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扶元心康酒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
目前我國每年死于心腦梗塞疾病的患者近600~700萬人。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觸目驚心。研究開發(fā)防治心腦血管的驗效新藥。是當前國內國外醫(yī)藥領域研發(fā)的主要課題之一。
(一)、心為五臟六腑之主,心主一身之血脈,若血運行受阻,即呈心脈痹阻,心脈鼓動無力,郁遏心氣心陽、血脈運行失暢,加重心血淤積形成胸痹之證。如冠心病、心絞痛、心率過速、心律過緩、心顫、早搏與亂博等心律失常、或并發(fā)風濕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各種心臟病,若治之不時,治之不當,發(fā)展后期轉為“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死率驚人。
(二)、心血管病分類
(1)、冠心病與心絞痛
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全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還可以簡稱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本病是由于膽固醇類脂沉積在冠狀動脈內膜壁下,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結締組織增生及血小板凝集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引起管腔狹窄或閉塞,或由冠狀功脈內膜平滑肌強烈收縮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性病變。臨床類型有心絞痛型、心肌梗死型、隱匿性、心肌硬化型和猝死型。
中醫(yī)學將本病屬于“胸痹”、“胸痛”、“心痛”、“卒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疇。其主要機制為本虛標實,氣滯血瘀,痰瘀互結,心脈痹阻,不通則痛?;驓庋庩柼澨摚貌∪虢j等,均可導致發(fā)病。
心絞痛是因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致使心肌暫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臨床癥狀。典型的心絞痛發(fā)作,常在勞累、情緒激動、受寒、飽餐、吸煙等因素影響下,呈壓榨性或閉脹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波及大部分心前區(qū),并向左肩、左上肢前內側放射。心絞痛分為勞累性和自發(fā)性二類。前者以運動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情況下誘發(fā)為特征;后者則以胸痛發(fā)作與心肌需氧量增加無明顯關系,疼痛持續(xù)時間長,程度重緩解較慢為特征。
(2)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臟自率性異常和激動傳導障礙導致心動過速、過緩、心律不齊或異位心律的一類病癥,心律不齊常合并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風濕性心臟病等器質性心臟病出現(xiàn)。
心動過速與過緩,與中醫(yī)學的心悸,怔忡有關。其病位主要在心。氣血虛衰或痰火、痰飲上犯或瘀血阻絡,均可引起心動節(jié)律的過速或過緩。脈率與節(jié)律異常,包括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早搏,紊亂性心律,房撲,房顫,室速,室顫,以及傳導阻滯等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發(fā)病機理是心臟氣虛弱為根本。臨床可見心悸,心慌、胸悶、氣短、疲乏等心氣虛弱癥狀,部分患者還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腎陽虛之象,如面色晄白,畏寒,腰膝痠冷。心胸憋悶嚴重者可發(fā)生暈厥、甚至心衰、休克、猝死。
