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藥物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藥物組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疼痛是許多疾病中伴隨而來的癥狀,神經(jīng)性的疼痛往往難以根除,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癌性疼痛(簡稱癌痛)是惡性腫瘤患者最常見最難忍受的癥狀之一,它從心理、生理、精神等多個方面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鎮(zhèn)痛是治療癌癥的主要措施之一。WHO已將癌痛的有效治療作為癌癥綜合規(guī)劃中四項重點之一。三階梯止痛雖是國際公認的癌痛治療方法,但仍未能理想地控制所有的癌痛。并且阿片類藥物有成癮性、耐受性等不良反應。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中醫(yī)藥在癌痛治療中的作用已得到認可,作為祖國醫(yī)學重要組成部分,中醫(yī)外治法與西藥比較,止痛具有療效可靠,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且無成癮性和戒斷性等優(yōu)點,臨床上被廣泛應用。部分癌癥病人脾胃功能較差,內服中藥消化吸收效果不好,此時使用外治法可彌補其不足之處。膏藥是中藥外用的傳統(tǒng)劑型,其貼敷于局部腫瘤相應的體表或痛處體表,利用藥物作用,達到消腫止痛、抑癌縮瘤的目的。
帶狀皰疹系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此病毒一般潛伏在脊髓后根神經(jīng)元中。但機體抵抗力低下或勞累、感染、感冒發(fā)燒,生氣上火等,病毒可再次生長繁殖,并沿神經(jīng)纖維移至皮膚,使受侵犯的神經(jīng)和皮膚產(chǎn)生激烈的炎癥。皮疹一般有單側性和按神經(jīng)節(jié)段分布的特點,有集簇性的皰疹組成,并伴有疼痛;年齡愈大,神經(jīng)痛愈重。此病現(xiàn)代醫(yī)學稱為帶狀皰疹,民間稱為蛇膽瘡,纏腰龍等稱。帶狀皰疹患者只要積極治療,迅速將體內病毒及傳感到末梢神經(jīng)的病毒清除體外是不會有后遺癥發(fā)生的,反之就可能形成后遺神經(jīng)痛。
除此之外,其他伴隨有神經(jīng)性疼痛的疾病不勝枚舉。緩解疼痛,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以使得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改善,通過止痛使得患者鑒定對抗病魔的信心,給予患者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和勇敢生活的決心。因此止痛對于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發(fā)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藥物組合物,所述的藥物組合物通過中西醫(yī)結合的方式對中藥提取物注射劑和西藥有機結合,輔以微量的固體成分,達到多方位控制疼痛,快速有效地止痛并根治痛因的作用。
本發(fā)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所述藥物組合物的應用,所述藥物組合物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對于各種神經(jīng)性疼痛均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對于一些可以治療的疼痛,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可以起到根治的效果,治療后不復發(fā)。
為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涉及一種藥物組合物,所述藥物組合物包括液體組分和固體組分,所述液體組分包括按體積份計的酒精水溶液450-550份、利多卡因溶液5-15份和當歸注射液2-6份;所述固體組分包括按重量份計的硼砂5-15份和枯礬10-20份;所述固體組分相對于所述液體組分的質量濃度比為40-50g/L。
