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藥物輸送裝置,其包括保持兩個藥物輸送組件的殼體。
背景技術:
某些疾病狀態(tài)需要使用一種以上不同的藥劑治療。一些藥物化合物需要按相互間特定關系進行輸送,以便輸送最佳的治療劑量。這里,組合治療可能是希望的,但是由于諸如但不限于穩(wěn)定性、折中后治療性能和毒理學的原因,在單一配方中是不可能的。
例如,在一些情況下,用長效胰島素和衍生自胰高血糖素原基因的轉錄產物的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治療糖尿病可能是有益的。GLP-1在體內發(fā)現(xiàn),并由腸L細胞作為腸激素分泌。GLP-1具有幾種生理特性,使其(及其類似物)作為糖尿病潛在治療的深入研究的主題。藥劑組合的另一個實例是與用于治療骨關節(jié)炎的藥劑組合施用疼痛緩解劑。
上述類型的藥物輸送裝置通常應用在由之前沒有進行過醫(yī)療訓練的人進行定期注射的場合。這在患有糖尿病或例如骨關節(jié)炎等其他疾病的患者中變得越來越普遍。自我治療使這些患者能夠對他們的疾病進行有效的管理。
在組合治療中,主藥劑和副藥劑以特定關系輸送以輸送最佳治療劑量。普通類型的注射裝置通常包括其中保存兩個或更多個藥物輸送組件的殼體。這樣的裝置包括用于分配主藥劑(例如,長效胰島素)的主藥物輸送組件和用于分配副藥劑(例如,GLP-1)的副藥物輸送組件。一些種類的藥物輸送組件包括諸如藥筒保持器的隔室,用于容納可更換的藥物容器,例如儲存藥物的藥筒。
在一些情況下,取決于患者或治療階段,有效治療需要構成組合治療的藥物在量和/或比例上進行變化。例如,患者可能需要不可調節(jié)的固定劑量的例如副藥劑與可調節(jié)的可變劑量的主藥劑的組合。
WO2012/072569A1公開了一種具有殼體的藥物輸送裝置,該殼體保持第一藥物輸送裝置和第二藥物輸送裝置。這些藥物輸送裝置各自包括劑量設定機構。劑量限制系統(tǒng)將這些劑量設定機構機械聯(lián)結起來。第一劑量設定機構包括驅動齒輪,該驅動齒輪聯(lián)結劑量撥盤,使得通過旋轉劑量撥盤,驅動齒輪沿相同方向旋轉。第二劑量設定機構包括從動齒輪,該從動齒輪恒定地接合驅動齒輪并且通過內螺紋接合心軸。用戶
WO 2012/072539A1公開了一種藥物輸送裝置和一種用于順序地輸送至少兩種藥劑的方法。該裝置包括被驅動旋轉的可變劑量設定機構和固定劑量設定機構,所述可變劑量設定機構可操作地連接到容納第一藥劑的第一藥筒,所述固定劑量設定機構可操作地連接到容納第二藥劑的第二藥筒?;ㄦI劑量設定器連接到所述兩個設定機構。
組合輸送藥物的有效性可能需要一個或更多個劑量依副輸送,其中兩種藥物之一在輸送另一種藥物之前注射到人體中。這種治療可以用包括兩個獨立的分配機構的裝置進行,這兩個獨立的機構彼此獨立地致動,使得分配機構被接連啟動。然而,這對于身體或精神受損或以其他方式處于不利地位的患者可能是危險的。期望具有一種裝置,該裝置只設有一個分配按鈕,特別是患者可以觸發(fā)并引起主藥劑和副藥劑隨后輸送的致動器。本領域中已知的還有電動藥物輸送裝置,但是這些裝置需要電能源,并且相當昂貴。而且其設計相當復雜。
新開發(fā)的藥物輸送裝置還必須通過主管當局的長期批準程序,然后才可以投放市場,因為設定機構等必須滿足嚴格的要求。就此而言,能夠依賴已經(jīng)批準那些東西,會是有利的,特別是對于制造商來說。面對這些挑戰(zhàn),強烈需要用于輸送兩種或更多種藥劑的裝置和裝置部件,所述裝置和裝置部件適于在單一注射或輸送步驟中注射不同的藥劑配置。劑量的設定和注射程序應該是安全、簡單、易于管理且方便用戶執(zhí)行的。而且,重要的是,在注射過了藥劑之后,裝置需要被設定回到初始狀態(tài),使裝置準備進行進一步的給藥,這樣,用戶可以開始設定這兩種藥劑的劑量,例如從0單位設定到所需要的值,然后開始注射組合起來的藥劑。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戶操縱和/或安全性能都得以改善的藥物輸送裝置。例如,給藥物輸送裝置提供改善后的設定過程,在該設定過程中,能夠設定多種藥劑的劑量。在一個藥物輸送組件中設定藥劑劑量可以不會受到另一個藥物輸送組件的不正確影響。
上述問題通過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輸送裝置和權利要求15所述的藥物輸送裝置來解決。
提供一種藥物輸送裝置,其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保持主藥物輸送組件和副藥物輸送組件,其中,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包括副劑量設定機構。特別是,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包括致偏構件,所述致偏構件適于在復位運動中使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復位。致動器被布置為能夠相對于所述殼體移動,優(yōu)選的是沿著所述殼體的第一縱向軸線移動,其中,所述致動器包括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被構造成接合由致動套管提供的第二接合部,使得所述致動器的致動運動被傳遞到所述致動套管。優(yōu)選可由杠桿致動的設定元件能夠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所述設定元件連接于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使得在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的復位運動期間,所述設定元件從所述第二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一位置,其中,所述設定元件被構造成在從所述第二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一位置時,驅動所述致動套管脫離與所述致動器的接合,特別是使所述致動套管與所述致動器脫離。當所述設定元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致動套管脫離所述致動器。當所述設定元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致動套管接合所述致動器,使致動運動得以傳遞。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可以被構造成接收含有副藥劑的副存儲器。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藥物輸送裝置,其中,用戶能夠有效地操作副劑量設定機構,而不會受到主劑量設定機構的影響。由于復位運動伴隨著致動套管和致動器間的脫離,所以,藥物輸送裝置具有改善的操作安全性能。
