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刀片夾持器。
背景技術:
在臨床上的手術刀需要經(jīng)常更換刀片,對刀片進行消毒處理,因此,在手術過程中刀片通常需要通過夾持器夾持后使用,現(xiàn)有的刀片夾持器一般采用的是直線型的夾持器,在夾持器的一端固定刀片,另一端設置手柄,在手術過程中這種刀片夾持器容易造成醫(yī)生手部對刀片的遮擋,不易手術的操作。另外現(xiàn)有的刀片夾持器采用的是扣板的方式將刀片壓合在柄桿的前端,這種刀片的夾持方式刀片夾持不穩(wěn)定,極易使刀片從夾持器上脫落,而且現(xiàn)有的刀片夾持器夾持方式對刀片夾持主要通過人為定位,使刀片夾持容易跑偏。在臨床手術過程也存在一些對刀片通過鉗子夾持的方式,仍然存在使刀片脫落的可能。
因此,需要一種能夠有效在刀片夾持前進行定位,防止手部對刀片遮擋以及夾持緊固的刀片夾持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刀片夾持器,所述刀片夾持器包括第一夾持部和第二夾持部,第一夾持部的連接端與第二夾持部的連接端通過鉸鏈連接,所述第一夾持部與所述第二夾持部相對一側呈向內(nèi)凹陷的弧形,使第一夾持部與第二夾持部處于夾持狀態(tài)時內(nèi)部形成空腔;
所述第一夾持部的夾持端設置帶有凹槽的橫向伸出桿,所述凹槽與所述夾持端的夾持面對齊,所述第一夾持部中間開有第一圓孔,第二夾持部中間開有與所述第一圓孔對應的第二圓孔,其中
所述第一圓孔和所述第二圓孔內(nèi)貫穿一根螺桿,所述螺桿上套有介于所述第一夾持部和所述第二夾持部之間的彈簧。
優(yōu)選地,所述螺桿伸出所述第一夾持部的一端具有手柄。
優(yōu)選地,所述螺桿伸出所述第二夾持部的一端具有手柄。
優(yōu)選地,所述螺桿貫穿于所述第一圓孔和所述第二圓孔的兩側設有螺母。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圓孔內(nèi)設有螺紋,所述第二圓孔內(nèi)設有與第一圓孔內(nèi)螺紋方向相反的反向螺紋。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夾持器的夾持端設有橡膠墊。
優(yōu)選地,所述橡膠墊的外側面呈圓弧狀。
優(yōu)選地,所述鉸鏈的一側引出一條金屬線栓在刀片的后端,更優(yōu)選所述鉸鏈的兩端各引出一條金屬線栓在所述刀片夾持器夾持的刀片的后端。
本實用新型刀片夾持器在一個夾持部的夾持端設置帶有凹槽的伸出桿對刀片進行夾持前對刀片的位置選擇,有效對刀面預先定位,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刀片夾持跑偏,同時采用螺紋螺桿連接夾持部,使刀片的固定更加緊固,不易脫落。
應當理解,前述大體的描述和后續(xù)詳盡的描述均為示例性說明和解釋,并不應當用作對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內(nèi)容的限制。
附圖說明
參考隨附的附圖,本實用新型更多的目的、功能和優(yōu)點將通過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闡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刀片夾持器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刀片夾持器的夾持狀態(tài)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夾持部的夾持端與第二夾持部的夾持端夾持刀片的狀態(tài)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第一夾持部的結構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螺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參考示范性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實現(xiàn)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將得以闡明。然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開的示范性實施例;可以通過不同形式來對其加以實現(xiàn)。說明書的實質(zhì)僅僅是幫助相關領域技術人員綜合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細節(jié)。
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代表相同或類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類似的步驟。
