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抑郁病的中藥丸劑。
背景技術:
抑郁病或者稱抑郁癥,發(fā)病率超過40%,據資料統(tǒng)計超過60%的人都曾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并且重度抑郁病逐年遞增,并且出現(xiàn)年輕化。因為抑郁病難以治愈,多數(shù)為慢性病,治療周期長。病情嚴重者長期需要人照顧和監(jiān)管、用藥副作用導致神經系統(tǒng)殘疾、不能抑制而造成自殺等。產生眾多社會不利因素:影響身心健康、勞動力過度占用、社會安定。所以研制有效的治愈抑郁病的藥物成為當務之急。
現(xiàn)代中醫(yī)學認為抑郁病病因為七情傷志、肝氣郁結,或者長期病痛纏繞造成精神抑郁。
抑郁病分類比較復雜,一般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形神分離、陰陽不和、陽氣外越、心肝火旺、相火妄動、緊張敏感、格拒不受、脈促而散的燥煩型抑郁?。坏诙N是:脈緩,敏感度低,情緒低落,精神運動性抑制,陽氣抑郁在內的抑郁病。
本發(fā)明所涉及的一種治療抑郁病的中藥丸劑。其特點是用于治療脈緩,敏感度低,情緒低落,精神運動性抑制,陽氣抑郁在內的抑郁病。
抑郁病大部分屬于內源性疾病,稱內因致病。現(xiàn)代中醫(yī)治療辦法基本是:疏肝解郁、養(yǎng)心安神、行氣解郁,比如,左金丸、四逆散、逍遙散?,F(xiàn)代西醫(yī)治療沒有明確的藥物,或者采用興奮內臟和外周運動神經水平、提高內分泌水平等類藥物,比如咖啡因類,更多的是多采取心里療法。但是,這些治療方法存在三大缺點:第一,治療速度慢,而且很多病患難于快速達成穩(wěn)定狀態(tài)的情況下,只能保守治療;第二,格拒不受,反映在病人雖然是陰病,但是對熱性中藥格拒,嘔吐、難受等,即格拒陽熱。由于情緒低落,對心理治療不接受,甚至拒絕。第三,興奮類藥物副作用大,導致內分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影響睡眠等,甚至將抑郁病轉化為焦慮癥。
本發(fā)明的理論文件依據是: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發(fā)于陽,六日愈;發(fā)于陰,七日愈。”說明外因致病是日傳變。
《靈書·營衛(wèi)生會》全篇內容。特別重點是關于營衛(wèi)運行:“營在脈中,衛(wèi)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huán)無端。衛(wèi)氣行于陰二十五度,行于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藏之氣相摶,其營氣衰少而衛(wèi)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冥?!闭f明內因致病是依據五行生克的時辰傳變,病變速度快。傳變五臟的1個周期是28.8分鐘。每傳1個臟的時間是5.76分鐘。說明治療抑郁病,應該和這個病變速度同步,用藥應該在半個小時內顯現(xiàn)效果。營衛(wèi)的運行具備五種特性:動態(tài)性、連續(xù)性、協(xié)調性、周期性和整體性。辰時5-7點,肝主時;中午為心主時,心主火,衛(wèi)氣傳入心經。下午3點,金時,肺主金,衛(wèi)氣傳入肺經。晚上8點,木時,肝主木,營氣在肝經。晚上子時為11點,氣血大匯于腎經,進入深度睡眠。說明治療抑郁病服藥要掌握五臟所主時序。本條文獻還說明是因為神、衛(wèi)氣、陽氣應該在辰時出睛明穴,如果衛(wèi)氣不出睛明,就會出現(xiàn)晝不精的抑郁病。
