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抑郁癥的新型中藥組合物,特別是供抑郁癥患者使用的新型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的領域。
背景技術: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臨床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精力下降,且活動減少為主要特征,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臨床表現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發(fā)生木僵;常伴焦慮癥狀;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抑郁癥有反復發(fā)作的傾向,每次發(fā)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癥狀或轉為慢性。這是一種高發(fā)病、高致殘、高復發(fā)的疾病。
自人類對抑郁癥有明確的認知以來,該類精神類疾病在全世界的發(fā)生比例逐漸增加,業(yè)已成為損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禍患。抑郁癥在我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目前抑郁癥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大約為4%。而根據應用新的疾病分類和診斷系統(tǒng)所進行的部分地區(qū)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我國抑郁癥患病率約為10%~15%左右,已與發(fā)達國家統(tǒng)計結果相近。
抑郁癥病因十分復雜,涉及遺傳、生物化學、心理社會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但其完整的發(fā)病機理目前還處于假說階段。目前學界流行的假說包括5-羥色胺假說、去甲腎上腺素假說、多巴胺假說、氨基酸類神經遞質傳遞系統(tǒng)假說、乙酰膽堿假說、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改變假說、神經免疫假說、神經可塑性假說、遺傳因素以及心理社會環(huán)境因素等。如此多的機制在整體上均只能對抑郁癥的發(fā)生做出片面的解讀,迄今人們也無法對其發(fā)病機制做出合乎整體邏輯的機制上的解釋。在這樣的研究背景下,針對抑郁癥的化學藥物就難以做到有的放矢,很多靶向于多巴胺能等神經遞質的藥物在不能解決抑郁癥反復發(fā)作的問題的同時,對正常的神經功能和生命活動又存在相當大的副作用。而與此同時,在治療機理難以闡明的精神疾病方面,我國傳統(tǒng)的中藥往往被證明具有特別的療效。
技術實現要素:
隨著我國中醫(yī)中藥學的不斷發(fā)展,在治療抑郁癥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中醫(yī)治療抑郁癥的優(yōu)點,且在治療過程中療效好、毒副作用小等優(yōu)勢,針對現有西醫(yī)治療抑郁癥的現狀,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抑郁癥的新型中藥組合物,以解決抑郁癥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的問題。該藥物是以常見的中藥為原料,通過選擇合理的藥物及其質量份比,可有效治療上述抑郁癥。
為達到上述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治療抑郁癥的新型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益智30~100g、麥冬100~200g、當歸80~180g、黃芪100~350g、香附80~160g、甘草30~160g、白術30~160g、菊花80~160g、桑葉80~160g、草決明80~160g、砂仁30~120g、密蒙花60~160g。
一種治療抑郁癥的新型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益智35~90g、麥冬115~170g、當歸90~150g、黃芪115~300g、香附90~140g、甘草35~140g、白術35~140g、菊花90~140g、桑葉90~140g、草決明90~140g、砂仁35~105g、密蒙花70~140g。
一種治療抑郁癥的新型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益智80g、麥冬150g、當歸130g、黃芪260g、香附120g、甘草120g、白術120g、菊花120g、桑葉120g、草決明120g、砂仁90g、密蒙花120g。
一種治療抑郁癥的新型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制備而成:
A、將上述原料中藥揀去雜質、粉塵及干燥后,按照質量份比共研為極細末待用;
B、按照傳統(tǒng)制備中藥膠囊劑的方法,將研磨好的極細末藥物過篩后,放入藥器中混合均勻,然后制備成膠囊(其膠囊鎖合后總長度為23.3mm,藥粉容量0.4~0.5g/粒),進而分裝密封即可。
一種治療抑郁癥的新型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為:將制備好的膠囊劑藥物以每日二次服用,早晚各服一次,給藥量6g/次。6周為一個療程,服藥1~2個療程后,癥狀逐漸消失或痊愈。
本發(fā)明組方中的各原料中藥在中國藥典、中國辭典以及中華本草中均有詳細的記載。本發(fā)明選用其中最常見的中藥為原料,充分發(fā)揮各組分的藥理功效:
益智,性味:味辛、性溫,具有溫脾止瀉攝涎、暖腎縮尿固精之功效,用于治療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腹中冷育、口多唾涎、腎虛遺尿、尿頻、遺精、白濁等癥;
麥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具有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之功效,用于治療肺燥干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等癥;
當歸,性味:性溫、味甘辛, 具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之功效,用于治療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血虛、或兼有瘀滯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黃芪,性味:甘、溫,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療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
香附,性味:味辛、微寒,無毒,具有理氣解郁、調經止痛、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療脅肋脹痛、乳房脹育、疝氣疼痛、月經不調、脘腹痞滿疼痛、噯氣吞酸、嘔惡、經行腹痛、崩漏帶下、胎動不安、肝郁氣滯、消化不良,經閉痛經;
甘草,性味:甘、平, 具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之功效,用于治療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fā)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白術,性味:味苦、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療脾氣虛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脹、大便溏薄、水飲內停、小便不利、水腫、痰飲眩暈、溫痹酸痛、氣虛自汗、胎動不安;
菊花,性味:甘苦、涼,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療頭痛、眩暈、目赤、心胸煩熱、疔瘡、腫毒;
桑葉,性味:味苦、甘、性寒,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療風熱感冒、風溫初起、發(fā)熱頭痛、汗出惡風、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無痰、咽干口渴、風熱及肝陽上擾、目赤腫痛等癥;
草決明,性味:苦甘、涼,具有清肝、明目、利水、通便之功效,用于治療風熱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壓、肝炎、肝硬化腹水、習慣性便秘;
砂仁,性味:味辛、性溫,具有化濕開胃、行氣寬中溫脾止瀉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療濕阻氣滯、脘腹脹滿、不思飲食、惡心嘔吐、腹痛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密蒙花,性味:甘、性微寒,具有祛風清熱、潤肝明目、退翳之功效,用于治療目赤腫痛、羞明多眵多淚、翳障遮目、眼目昏暗、視物不清。
本發(fā)明藥物是基于中醫(yī)治療抑郁癥的原則,從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認為:就抑郁癥,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藥物中的各原料中藥藥效共奏,對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就是針對上述抑郁癥的治療而提出的一種中藥配方,采用該配方制備的藥物藥效好,見效快,是一個標本兼治的中藥組方,特別適合臨床使用。下面結合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1:
一種治療抑郁癥的新型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益智80g、麥冬150g、當歸130g、黃芪260g、香附120g、甘草120g、白術120g、菊花120g桑葉120g、草決明120g、砂仁90g、密蒙花120g。
實施例2:
一種治療抑郁癥的新型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益智90g、麥冬170g、當歸150g、黃芪300g、香附140g、甘草140g、白術140g、菊花140g、桑葉140g、草決明140g、砂仁105g、密蒙花140g。
實施例3:
一種治療抑郁癥的新型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益智30~100g、麥冬100~200g、當歸80~180g、黃芪100~350g、香附80~160g、甘草30~160g、白術30~160g、菊花80~160g、桑葉80~160g、草決明80~160g、砂仁30~120g、密蒙花60~160g。
典型病例
經臨床診斷治療抑郁癥患者共760例,年齡為26歲以上的425例,只有335例為26歲以下。760例患者中痊愈的730例,顯效的的30例,總有效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