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骨折區(qū)臨時固定系統(tǒng)及其固定方法。
背景技術:
骨科四肢骨折手術(特別是四肢長管狀骨骨折的手術)中,很大一部分是粉碎性骨折,如粉碎性尺橈骨骨折、粉碎性肱骨骨折、粉碎性脛腓骨骨折、粉碎性股骨骨折等,在對這種粉碎性骨折的手術過程中,需要先臨時復位骨折碎塊
目前骨科手術中常用持骨鉗、鼠齒鉗、三爪鉗等骨科器械臨時夾持碎骨塊進行復位,在碎骨快復位后需要將兩截斷骨用鋼板進行最終的固定,并將復位的碎骨塊一同固定。但是,由于采用不規(guī)則的夾持器械對碎骨快進行復位,對植入鋼板的操作空間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通常需要撤掉以上的夾持器械才能在骨折的斷骨合適位置植入鋼板,但在實際上,碎骨塊大部分有肌肉附著力以及自身重力,且形狀各異,一旦撤掉夾持復位器械的固定后,碎骨塊會在重力及肌肉的牽引力作用下再次迅速移位,嚴重影響碎骨塊的復位效果,此時需要重新通過夾持器械對碎骨塊進行再次復位,大大地增加手術過程中的操作時間,進而導致手術時間延長,增加患者出血,風險增大,患者費用增加,感染機會增大,復位效果不滿意等弊端。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的骨折固定手術中碎骨塊的復位固定難題,提供一種骨折區(qū)臨時固定系統(tǒng)及其固定方法,實現(xiàn)骨折區(qū)碎骨塊的可靠固定,提高骨折手術的效率和質量。
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骨折區(qū)臨時固定系統(tǒng),包括:
若干負壓吸嘴1,用于對骨折區(qū)的碎骨塊進行吸附;
固定板2,與所述負壓吸嘴1可拆卸固定連接;
負壓控制連接件3,將負壓吸嘴1與負壓源連通,并實現(xiàn)負壓控制。
進一步的,所述負壓吸嘴1具有一硬質腔13,所述硬質腔13上設有與負壓控制連接件3連接的負壓接口12,所述硬質腔13兩端分別設有一圈柔性的吸嘴邊緣11,其中一個吸嘴邊緣與固定板2負壓吸附,另一個吸嘴邊緣與碎骨塊表面負壓吸附。
進一步的,與碎骨塊表面負壓吸附的所述吸嘴邊緣還設有預固定吸盤14。
優(yōu)選的,所述吸嘴邊緣11采用硅膠或柔性塑料。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板2為硬質板,其至少其中一個表面為用于負壓吸嘴1吸附的功能面21。
進一步的,所述功能面21為非光滑平面,所述負壓吸嘴1的吸嘴邊緣11通過負壓緊貼在功能面21上。
優(yōu)選的,所述功能面21采用亞光表面處理。
在本發(fā)明中,所述負壓控制連接件3包括與負壓吸嘴連接的負壓分支管31以及將所有負壓分支管匯總連接的負壓控制器32,所述負壓控制器32上設有分別對應負壓分支管的閥門,所述負壓控制器32通過負壓接頭33與負壓源連接。
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上述骨折區(qū)臨時固定系統(tǒng)的固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逐步將各個負壓吸嘴1的預固定吸盤14與臨時定位好的碎骨塊表面吸附,進行預固定,同時使該預固定吸盤14端的吸嘴邊緣與碎步塊表面貼合接觸;
第二步,將所有負壓吸嘴1另一個吸嘴邊緣與固定板2的功能面21貼合,同時通過負壓控制連接件3的負壓控制器33,建立負壓吸嘴1硬質腔內的負壓,將碎骨塊和固定板之間按照復位關系形成臨時固定。
本發(fā)明通過負壓吸嘴將斷骨之間的碎骨塊吸附,并通過固定板統(tǒng)一臨時固定,不需要時刻通過夾持器械實時保持對碎骨塊的固定,可同時實現(xiàn)多組碎骨塊的臨時固定,一次性將所有碎骨塊固定到位,有效保證了骨折手術中的植入鋼板的操作空間,減小了手術過程中的人手,提高了植入鋼板后的手術復位效果,并且操作方便,可在骨折臨床手術中廣泛推廣應用。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中的骨折區(qū)臨時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中的負壓吸嘴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中的負壓吸嘴與固定板之間的吸附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中的骨折區(qū)臨時固定前的效果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中的骨折區(qū)臨時固定后的效果示意圖。