老子《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闭f明陽是主導,治療抑郁的關鍵是升陽氣,恢復陽氣的主導作用,以形成“和”。
老子《道德經》“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將欲弱之,必故強之?!闭f明,對治療陽郁悶在內的抑郁病,陰在外圍,如同身附著軟甲把陽氣格拒在內,要采取緩炙中藥的辦法。同時,要減弱陰氣,必須先強其陰,再鼓舞陽氣,刺破其軟甲,直上睛明和顛頂,破其格拒。
老子《道德經》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味厚則泄,薄則通。”說明要治療抑郁病,應該先收斂整理陰形,構成勢力,再提升陽氣,恢復陽氣的主動力。不可像西醫(yī)方法直接“興奮”-直接提升陽氣,必須“成勢”而后發(fā)。提升陽氣要用味道“薄”的藥物。泄膽用味道“厚”的藥物。
《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曰:“凡十一藏起決于膽也?!薄端貑枴れ`蘭秘典論》曰:“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說明膽腑是抑郁病樞機關鍵。
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說:“張仲景曰:欲療諸病,當先以湯蕩滌五臟六腑,開通諸脈,治道陰陽,破散邪氣,潤澤枯朽,悅人皮膚,益人氣血。水能凈萬物,故用湯也。若四肢病久,風冷發(fā)動,次當用散。散能逐邪,風氣濕痹,表里移走,居無常處者,散當平之。次當用丸,丸藥者能逐風冷,破積聚,消諸堅癖,進飲食,調合營衛(wèi)。能參合而行之者,可謂上工?!闭f明用中藥治療抑郁病,使用丸劑為最優(yōu)選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出技術要點是:一種療效好,治療速度快,無副作用,樂于服用,一種治療抑郁病的中藥丸劑。用途是:治療脈緩,敏感度低,情緒低落,精神運動性抑制的抑郁病。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另外一個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治療抑郁病的中藥丸劑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第三個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治療抑郁病的中藥丸劑的服藥方法。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一種治療抑郁病的中藥丸劑,其特征是用以下中藥材按重量份配比,按太極陰丸和太極陽丸雙丸組成。
太極陰丸組成:
第1組,炒白芍18,桂枝5
第2組,黃連9,蓮子心3,桂皮2
第3組,黃柏7,炙山茱萸肉3,肉桂3
第4組,郁金6,炒枳殼6
第5組,吳茱萸1,大棗肉8,炙甘草9,干姜6,藏紅花3,干海參(黑色4-5g一條)4-5,泡發(fā),酒浸,搗爛成泥狀。
太極陽丸組成:
第6組,炒蒼術9,炒杏仁7,馬六甲鮮紅朝天椒1.5,北柴胡3(醋拌焙干)
第7組,蟬蛻5,炒僵蠶7,淡豆豉3
第8組,桔梗1.5,石菖蒲3,藁本1
