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
技術領域: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咳亦稱咳嗽,喘亦稱喘息、喘鳴、喘逆、上氣等,是肺系病的主要癥狀表現(xiàn)。外觀六淫邪氣,臟腑內(nèi)傷致功能失調(diào),累及于肺,導致肺失宣降,肺氣上逆,則可發(fā)生或咳、或喘、或咳喘之癥狀表現(xiàn)。喘多伴有咳嗽,咳不一定伴有喘,然咳和喘均不離于肺,亦不止于肺,其共同的病機均存在著“肺氣上逆”??却R娪诂F(xiàn)在醫(yī)學所稱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肺結(jié)核,咽炎,喉炎,百日咳,以及支氣管哮喘等疾病。肺主氣,司呼吸,主宣降與肅降,風邪侵襲肺失宣降,久病傷肺,肺氣不足,宣發(fā)與肅降功能失職。肺失宣降,肺氣上逆,則咳嗽;肺氣不足,呼吸功能衰退,少氣不足以息,故氣短;肺主呼吸,腎主納氣,腎失攝納之權,腎不納氣,以致呼吸短淺,故見氣喘;肺氣宣肅失職,水津不布聚而生痰,或脾失健運或肺病及脾,不能輸布水谷精微,釀濕成痰,痰濁上漬于肺,故見咯痰??却悄壳芭R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嚴重的可以導致死亡。中國南方的氣候潮濕,霧多,患呼吸道疾病的人較多。咳喘病人痰濕較重,然而目前對于咳喘的治療技術配方多,療效各異。常規(guī)的組方對于治療此種情況的咳喘的效果不佳。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此復方藥物具有化痰止咳,燥濕平喘及補肺益氣的功效,特別適用于治療在中國南方濕氣比較重的地區(qū)具有痰濕的咳喘患者。本發(fā)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可操作性強,增強了復方藥物的療效及穩(wěn)定性。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提出一種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復方藥物由原料藥制成,按重量份數(shù)計,原料藥包括以下主料:旋覆花55~130份;厚樸60~120份;蟬蛻60~135份;枳殼70~125份;百部75~150份;烏梅80~180份;僵蠶50~130份;前胡60~150份;茯苓80~170份;甘草30~100份;白芍80~220份;以及半夏60~140份。本發(fā)明提出一種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的制備方法,原料藥還包括輔料,輔料包括酸性輔料、堿性輔料、聚乙二醇及稀釋劑;將主料加水煎煮得到藥液,將藥液進行第一次濃縮,然后與體積為藥液總體積的30%~60%的乙醇混合,靜置,取上清液,第二次濃縮,干燥,得到浸膏粉;浸膏粉用稀釋劑稀釋,干燥,粉碎得到第一藥粉;將堿性輔料用熔融的聚乙二醇包裹后,粉碎得到第二藥粉;將第一藥粉、酸性輔料與第二藥粉混合制粒,壓片,得到復方藥物的泡騰片劑。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的有益效果是:該復方藥物遵循中醫(yī)學傳統(tǒng)的組方及配伍規(guī)律,以“化痰止咳,燥濕平喘,補肺益氣”為主。方中,旋覆花能降氣化痰,降逆止咳,同時兼有抗組胺及抗過敏的作用,標本兼治;脾為生痰之源,脾虛則津液不歸,正化而聚濕生痰,故配健脾化濕藥厚樸以標本兼顧;蟬蛻疏散風熱,長于宣肺祛痰;痰易阻滯氣機,“氣滯則痰凝,氣行則痰消”,因此配伍理氣藥枳殼,以加強化痰的作用;百部止咳平喘,所含生物堿能降低呼吸中樞興奮性,同時對支氣管痙攣有松弛作用,奏止咳之效;烏梅用之不僅有理氣潤肺之功,而且有潤腸治燥之效,肺與大腸相表里,因此臟通則腑通,臟順則腑順;前胡,善于除痰滿,降泄氣,為清肺瀉肝之品,肺熱郁而痰濁盛,肝火熾而逆氣橫,借此苦泄之力,能獲顯效;僵蠶有擴張支氣管平滑肌作用;茯苓,利水消腫,使?jié)駸o所聚,痰無所生;白芍,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甘草,補心脾氣、祛痰止咳、解毒及調(diào)和諸藥。與傳統(tǒng)制備方法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的制備方法好處在于,該制備方法可操作性強,使用該制備方法制備出來的復方藥物的療效更好。其次,熔融的聚乙二醇將堿性輔料包裹起來,避免與酸性輔料直接接觸,增強了復方藥物的穩(wěn)定性。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者,按照常規(guī)條件或制造商建議的條件進行。