪連接,所述導向套的后端中心開設有圓孔。
9、具體的,所述支撐套的內(nèi)部頂端和底端均開設有與圓桿相適配的插孔,所述限位導桿滑動貫穿支撐基架的頂端內(nèi)部。
10、具體的,所述控制手柄還包括卡鍵和防護套,所述卡鍵滑動插接在控制手柄的兩側內(nèi)部,所述防護套固定安裝在卡鍵背離控制手柄的側端上。
11、一種氣管內(nèi)切開設備的操作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12、s1、首先,先將控制手柄與外界的顯示系統(tǒng)連接,再將患者的上下顎打開,將支撐框架放置在上下顎之間,從而支撐框架可支撐上下顎,隨后,可將線束貫穿吸收嘴和塑膠圈之間,從而線束端頭可進入患者的氣管內(nèi)部,通過照明燈的設置,可引導吸引管路將患者氣管內(nèi)部的痰吸收,便于醫(yī)護人員觀察氣管內(nèi)部;
13、s2、之后、醫(yī)護人員可在患者體表處標記需要插管的區(qū)域,再將線束端頭旋轉,直至單極電刀構件正面向上,開啟紅點照射燈,從而紅點光束可顯示在患者體表上,便于醫(yī)護人員快速的將單極電刀構件移動至與標記處對齊;
14、s3、最后、操作控制手柄啟動伸出單極電刀構件內(nèi)部的電刀頭,對準紅色標記點,使用電切方式按橫向切口從氣管粘膜面緩慢切開粘膜,可以邊切邊電凝止血,切至皮下,切開皮膚,檢查無出血后將線束端頭從氣管中推出,從切口處置入氣管切開套管,拔除氣管插管,固定起開套管。
15、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16、一,本發(fā)明通過吸引管路位于線束端頭的內(nèi)部上方,可進行氣管內(nèi)痰的吸收排出工作,同時,通過單極電刀構件位于線束端頭的內(nèi)部下方,可將線束端頭轉動調(diào)整,使得單極電刀構件可向上對氣管粘膜處進行切割,并且,通過紅點照射燈的輔助,可提升單極電刀構件在切割時的準確性,從而可實現(xiàn)紅點照射燈和吸引管路同步使用的工作。
17、二,本發(fā)明通過支撐框架支撐在患者的上下顎處,使得可防止上下顎合并,同時,通過蝸桿旋擰轉動時,可帶動蝸輪與導向套同時轉動,使得可調(diào)整導向套與患者的喉嚨處對齊,并且,當螺栓旋擰轉動帶動塑膠圈與線束接觸時,可將線束限制定位,同時,不影響線束轉動,便于單極電刀構件進行切割工作,完成避免線體與患者喉嚨處過度摩擦的工作。
1.一種氣管內(nèi)切開設備,包括控制手柄(3),所述控制手柄(3)的后端固定安裝有前端裝置(2),所述前端裝置(2)的外圈上滑動套接有定位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1)包括對位裝置(4)、延伸裝置(5)、輔助裝置(6)和支撐裝置(7),所述對位裝置(4)固定安裝在支撐裝置(7)的前端,所述延伸裝置(5)固定安裝在兩個所述對位裝置(4)之間,所述輔助裝置(6)轉動安裝在支撐裝置(7)的內(nèi)部,所述對位裝置(4)包括復位彈簧(8)、限位導桿(9)、支撐基架(10)、第一對位鍵(11)、吸收嘴(12)、接觸塊(13)和支撐頂架(38),所述復位彈簧(8)和限位導桿(9)對稱固定安裝在支撐頂架(38)的底端,且所述限位導桿(9)位于復位彈簧(8)的內(nèi)圈中心,所述支撐基架(10)貫穿限位導桿(9)與復位彈簧(8)的底端連接,所述第一對位鍵(11)固定安裝在支撐基架(10)的外側頂端,所述接觸塊(13)固定安裝在支撐基架(10)的外側底端,所述吸收嘴(12)固定安裝在支撐基架(10)的后端底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管內(nèi)切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裝置(5)包括同步架(14)、第二對位鍵(15)、豎桿(16)、光電感應器(17)和延伸導桿(18),所述光電感應器(17)固定安裝在豎桿(16)相對的內(nèi)側底端,所述延伸導桿(18)固定安裝在豎桿(16)的前端,所述同步架(14)滑動套接在延伸導桿(18)的外圈上,所述第二對位鍵(15)對稱固定安裝在同步架(14)的后端。