所述第一縱向軸線和所述第二縱向軸線可以按平行關系并且優(yōu)選地平行于所述殼體的縱向軸線設置。所述第一縱向軸線或所述第二縱向軸線也可以與所述殼體的縱向軸線重合。此外,所述第一、第二縱向軸線可以從所述殼體的近端向所述殼體的遠端延伸。所述殼體的遠端可以對應于分配端,使得被保持在所述殼體相應接收部中的所述第一和/或第二藥物輸送組件的第一和/或第二分配機構的致動,導致相應藥劑向遠側方向流動。因此,所述遠端可以被構造成用來附接到可包括注射針的分配接口。所述殼體的遠端和近端之間的軸線可以對應于或可以平行于所述殼體的縱向軸線。所述殼體的近端可以對應于致動端,在所述致動端處,用戶可以致動所述致動器,優(yōu)選的是通過向遠側方向驅動所述致動器來致動所述致動器。所述設定元件的第一位置可以對應于所述設定元件在設定藥劑劑量之前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可以對應于所述設定元件在設定過程之后(特別是在設定藥劑劑量之后)的最終位置。
所述致動器可以是能夠相對于所述殼體在第一位置(例如近側位置)和第二位置(例如遠側位置)之間移動,并且還可以被布置成能夠沿著所述殼體的第一縱向軸線移動。所述致動器可以可滑動地被接收在所述殼體中。所述殼體可以設置有引導裝置,例如形成在所述殼體的內表面上并且被構造成在致動運動期間引導所述致動器的內腹板。在可以對應于所述致動器平行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縱向軸線向遠側方向縱向位移的致動運動期間,用戶可以朝所述殼體的遠端移動所述致動器。
所述設定元件可以是能夠相對于所述殼體移動。所述設定元件可以是能夠在設定運動期間繞第二縱向軸線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芍聞拥脑O定元件可以被構造成由用戶從所述殼體的外部操縱。所述致動套管可以是能夠在相對于所述致動器的未接合位置與相對于所述致動器的接合位置之間移動,在所述未接合位置處,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未接合,在所述接合位置處,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接合。在所述設定元件的第一位置,所述致動套管處于與所述致動器的未接合位置,所述致動器相對于所述致動套管自由移動。在所述設定元件的第二位置,所述致動套管處于與所述致動器的接合位置,并接合所述致動器,使得所述致動器的致動運動被傳遞到所述致動套管。因此,當所述致動器被用戶致動并且從其第一位置移動到其第二位置時,所述致動運動被傳遞到所述致動套管,使得所述致動套管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例如從第一近側位置到第二遠側位置。
設定運動可以伴隨著所述設定元件驅動所述致動套管與所述致動器接合,其中,在所述設定元件的第一位置,所述致動器相對于所述致動套管自由移動,在所述設定元件的第二位置,所述致動套管接合所述致動器,使得所述致動器的致動運動被傳遞到所述致動套管。所述設定元件可以適應于所述致動套管,使得當所述設定元件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設定元件將所述致動套管從與所述致動器的未接合位置移動到與所述致動器的接合位置。例如,所述設定元件和所述致動套管可以設置有相應的力傳遞裝置,例如抵靠表面。
所述設定元件從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設定運動可以對應于預定的或固定的設定劑量。所述設定元件從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設定運動被傳遞給副劑量設定機構,使一定劑量得以設定。優(yōu)選的是,由設定運動設定的副藥劑劑量的大小,由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設定運動的長度限定。設定運動的長度可以被預定義,特別是受到限制藥物輸送裝置,使得副藥劑的設定劑量是固定的,特別是不可變的劑量。例如,所述第一位置可以對應于零單位的設定劑量,其是在患者設定劑量之前的通常初始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可以對應于例如10個單位的設定劑量。致動運動可以在設定過程之后發(fā)生,并且可以對應于患者所進行的注射設定劑量的藥劑的動作。這種致動運動例如是分配按鈕的位移或按壓。
設定運動優(yōu)選由用戶操作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的副劑量設定機構(例如,經(jīng)所述設定元件旋轉劑量旋鈕)來手動進行,并對應于所述設定元件從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運動。因此,所述設定元件可以相對于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的縱向軸線從所述第一位置旋轉到所述第二位置。
復位運動可以表征為反向設定運動,其中所述設定元件從所述第二位置(例如,10個單位)移動回到所述第一位置(例如,0個單位)。然后可以設定另一藥劑劑量。所述設定元件在松弛的致偏構件的力作用下從所述第二位置移動。復位運動可發(fā)生在分配期間。在分配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中的藥劑的期間,所述設定元件在復位運動中從所述第二位置運動到所述第一位置,因為所述設定元件聯(lián)結到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使得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的復位運動被傳遞給所述設定元件。在分配了藥劑后,所述設定元件處于所述第一位置,并可以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二位置,以再次設定所述副藥物輸送裝置中的藥劑劑量。
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固定劑量”可以表征為由殼體、藥物輸送組件或藥物輸送裝置的構造限定的劑量值,其中用戶僅能夠注射特定劑量。用戶不能注射更低或更高劑量的藥劑。用戶可以有效地設定和注射的劑量被限制為某一值。
相反,術語“可變劑量”可以表征為如下劑量:其中用戶基本上可以自由地選擇他想要注射的藥劑的量。該劑量是可變地可調的,通常在上限和下限之間。
所述致偏構件可以被連接于所述劑量設定構件,使得所述致偏構件在所述劑量設定元件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二位置時受到預加應力。當所述設定元件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致偏構件被施加應力。所述致偏構件被連接于所述設定元件,使得所述致偏構件在松弛時,將所述設定元件從所述第二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一位置。當所述設定元件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致偏構件松弛。例如,諸如劑量旋鈕等劑量設定器可以可旋轉地聯(lián)結到副組件殼體,使得旋鈕相對于副組件殼體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轉導致所述致偏構件產生預應力或扭轉。優(yōu)選的是,所述劑量旋鈕繞著平行于所述第一縱向軸線的旋轉軸線旋轉。