第9組,棕櫚蠟0.7,干酸奶酪粉34(去奶油),干海參(黑色4-5g一條)4-5,泡發(fā),酒浸,搗爛成泥狀。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另外一個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治療抑郁病的中藥丸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如下:
太極陰丸制備方法是:將上述太極陰丸中藥材,用麥麩5份,先小火同炒黃連、黃柏,以觀察黃柏為準,視其微變色后急出,過篩,立即醋拌。篩出之麥麩繼續(xù)用來小火炒桂枝、桂皮、肉桂、枳殼、吳茱萸,炒出濃桂香味即出,不得炒至變色,過篩。然后除海參外諸藥共同入烘干箱55℃烘干后研磨成細粉。按太極陰丸總重入2.5‰黃原膠、2.5‰瓜爾豆膠,充分拌勻。入海參拌勻。煉中蜜,去沫,令色微黃,入白酒少許,做大蜜丸,大小按傳統(tǒng)制藥法為9個梧桐子之合。
太極陽丸制備方法是:將太極陽丸中藥材,第7組僵蠶、蟬蛻、淡豆豉泡一小時,文火煮沸1小時,藥渣搗爛成泥待用。濃縮藥汁拌入第6組和第8組諸藥,冷藏浸潤一個時辰后50℃烘干。研磨成粉末。純酒精加熱到沸騰,入棕櫚蠟溶解,倒入藥粉,微加熱且不可高溫,均勻攪拌至酒精大部分揮發(fā),直至藥粉呈現(xiàn)順滑狀態(tài)。按太極陽丸總重,加入2.5‰黃原膠,2.5‰瓜兒豆膠,攪拌均勻。如果棕櫚蠟不溶于沸騰酒精狀況出現(xiàn),說明棕櫚蠟熔點高于酒精沸點,可以先用少量橄欖油或者更輕質植物油先加熱溶解,后入純酒精,最后橄欖油當盡力揮發(fā)掉。入海參、僵蠶、蟬蛻、豆豉渣泥、酸干酪粉,拌勻。煉中蜜(去沫,令色微黃),入白酒稀釋。入藥粉混合時,溫度控制在60℃以下,不可高溫。趁熱混合制丸藥,大小約為太極陰丸重量的65-70%,與太極陰丸制丸數(shù)量等同,即:一個太極陰丸重除以太極陰丸總重,再乘以太極陽丸總重等于一個太極陽丸重。入口無辣椒辣味,咀嚼一會辣味為成功。入口即有辣椒辣味為做藥失敗,不可用。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第三個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治療抑郁病的中藥丸劑的服用方法,其特征是:每日晨時和中午各服用一次,每次服用1對-3對,服藥前將太極陰丸和太極陽丸雙丸均勻揉和在一起,同時入口服用。要細細咀嚼,慢慢吞咽。后服暖水或少量葡萄酒。下午5點以后不宜服用。服用后約15分鐘會略感微困,但會逐漸清明,緩緩間有神清之感,頭目精明。效果良好后,減量。
藥理研究成果
太極陰丸先于太極陽丸發(fā)揮作用,固陰整形;太極陽丸后發(fā)揮作用,恢復陽氣的主導作用。
太極陰丸藥理作用如下:
白芍和桂枝,連同干姜、大棗、炙甘草,源于張仲景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思路。但是桂枝湯解肌發(fā)汗,兩味藥主里,三味藥主表。而本方中考慮生姜只走不守,故用干姜,走可橫散,守可顧護脾胃。四味藥主里,僅一味桂枝且經過麩炒,藥性變?yōu)槿霠I衛(wèi)而不走表。桂枝、桂皮、肉桂合白芍、黃連、黃柏三陰之藥,意在解全身里外之肌、臟腑經絡之急。第1組作用于外,第2組和第3組,結合白芍之緩,分別作用于中上和下之臟腑經絡。黃連與黃柏苦寒、不峻,堅陰固形、泄腑除滿、泄膽疏肝,和白芍同用,收斂陽氣入陰。桂枝、桂皮、肉桂取自桂樹一身上下,溫性且發(fā)散力小,橫散入營,藥力持久,解肌、助陰成形。