利多卡因溶液具有局部麻醉的作用,本發(fā)明的組合物中使用利多卡因組分作為止痛的主要成分,通過其麻醉作用化解病理性的疼痛;當歸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補血生血的作用,組分中加入少量當歸注射液作為輔藥,可以從根本上去除疼痛的病因。硼砂和枯礬均為固體組分置于組合物中,二者溶于酒精中的微量成分具有消毒、止血、殺菌的作用。上述組分按照本發(fā)明提供的配比于酒精中進行復配后,各組分之間還具有協(xié)同增效的作用。
優(yōu)選地,所述液體組分包括按體積份計的酒精水溶液480-520份、利多卡因溶液8-12份和當歸注射液3-5份。
優(yōu)選地,所述固體組分包括按重量份計的硼砂8-12份和枯礬12-18份。
優(yōu)選地,所述固體組分相對于所述液體組分的質量濃度比為45-50g/L。
優(yōu)選地,所述酒精水溶液的酒精濃度大于90%。
優(yōu)選地,所述利多卡因溶液的濃度為1-3%。
優(yōu)選地,所述組合物還包括按體積份20-50份的中藥混合提取液,所述中藥混合提取液主要由重量比位1:(0.5-1):(0.5-1):(1-2)透骨草、柴胡、丹參和生半夏提取得到。
本發(fā)明還可以將中藥材提取液應用到上述組合物中,透骨草、柴胡、丹參和生半夏皆具有止痛的功效,通常,丹參、柴胡和生半夏用于內服,但是,本發(fā)明的方法將其活性成分制成提取液并與本發(fā)明提供的止痛噴霧劑進行再次復配后,其功效可以通過外用經(jīng)皮吸收。按照本發(fā)明提供的組合物配比使用以上四種中藥材的提取液,其組分之間具有顯著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
優(yōu)選地,所述中藥混合提取液的制備方法包括,將所述透骨草、柴胡、丹參和生半夏破碎后,使用重量計8-10倍的水煎煮1-2h,過濾取濾液,反復以上過程1-3次后,將濾液合并并濃縮至相對密度1.10-1.20后得到提取液。
優(yōu)選地,所述藥物組合物的劑型為噴霧劑,優(yōu)選地,所述藥物組合物中,硼砂和枯礬的粒度小于150目。
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涉及所述藥物組合物在制備止痛藥中的應用,優(yōu)選地所述止痛藥用于緩解帶狀孢疹痛或癌性疼痛。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fā)明的藥物組合物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式緩解并治療神經(jīng)性疼痛,起效快,療效好,對于一些可以治好的疼痛,本發(fā)明的藥劑可以根除痛因,治好后不復發(fā);
(2)本發(fā)明的藥物組合物中各組分之間通過特定的配比起到協(xié)同增效的作用;
(3)本發(fā)明的藥物組合物使用方法簡單,通過噴霧即可起效,便于患者使用;
(4)本發(fā)明的藥物組合物應用范圍廣泛,特別適用于緩解癌性疼痛,治療帶狀孢疹引起的神經(jīng)痛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理解,下列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應視為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者,按照常規(guī)條件或制造商建議的條件進行。所用試劑或儀器未注明生產(chǎn)廠商者,均為可以通過市售購買獲得的常規(guī)產(chǎn)品。
實施例1
按照以下步驟制備止痛噴霧劑
1.按體積比準備以下液體組分:
酒精水溶液450份;
利多卡因溶液5份;
當歸注射液2份;
2.按重量比準備以下固體組分:
硼砂5份;
枯礬10份;
二者均為微粒形態(tài),顆粒粒度小于150目。
其中,所述固體組分相對于所述液體組分的質量濃度比為40g/L。
3.將上述液體組分混合均勻后,攪拌15min,后加入固體組分,并于室溫下靜置24h,得到噴霧劑。
實施例2
按照以下步驟制備止痛噴霧劑
1.按體積比準備以下液體組分:
酒精水溶液550份;
利多卡因溶液15份;
當歸注射液6份;
2.按重量比準備以下固體組分:
硼砂15份;
枯礬20份;
二者均為微粒形態(tài),顆粒粒度小于150目。