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可以包括副劑量分配機構。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的致偏構件,例如彈簧,可以連接于所述副劑量分配機構,使得所述致偏構件在松弛時提供分配力。在設定運動期間,所述致偏構件被預加應力,這可以不僅積聚復位運動所需的機械能,而且還積聚分配機構所需的機械能。通過將所述致偏構件從松弛狀態(tài)轉換成預加應力狀態(tài),機械能得以積聚和存儲,直到所述致偏構件被釋放,使得所存儲的機械能將所述設定元件從所述第二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一位置。同時,該機械能可以用于所述副劑量分配機構。
可以設置觸發(fā)器按鈕、釋放按鈕或分配按鈕等,用于釋放預加應力的彈簧。通過釋放所述彈簧,所述彈簧相對于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的殼體沿軸向(特別是朝遠側方向)驅動所述劑量分配機構的驅動構件。所述驅動構件位移可以迫使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的副存儲器中的塞子等向遠側方向移動,從而將所述副存儲器中的副藥劑排出所述副存儲器。釋放所述致偏構件的力使得所述設定元件在復位運動中復位,在復位運動中,所述設定元件的設定運動被反向進行,所述設定元件從所述第二位置移動回到所述第一位置。這種裝置也稱為動力輔助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諸如由可預加應力的彈簧提供的機械能等所存儲的能源,用于將藥劑從藥筒驅出。
優(yōu)選的是,所述致動器是所述殼體的一部分,可以被構造為使得所述致動器的一個部件或部分,例如致動按鈕等,位于所述殼體的外面,同時所述第一接合部位于所述殼體內部。通過在所述致偏構件的力作用下將所述設定元件從所述第二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一位置對副藥劑進行分配之后,所述致動器和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之間的機械連接自動斷開。分配副藥劑可以由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的致偏構件力導致。所述設定元件復位后,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再次不受所述致動器的機械力影響。事實上,所述殼體不影響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相應地,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可以是諸如動力輔助式注射器等可以從市場上購買到的藥物輸送裝置,這種藥物輸送裝置被安裝到所述殼體內。因此,沒必要進行批準程序了。
進一步,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分配性能得到改進的藥物輸送裝置。借助于藥物輸送裝置的僅一個致動器,主藥物輸送組件的主劑量分配機構和副藥物輸送組件的副劑量分配機構可以有效地一起操作。主藥物輸送組件可以被構造成接收含有主藥劑的主存儲器。
優(yōu)選的是,所述主藥物輸送組件被保持在所述殼體的第一接收部中,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被保持在所述殼體的第二接收部中。所述第一縱向軸線可從所述殼體的近端向著所述殼體的遠端延伸穿過所述第一接收部。所述第二縱向軸線可以平行于所述第一縱向軸線地延伸穿過所述第二接合部。所述致動器可以相對于所述殼體在轉向上受到約束,以確保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間的剛性接合。所述致動器可以包括沿著軸線方向至少部分地蓋住所述第一接收部延伸的致動表面。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進一步實施例,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包括副劑量分配機構,所述設定元件能夠在設定運動期間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二位置,優(yōu)選的是以繞著第二縱向軸線的旋轉運動形式移動。所述致偏構件連接于所述設定元件,使得所述致偏構件在設定運動中被預加應力,然后通過啟動所述副劑量分配機構被釋放。所述致偏構件被引起釋放,并將所述設定元件從所述第一位置驅動到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中副藥劑的優(yōu)選為固定的劑量,是利用設定運動設定的。通過用戶操作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以利用所述設定元件設定副藥劑劑量,設定運動可以手動進行。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被構造成允許所述設定元件無論在所述第一位置還是在所述第二位置都處于一種穩(wěn)定的位置。相應地,所述劑量設定機構可以包括被構造成在所述設定元件已從所述第一位置向著所述第二位置移動時防止所述致偏構件松弛的維持或鎖定機構。
所述致動套管可以以套筒狀方式至少部分地包圍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所述致動套管可以相對于可包括觸發(fā)器按鈕的副劑量分配機構進行布置,使得副劑量分配機構在致動運動被傳遞給所述致動套管時被致動。優(yōu)選的是,所述觸發(fā)器按鈕能夠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當所述觸發(fā)器按鈕向著第二位置移動時,所述觸發(fā)器按鈕釋放所述致偏構件,以開始進行復位運動。優(yōu)選的是,致動運動被傳遞給所述致動套管,使得所述致動套管將所述觸發(fā)器按鈕移動到第二位置。通過釋放所述彈簧,所述彈簧相對于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的殼體將所述副劑量分配機構的驅動構件推向遠側方向。通過釋放彈簧力,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以復位運動以轉動方式復位,在復位運動中,所述設定元件的設定運動被反向進行,所述設定元件從第二位置移動回到第一位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進一步實施例,所述設定元件和所述致動套管同軸布置,其中,所述設定元件能夠在第一相對旋轉位置和第二相對旋轉位置之間相對所述致動套管旋轉,其中,在復位運動中,所述設定元件從所述第一相對旋轉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二相對旋轉位置,使得所述設定元件在轉向上接合所述致動套管。