所用試劑或儀器未注明生產(chǎn)廠商者,均為可以通過市售購買獲得的常規(guī)產(chǎn)品。下面對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進行具體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復方藥物由原料藥制成,按重量份數(shù)計,原料藥包括以下主料:旋覆花55~130份;厚樸60~120份;蟬蛻60~135份;枳殼70~125份;百部75~150份;烏梅80~180份;僵蠶50~130份;前胡60~150份;茯苓80~170份;甘草30~100份;白芍80~220份;以及半夏60~140份。進一步地,在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按重量份數(shù)計,主料包括:旋覆花60~100份;厚樸80~120份;蟬蛻60~110份;枳殼80~100份;百部80~120份;烏梅100~140份;僵蠶70~100份;前胡80~120份;茯苓80~150份;甘草50~80份;白芍80~150份;以及半夏80~120份。進一步地,在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按重量份數(shù)計,旋覆花為80份;厚樸為100份;蟬蛻為100份;枳殼為100份;百部為120份;烏梅為100份;僵蠶為100份;前胡為120份;茯苓為150份;甘草為60份;白芍為150份;以及半夏為90份。該復方藥物遵循中醫(yī)學傳統(tǒng)的組方規(guī)律,以“化痰止咳,燥濕平喘,補肺益氣”為主。方中,旋覆花能降氣化痰,降逆止咳,同時兼有抗組胺及抗過敏的作用,標本兼治;脾為生痰之源,脾虛則津液不歸,正化而聚濕生痰,故配健脾化濕藥厚樸以標本兼顧;蟬蛻疏散風熱,長于宣肺祛痰;痰易阻滯氣機,“氣滯則痰凝,氣行則痰消”,因此配伍理氣藥枳殼,以加強化痰的作用;百部止咳平喘,所含生物堿能降低呼吸中樞興奮性,同時對支氣管痙攣有松弛作用,奏止咳之效;烏梅用之不僅有理氣潤肺之功,而且有潤腸治燥之效,肺與大腸相表里,因此臟通則腑通,臟順則腑順,烏梅還具有對抗呼吸系統(tǒng)變態(tài)反應的作用;前胡,善于除痰滿,降泄氣,為清肺瀉肝之品,肺熱郁而痰濁盛,肝火熾而逆氣橫,借此苦泄之力,能獲顯效;僵蠶有擴張支氣管平滑肌作用;茯苓,利水消腫,使?jié)駸o所聚,痰無所生;白芍,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甘草,補心脾氣、祛痰止咳、解毒及調(diào)和諸藥。進一步地,在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復方藥物的劑型為湯劑、丸劑、膠囊劑或片劑。本發(fā)明還提供了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的制備方法,原料藥還包括輔料,輔料包括酸性輔料、堿性輔料、聚乙二醇及稀釋劑;將主料加水煎煮得到藥液,將藥液進行第一次濃縮,然后與體積為藥液總體積的30%~60%的乙醇混合,靜置,取上清液,第二次濃縮,干燥,得到浸膏粉;浸膏粉用稀釋劑稀釋,干燥,粉碎得到第一藥粉;將堿性輔料用熔融的聚乙二醇包裹后,粉碎得到第二藥粉;將第一藥粉、酸性輔料與第二藥粉混合制粒,壓片,得到復方藥物的泡騰片劑。泡騰片劑由于崩解快速,崩解時會產(chǎn)生的大量泡沫增加了藥物與病變部位的直接接觸的機會,咳喘的病變主要集中于肺部,因此使用泡騰片劑具有一定的靶向作用。同時該劑型的生物利用度高,服用方便,起效迅速,特別適用于兒童、老年人以及吞服藥丸困難的患者。再次,用熔融的聚乙二醇將堿性輔料包裹起來,避免與酸性輔料直接接觸,增強了復方藥物的穩(wěn)定性,同時也解決了壓片時粘沖的問題,需要說明的是聚乙二醇既可以作為粘合劑使用,同時也作為潤滑劑使用。進一步地,在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煎煮至少分成兩次進行,先將主料進行第一次煎煮1~2h,然后進行第二次煎煮0.5~0.8h,將兩次煎煮所得的濾液合并得到藥液。經(jīng)過兩次煎煮可得到更多的藥物活性成分。進一步地,在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將浸膏粉采用干法制粒,制成復方藥物的顆粒劑或膠囊劑。進一步地,在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酸性輔料選用酒石酸。優(yōu)選地,堿性輔料選用NaHCO3。進一步地,在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稀釋劑選用乳糖。用乳糖降低了吸濕性,進一步地,增加顆粒的軟潤性,降低了泡騰片劑的吸濕性及粘沖現(xiàn)象。