(3)、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因冠狀動脈閉塞,血流中斷,使部分心肌嚴重持久缺血,以致局部壞死的一種病變。本病即可發(fā)生于頻發(fā)心絞痛也可發(fā)生于原來無癥狀者。其主要病理改變?yōu)椋涸诠跔顒用}粥樣硬化的基礎上并發(fā)血管內血栓形成,或動脈內膜下出血,或動脈持續(xù)痙攣等,導致管腔迅速發(fā)生持久而完全的閉塞,使該動脈所屬的心肌嚴重持久缺血,1小時以上可致心肌壞死。臨床以嚴重的心前區(qū)疼痛。臨床可分為急性和陳舊性兩類。一般本病屬冠心病的急重階段,中醫(yī)認為:“氣虛血瘀,陽氣厥脫,心竅閉塞為發(fā)病關鍵。”
(4)、風濕性心臟?。?/p>
風濕性心臟病是指因風濕性心臟炎侵犯心瓣膜或其附屬結構及其后遺病變,引起心瓣膜關閉不全或狹窄的疾病,簡稱風心病。成人風心病以二尖瓣病最多見,其次為主動脈瓣病,兩者發(fā)病率占99%以上。病人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心悸、咳嗽、氣喘、咯血、心絞痛。左房壓和肺毛細血管壓的升高,可發(fā)生右心室肥厚、擴大,甚至衰竭。左心房嚴重擴大又可引起心房顫動伴快速的心室率,而導致心排血量減少。
中醫(yī)學認為風濕性心臟病多屬于“怔忡”、“喘證”、“水腫”、“心痹”等范疇。其病因病機主要系風寒濕之氣內侵,瘀久化熱或風濕熱邪直犯,內舍于心,心之陽氣受損,影響心主血脈與心藏神功能,而令心脈痹阻,血脈不暢,血行障礙,心失所養(yǎng),心神不寧,臨床表現(xiàn)為心悸、怔忡,進而陽氣衰微不布,溫煦氣化失司而見四肢厥冷,面色無華,顴面暗紅,唇舌青紫??梢姼∧[、咳喘、氣喘、胸悶、脘腹痞滿、不得平臥。
(5)、肺源性心臟?。?/p>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乃指以慢性咳嗽咯痰、氣促、心悸、乏力、紫紺為主的一種由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發(fā)展為肺及心病的循環(huán)系疾病??沙霈F(xiàn)各種心律失常,以房性、室性早搏為多見,其次為房性心動過速、陣發(fā)性心房顫動及房室傳導阻滯。呼衰表現(xiàn)為明顯紫紺、呼吸困難、嗜睡、恍惚、遲鈍、譫妄、抽搐、昏迷等。嚴重呼吸衰弱者,可致消化道出血?;灱t細胞和血紅蛋白增高,下肢水腫或腹水。中醫(yī)謂本病屬“心悸”、“喘病”、“痰證”、“飲證”、“水腫”等范疇,現(xiàn)統(tǒng)稱“肺心病”。因肺病日久,痰氣阻滯,進而導致心脈瘀阻。是以咳嗽、咯痰、心悸、水腫、唇舌紫黯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肺病及心的疾病。
(6)、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可分急性心力衰竭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醫(yī)學中原無此病名)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分屬中醫(yī):心悸、怔忡、水腫、喘證、痰飲等范疇。中醫(yī)學病理學認為此病一般分為:心腎氣虛,陽虛水泛,氣陽兩虛和陰陽兩虛等證型。其病理病機因心主血脈的功能失常導致心失所養(yǎng)而心悸、怔忡或腎陽虧虛,水氣不化而致水氣凌心射肺,可見喘促咳吐涎沫,或水飲外溢而致水腫;氣虛陽虛推動無力而致血瘀痰凝,可見紫紺、肝臟腫大。
心力衰竭程度可分三度:
(7)、高血壓性心臟病
高血壓性心臟病乃指原發(fā)性高血壓性心臟病血壓長期升高,使左心室負荷過重,形成左心室肥厚擴大并以勞力性呼吸困難以至左右心衰為主的一種循環(huán)系疾病。為高血壓病的并發(fā)癥。尤其主動脈瓣壓力增高,左心室負擔加重而發(fā)生肥大,繼則擴大,出現(xiàn)相對性二尖瓣關閉不全,進而左心衰竭,甚至影響右心,引起全心衰竭。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勞動后心悸、氣促,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甚至肺水腫,直至發(fā)展為大循環(huán)充血,出現(xiàn)水腫、胸水、腹水,紫紺,胃腸道癥狀及尿少、尿蛋白等。
中醫(yī)謂本病屬“怔忡”、“短氣”、“水腫”范疇,實際是“風眩”晚期的癥狀。
(三)、開發(fā)新藥“扶元心康酒”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每年死于心腦梗塞疾病的患者近600~700萬人,無數(shù)慘痛的事實敲響警鐘:預防血栓形成才能消滅每年數(shù)百萬的心腦梗塞事件!