黃連和吳茱萸實源于朱丹溪左金丸治療肝氣犯脾思路,結合第2、3、4組,形成成以左金為主、左君、左土、左水,四左之勢,其效力大于左金丸。
郁金、枳殼,意在調節(jié)上下出入,左升右降、通心脈,抒藏實,與諸藥配合后相比四逆散解郁效果更好。
黃連、黃柏苦寒燥濕,可以堅陰、固形,溫膽泄腑、避格拒。桂枝、桂皮、肉桂溫辣味道、鼓舞陰成形。緩炙藥物貫徹老子“弱以勝強,柔以克剛”思想。桂枝、桂皮、肉桂鼓舞腎氣,前三組相和可協(xié)力溝通心腎,水火既濟。
遵守張仲景學說,白芍和桂枝、桂皮、肉桂、甘草,實際有辛甘化陽,酸甘化陰微補各臟之意,以助陰成形而陽入。海參可以快速補陰,軟堅破結。
遵照老子學說,“將欲歙之,必固張之”。所以前三組藥物中,桂枝、桂皮、肉桂藥量少且麩炒后,藥性緩和,意在先緩張其陽,調和營衛(wèi)、調合味道、鼓舞陰成形;黃連、黃柏藥量大而麩炒醋炙意在緩之又緩,后桂枝、桂皮、肉桂而發(fā)力,并且與白芍、蓮子心、山茱萸相配合,借著鼓陽之力厚斂其形。同時可以安撫君火、穩(wěn)定相火。故先張陽而就形,厚成勢而待發(fā)。按五臟運行周期為時間范疇,調合營衛(wèi)逆亂。并依據營衛(wèi)運行的動態(tài)性、連續(xù)性、協(xié)調性、周期性和整體性原則進行制藥。
白酒慓疾,利于鼓陽,入營衛(wèi)。用藥多入肝膽經,泄膽滿而疏肝實。入口先苦后甘酸、熱味,格拒病人樂于接受。蓮子心是用以安穩(wěn)心火、心神;山茱萸用來安穩(wěn)肝魂和腎之相火。蓮子心和山茱萸用量小,其原因有三:首先,白芍和黃連、黃柏收斂之力已經足夠大。另外,樞機已開合,收斂無需重用藥物。再者,預防外邪入侵、伏邪深入。
老子曰:“將欲弱之,必故強之?!蓖杷幊蕸鲂晕兜?,欲弱其陰先強其陰,再鼓舞陽氣,破其格拒。入口是涼性味道,其意在于,抑郁病格拒陽熱,同為陰性則相合。以海參作為引藥,使其藥力越入格拒渙散之陰形,從內收斂其形,因為陽氣郁于內,則動陽在內。所以原則上要按照斂形重在內斂,輔以外堅。
太極陽丸藥理作用
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碧珮O陰丸固陰整形、收斂、安穩(wěn)、成勢后,太極陽丸開始發(fā)揮作用。太極陽丸第6組為魚腹之劍,經過第7組升清之品炙后,使其只生清陽。馬六甲鮮紅朝天椒為劍尖,升君神之清陽;柴胡為劍之側刃升肝魂之清陽;杏仁結合宗氣為劍之厚側刃升肺魄之清陽;蒼術醒脾開郁為劍之身升脾意之清陽。
第8組都是引藥,桔梗引藥上行合宗氣。石菖蒲引藥上腦。藁本引藥至顛頂和睛明,結合陰丸藥效溝通涌泉,心腎上下少陰相交,煥發(fā)腎志,以調合營衛(wèi)運行。
第9組都是引藥入藏之品。其中,棕櫚蠟歸脾、肺、小腸經,潤精髓,引藥入藏,延時過胃至脾、小腸再釋藥,緩而不放,放而不緩。
太極陽丸諸藥經過第7組升清之品浸炙,棕櫚蠟酸緩揉炙,海參潛炙,酸干酪潤、緩炙,其潛藏之力長久于太極陰丸。目的在于蓄勢待發(fā),待陰形成勢,破軟甲而直上睛明和顛頂。亦貫徹動態(tài)性、連續(xù)性、協(xié)調性、周期性、整體性的制藥原則。藥丸入口為涼性味道,咀嚼久才微有刺激辣味。入口即有辣椒味道為做藥失敗,絕不可用。
服藥方法要求緩緩吞服,是因為從口開始就讓藥力發(fā)揮作用,從口經過舌、咽峽到食道,密集接觸到五臟六腑大部分經脈,特別是心經和心包經經過。緩慢咀嚼和吞咽可以使得藥力快速并且均勻的發(fā)揮作用。如果直接開水快速服下,藥效和速度不能充分發(fā)揮。飲用暖水或者葡萄酒,可以讓藥力盡快擴散。葡萄酒陰柔緩和,病人樂于接受,擴散力快和均勻。辰時服藥有助于陽氣出睛明,抑郁病人會自感精神爽快。中午是衛(wèi)氣傳心,此時服藥,有助提升陽氣,協(xié)助君主神明。若平日有肝陽上亢,肝氣犯脾,可金時就是下午3點服藥,金克木,效果強于左金丸。下午5時以后不宜服藥,因為陽氣需要內斂,夜晚入睡。因為本丸藥木性,多入肝經,且泄肝膽。本丸藥收發(fā)有度,提神和安神雙向調節(jié),藥力延綿厚重,藥效持久,一旦有效可酌情減量。