以下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特征和性能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實施例1一種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復方藥物由原料藥制成,原料藥包括主料與輔料。主料包括:旋覆花55g;厚樸60g;蟬蛻60g;枳殼70g;百部75g;烏梅80g;僵蠶50g;前胡60g;茯苓80g;甘草30g;白芍80g;以及半夏60g。輔料包括:檸檬酸、Na2CO3、聚乙二醇、乳糖及十二烷基硫酸鈉。復方藥物的制備方法為:將主料加水煎煮得到藥液,將藥液進行第一次濃縮,然后與體積為藥液總體積的30%的乙醇混合,靜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第二次濃縮,干燥,得到浸膏粉;將浸膏粉,加乳糖稀釋,干燥,粉碎得到第一藥粉;將Na2CO3用熔融的聚乙二醇包裹后,粉碎得到第二藥粉;將第一藥粉、檸檬酸與第二藥粉混合制粒,最后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鈉壓片,得到復方藥物的泡騰片劑?;蛘邔⒌玫降慕喾鄄捎酶煞ㄖ屏?,制成復方藥物的顆粒劑或?qū)㈩w粒裝入膠囊殼中得到膠囊劑。實施例2一種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復方藥物由原料藥制成,原料藥包括主料與輔料。主料包括:旋覆花60g;厚樸80g;蟬蛻70g;枳殼80g;百部80g;烏梅120g;僵蠶70g;前胡80g;茯苓100g;甘草50g;白芍80g;以及半夏80g。輔料包括:檸檬酸、NaHCO3、聚乙二醇、乳糖及硬脂酸鎂。復方藥物的制備方法為:將主料加水煎煮得到藥液,將藥液進行第一次濃縮,加體積為藥液總體積的40%的乙醇,靜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第二次濃縮,干燥,得到浸膏粉;將浸膏粉,加乳糖稀釋,干燥,粉碎得到第一藥粉;將NaHCO3用熔融的聚乙二醇包裹后,粉碎得到第二藥粉;將第一藥粉、檸檬酸與第二藥粉混合制粒,最后加入硬脂酸鎂壓片,得到復方藥物的泡騰片劑?;蛘邔⒌玫降慕喾鄄捎酶煞ㄖ屏?,制成復方藥物的顆粒劑或?qū)㈩w粒裝入膠囊殼中得到膠囊劑。實施例3一種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復方藥物由原料藥制成,原料藥包括主料與輔料。主料包括:旋覆花80g;厚樸100g;蟬蛻100g;枳殼100g;百部120g;烏梅100g;僵蠶100g;前胡120g;茯苓150g;甘草60g;白芍150g;以及半夏90g。輔料包括:酒石酸、NaHCO3、聚乙二醇、乳糖及十二烷基硫酸鈉。復方藥物的制備方法為:將主料加水煎煮得到藥液,將藥液進行第一次濃縮,然后與體積為藥液總體積的45%的乙醇混合,靜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第二次濃縮,干燥,得到浸膏粉;將浸膏粉,加乳糖稀釋,干燥,粉碎得到第一藥粉;將NaHCO3用熔融的聚乙二醇包裹后,粉碎得到第二藥粉;將第一藥粉、酒石酸與第二藥粉混合制粒,最后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鈉在紅外燈下壓片,得到復方藥物的泡騰片劑?;蛘邔⒌玫降慕喾鄄捎酶煞ㄖ屏?,制成復方藥物的顆粒劑或?qū)㈩w粒裝入膠囊殼中得到膠囊劑。實施例4一種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復方藥物由原料藥制成,原料藥包括主料與輔料。主料包括:旋覆花100g;厚樸90g;蟬蛻110g;枳殼90g;百部100g;烏梅140g;僵蠶90g;前胡100g;茯苓120g;甘草80g;白芍100g;以及半夏120g。輔料包括:富馬酸、NaHCO3、聚乙二醇及蔗糖。復方藥物的制備方法為:將主料加水煎煮得到藥液,將藥液進行第一次濃縮,然后與體積為藥液總體積的50%的乙醇混合,靜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第二次濃縮,干燥,得到浸膏粉;將浸膏粉,加蔗糖稀釋,干燥,粉碎得到第一藥粉;將NaHCO3用熔融的聚乙二醇包裹后,粉碎得到第二藥粉;將第一藥粉、富馬酸與第二藥粉混合制粒,最后在紅外燈下壓片,得到復方藥物的泡騰片劑?;蛘邔⒌玫降慕喾鄄捎酶煞ㄖ屏#瞥蓮头剿幬锏念w粒劑或?qū)㈩w粒裝入膠囊殼中得到膠囊劑。實施例5一種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復方藥物由原料藥制成,原料藥包括主料與輔料。