由此,確保了副藥劑的全部劑量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脫離之前被分配。在所述第一相對旋轉位置,所述設定元件不與所述致動套管接合,使得所述設定元件在復位運動中相對于所述致動套管移動。在所述第二相對旋轉位置,所述設定元件與所述致動套管接合,使得所述設定元件向其第一位置的運動被傳遞給所述致動套管。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主藥物輸送組件可包括主劑量設定機構,并可以被構造成接收含有主藥劑的主存儲器,其中,所述主劑量設定機構和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被構造成單獨地進行設定。換言之,所述主藥物輸送組件和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不享有共同的劑量設定器。代之的是,用戶可以操作所述主劑量設定機構,使主藥劑劑量得到設定,可以操作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使副藥劑劑量得到設定。
所述主存儲器和所述副存儲器中的每一個都可以是可更換的藥劑容器,諸如含有藥劑的套筒。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進一步實施例中,所述致動器在致動運動中接合所述主藥物輸送組件的主劑量分配機構,使設定劑量的主藥劑經(jīng)分配接口進行分配。優(yōu)選的是,所述主劑量設定機構可以獨立于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操作。設定藥劑之一的劑量不會影響設定另一藥劑的劑量。所述主劑量分配機構和所述副劑量分配機構可以通過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間的接合被鏈接或聯(lián)結起來,使得致動運動導致所述主劑量分配機構和所述副劑量分配機構的致動。致動所述副劑量分配機構使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自動地脫離,使得致動鏈接被自動斷開。
所述藥物輸送裝置可以被構造成:當操作所述致動器時,設定劑量的副藥劑在設定劑量的主藥劑之前分配。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進一步實施例,所述致動器有按壓面,該按壓面被構造成接合所述主劑量分配機構的壓力接收部,并被布置成使所述致動器的致動運動閉合所述按壓面和所述壓力接收部之間的間隙,使所述致動器的致動運動被傳遞到所述主劑量分配機構。所述壓力接收部可被連接到所述主劑量分配機構,使得所述致動器的致動運動被傳遞到所述主劑量分配機構,因此所述主劑量分配機構被啟動,使設定劑量的主藥劑被分配。由此,可以實現(xiàn)副藥劑和主藥劑的順序輸送。主劑量藥劑的分配不早于間隙閉合。然而,在間隙閉合之前,所述致動器的致動運動被傳遞到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的副劑量分配機構。相應地,當間隙打開并且所述致動器以致動運動移動時,致動運動被傳遞給所述致動套管。但是,因為間隙是打開的,所以,致動運動還沒有給傳遞給所述壓力接收部。由于致動運動,所述按壓面向著所述壓力接收部移動,使間隙閉合。當所述按壓面到達所述壓力接收部時,所述按壓面抵靠所述壓力接收部,使得所述按壓面的運動被傳遞給所述壓力接收部,使所述主劑量分配機構被致動。結果,副藥劑在主藥劑之前被注射。這有效地提供了在一個注射步驟中兩種藥劑的順序輸送。因此,間隙具有針對所述主劑量分配機構啟動而言的延遲功能,其中,所述副劑量分配機構可以在所述主劑量分配機構劑量被致動之前致動。
根據(jù)一個進一步實施例,致偏構件可以被構造成促使所述致動器相對所述殼體向近側方向運動。結合上述的延遲功能,患者可以釋放所述致動器,使所述致動器朝近側方向移動,從而使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間的接合的松開。這種情況支持所述設定元件的復位運動。
優(yōu)選的是,這些接合部被構造為用于進行嚙合式接合。另外,所述致動套管可以被構造成:其致動運動造成與所述副劑量分配機構的接合,使所述副劑量分配機構被啟動。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進一步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接合部被構造成:當所述致動器相對所述致動套管沿著與致動運動相反的方向移動時,所述第一、第二接合部被促使脫離。這種情況可以由布置在所述殼體內的被構造成促使所述致動器向近側方向移動的致偏構件支持。
為了實現(xiàn)有效脫離,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可以每一個都設有凸輪結構,這些凸輪結構被構造成當被促使向對方移動或相向移動使得它們接合或被壓靠到一起時,造成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脫離。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進一步實施例,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每個都可以包括帶齒的齒條。這些齒可以分別包括抵靠表面,其中,這些抵靠表面可以布置成垂直于致動運動的軸線排列,使得致動運動有效地從所述第一接合部傳遞到所述第二接合部。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進一步實施例,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接合部可以每一個都在抵靠表面的背側上具有倒棱側面。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一接合部的倒棱側面布置成基本上面向所述殼體的近端,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倒棱側面朝向所述殼體的遠端。所述倒棱側面可以構成上述的凸輪結構。