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所涉及的中藥丸劑的功效是:固陰斂形,升陽提神與增益睡眠、悅心安神雙向調節(jié)。
本發(fā)明所涉及丸劑功效具有拓展性,其特點是:
治療抑郁病兼有陰虛,其特點是可適量加入西洋參,或者再加入枸杞子、酸棗仁、熟地等。
治療抑郁病兼有氣血虛弱,其特點是可適量加入當歸、生黃芪等補氣補血藥材。
本丸劑不含礦物類藥材,避免重金屬超量。入口涼性,越格拒,病人喜歡服用。起效速度在30分鐘內,治療速度快。主要材料是植物、易于獲取的非保護類動物中藥材和奶制品,沒有副作用。
附例:耿夫人,女,60歲,退休干部,北京人。
2016年春季,服藥前,白日昏沉欲睡,夜晚深度睡眠,無快波睡眠,辰時難醒,醒后昏沉。生活能自理。脈緩而無邊際,舌白苔白,診斷為輕度老年抑郁病。
診病后當日上午11點,服用3個丸藥,自感精明,入夜睡眠安穩(wěn),后連續(xù)3日11點服藥1丸,病情解除。
服藥禁忌
本發(fā)明所涉及丸劑服藥禁忌是:孕婦,傷風感冒,痰飲,肝經濕熱,病毒感染,細菌感染,滯脹,腫滿等不得服用。筋病痿軟者慎服。
具體實施方式
實例1,一種治療抑郁病的中藥丸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服藥方法,優(yōu)選方式是:治療抑郁病,不伴隨陰虛和氣血虛弱。其特點是用以下中藥材按重量克為單位配比:
太極陰丸組成:
第1組,炒白芍18,桂枝5
第2組,黃連9,蓮子心3,桂皮2
第3組,黃柏7,炙山茱萸肉3,肉桂3
第4組,郁金6,炒枳殼6
第5組,吳茱萸1,大棗肉8,炙甘草9,干姜6,藏紅花3,干海參黑色4-5g一條,泡發(fā),酒浸,搗爛成泥狀。
太極陽丸組成:
第6組,炒蒼術9,炒杏仁7,馬六甲鮮紅朝天椒1.5,北柴胡3(醋拌焙干)
第7組,蟬蛻5,炒僵蠶7,淡豆豉3
第8組,桔梗1.5,石菖蒲3,藁本1
第9組,棕櫚蠟0.7,干酸奶酪粉34(去奶油),干海參黑色4-5g一條,泡發(fā),酒浸,搗爛成泥狀。
本中藥丸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如下:
太極陰丸制備方法是:將上述太極陰丸中藥材,用麥麩6克,先小火同炒黃連、黃柏,以觀察黃柏為準,視其微變色后急出,過篩,立即醋拌。篩出之麥麩繼續(xù)用來小火炒桂枝、桂皮、肉桂、枳殼、吳茱萸,炒出濃桂香味即出,不得炒至變色,過篩。然后除海參外諸藥共同入烘干箱55℃烘干后研磨成細粉。按太極陰丸總重入2.5‰黃原膠、2.5‰瓜爾豆膠,充分拌勻。入海參拌勻。煉中蜜,去沫,令色微黃,入白酒少許,做大蜜丸,大小按傳統(tǒng)制藥法為9個梧桐子之合。
太極陰丸總重126克,每個藥丸重4.2克,總共做30個丸藥。
太極陽丸制備方法是:將上述太極陽丸中藥材,第7組僵蠶、蟬蛻、淡豆豉泡一小時,文火煮沸1小時,藥渣搗爛成泥待用。濃縮藥汁拌入第6組和第8組諸藥,冷藏浸潤一個時辰后50℃烘干。研磨成粉末。純酒精加熱到沸騰,入棕櫚蠟溶解,倒入藥粉,微加熱且不可高溫,均勻攪拌至酒精大部分揮發(fā),直至藥粉呈現(xiàn)順滑狀態(tài)。按太極陽丸總重,加入2.5‰黃原膠,2.5‰瓜兒豆膠,攪拌均勻。如果棕櫚蠟不溶于沸騰酒精狀況出現(xiàn),說明棕櫚蠟熔點高于酒精沸點,可以先用少量橄欖油或者更輕質植物油先加熱溶解,后入純酒精,最后橄欖油當盡力揮發(fā)掉。入海參、僵蠶、蟬蛻、豆豉渣泥、酸干酪粉,拌勻。煉中蜜(去沫,令色微黃),入白酒稀釋。入藥粉混合時,溫度控制在60℃以下,不可高溫。趁熱混合制丸藥,大小約為太極陰丸重量的65-70%,與太極陰丸制丸數(shù)量等同,即:一個太極陰丸重除以太極陰丸總重,再乘以太極陽丸總重等于一個太極陽丸重。入口無辣椒辣味,咀嚼一會辣味為成功。入口即有辣椒辣味為做藥失敗,不可用。