圖中標號:1-負壓吸嘴,11-吸嘴邊緣,12-負壓接口,13-硬質腔,14-預固定吸盤,2-固定板,3-負壓控制連接件,31-負壓分支管,32-負壓控制器,33-負壓接頭,4-第一斷骨,5-第二斷骨,6-碎骨塊。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參見圖1,圖示中的骨折區(qū)臨時固定系統(tǒng)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案,具體包括負壓吸嘴1、固定板2和負壓控制連接件3。根據(jù)碎骨塊的數(shù)量,采用相應數(shù)量的負壓吸嘴1將碎骨塊和固定板2之間通過負壓吸附固定,負壓控制連接件3將連接負壓吸嘴1和負壓源,用于建立負壓吸嘴1內部的負壓。
具體的,參見圖2,圖示中的負壓吸嘴1為一筒體結構,在筒體內部為硬質腔13,筒體兩端開口并分別設置一圈柔性的吸嘴邊緣11,通過柔性的吸嘴邊緣11與對應表面貼合,將硬質腔13內形成一個封閉的空腔,硬質腔13的筒體上設有負壓接口12,將硬質腔13內部通過負壓控制連接件3中的管路連接至負壓源,實現(xiàn)封閉后的硬質腔內的負壓建立。
在本實施例中,負壓吸嘴1其中一端的吸嘴邊緣用于與固定板1的表面負壓吸附,另一端的吸嘴邊緣則用于與碎骨塊的負壓吸附,通過負壓吸嘴1將碎骨塊按照復位的位置狀態(tài)固定在固定板1上。硬質腔13的剛性外筒能夠保證碎骨塊的位置在固定后不發(fā)生移動。
考慮到在通過連接碎骨塊和固定板的過程中,難以滿足同時將兩個吸嘴邊緣11同時貼合固定,本實施例在與碎骨塊的表面負壓吸附的吸嘴邊緣11內圈設有預固定吸盤14,該預固定吸盤14為獨立結構,不依靠負壓吸嘴1內部的負壓吸附固定,在連接碎骨塊和固定板之前,先將預固定吸盤14壓緊吸附在碎骨塊上,對碎骨塊形成一定的預吸附力,此時預固定吸盤14周邊的吸嘴邊緣與碎骨塊表面貼合,然后在通過將另一端的吸嘴邊緣與固定板貼合后,即可在負壓吸嘴1內部形成負壓,將碎骨塊和固定板可靠地固定住。
吸嘴邊緣11采用柔性材質制成,優(yōu)選硅膠或柔性塑料,在與碎骨塊表面和固定板表面貼合后具有優(yōu)良的密封性。
將固定板1與負壓吸嘴1吸附的一側表面設定為功能面21,該功能面21設置成非光滑平面,如采用鋁合金或不銹鋼面板作為固定板1,將功能面3處理成磨砂等亞光表面結構,如圖3所示,柔軟的吸嘴邊緣11在負壓吸附作用力下,能夠與功能面21的表面完全吻合,保證負壓吸嘴1的硬質腔13內部的密封,同時非光滑的表面能夠防止負壓吸嘴1在將碎骨塊固定在固定板上后發(fā)生滑移。
如圖1中所示,負壓控制連接件3包括負壓分支管31、負壓控制器32和負壓接頭33,負壓分支管31根據(jù)負壓吸嘴1的數(shù)量確定,負壓分支管31一端與負壓吸嘴1上的負壓接口12對接,另一端匯總至負壓控制器32上,負壓控制器32通過負壓總管連接負壓接頭33,通過負壓接頭33與負壓源連接,負壓控制器32起到一個分流的作用,內設置若干分別對應到負壓分支管31的閥門,將負壓源產(chǎn)生的負壓分配到各個負壓吸嘴1,同時能夠對負壓壓力大小進行調節(jié)。負壓源可采用醫(yī)用真空發(fā)生器,關于如何負壓分流以及壓力調節(jié)為常規(guī)的技術手段,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jù)實際要求進行選用設計,本實施例在此不進行贅述。
以下結合圖4和圖5對本實施例的具體固定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4所示,在粉碎性骨折區(qū)域,三塊主要的碎骨塊6因為肌肉牽引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無規(guī)則地分布在第一斷骨4和第二斷骨5之間,手術需要將第一斷骨4和第二斷骨5通過鋼板固定,在這之前需要將較大這三塊碎骨塊6按照正常骨骼的位置關系進行臨時定位,保證固定后的第一斷骨4和第二斷骨5固定復位后的效果。
采用本實施例將碎骨塊6固定,首先,采用三個負壓吸嘴1,逐步將各個負壓吸嘴1的預固定吸盤14與臨時定位好的碎骨塊6表面吸附,進行預固定,可通過夾持器械夾持住碎骨塊后與預固定吸盤14貼合,與預固定吸盤14預固定后的碎骨塊6表面與周邊的吸嘴邊緣與碎步塊表面貼合接觸。然后,將所有負壓吸嘴1另一個吸嘴邊緣與固定板2的功能面21貼合,同時通過負壓控制連接件3的負壓控制器33將負壓吸嘴1的硬質腔13內部與負壓源連通,建立負壓吸嘴1硬質腔內的負壓,將碎骨塊和固定板之間按照復位關系形成臨時固定。固定好的碎骨塊不需要其他的工具進行輔助,將固定板1及負壓控制連接件3放置在斷骨的上方,從第一斷骨4和第二斷骨5的兩側面進行鋼板固定,固定后的碎骨塊6通過接合的斷骨固定,通過負壓控制器33解除負壓,即可將本實施例的臨時固定系統(tǒng)撤出。
以上實施例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工作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