為了防止所述第一接收部和所述第二接收部的不當脫離,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可以分別連接到閂鎖部分。這些閂鎖部分可以被構造成當所述設定元件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優(yōu)選的是通過旋轉)時被驅動成為閂鎖接合。因此,當所述設定元件驅動所述致動套管與所述致動器接合,使得所述致動器的致動運動能夠傳遞到所述致動套管時,閂鎖元件接合。這有助于減小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脫離的可能性,因此避免了例如患者掉落裝置時等產生的機械沖擊造成的后果。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上的每個閂鎖部分都可以被構造成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縱向軸線延伸。閂鎖元件可以設置在所述閂鎖部分中,所述閂鎖部分防止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之間的相對旋轉運動。當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接合時,所述閂鎖部分提供抵抗力,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相互間以可釋放的方式在轉向上約束到一起。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進一步實施例,所述致動套管包括至少一個突出肋,所述突出肋優(yōu)選平行于所述設定元件和所述致動套管的共同所有的旋轉軸線延伸。所述突出肋可以被構造成接合形成在所述致動器上并且平行于第一縱向軸線延伸的至少一個凹槽。凹槽和肋的布置也可以相反,其中肋設置在所述致動器上,而槽設置在所述致動套管上。所述閂鎖部分可以被構造成類似卡扣方式彼此接合。這種卡扣連接有益于固定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之間的接合。這種卡扣連接還有益于用于向用戶給出指示在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之間建立了機械連接的觸覺和/或可感知的反饋。
所述閂鎖部分可以被構造成當所述設定元件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時脫離。所述閂鎖部分可以被構造成:所述閂鎖部分脫離所需的力對應于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的致偏構件所提供的力。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發(fā)展,所述殼體可以包括鎖定元件,該鎖定元件被構造成剛性地接合所述第一和/或第二藥物輸送組件,并且可拆卸地被接收在所述殼體內。所述殼體可以包括至少兩個殼體件,所述至少兩個殼體件被構造成在被組裝時剛性地接收所述鎖定元件。所述鎖定元件可以被構造成附接到已經(jīng)通過主管當局批準程序的藥物輸送組件。所述鎖定元件可以被構造成剛性地接合所述第一和/或第二藥物輸送組件,使得當其被接收在相應的第一和/或第二藥物輸送部中時,第一和/或第二藥物輸送組件相對于殼體在轉向上和/或縱向上受到約束。所述鎖定元件可以被構造為聯(lián)結元件、鎖定或聯(lián)結套管、間隔件或插入件。
所述藥物輸送組件可以包括至少兩個殼體件,其中所述鎖定元件適于附接到在藥物輸送組件殼體件上設置的附接裝置,用于將兩個殼體件相互附接到一起。換句話說,所述鎖定元件可適于固定到藥物輸送組件上的附接裝置,其中這些附接裝置通常用于組裝藥物輸送組件的單個零件。這里,鎖定元件例如可以用作間隔件。此外,通過附接鎖定元件,可以有效地保證主藥物輸送組件和副藥物輸送組件之間的相對位置。因此,所述鎖定元件也可以用作聯(lián)結元件。
優(yōu)選的是,所述藥物輸送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含有藥劑的藥筒。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一種藥物輸送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保持主藥物輸送組件和副藥物輸送組件,所述主藥物輸送組件被構造成接收含有主藥劑的主存儲器,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被構造成接收含有副藥劑的副存儲器,其中,所述主藥物輸送組件包括用于設定主藥劑劑量的主劑量設定機構,其中,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包括用于設定副藥劑劑量的副劑量設定機構,其中,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包括致偏構件和觸發(fā)器按鈕,所述致偏構件適于在復位運動中使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復位,所述觸發(fā)器按鈕用于釋放所述致偏構件,其中,所述觸發(fā)器按鈕能夠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所述裝置還包括設定元件,所述設定元件能夠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并連接于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使得在所述副劑量設定機構的復位運動期間,所述設定元件從所述第二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一位置。致動器能夠相對于所述殼體移動,其中,在致動運動期間,所述致動器接合主藥物輸送組件的主劑量分配機構,使得設定劑量的主藥劑經(jīng)分配接口進行分配,其中,所述致動器包括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被構造成接合由致動套管提供的第二接合部,使得所述致動器的致動運動被傳遞到所述致動套管。所述致動套管能夠相對于所述致動器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不接合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接合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使所述致動器的致動運動被傳遞給所述致動套管,使所述致動套管接合所述觸發(fā)器按鈕,并將所述觸發(fā)器按鈕移動到第二位置。當所述觸發(fā)器按鈕向著第二位置移動時,所述觸發(fā)器按鈕釋放所述致偏構件,其中,所述致偏構件連接于所述設定元件,使得所述致偏構件在其松弛時將所述設定元件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其中,所述設定元件被構造成當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時,驅動所述致動套管離開與所述致動器的接合。