主料包括:旋覆花130g;厚樸120g;蟬蛻135g;枳殼125g;百部150g;烏梅160g;僵蠶130g;前胡150g;茯苓170g;甘草100g;白芍220g;以及半夏140g。輔料包括:酒石酸、Na2CO3、聚乙二醇、淀粉及硬脂酸鎂。復方藥物的制備方法為:將主料加水煎煮得到藥液,將藥液進行第一次濃縮,然后與體積為藥液總體積的60%的乙醇混合,靜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第二次濃縮,干燥,得到浸膏粉;將浸膏粉,加淀粉稀釋,干燥,粉碎得到第一藥粉;將Na2CO3用熔融的聚乙二醇包裹后,粉碎得到第二藥粉;將第一藥粉、酒石酸與第二藥粉混合制粒,最后加入硬脂酸鎂在紅外燈下壓片,得到復方藥物的泡騰片劑。或者將得到的浸膏粉采用干法制粒,制成復方藥物的顆粒劑或?qū)㈩w粒裝入膠囊殼中得到膠囊劑。實施例6一種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復方藥物由原料藥制成,原料藥包括以下主料:旋覆花100g;厚樸100g;蟬蛻100g;枳殼100g;百部150g;烏梅150g;僵蠶100g;前胡120g;茯苓150g;甘草60g;白芍2000g;以及半夏90g。將上述主料用水煎煮后得到復方藥物的湯劑。對比例1一種復方百部止咳藥物,它是由以下重量含量的原料制成的藥劑,藥劑劑型為泡騰片劑。中藥原料:百部(蜜炙)100g,苦杏仁50g,桔梗50g,桑白皮50g,麥冬25g,知母25g,黃芩100g,陳皮100g,甘草25g,天南星(制)25g,枳殼(炒)50g;藥用輔料:枸櫞酸80g,聚乙二醇(6000)20g,NaHCO380g。(1)取上述11位中草藥原料,分別加10倍量、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兩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在-0.09MPa、80℃條件下減壓濃縮,直至在50℃時測得的相對密度為1.35的清膏,然后在70℃以下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加入枸櫞酸細粉,混合均勻,以無水乙醇制粒,干燥;另取聚乙二醇(6000)以無水乙醇溶解,加入NaHCO3制成顆粒,干燥;(2)取上述干燥后的兩種顆?;旌暇鶆?,加入適量的甜蜜素、香精,壓制成100片,得成品復方百部止咳泡騰片。試驗例1止咳作用的檢測(1)試驗動物:取小鼠80只,體質(zhì)量(20±2)g,雌雄兼用。(2)分組:小鼠進行預選,取合格小鼠飼養(yǎng)3d后,隨機分成8組,分別對應實施例1~6、對比例1及空白對照組(生理鹽水0.2ml/10g),每組10只小鼠。(3)試驗方法:將實施例1~5及對比例1的泡騰片劑溶解于40℃等體積的溫水中得到藥液。將各藥液及實施例6的湯劑按0.2ml/10g(體質(zhì)量)給小鼠灌胃用藥,1次/d,連續(xù)灌胃給藥3d。末次給藥1h后,分別將小鼠逐一置于倒置的5L密閉玻璃鐘罩內(nèi),打開電源開關,開動真空泵,壓力表調(diào)節(jié)至160mmHg,使小鼠接受恒壓氨水噴霧刺激,刺激15s后停止(氨水噴霧10ml/次,每次1只,1次1換氨水),立即取出小鼠,觀察小鼠引咳潛伏期及2min內(nèi)的咳嗽次數(shù)。注:小鼠咳嗽的判斷以劇烈收縮腹肌并張嘴為準,有時可聽到輕微的咳嗽聲,潛伏期指從開始噴霧到產(chǎn)生咳嗽的時間,結(jié)果見表1。表1藥物對小鼠氨水引咳的影響(x±s,n=10)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5,**p<0.01。根據(jù)表1的結(jié)果顯示,實施例1~6對應的小鼠在2min內(nèi)咳嗽的次數(shù)均小于空白對照組及對比例1對應的小鼠,說明實施例1~6提供的復方藥物具有更好的止咳療效,與空白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p<0.01)。試驗例2祛痰作用的檢測(1)試驗動物:取小鼠80只,體質(zhì)量(25±2)g,雌雄兼用。(2)分組:隨機分成8組,分別對應實施例1~6、對比例1及空白對照組(生理鹽水0.2ml/10g),每組10只。(3)試驗方法:將實施例1~5及對比例1的泡騰片劑溶解于40℃等體積的溫水中得到藥液。將各藥液及實施例6的湯劑按0.2ml/10g(體質(zhì)量)連續(xù)給小鼠灌胃用藥3d,每日1次。末次藥前禁食不禁水12h,給藥30min后灌胃注射0.5%酚紅溶液0.5ml,15min后處死小鼠,仰位固定于蛙板上,解部分離氣管,用濾紙吸進其周圍的血液,氣管插管從甲狀軟骨處插入8號針頭0.5cm,用備好的線結(jié)扎固定。