其中,所述固體組分相對于所述液體組分的質量濃度比為50g/L。
3.將上述液體組分混合均勻后,攪拌15min,后加入固體組分,并于室溫下靜置24h,得到噴霧劑。
實施例3
按照以下步驟制備止痛噴霧劑
1.按體積比準備以下液體組分:
酒精水溶液500份;
利多卡因溶液10份;
當歸注射液4份;
2.按重量比準備以下固體組分:
硼砂10份;
枯礬15份;
二者均為微粒形態(tài),顆粒粒度小于150目。
其中,所述固體組分相對于所述液體組分的質量濃度比為45g/L。
3.取按重量份計1:0.5:0.5:1的透骨草、柴胡、丹參和生半夏,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1h后過濾取濾液,反復以上過程1次后,將濾液合并并濃縮至相對密度1.10后得到提取液。
4.將上述液體組分混合均勻后,加入中藥提取液,中藥提取液的加入量為按體積份計20份,攪拌15min后加入固體組分,并于室溫下靜置24h,得到噴霧劑。
實施例4
按照以下步驟制備止痛噴霧劑
1.按體積比準備以下液體組分:
酒精水溶液500份;
利多卡因溶液10份;
當歸注射液4份;
2.按重量比準備以下固體組分:
硼砂10份;
枯礬15份;
二者均為微粒形態(tài),顆粒粒度小于150目。
其中,所述固體組分相對于所述液體組分的質量濃度比為45g/L。
3.取按重量份計1:1:1:2的透骨草、柴胡、丹參和生半夏,加入10倍量的水,煎煮2h后過濾取濾液,反復以上過程3次后,將濾液合并并濃縮至相對密度1.20后得到提取液。
4.將上述液體組分混合均勻后,加入中藥提取液,中藥提取液的加入量為按體積份計50份,攪拌15min后加入固體組分,并于室溫下靜置24h,得到噴霧劑。
實施例5
按照以下步驟制備止痛噴霧劑
1.按體積比準備以下液體組分:
酒精水溶液500份;
利多卡因溶液10份;
當歸注射液4份;
2.按重量比準備以下固體組分:
硼砂10份;
枯礬15份;
二者均為微粒形態(tài),顆粒粒度小于150目。
其中,所述固體組分相對于所述液體組分的質量濃度比為45g/L。
3.取按重量份計1:0.8:1:1.5的透骨草、柴胡、丹參和生半夏,加入10倍量的水,煎煮2h后過濾取濾液,反復以上過程2次后,將濾液合并并濃縮至相對密度1.20后得到提取液。
4.將上述液體組分混合均勻后,加入中藥提取液,中藥提取液的加入量為按體積份計35份,攪拌15min后加入固體組分,并于室溫下靜置24h,得到噴霧劑。
實驗例
征集500名患有神經(jīng)性疼痛的患者,平均分為5組,向患處噴涂本發(fā)明實施例1-5中制備的藥劑,給藥方式為每4-6小時噴涂一次,每次噴涂3-4下,一周后對療效進行考察,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其中,噴涂一周后痊愈指的是,停用后疼痛不復發(fā)):
可見,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對于噴涂后的短期止痛具有良好的效果,然而有些疼痛類的疾病是伴隨著疾病主因而存在的,無法根治,因此一些患者在一周后仍然無法停藥。
值得一提的是,加入了中藥組合物提取液的組合物,對于短期緩解疼痛和根治疼痛均有良好的效果。
病例1
閆某,男,46歲,長治市沁縣段柳鄉(xiāng)閆家溝村人
左側胸、脅、背痛,前胸、腋下、背部有散在紅丘疹和水泡,診斷為帶狀孢疹。確診后服用芬必得療效欠佳,并有逐漸加重的趨勢,夜間加劇以致不能入睡。
使用本發(fā)明的噴霧劑噴灑患處,4-6小時一次,每次噴灑三回,一周后,痛止,一如常人。
病例2
林某,女,77歲,長治市人
患有癌性疼痛,使用各種常規(guī)止痛藥劑進行治療均無效,患者心力交瘁,情緒低落,使用本發(fā)明的噴霧劑,對于疼痛之處進行噴灑,噴灑后0.5h內疼痛能夠得到顯著抑制,每日噴灑3-4次,癌性疼痛得到控制后,林某的情緒好轉,對于治療的配合度和信心均有明顯增高。
盡管已用具體實施例來說明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然而應意識到,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作出許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這意味著在所附權利要求中包括屬于本發(fā)明范圍內的所有這些變化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