心臟血管血栓形成即冠狀動脈血栓形成,可導致嚴重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血栓的形成是經(jīng)歷了漫長的極其復雜的由量變到質變的物化演變過程:當血管堵塞50%時:早期癥狀不太明顯,僅只是感到疲憊無力;當血管堵塞超過70%時:中期癥狀明顯,出現(xiàn)頭暈頭疼、胸悶心悸、心律失常、心慌、房顫、早搏、四肢無力、記憶力下降、視力模糊、失眠多夢、高血壓、高血糖等疾病接撞而來;當堵塞超過80%時:晚期癥狀出現(xiàn):四肢麻木、心肌缺血、心絞痛、冠心病、心肌梗死、腦中風、老年癡呆等心腦血管疾病。若不及時治療就會危及生命,致殘致死的機率隨時都可能發(fā)生。特別當隱性血栓破裂脫落在腦部血管,就易發(fā)生腦梗塞,當血栓破裂脫落在心臟血管,就發(fā)生了心肌梗死。使患者生命懸于它的脫落一瞬間,所以說“溶脂化栓”刻不容緩!心肌梗塞發(fā)生之前,在血栓形成的過程中,癥狀出現(xiàn)的輕重,完全取決于重要生理功能血管中血栓的阻塞程度。如果形成的血栓還未能將血管完全栓塞,或者栓塞血管僅是一根非重要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扶元心康酒及制備方法,純中藥制備酒藥,達到病者治,無病者防的防治並舉的目的,可以使血液循環(huán)馬上重新建立,且具有足夠的血氧灌注補償能力。即使出現(xiàn)以上癥狀。“扶元心康酒”可以達到預防與治愈之目的。
上述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扶元心康酒,其組成包括: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組成:255—265份的丹參、280—310份的栝樓、175—185份的長白參、90—110份的三七、200—240份的麥冬、110—130份的五味子、280—320份的薤白、55—65份的肉桂、110—130份的苦參、110—130份的石菖蒲、280—320份的血藤,280—320份的茶樹根、280—320份的金雀根、85—115份的甘草、10000—12000份的純糧酒、1800—2200份的冰糖、800—1200份的紅糖。
所述的扶元心康酒,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組成:255份的丹參、280份的栝樓、175份的長白參、90份的三七、200份的麥冬、110份的五味子、280份的薤白、55份的肉桂、110份的苦參、110份的石菖蒲、280份的血藤,280份的茶樹根、280份的金雀根、85份的甘草、10000份的純糧酒、1800份的冰糖、800份的紅糖。
所述的扶元心康酒,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組成:265份的丹參、310份的栝樓、185份的長白參、110份的三七、240份的麥冬、130份的五味子、320份的薤白、65份的肉桂、130份的苦參、130份的石菖蒲、320份的血藤,320份的茶樹根、320份的金雀根、115份的甘草、12000份的純糧酒、2200份的冰糖、1200份的紅糖。
所述的扶元心康酒,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組成:260份的丹參、300份的栝樓、180份的長白參、100份的三七、220份的麥冬、120份的五味子、300份的薤白、60份的肉桂、120份的苦參、120份的石菖蒲、300份的血藤,300份的茶樹根、300份的金雀根、100份的甘草、11000份的純糧酒、2000份的冰糖、1000份的紅糖。
所述的扶元心康酒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丹參、栝樓、長白參、三七、麥冬、五味子、薤白、肉桂、苦參、石菖蒲、血藤,茶樹根、金雀根、甘草精選炮制后,進行粉碎成粗粒狀,裝入到一組絹袋;
(2)將一組絹袋放入1:5白酒中進行冷浸;
(3)每日攪拌兩次,每次攪拌10—30分鐘,待攪拌完成10日后放冰糖與紅糖;
(4)浸泡30日,過濾去渣取酒液,濾后酒渣進行壓榨取汁;