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氣管內(nèi)切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裝置(6)包括螺栓(19)、圓桿(20)、轉動支架(21)、塑膠圈(22)、支撐套(23)、中心基軸(24)和導向套(25),所述中心基軸(24)固定安裝在導向套(25)的兩側,所述轉動支架(21)轉動安裝在導向套(25)的內(nèi)圈,所述支撐套(23)固定安裝在兩個所述轉動支架(21)之間,所述圓桿(20)對稱滑動插接在支撐套(23)的頂端和底端,所述塑膠圈(22)固定安裝在圓桿(20)的底端,所述螺栓(19)螺紋貫穿支撐套(23)與塑膠圈(22)轉動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氣管內(nèi)切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裝置(7)包括支撐框架(26)、蝸輪(27)、蝸桿(28)和防脫板(29),所述蝸輪(27)轉動安裝在支撐框架(26)的右側中心,所述蝸桿(28)轉動安裝在支撐框架(26)的右側,且所述蝸桿(28)位于蝸輪(27)的下方,所述防脫板(29)固定安裝在支撐框架(26)的頂端和底端。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氣管內(nèi)切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裝置(2)包括吸引管路(30)、照明燈(31)、單極電刀構件(32)、紅點照射燈(33)、線束端頭(34)和線束(35),所述線束(35)固定安裝在線束端頭(34)的前端中心,所述吸引管路(30)固定安裝在線束端頭(34)的內(nèi)部頂端,所述單極電刀構件(32)固定安裝在線束端頭(34)的內(nèi)部后端,所述照明燈(31)固定安裝在線束端頭(34)的后端,所述紅點照射燈(33)對稱固定安裝在線束端頭(34)靠近照明燈(31)的內(nèi)部,且所述紅點照射燈(33)位于單極電刀構件(32)的兩側。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氣管內(nèi)切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頂架(38)的后端與支撐框架(26)的前端連接,所述中心基軸(24)背離導向套(25)的一端轉動安裝在支撐框架(26)的內(nèi)部兩側,所述豎桿(16)固定安裝在支撐頂架(38)的底端,所述蝸輪(27)與蝸桿(28)嚙合,所述線束(35)的前端與控制手柄(3)的后端連接,所述導向套(25)滑動套接在線束(35)的外圈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氣管內(nèi)切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對位鍵(11)的前端底部和第二對位鍵(15)的頂部后端均呈45°傾斜設置,所述第一對位鍵(11)與第二對位鍵(15)對齊,所述接觸塊(13)與光電感應器(17)垂直對齊,所述吸收嘴(12)的內(nèi)圈后端開設有通孔,所述導向套(25)靠近轉動支架(21)的內(nèi)圈上開設有轉動槽,且所述轉動支架(21)遠離支撐套(23)的一端轉動安裝在轉動槽的內(nèi)部,所述導向套(25)右側的中心基軸(24)與蝸輪(27)連接,所述導向套(25)的后端中心開設有圓孔。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氣管內(nèi)切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套(23)的內(nèi)部頂端和底端均開設有與圓桿(20)相適配的插孔,所述限位導桿(9)滑動貫穿支撐基架(10)的頂端內(nèi)部。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氣管內(nèi)切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柄(3)還包括卡鍵(36)和防護套(37),所述卡鍵(36)滑動插接在控制手柄(3)的兩側內(nèi)部,所述防護套(37)固定安裝在卡鍵(36)背離控制手柄(3)的側端上。
10.一種氣管內(nèi)切開設備的操作方法,采用權利要求1-8中任意一項所述一種氣管內(nèi)切開設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