用1ml注射器吸取5wt%NaHCO3溶液0.5ml,注入氣管內(nèi),反復連續(xù)推抽出3次灌洗呼吸道,洗出液收集在試管中,按上述方法重復3次,共沖洗9次,合并洗出液約1.2~1.5ml,離心(3000r/min)10min,取上清液,用723型分光光度計比色(波長546nm),用5wt%NaHCO3溶液調(diào)“0”,通過測定已知酚紅溶液不同的濃度(標準曲線),將測得標準曲線結(jié)果保存于分光光度計中,輸入樣品直接計算酚紅濃度(ug/ml),結(jié)果見表2。表2藥物對小鼠酚紅排泄量的影響(x±s,n=10)組別酚紅排泄量(μg/ml)空白對照組2.54±1.23實施例17.56±1.42*實施例27.85±1.58*實施例39.02±2.31*實施例46.52±1.36*實施例58.77±1.79*實施例65.78±1.12*對比例14.31±1.84*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5。根據(jù)表2的結(jié)果顯示,實施例1~6對應的小鼠酚紅排泄量均大于空白對照組及對比例1對應的小鼠,說明實施例1~6提供的復方藥物具有更好的祛痰療效,與空白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p<0.01)。試驗例3平喘作用的檢測(1)試驗動物:100只豚鼠,體質(zhì)量(180±20)g,雌雄兼用。(2)預選方法及分組:將豚鼠放入約4L的玻璃噴霧箱內(nèi),以400mmHg的恒壓噴入2%氯化乙酰膽堿和0.1%磷酸組織胺等體積混合15秒鐘,密切觀察豚鼠反應,如見抽搐跌倒,應立即將其取出,以免死亡,并記錄引喘潛伏期(從噴霧開始到跌倒的時間)。正常豚鼠引喘潛伏期不超過120s,大于120s認為不敏感,不予選用。挑選合格80只豚鼠隨機分成8組,每組10只,分別對應實施例1~6、對比例1及空白對照組(生理鹽水10mg/kg),(3)試驗方法:將實施例1~5及對比例1的泡騰片劑溶解于40℃等體積的溫水中得到藥液。將各藥液及實施例6的湯劑按10mg/kg的體積灌胃,1次/d,連續(xù)3d,末次給藥后2h后重復以上述引喘方法,觀察并記錄引喘潛伏期,結(jié)果見表3。表3藥物對豚鼠咳喘潛伏期的影響(x±s,n=10)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5,**p<0.01。根據(jù)表3的結(jié)果顯示,實施例1~6對應的小鼠用藥2h后引喘的潛伏期的時間均大于空白對照組及對比例1對應的小鼠,說明實施例1~6提供的復方藥物具有更好的平喘療效,與空白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p<0.01)。典型病例1鐘某,女,82歲,咳喘10年,加重7天,痰多,雙肺散在哮鳴音,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3提供的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八劑后,一日兩次,一劑兩天,獲效。典型病例2陳某,女,6歲,咳喘1年,加重3天,痰多,雙肺少許哮鳴音,食欲不佳,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3提供的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四劑后,獲效。典型病例3熊某,男,34歲,咳喘4年,加重5天,胸痛痰少,雙肺滿布哮鳴音,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3提供的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7劑后,獲效典型病例4唐某,男,32歲,咳喘3年,加重6天,胸痛,痰多,雙肺哮鳴音,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3提供的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6劑后,獲效。典型病例5汪某,女,89歲,咳喘18年,加重4天,雙肺哮鳴音,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3提供的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9劑后,獲效。典型病例6胡某,男,85歲,咳喘20年,加重2天,雙肺哮鳴音,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3提供的用于治療咳喘的復方藥物9劑后,獲效。以上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發(fā)明的選定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