(5)過濾酒液與壓榨酒液混調后,在溶器內沉淀五日后,取清澈酒液裝瓶(500g/瓶)保存待用。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可以改善冠脈循環(huán),增加血氧供應,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解栓、溶栓效力,改變血液流變性異常,使微循環(huán)淤血狀態(tài)得以消除,“扶元心康酒”將成心腦血管病的克星,能使心腦血管系統(tǒng)的修復,避免血栓的動脈硬化的再次形成。
本發(fā)明的“扶元心康酒”通中有補攻補兼施。心腦血管之癥多為淤血阻滯之證,淤血阻痹又多為標實本虛。在防治上宜標本同治。方中,丹參苦寒清泄走心肝血分而清熱涼血、活血調經(jīng),祛瘀止痛兼具養(yǎng)血安神。能改善冠脈循環(huán),增加冠脈流量,加速心肌缺血恢復,抑制心肌收縮,使微循環(huán)血流量加快,活血化瘀溶栓,是治療心腦血管不可多得之佳品。括樓味苦性寒,善解胸痹、結胸之疾患。擴張血管作用較強,暢通冠脈血流量,緩解因心肌缺血引起胸痛、胸悶、呼吸障礙。兩藥為君藥。方中人參、三七、麥冬、五味子、薤白、肉桂為臣藥。其中人參大補元氣,藥理功能:填精榮腦益智扶元救虛,可使患者氣血津液充足。三七與人參同樣被譽為“適應原樣”的藥物,素有“止血之神藥”之稱,具有良好的止血于活血化瘀雙向調節(jié)功能,三七還能加強側支循環(huán)和改善微循環(huán)。使心肌缺血較快恢復。麥冬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能增強心肌缺氧能力。配伍扶元救衰之人參和有滋養(yǎng)保護心血管之五味子。組成名方“生脈散”能保肺清心,復振心脈之效。薤白溫中通陽、下氣散結、主治胸痹心痛。伍君藥栝樓可使胸陽宣通、痰濁得散、氣機得暢,胸痹自除。方中苦參性味苦寒,主下沉,清心火除煩躁,滌臟腑濕毒。石菖蒲化濕開胃,開竅豁痰、平喘、鎮(zhèn)咳、祛痰、醒神益智。雞血藤行氣扶風、補血養(yǎng)血活血、舒筋通絡。抗凝、催眠、鎮(zhèn)靜。加茶樹根、金雀根纖溶、抗凝、降血糖、降血脂、降壓、利尿,對高血壓伴有心肌損害的患者既降壓又可改善心肌缺血,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且可緩急止痛為使。全方共奏宣痹通陽,化瘀通脈,行氣寬胸,暢通氣機,寧肺健脾,瀉心火,除痰濁達到益氣養(yǎng)陰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標,使心脈通暢,心神可寧,胸痹可愈。
本發(fā)明中酒藥中之酒有協(xié)同作用,可以提高療效。而酒本身就有保健作用。它能促進人的胃腸分泌。幫助消化吸收。增強血液循環(huán)、促進組織代謝,增強細胞活力。中醫(yī)認為其性熱、走而不守,既有調和氣血,貫通脈絡之功,又有振陽除寒,祛濕散風之效。《漢書·食貨志》贊之為“百藥之長”。
本發(fā)明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媒,其主要成分乙醇,有良好的穿透性,易于進入藥材組織細胞中,可以把中藥里大部分水不能溶解,需要非極性溶解的有機物質,酒可以溶解出來,能更好地發(fā)揮中藥材原有的功能,服后可借酒宜行藥勢之力,促進“扶元心康酒”醫(yī)治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療效最大程度的迅速發(fā)揮。
組方藥材性味、功能、療效如下:
本發(fā)明中加入了丹參,改善冠脈循環(huán)能擴張心臟冠狀動脈并能增加冠脈流量,減輕心肌缺血的損傷并能加速心肌缺血的恢復,改善微循環(huán)使微循環(huán)血流量顯著加快,毛細血管網(wǎng)開放數(shù)目增多,并能抑制心肌收縮,減少能量消耗而不損傷心肌。主要用于肺心病、冠心病、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腦血管病。
本發(fā)明中加入了栝樓,具有潤肺,化痰,散結,滑腸之功效,可以用于治療痰熱咳嗽、胸痹、結胸、肺痿咳血、黃疸、便秘和癰腫初起等癥,具有良好的祛痰作用、瀉下作用本發(fā)明能夠擴血管作用增強冠脈血流量,使微動脈顯著擴張,改善心肌耐缺氧作用,因心肌缺血引起胸痛,呼吸障礙可有效緩解,并能抗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作用明顯,使快慢心律得到有效調節(jié)消除心慌、心顫功能較佳。本發(fā)明可以作為1、氣管炎、肺心病。2、便秘。3、冠心病。4、心律失常。5、乳腺增生。6、乳腺炎、肋軟骨炎癥。7、闌尾膿腫的輔助用藥。
