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制作膝關節(jié)骨水泥間隔器股骨部件的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膝關節(jié)置換手術在治療膝關節(jié)病變運用的越來越廣泛。然而,在通常的使用期限終結之前會發(fā)生人造內假體的不期望松動。這可以涉及感染性或無菌性松動。無菌性松動意味著尚未檢測到微生物細菌。導致無菌性松動的原因有很多。無菌性松動通常涉及人造內假體的滑動表面處的磨損。感染性松動的松動過程是由微生物細菌誘發(fā)的。根據出現時間,可以是早期或晚期感染。對于患者來說,感染性松動是非常嚴重的疾病并且其治療非常昂貴。在發(fā)生無菌性和感染性松動的情況下,相同地,通常都執(zhí)行翻修手術。這可以作為一期或二期翻修手術來進行。
對于感染性松動,二期翻修手術很常見。在二期翻修手術中,在第一個手術中移除受感染的人造內假體,隨后執(zhí)行清創(chuàng)術移除被感染的組織,然后插入暫時占位支架,即間隔器。間隔器占據被翻修的內假體之前所占據的空間,直到出現的感染已經消失。為了在此段時間內有效防止肌肉萎縮,并且為了使現有的切除狀況穩(wěn)定,間隔器功能非常重要。關節(jié)連接式間隔器能夠復現關節(jié)的功能并允許患肢具有一定程度的移動性,這允許患者較早地移動。間隔器在第二次手術時被去除,在植入粘固式或不含粘固劑的翻修關節(jié)骨內假體之前,進行另一次清創(chuàng)術。
膝關節(jié)間隔器通常包括兩個部件,即脛骨部件和股骨部件?,F有技術是在手術過程當中醫(yī)生根據患者假體的形狀,手工捏制外形與幾何尺寸相似的匹配的骨水泥間隔器用于原人工假體的暫代物。
但是,手術過程當中手工捏制間隔器,需要延長手術時間,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增加手術風險。手工捏制的骨水泥間隔器,形狀不規(guī)則,與患者傷口的匹配精度低,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骨水泥間隔器的制作質量受到醫(yī)生的制作經驗的限制。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用于制作膝關節(jié)骨水泥間隔器股骨部件的模具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制作膝關節(jié)骨水泥間隔器股骨部件的模具,提高工作效率和部件精度,簡化手術過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制作膝關節(jié)骨水泥間隔器股骨部件的模具,所述模具內左右對稱設置有兩個接觸頭型腔,兩個所述接觸頭型腔相互連通,且所述接觸頭型腔的上表面設置有向外凹陷的曲面成型面,用于形成與脛骨部件接觸的主曲面。
優(yōu)選地,兩個所述檢測頭型腔之間設置有向內凸出限位槽型腔,用于形成定位脛骨部件的限位槽。
優(yōu)選地,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曲面成型面設置于所述上模,所述下模設置有與所述曲面成型面相對的后表面成型面。
優(yōu)選地,所述后表面成型面向內凸出。
優(yōu)選地,所述上模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兩個半模,兩個所述接觸頭型腔分別設置于兩個所述半模內。
優(yōu)選地,所述下模兩端設置有用于定位所述上模的定位凸臺。
優(yōu)選地,所述下模兩側設置有脫模斜面。
優(yōu)選地,所述脫模斜面上設置有排料槽,所述排料槽連通所述接觸頭型腔。
優(yōu)選地,包括四個所述排料槽,每個所述接觸頭型腔均連通兩個所述排料槽。
優(yōu)選地,所述排料槽連通所述接觸頭型腔的最底端。
本發(fā)明提供的用于制作膝關節(jié)骨水泥間隔器股骨部件的模具,模具內左右對稱設置有兩個接觸頭型腔,兩個接觸頭型腔相互連通,且接觸頭型腔的上表面設置有向外凹陷的曲面成型面,用于形成與脛骨部件接觸的主曲面。通過模具成型的方式代替手工制作膝關節(jié)骨水泥間隔器股骨部件,快速成型,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制作骨水泥股骨部件操作過程中對醫(yī)生經驗的依賴性。能制作出與原人工膝關節(jié)假體高度相似的間隔器股骨部件,提高在患者骨骼上的安裝精度,一定程度的減少了對患者的二次傷害。有效保證兩主曲面的成型精度,能讓間隔器兩部件實現更好的運動配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模具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模具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制成的股骨部件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種用于制作膝關節(jié)骨水泥間隔器股骨部件的模具,提高工作效率和部件精度,簡化手術過程。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1和圖2,圖1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模具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模具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制成的股骨部件的安裝示意圖。
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模具,加工成的股骨部件具有兩個接觸頭,接觸頭具有主曲面8,用于與脛骨部件接觸。因此,模具內設置有左右對稱的兩個接觸頭型腔,兩個接觸頭型腔相互連通,且接觸頭型腔的上表面設置有向型腔外部凹陷的曲面成型面3,用于形成與脛骨部件接觸的凸出的主曲面8。
通過模具成型的方式代替手工制作膝關節(jié)骨水泥間隔器股骨部件,快速成型,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制作骨水泥股骨部件操作過程中對醫(yī)生經驗的依賴性。能制作出與原人工膝關節(jié)假體高度相似的間隔器股骨部件,提高在患者骨骼上的安裝精度,一定程度的減少了對患者的二次傷害。有效保證兩主曲面的成型精度,能讓間隔器兩部件實現更好的運動配合。
為了實現與脛骨部件連接時的定位,需要在兩個接觸頭之間設置限位槽,因此需要在兩個檢測頭型腔之間設置向內凸出限位槽型腔4,用于形成定位脛骨部件的限位槽。
在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模具中,為了便于取出成型后的部件,可以將模具設置為上模和下模1,曲面成型面3設置于上模,下模1設置有與曲面成型面3相對的后表面成型面,為了節(jié)省材料,后表面成型面向內凸出,使股骨部件的后面為向前凹陷的。具體地,上模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兩個半模2,兩個接觸頭型腔分別設置于兩個半模2內。中上下左右均指附圖中的方向,用于表示相對位置,實際使用過程中并不限于此。
為了保證上下模的精確定位,可以在下模1兩端設置有用于定位上模的定位凸臺5,用于上模壓制股骨部件的左右方向上的定位。為了便于脫模,下模1兩側設置有脫模斜面6,同時能夠定位上膜和下模1扣合時的前后方向。脫模斜面6上設置有排料槽7,排料槽7連通接觸頭型腔。具體地,可以設置包括四個排料槽7,每個接觸頭型腔均連通兩個排料槽7。排料槽7連通接觸頭型腔的最底端。用于在壓制股骨部件時,多余的骨水泥原料的排出,這些排料槽7都設置在脛骨端部件幾何形狀成型的最底端,這樣既能使股骨部件兩主曲面8具有較高的幾何形狀,又能使多余的骨水泥原料合理的排出到外部空間。
具體成型過程為,將骨水泥填充到兩個半模2的型腔里。再將骨水泥填充到下模1的型腔塊上。將兩個半模2與下模1壓合,使間隔器股骨部件壓合成型。
以上對本發(fā)明所提供的用于制作膝關節(jié)骨水泥間隔器股骨部件的模具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