根據(jù)上述藥物輸送裝置的一個進一步實施例,所述副藥物輸送組件包括副劑量分配機構,其中,當所述觸發(fā)器按鈕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時,所述副劑量分配機構被致動,使一定劑量的副藥劑得以分配。在一個進一步實施例中,所述致偏構件適于在其被釋放時沿著軸線方向驅動驅動構件,其中,所述驅動構件的位移迫使所述副存儲器中的塞子等向遠側方向移動,使得所述副存儲器中的副藥劑被排出所述副存儲器。所述致偏構件可以連接于所述設定元件,使其在所述設定元件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時受到預加應力。
本文中使用的術語“藥劑”(medicament)意指含有至少一種藥學活性化合物的藥物配制劑,
其中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所述藥學活性化合物具有多至1500Da的分子量并且/或者是肽、蛋白質、多糖、疫苗、DNA、RNA、酶、抗體或其片段、激素或寡核苷酸,或是上述藥學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
其中在又一個實施方案中,所述藥學活性化合物對于治療和/或預防糖尿病或與糖尿病有關的并發(fā)癥,諸如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diabetic retinopathy)、血栓栓塞病癥(thromboembolism disorders)諸如深靜脈或肺血栓栓塞、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心絞痛、心肌梗死、癌癥、黃斑變性(macular degeneration)、炎癥、枯草熱、動脈粥樣硬化和/或類風濕關節(jié)炎是有用的,
其中在又一個實施方案中,所述藥學活性化合物包括至少一種用于治療和/或預防糖尿病或與糖尿病有關的并發(fā)癥(諸如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的肽,
其中在又一個實施方案中,所述藥學活性化合物包括至少一種人胰島素或人胰島素類似物或衍生物、胰高血糖素樣肽(glucagon-like peptide,GLP-1)或其類似物或衍生物、或毒蜥外泌肽-3(exedin-3)或毒蜥外泌肽-4(exedin-4)或毒蜥外泌肽-3或毒蜥外泌肽-4的類似物或衍生物。
胰島素類似物例如Gly(A21)、Arg(B31)、Arg(B32)人胰島素;Lys(B3)、Glu(B29)人胰島素;Lys(B28)、Pro(B29)人胰島素;Asp(B28)人胰島素;人胰島素,其中B28位的脯氨酸被替換為Asp、Lys、Leu、Val或Ala且其中B29位的賴氨酸可以替換為Pro;Ala(B26)人胰島素;Des(B28-B30)人胰島素;Des(B27)人胰島素;和Des(B30)人胰島素。
胰島素衍生物例如B29-N-肉豆蔻酰-des(B30)人胰島素;B29-N-棕櫚酰-des(B30)人胰島素;B29-N-肉豆蔻酰人胰島素;B29-N-棕櫚酰人胰島素;B28-N-肉豆蔻酰LysB28ProB29人胰島素;B28-N-棕櫚酰-LysB28ProB29人胰島素;B30-N-肉豆蔻酰-ThrB29LysB30人胰島素;B30-N-棕櫚酰-ThrB29LysB30人胰島素;B29-N-(N-棕櫚酰-Υ-谷氨酰)-des(B30)人胰島素;B29-N-(N-石膽酰-Υ-谷氨酰)-des(B30)人胰島素;B29-N-(ω-羧基十七酰)-des(B30)人胰島素和B29-N-(ω-羧基十七酰)人胰島素。
毒蜥外泌肽-4意指例如毒蜥外泌肽-4(1-39),其是具有下述序列的肽:H His-Gly-Glu-Gly-Thr-Phe-Thr-Ser-Asp-Leu-Ser-Lys-Gln-Met-Glu-Glu-Glu-Ala-Val-Arg-Leu-Phe-Ile-Glu-Trp-Leu-Lys-Asn-Gly-Gly-Pro-Ser-Ser-Gly-Ala-Pro-Pro-Pro-Ser-NH2。
毒蜥外泌肽-4衍生物例如選自下述化合物列表:
H-(Lys)4-des Pro36,des Pro37毒蜥外泌肽-4(1-39)-NH2,
H-(Lys)5-des Pro36,des Pro37毒蜥外泌肽-4(1-39)-NH2,
des Pro36[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Met(O)14,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Trp(O2)25,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Met(O)14Trp(O2)25,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或
des Pro36[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Met(O)14,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Trp(O2)25,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Met(O)14Trp(O2)25,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其中-Lys6-NH2基團可以結合于毒蜥外泌肽-4衍生物的C端;
或下述序列的毒蜥外泌肽-4衍生物
H-(Lys)6-des Pro36[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des Asp28Pro36,Pro37,Pro38毒蜥外泌肽-4(1-39)-NH2,
H-(Lys)6-des Pro36,Pro38[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des Pro36,Pro37,Pro38[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 Pro36,Pro37,Pro38[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 Pro36[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des Asp28Pro36,Pro37,Pro38[Trp(O2)25]毒蜥外泌肽-4(1-39)-NH2,
H-(Lys)6-des 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des 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 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 Pro36[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des Met(O)14Asp28Pro36,Pro37,Pro38毒蜥外泌肽-4(1-39)-NH2,