本發(fā)明中加入了人參,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安神等功能,能治療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癥,可以填精榮腦益智扶元救虛,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臟輸出量,具有強心作用。擴張血管,使冠狀脈絡網(wǎng)血量充足流量通暢,有利抗心肌缺血,促進心肌細胞的能量代謝,抗心肌缺氧達到保護心臟的作用,可明顯延長在不同低壓缺氧環(huán)境的耐受時間,能降低血紅蛋白對氧的親和力,向機體組織釋放更多的氧提高機體耐氧能力。加入人參后,不但能增強骨髓造血功能,改善貧血,而且能改善病人的全身倦怠、食欲不振、眩暈、失眠、心悸、怔忡,對冠心病、心肌梗死均有治療效果。每日3g堅持服用,使血中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游離脂肪酸及過氧化脂肪質均有顯著下降。
本發(fā)明中加入了三七,有滋補強壯,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能,用于治療氣血虛弱、胸腹刺痛、跌打損傷、腫痛、產(chǎn)后瘀阻、崩漏、經(jīng)閉、內出血、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咯血、吐血、尿血及鼻衄均有顯著效果。【藥理作用】三七的藥理作用非常廣泛,對機體多個系統(tǒng)都有影響,與人參協(xié)同后被譽為“適應原樣”的藥物。三七素有“止血之神藥”之說,兼能活血散瘀,故有“止血不留瘀”、“活營止血,通脈行瘀”的特點促進凝血酶的生成,使局部血管收縮,增加血小板數(shù)等。加入三七后,本發(fā)明具有良好的止血和活血化瘀之雙向調節(jié)功能,其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傷血,能改善血液“濃、黏、聚、凝”狀態(tài),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修復治療抗冠心病作用,三七或三七的各種制劑對冠心病、心絞痛都有明顯療效。它能通過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環(huán),從而調整心肌缺血缺氧狀態(tài),再加上有活血化瘀作用等諸多因素,則是抗冠心病作用的藥理學基礎。能加強側支循環(huán)和改善微循環(huán)。心肌缺血的變化能較快地恢復,有效成分可增加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量。減少心肌細胞缺血損傷時細胞內酶的釋放,對心肌細胞缺血性損傷具有直接的保護作用。本發(fā)明能擴張血管,產(chǎn)生降壓作用,抗心律失常,有效成分對多種心律失常有對抗作用。對房顫或房撲,也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本發(fā)明有效成分可降低自發(fā)性活動,增強中樞神經(jīng)的鎮(zhèn)靜達到催眠、安定、抗驚厥作用。對急性腦缺血后細胞有較明顯的保護作用。
本發(fā)明中加入了麥冬,具有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能,能明顯提高耐缺氧能力,有效改善心絞痛癥狀,能顯著改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增強心肌收縮力平衡失常心律,使不規(guī)則的心跳,心顫,心慌變成規(guī)則的心律,能降低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加入麥冬,使得本發(fā)明具有改善心臟血流動力學的作用。可預防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發(fā)生,降低心肌氧耗量,增強心肌能量供給,縮小心肌梗死的范圍。本發(fā)明能使梗死后心肌營養(yǎng)血量增加,缺血缺氧的心肌細胞較快獲得修復和保護。提高心臟病患者的心肌收縮力,保護心肌缺血時心泵功能,使血液動力學參數(shù)得以改善。