實施例一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刀片夾持器進行詳細的闡述,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刀片夾持器的結構圖,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刀片夾持器的夾持狀態(tài)圖,所述刀片夾持器包括第一夾持部10、第二夾持部20和螺桿40,第一夾持部10的連接端與第二夾持部20的連接端通過鉸鏈30連接,從而使第一夾持部10和第二夾持部20繞鉸鏈30的中心軸進行旋轉。第一夾持部10與所述第二夾持部20相對一側呈向內(nèi)凹陷的弧形,使第一夾持部與第二夾持部處于夾持狀態(tài)時內(nèi)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中能夠容納彈簧50。
第一夾持部10的夾持端11設置帶有凹槽的橫向伸出桿13,所述凹槽與所述夾持端的夾持面對齊,從而使刀片能夠穩(wěn)定的插入凹槽內(nèi)。本實用新型刀片夾持器的第一夾持部10中間開有第一圓孔12,第二夾持部20中間開有與所述第一圓孔12對應的第二圓孔22。
螺桿40貫穿于所述第一圓孔12和第二圓孔22內(nèi),在所述螺桿40上套彈簧50,彈簧50介于所述第一夾持部10和所述第二夾持部20之間,并且使所述彈簧50容納于第一夾持部10和第二夾持部20形成的空腔中。本實施例中螺桿40伸出所述第一夾持部10的一端具有手柄41,應當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實施例中,手柄41設置于螺桿40伸出第二夾持部20的一端。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圓孔12內(nèi)設有螺紋,所述第二圓孔22內(nèi)設有與第一圓孔12內(nèi)螺紋方向相反的反向螺紋,螺桿40通過螺桿上的螺紋與第一圓孔12和第二圓孔22內(nèi)的螺紋進行連接。
在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鉸鏈30的兩端各引出一條金屬線(未示出)栓在刀片的后端,起到防止刀片脫離所述刀片夾持器。
當需要夾持刀片時,通過轉動螺桿40,使螺桿40上與第一圓孔12相配合的螺紋42a與第一圓孔12內(nèi)的螺紋擰合,從而推動第一夾持部10向前移動;同時,螺桿40上與第二圓孔22相配合的螺紋42b與第二圓孔22內(nèi)的螺紋擰合,從而拉動第二夾持部向前移動,完成第一夾持部10的夾持端11和第二夾持部20的夾持端21對刀片進行夾持。
當?shù)镀?0處于夾持狀態(tài)時,套于螺桿40上的彈簧50處于壓縮狀態(tài),當不進行夾持刀片時,套于螺桿40上的彈簧50處于放松狀態(tài)。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夾持部的夾持端與第二夾持部的夾持端夾持刀片的狀態(tài)圖。優(yōu)選地,第二夾持部的夾持端21設有橡膠墊211,所述橡膠墊211的外側面呈圓弧狀,當?shù)镀?0處于夾持狀態(tài)時,伸出桿13處于第二夾持部的夾持端21的上部。由于伸出桿13的凹槽131與第一夾持部夾持端11的夾持面對齊,以及帶有圓弧狀的橡膠墊211對刀片60進行擠壓,使刀片60的夾持更加穩(wěn)固。
實施例二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第一夾持部的結構圖,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是:在述螺桿40貫穿于所述第一圓孔12和所述第二圓孔的兩側設有螺母43(圖中只給出了第一夾持部的示意圖,第二夾持部未示出),第一圓孔12和第二圓孔與螺桿光滑接觸。
當需要夾持刀片時,將刀片通過伸出桿13上的凹槽131對刀片進行預先定位,旋轉螺母43,使螺母43余螺桿40上的螺紋42a擰合,從而推動第一夾持部10向前移動,同時旋轉第二夾持部一側的螺母推動第二夾持部向前移動,實現(xiàn)第一夾持部10 的夾持端11余第二夾持部的夾持端并合對刀片進行夾持。如圖5所示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螺母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刀片夾持器在一個夾持部的夾持端設置帶有凹槽的伸出桿對刀片進行夾持前對刀片的位置選擇,有效對刀面預先定位,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刀片夾持跑偏,同時采用螺紋螺桿連接夾持部,使刀片的固定更加緊固,不易脫落。
結合這里披露的本實用新型的說明和實踐,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說明和實施例僅被認為是示例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真正范圍和主旨均由權利要求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