H-(Lys)6-des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 Pro36[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des Asp28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毒蜥外泌肽-4(1-39)-NH2,
H-(Lys)6-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S1-39)-(Lys)6-NH2,
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或前述任一種毒蜥外泌肽-4衍生物的藥學可接受鹽或溶劑合物。
激素例如在Rote Liste,ed.2008,第50章中列出的垂體激素(hypophysis hormones)或下丘腦激素(hypothalamus hormones)或調節(jié)性活性肽(regulatory active peptides)和它們的拮抗劑,諸如促性腺激素(促濾泡素(Follitropin)、促黃體激素(Lutropin)、絨毛膜促性腺激素(Choriongonadotropin)、絕經(jīng)促性素(Menotropin))、Somatropine(生長激素(Somatropin))、去氨加壓素(Desmopressin)、特利加壓素(Terlipressin)、戈那瑞林(Gonadorelin)、曲普瑞林(Triptorelin)、亮丙瑞林(Leuprorelin)、布舍瑞林(Buserelin)、那法瑞林(Nafarelin)、戈舍瑞林(Goserelin)。
多糖例如葡糖胺聚糖(glucosaminoglycane)、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或超低分子量肝素或其衍生物,或前述多糖的硫酸化,例如多硫酸化的形式,和/或其藥學可接受的鹽。多硫酸化低分子量肝素的藥學可接受鹽的一個實例是依諾肝素鈉(enoxaparin sodium)。
抗體是球狀血漿蛋白質(~150kDa),也稱為免疫球蛋白,其共有一種基礎結構。因為它們具有添加至氨基酸殘基的糖鏈,所以它們是糖蛋白。每個抗體的基礎功能單元是免疫球蛋白(Ig)單體(僅含有一個Ig單元);分泌的抗體也可以是具有兩個Ig單元的二聚體如IgA、具有四個Ig單元的四聚體如硬骨魚(teleost fish)的IgM、或具有五個Ig單元的五聚體如哺乳動物的IgM。
Ig單體是“Y”形分子,其由四條多肽鏈組成;兩條相同的重鏈和兩條相同的輕鏈,它們通過半胱氨酸殘基之間的二硫鍵連接。每條重鏈長約440個氨基酸;每條輕鏈長約220個氨基酸。每條重鏈和輕鏈均含有鏈內二硫鍵,鏈內二硫鍵穩(wěn)定它們的折疊。每條鏈都由稱為Ig域的結構域構成。這些域含有約70-110個氨基酸,并根據(jù)它們的大小和功能分類被歸入不同的范疇(例如,可變或V、恒定或C)。它們具有特征性的免疫球蛋白折疊,其中兩個β片層創(chuàng)建一種“三明治”形狀,該形狀由保守的半胱氨酸和其它帶電荷的氨基酸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保持在一起。
哺乳動物Ig重鏈有五種類型,表示為α、δ、ε、γ、和μ。存在的重鏈的類型決定抗體的同種型;這些鏈分別可以在IgA、IgD、IgE、IgG、和IgM抗體中找到。
不同的重鏈的大小和組成是不同的;α和γ含有大約450個氨基酸,δ含有大約500個氨基酸,而μ和ε具有大約550個氨基酸。每條重鏈具有兩個區(qū),即恒定區(qū)(CH)和可變區(qū)(VH)。在一個物種中,恒定區(qū)在同一同種型的所有抗體中是基本上相同的,但是在不同同種型的抗體中是不同的。重鏈γ、α和δ具有包含三個串聯(lián)Ig域的恒定區(qū),和用于增加柔性的絞鏈區(qū);重鏈μ和ε具有包含四個免疫球蛋白域的恒定區(qū)。重鏈的可變區(qū)在由不同B細胞生成的抗體中是不同的,但其對于由單個B細胞或單個B細胞克隆生成的所有抗體而言是相同的。每條重鏈的可變區(qū)為大約110氨基酸長并包含單個Ig域。
在哺乳動物中,有兩種類型的免疫球蛋白輕鏈,表示為λ和κ。輕鏈具有兩個連續(xù)的域:一個恒定域(CL)和一個可變域(VL)。輕鏈長大約211到217個氨基酸。每個抗體含有兩條輕鏈,它們總是相同的;在哺乳動物中每個抗體僅存在一種類型的輕鏈,或是κ或是λ。
如上文詳述的,雖然所有抗體的大體結構非常相似,但是給定抗體的獨特性質是由可變(V)區(qū)決定的。更具體地說,可變環(huán)--其在輕鏈(VL)上和重鏈(VH)上各有三個--負責結合抗原,即抗原特異性。這些環(huán)被稱為互補決定區(qū)(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s,CDRs)。因為來自VH和VL域的CDR都對抗原結合位點有貢獻,所以是重鏈和輕鏈的組合,而不是其中單獨一個,決定最終的抗原特異性。
“抗體片段”含有如上定義的至少一個抗原結合片段,并呈現(xiàn)與衍生抗體片段的完整抗體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和特異性。以木瓜蛋白酶(papain)限制性的蛋白水解消化將Ig原型裂解為三個片段。兩個相同的氨基末端片段是抗原結合片段(Fab),每個片段含有一個完整L鏈和大約一半H鏈。第三個片段是可結晶片段(Fc),其大小相似但包含的是兩條重鏈的羧基末端的那一半,并具備鏈間二硫鍵。Fc含有糖、補體結合位點、和FcR結合位點。限制性的胃蛋白酶(pepsin)消化產生含有兩條Fab和鉸鏈區(qū)的單一F(ab')2片段,其包括H-H鏈間二硫鍵。F(ab')2對于抗原結合而言是二價的。F(ab')2的二硫鍵可以裂解以獲得Fab'。此外,可將重鏈和輕鏈的可變區(qū)融合到一起以形成單鏈可變片段(scFv)。
藥學可接受鹽例如酸加成鹽和堿性鹽。酸加成鹽例如HCl或HBr鹽。堿性鹽例如具有選自堿或堿土的陽離子,例如Na+、或K+、或Ca2+,或銨離子N+(R1)(R2)(R3)(R4)的鹽,其中R1至R4彼此獨立地為:氫、任選取代的C1-C6烷基、任選取代的C2-C6烯基、任選取代的C6-C10芳基、或任選取代的C6-C10雜芳基。藥學可接受鹽的更多實例在"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17.ed.Alfonso R.Gennaro(Ed.),Mark Publishing Company,Easton,Pa.,U.S.A.,1985中及Encyclopedia of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中描述。
藥學可接受溶劑合物例如水合物。
附圖說明
下文中,將通過例子并參考示意圖描述本發(fā)明,其中:
圖1以透視分解圖示出本發(fā)明的藥物輸送裝置;
圖2a至圖2c示出單個分配接口座以及與圖1殼體的附接;
圖3以透視圖示出圖1的一部分藥物輸送裝置,其中殼體的一部分被移除;
圖4a至圖4d示出在劑量設定和劑量分配過程期間圖1藥物輸送裝置的各部分;
圖5a和圖5b示出副劑量設定機構的設定順序;
圖6示出藥物輸送裝置細節(jié)的橫截面圖;
圖7a至圖7c以透視圖示出藥物輸送裝置的另一細節(jié);和
