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手術器械,尤其是一種用于宮腔鏡手術的操作鉗。
背景技術:
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深入人心,宮腔鏡下手術治療婦科宮腔內病變愈來受到女性患者的青睞,如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取出、帶蒂粘膜下肌瘤取出、宮內異物取出。
宮腔鏡下手術現(xiàn)有的操作鉗有環(huán)鉗、卵圓鉗、血管鉗、微型抓鉗,有其各自優(yōu)、缺點,難以成為宮腔鏡手術的完美操作鉗。
現(xiàn)有宮腔鏡手術操作鉗各自優(yōu)缺點:1.環(huán)鉗,優(yōu)點:女性患者子宮頸內口狹小(附子宮解剖圖),普通操作鉗進入宮腔后難以打開操作桿,環(huán)鉗因其2個操作桿折疊,方便進行宮腔操作;缺點:該器械工作桿短、工作面齒輪平,鉗夾病變組織后易滑脫,致操作困難。2.卵圓鉗及血管鉗,優(yōu)點:卵圓鉗因其前端呈卵圓型、工作面齒輪較深,血管鉗前端較長、齒輪亦較深,鉗夾病變組織牢靠不易滑脫;缺點:二者操作桿均平行,經狹窄宮頸內口進入宮腔后打開操作桿困難,難以完成宮腔操作;3.微型抓鉗,優(yōu)點:可經宮腔鏡外鞘操作孔插入后進入宮腔,準確鉗夾病變組織或宮內異物;缺點:其前端短小,鉗夾組織無力,極易滑脫,且其價格昂貴(約6000元)、易損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宮腔鏡手術的操作鉗,手術過程中方便醫(yī)生進行操作,能夠幫助宮腔鏡手術更好進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宮腔鏡手術的操作鉗,包括鉗柄,鉗柄的前端設有夾頭,兩根鉗柄交叉并鉸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夾頭呈板狀,鉗柄尾部的操作柄向外延伸,兩根鉗柄的中后段相互交疊。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夾頭相對的端面上設有凸起的紋路。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夾頭為橢圓形的板狀。
有益效果:
使用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宮腔鏡手術的操作鉗,夾頭呈板狀,增加了加持面積,增加了加持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鉗柄尾部的操作柄向外延伸,兩根鉗柄的中后段相互交疊,進入宮腔后易打開操作鉗,方便進行宮腔操作;夾頭相對的端面上設有凸起的紋路,進一步增加加持力;夾頭為橢圓形的板狀,圓潤無棱角,便于進出患者的身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本發(fā)明一種用于宮腔鏡手術的操作鉗,包括鉗柄1,鉗柄1的前端設有夾頭2,兩根鉗柄1交叉并鉸接在一起,所述夾頭2為橢圓形的板狀,鉗柄1尾部的操作柄3向外延伸,兩根鉗柄1的中后段4相互交疊;所述夾頭2相對的端面上設有凸起的紋路5。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