本發(fā)明中加入了五味子,其10余種化合物與本發(fā)明的其他重要的協(xié)同作用對幾種化學性肝臟損害模型均有保護作用,抗衰老作用功能顯著,能明顯提高耐缺氧及抗疲勞能力,對肝臟蛋白質和糖原有促進合成的作用。加入五味子后,本發(fā)明含五仁醇能明顯促進肝糖原的生成,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類似安定藥的作用特點,具有提升白細胞及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對其呼吸有明顯興奮作用,使呼吸加深加快,興奮呼吸的同時血壓顯著下降,非常有利于改善呼吸衰竭。本發(fā)明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滋養(yǎng)保護作用。如果使用北五味子,對神經(jīng)衰弱以及疲勞過度所致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能力減低均有良好治療作用,且無副作用。
本發(fā)明中加入了薤白,協(xié)同作用下對胸痹刺痛,痰飲脅痛,咳嗽氣喘,以及下痢等病癥具有顯著療效。本發(fā)明降血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可使高膽固醇血癥明顯降低。薤白有效成分,能使其血漿總膽固醇和β-脂蛋白也明顯降低。冠狀動脈的損害也有明顯的減輕。同時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栓可使人的血小板聚集得到抑制有效緩解血栓形成。用于治療高脂血癥和冠心??;2.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和痢疾;3.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痰多和哮喘。
本發(fā)明中加入了肉桂,與其他藥物的協(xié)同作用,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jīng)功能??梢钥剐募∪毖?,對血小板聚集及心肌損傷具有保護作用,使心肌細胞膜結合酶的異常變化得到恢復。促進心肌及胸部側支循環(huán)開放,從而改變其血液供應,增強對心肌的保護。具有較強擴張血管的活性。舒張血管,增長血液流量。寧心安神,納氣止哮、平喘。
本發(fā)明中加入了苦參,與其他藥物的協(xié)同作用,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殺蟲、主下沉、清心火除燥煩,滌臟腑濕毒。本發(fā)明可以有效將體內濕熱燥毒通過雙便排泄。利尿功能顯著多用于急慢性腎炎的復方中。對痢疾桿菌、葡萄球菌、緣膿桿菌及多種皮膚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臨床證明,苦參對陰虛火旺實熱邪火型心臟疾病所產(chǎn)生的心律失常有調節(jié)功能。
本發(fā)明中加入了石菖蒲,具有化濕開胃、開竅豁痰、平喘、鎮(zhèn)咳、祛痰、醒神益智效果。因而本發(fā)明用于治療脘痞不饑、神昏癲癇、健忘耳鳴,對心律失常有顯著治療作用,可以改善與增強冠脈流量能寧心鎮(zhèn)靜安眠,榮腦益智,能迅速減輕或消除意識障礙,神經(jīng)失常癥狀,本發(fā)明是治療老年癡呆與癲癇的要藥,抗驚厥,改善抑郁亦能增強改善記憶。止痛、運中、強心。
本發(fā)明中加入了雞血藤,使得本發(fā)明具有行氣、扶風、舒筋活血的功能,補血,養(yǎng)血活血,舒筋通絡??鼓⒋呙?、鎮(zhèn)靜。本申請有效擴張冠脈增強血流量,降壓功能亦很明顯,臨床證明雞血藤能有效,疏通外周血管,還具有提升白細胞的功能,本申請對于手足麻木;肢體癱瘓;風濕痹痛;婦女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閉經(jīng)具有不到的效果。