太極陽丸總重96克,每個藥丸重3.2克,總共做30個。
本中藥丸劑的服用方法,其特征是:每日晨時和中午各服用一次,每次服用1對-3對,服藥前雙丸均勻揉和在一起,同時入口服用。要細細咀嚼,慢慢吞咽。后服暖水或少量葡萄酒。下午5點以后不宜服用。服用后約15分鐘會略感微困,但會逐漸清明,緩緩間有神清之感,頭目精明。效果良好后,減量。
實例2,一種治療抑郁病的中藥丸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服藥方法,優(yōu)選方式是:治療抑郁病,隨陰虛證,不伴隨氣血虛弱。其特點是用以下中藥材按重量克為單位配比:
太極陰丸組成:
第1組,炒白芍18,桂枝5
第2組,黃連9,蓮子心3,桂皮2
第3組,黃柏7,炙山茱萸肉3,肉桂3
第4組,郁金6,炒枳殼6
第5組,吳茱萸1,大棗肉8,炙甘草9,干姜6,藏紅花3,干海參(黑色4-5g一條)4-5,泡發(fā),酒浸,搗爛成泥狀。西洋參12,枸杞子9,酸棗仁15,熟地12。
太極陽丸組成:
第6組,炒蒼術9,炒杏仁7,馬六甲鮮紅朝天椒1.5,北柴胡3(醋拌焙干)
第7組,蟬蛻5,炒僵蠶7,淡豆豉3
第8組,桔梗1.5,石菖蒲3,藁本1
第9組,棕櫚蠟0.7,干酸奶酪粉34(去奶油),干海參黑色4-5g一條,泡發(fā),酒浸,搗爛成泥狀。
本中藥丸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如下:
太極陰丸制備方法是:將上述太極陰丸中藥材,用麥麩6克,先小火同炒黃連、黃柏,以觀察黃柏為準,視其微變色后急出,過篩,立即醋拌。篩出之麥麩繼續(xù)用來小火炒桂枝、桂皮、肉桂、枳殼、吳茱萸,炒出濃桂香味即出,不得炒至變色,過篩。然后除海參外諸藥共同入烘干箱55℃烘干后研磨成細粉。按太極陰丸總重入2.5‰黃原膠、2.5‰瓜爾豆膠,充分拌勻。入海參拌勻。煉中蜜,去沫,令色微黃,入白酒少許,做大蜜丸,大小按傳統(tǒng)制藥法為9個梧桐子之合。
太極陰丸總重172.2克,每個藥丸重4.2克,總共做41個丸藥。
太極陽丸制備方法是:將上述太極陽丸中藥材,第7組僵蠶、蟬蛻、淡豆豉泡一小時,文火煮沸1小時,藥渣搗爛成泥待用。濃縮藥汁拌入第6組和第8組諸藥,冷藏浸潤一個時辰后50℃烘干。研磨成粉末。純酒精加熱到沸騰,入棕櫚蠟溶解,倒入藥粉,微加熱且不可高溫,均勻攪拌至酒精大部分揮發(fā),直至藥粉呈現(xiàn)順滑狀態(tài)。按太極陽丸總重,加入2.5‰黃原膠,2.5‰瓜兒豆膠,攪拌均勻。如果棕櫚蠟不溶于沸騰酒精狀況出現(xiàn),說明棕櫚蠟熔點高于酒精沸點,可以先用少量橄欖油或者更輕質植物油先加熱溶解,后入純酒精,最后橄欖油當盡力揮發(fā)掉。入海參、僵蠶、蟬蛻、豆豉渣泥、酸干酪粉,拌勻。煉中蜜(去沫,令色微黃),入白酒稀釋。入藥粉混合時,溫度控制在60℃以下,不可高溫。趁熱混合制丸藥,大小約為太極陰丸重量的65-70%,與太極陰丸制丸數(shù)量等同,即:一個太極陰丸重除以太極陰丸總重,再乘以太極陽丸總重等于一個太極陽丸重。入口無辣椒辣味,咀嚼一會辣味為成功。入口即有辣椒辣味為做藥失敗,不可用。