本發(fā)明中加入了茶樹根,使得本發(fā)明具有清頭目、除煩渴、化痰消食、纖溶、抗凝、降血糖、降血脂、降壓利尿、解毒的功效。經(jīng)在數(shù)十個醫(yī)院臨床試用,都證明有顯著療效,對慢性氣管炎及其他疾病也有一定療效,同時亦在冠心病普查中發(fā)現(xiàn)常飲茶樹根泡水喝者冠心病的發(fā)病率非常低。高血壓病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同樣的結果。
本發(fā)明中加入了金雀根,使得本發(fā)明具有活血通脈,調經(jīng)、清肺益脾、補腎益氣、祛風除濕。降壓明顯、降低血液黏度,對高血壓伴有心肌損害的患者既降壓又可改善異常心電恢復正常。本發(fā)明對于治療高血壓、氣短、心悸、浮腫、虛損勞熱、咳嗽、頭昏眩暈有明顯效果。
本發(fā)明中加入了甘草,生者(生甘草、粉甘草)入藥,能瀉火解毒、潤肺祛痰止咳,用于治療癰疽瘡瘍、咽喉腫痛,以及藥物、食物中毒,咳嗽氣喘等癥;炙后入藥,能益氣補中、緩急止痛、緩和藥性,通過甘草的協(xié)同作用,本發(fā)明可以用于治療心氣不足、心悸怔忡、脈結代、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以及腹中攣急疼痛等癥。甘草具有緩性,可以緩釋其他烈性藥物的藥性。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扶元心康酒,其組成包括: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組成:255—265份的丹參、280—310份的栝樓、175—185份的長白參、90—110份的三七、200—240份的麥冬、110—130份的五味子、280—320份的薤白、55—65份的肉桂、110—130份的苦參、110—130份的石菖蒲、280—320份的血藤,280—320份的茶樹根、280—320份的金雀根、85—115份的甘草、10000—12000份的純糧酒、1800—2200份的冰糖、800—1200份的紅糖。
實施例2:
根據(jù)實施例1所述的扶元心康酒,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組成:255份的丹參、280份的栝樓、175份的長白參、90份的三七、200份的麥冬、110份的五味子、280份的薤白、55份的肉桂、110份的苦參、110份的石菖蒲、280份的血藤,280份的茶樹根、280份的金雀根、85份的甘草、10000份的純糧酒、1800份的冰糖、800份的紅糖。
實施例3:
根據(jù)實施例1或2所述的扶元心康酒,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組成:265份的丹參、310份的栝樓、185份的長白參、110份的三七、240份的麥冬、130份的五味子、320份的薤白、65份的肉桂、130份的苦參、130份的石菖蒲、320份的血藤,320份的茶樹根、320份的金雀根、115份的甘草、12000份的純糧酒、2200份的冰糖、1200份的紅糖。
實施例4:
根據(jù)實施例1或2或3所述的扶元心康酒,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組成:260份的丹參、300份的栝樓、180份的長白參、100份的三七、220份的麥冬、120份的五味子、300份的薤白、60份的肉桂、120份的苦參、120份的石菖蒲、300份的血藤,300份的茶樹根、300份的金雀根、100份的甘草、11000份的純糧酒、2000份的冰糖、1000份的紅糖。
實施例5:
一種實施例1—4之一所述的扶元心康酒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丹參、栝樓、長白參、三七、麥冬、五味子、薤白、肉桂、苦參、石菖蒲、血藤,茶樹根、金雀根、甘草精選炮制后,進行粉碎成粗粒狀,裝入到一組絹袋;
(2)將一組絹袋放入1:5白酒中進行冷浸;
(3)每日攪拌兩次,每次攪拌10—30分鐘,待攪拌完成10日后放冰糖與紅糖;
(4)浸泡30日,過濾去渣取酒液,濾后酒渣進行壓榨取汁;
(5)過濾酒液與壓榨酒液混調后,在溶器內沉淀五日后,取清澈酒液裝瓶(500g/瓶)保存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