太極陽丸總重95.94克,每個藥丸重2.34克,總共做41個藥丸。
本中藥丸劑的服用方法,其特征是:每日晨時和中午各服用一次,每次服用2對-3對,服藥前雙丸均勻揉和在一起,同時入口服用。要細細咀嚼,慢慢吞咽。后服暖水或少量葡萄酒。下午5點以后不宜服用。服用后約15分鐘會略感微困,但會逐漸清明,緩緩間有神清之感,頭目精明。效果良好后,減量。
實例3,一種治療抑郁病的中藥丸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服藥方法,優(yōu)選方式是:治療抑郁病,隨陰虛證和氣血虛弱。其特點是用以下中藥材按重量克為單位配比:
太極陰丸組成:
第1組,炒白芍18,桂枝5
第2組,黃連9,蓮子心3,桂皮2
第3組,黃柏7,炙山茱萸肉3,肉桂3
第4組,郁金6,炒枳殼6
第5組,吳茱萸1,大棗肉8,炙甘草9,干姜6,藏紅花3,干海參黑色4-5g一條,泡發(fā),酒浸,搗爛成泥狀。西洋參12,枸杞子9,酸棗仁15,熟地12,當歸12、生黃芪18。
太極陽丸組成:
第6組,炒蒼術9,炒杏仁7,馬六甲鮮紅朝天椒1.5,北柴胡3(醋拌焙干)
第7組,蟬蛻5,炒僵蠶7,淡豆豉3
第8組,桔梗1.5,石菖蒲3,藁本1
第9組,棕櫚蠟0.7,干酸奶酪粉34(去奶油),干海參黑色4-5g一條,泡發(fā),酒浸,搗爛成泥狀。
本中藥丸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如下:
太極陰丸制備方法是:將上述太極陰丸中藥材,用麥麩6克,先小火同炒黃連、黃柏,以觀察黃柏為準,視其微變色后急出,過篩,立即醋拌。篩出之麥麩繼續(xù)用來小火炒桂枝、桂皮、肉桂、枳殼、吳茱萸,炒出濃桂香味即出,不得炒至變色,過篩。然后除海參外諸藥共同入烘干箱55℃烘干后研磨成細粉。按太極陰丸總重入2.5‰黃原膠、2.5‰瓜爾豆膠,充分拌勻。入海參拌勻。煉中蜜,去沫,令色微黃,入白酒少許,做大蜜丸,大小按傳統(tǒng)制藥法為9個梧桐子之合。
太極陰丸總重193.5克,每個藥丸重4.5克,總共做43個藥丸。
太極陽丸制備方法是:將上述太極陽丸中藥材,第7組僵蠶、蟬蛻、淡豆豉泡一小時,文火煮沸1小時,藥渣搗爛成泥待用。濃縮藥汁拌入第6組和第8組諸藥,冷藏浸潤一個時辰后50℃烘干。研磨成粉末。純酒精加熱到沸騰,入棕櫚蠟溶解,倒入藥粉,微加熱且不可高溫,均勻攪拌至酒精大部分揮發(fā),直至藥粉呈現(xiàn)順滑狀態(tài)。按太極陽丸總重,加入2.5‰黃原膠,2.5‰瓜兒豆膠,攪拌均勻。如果棕櫚蠟不溶于沸騰酒精狀況出現(xiàn),說明棕櫚蠟熔點高于酒精沸點,可以先用少量橄欖油或者更輕質植物油先加熱溶解,后入純酒精,最后橄欖油當盡力揮發(fā)掉。入海參、僵蠶、蟬蛻、豆豉渣泥、酸干酪粉,拌勻。煉中蜜(去沫,令色微黃),入白酒稀釋。入藥粉混合時,溫度控制在60℃以下,不可高溫。趁熱混合制丸藥,大小約為太極陰丸重量的65-70%,與太極陰丸制丸數(shù)量等同,即:一個太極陰丸重除以太極陰丸總重,再乘以太極陽丸總重等于一個太極陽丸重。入口無辣椒辣味,咀嚼一會辣味為成功。入口即有辣椒辣味為做藥失敗,不可用。
太極陽丸總重95.89克,每個藥丸重2.23克,總共做43個藥丸。
本中藥丸劑的服用方法,其特征是:每日晨時和中午各服用一次,每次服用2對-3對,服藥前雙丸均勻揉和在一起,同時入口服用。要細細咀嚼,慢慢吞咽。后服暖水或少量葡萄酒。下午5點以后不宜服用。服用后約15分鐘會略感微困,但會逐漸清明,緩緩間有神清之感,頭目精明。效果良好后,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