圖8a至圖8b以透視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藥物輸送裝置的若干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示出具有近端2和遠端3的藥物輸送裝置1。第一縱向軸線4和第二縱向軸線5平行于殼體7的縱向軸線6延伸。殼體7包括第一上半殼體8和第二下半殼體9。
第一半殼體8和第二半殼體9可在側邊緣10、11處連接。當組裝藥物輸送裝置1時,第一半殼體8的第一側邊緣10接合第二半殼體9的第二側邊緣11,并且第一和第二半殼體8、9容納被設置在圖1中第一半殼體8和第二半殼體9之間的大部分部件,如下面進一步解釋的。
第一側邊緣10和第二側邊緣11設置有相應的卡扣結構12和13,所述卡扣結構12和13確保第一和第二半殼體8、9的固定安裝。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每個半殼體8、9在其側邊緣處都設置有八個卡扣結構12、13,這些卡扣結構設置成與半殼體8、9中另一個上的相應的配對結構接合。
殼體7的第一接收部14從殼體7的近端2延伸到遠端3,并且設置成基本上平行于殼體7的第二接收部15。第一縱向軸線4延伸穿過第一接收部,而第二縱向軸線5延伸穿過第二接收部15。
如果藥物輸送裝置1被組裝,則第一接收部14保持主藥物輸送組件16,第二接收部15保持副藥物輸送組件17。主藥物輸送組件16是筆型注射器,這種類型的注射器允許通過從多劑量藥筒注射藥劑產品進行給藥。主藥物輸送組件16包括:主組件殼體18,其具有帶有螺紋的活塞桿(未示出);插入件,其位于主組件殼體18中,活塞桿可以旋轉穿過該插入件。插入件固定到殼體18,活塞桿與設置在插入件上的內螺紋螺紋接合。驅動套筒(未示出)在劑量設定(包括劑量解除)期間能夠相對于活塞桿旋轉,而在劑量輸送期間能夠相對于活塞桿軸向移動,但不能旋轉。劑量撥選套筒19(參見圖4a)被容納在主組件殼體18中并且能夠相對于主組件殼體18旋轉。劑量撥選套筒19通過外螺紋與主組件殼體18接合,該外螺紋與主組件殼體18或螺紋殼體插入件上的內螺紋嚙合,使得劑量撥選套筒19相對于主組件殼體18的旋轉導致劑量撥選套筒19相對于主組件殼體18軸向位移。劑量撥選套筒19在其外表面上設置有一系列數(shù)字,這一系列數(shù)字通過殼體18的開口或窗口能夠看見。
主分配按鈕20位于驅動套筒上,在驅動套筒的近端處。主組件殼體18包含離合器裝置(未示出),在按壓主分配按鈕20時,離合器裝置允許劑量撥選套筒19和驅動套筒之間相對旋轉。彈簧(未示出)提供用來致使離合器和主分配按鈕20偏向于進入可釋放地聯(lián)結撥選套筒19和驅動套筒的位置,使得它們在轉向上受到約束。在劑量分配期間,活塞桿和驅動套筒的內表面處于螺紋接合,使得驅動套筒在縱向移動時驅動活塞桿。
活塞桿在主組件殼體18的軸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其遠端處設置有壓腳。在主組件殼體18的遠端處,藥筒保持器21可釋放地附接到主組件殼體18。藥筒保持器21接收容納主藥物的主藥筒22(主容器)。主藥筒22的遠端用隔膜封閉。
為了設定劑量,操作者必須首先選擇劑量。為了設定劑量,通過操作被被構造成劑量設定器23的遠端部分,使劑量設定套筒19旋轉。劑量設定器23旋轉,直到通過主組件殼體18中的第一窗口24以及第一半殼體8中的第二窗口25或開口見到期望的劑量值為止。當組裝藥物輸送裝置1時,第一窗口24和第二窗口25重合。劑量設定器23的旋轉使劑量撥選套筒19以螺旋運動相對于殼體18向近側方向移動。
驅動套筒與劑量撥選套筒19一起相對于活塞桿旋轉?;钊麠U在劑量設定期間不旋轉。在劑量撥選套筒19從主組件殼體18移出時,驅動套筒由劑量撥選套筒沿著活塞桿被帶向近側方向。
一旦設定了期望的劑量,為了輸送劑量,主分配按鈕20向遠側方向移動。當按下主分配按鈕20時,設置在劑量撥選套筒19和驅動套筒之間的離合器裝置允許這些部件之間相對旋轉,并且將驅動套筒在轉向上約束到殼體18,使得主分配按鈕20向遠側方向的縱向位移導致驅動套筒朝主藥物輸送組件16的遠端軸向移動,同時,劑量撥選套筒19旋轉回到殼體18中。由于活塞桿螺紋連接到驅動套筒,活塞桿向遠側方向旋轉穿過插入件,由此使主藥筒22中的活塞前進,使得設定劑量的主藥劑通過分配接口分配,該分配接口流體連接到主藥筒22的遠端。
副藥物輸送組件17也是具有用戶可操作的劑量設定機構的筆型注射器。副藥物輸送組件17在本領域中已知的是動力輔助注射器類型,并且包括可預加應力的致偏構件(未示出),該致偏構件被被構造成:當副劑量分配機構被致動時,該致偏構件松弛并且自動地分配設定劑量的副藥劑。副組件殼體26容納副劑量設定機構,副劑量設定機構包括劑量旋鈕27,劑量旋鈕27可旋轉地聯(lián)結到副組件殼體26的近端。外螺紋28設置在副組件殼體26的遠端處。藥筒保持器29位于副藥物輸送組件17的遠端處,并且接收容納有副藥劑的一次性副藥筒30(副容器)。第二藥筒30的遠端用隔膜封閉,同時,塞子(未示出)密封藥筒的近端。
在副組件殼體26中布置有副劑量設定機構和副劑量分配機構。副劑量分配機構包括觸發(fā)器按鈕(圖3中的附圖標記50),該觸發(fā)器按鈕能夠相對于副組件殼體26從近側位置移動到遠側位置。當觸發(fā)器按鈕移動到遠側位置時,副劑量分配機構被致動。
諸如扭轉彈簧(未示出)等致偏元件設置在副組件殼體26內,并且聯(lián)結到驅動構件(未示出)。劑量設定旋鈕27聯(lián)結到扭轉彈簧,使得在設定運動期間通過使劑量旋鈕27相對于副組件殼體26沿第一方向旋轉設定用于注射的副藥劑的劑量,彈簧被預加應力。觸發(fā)器按鈕的致動釋放彈簧。通過釋放彈簧,彈簧迫使驅動構件向遠側方向移動通過副組件殼體26。驅動構件的位移與上述劑量成比例,該位移對應于劑量旋鈕27相對于副組件殼體26旋轉的度數(shù)。
在藥筒保持器29和副組件殼體26之間設置有被構造成套管31的鎖定元件。如在所繪實施例中那樣,副藥物輸送組件17是動力輔助注射器類型,套管31被稱為“自動套管”31。自動套管31具有:設置在其近端的內螺紋,該內螺紋用于附接到副組件殼體26遠端處的外螺紋28;以及設置在其遠端處的外螺紋,該外螺紋用于附接到藥筒保持器29,藥筒保持器29在其近端處設置有相應的內螺紋。自動套管31的內螺紋的設置對應于藥筒保持器29的內螺紋,而自動套管31的外螺紋對應于副組件殼體26的外螺紋。因此,自動套管31構成插入的中間件,其使副藥物輸送組件17的總長度在軸向方向上加長。
副藥物輸送組件17通常由制造商生產和輸送,其中,藥筒保持器29的內螺紋直接接合副殼體組件26的外螺紋28,因此沒有自動套管31。在所繪實施例中,自動套管31介于其間,以加長副藥物輸送組件17的總長度,即,使其適于主藥物輸送組件16的長度。不言而喻,可以省略自動套管的設置,或者如果需要,可以為主藥物輸送組件提供類似的裝置。此外,殼體或其部件的尺寸可以適于匹配各種尺寸的主藥物輸送組件和副藥物輸送組件。
副藥物輸送組件17的藥筒保持器29設置有窗口32,通過該窗口32可以看到已經(jīng)在有自動套管31時被添加到副藥物輸送組件17的藥筒柱塞33。藥筒柱塞33軸向可移動地被容納在藥筒保持器29內。藥筒柱塞33是具有近端的套筒狀元件,可以通過副劑量分配機構的驅動構件(例如,活塞桿)向遠側方向驅動,其中驅動構件延伸穿過一內部開口以推頂藥筒柱塞的近端,該內部開口延伸穿過自動套管31。藥筒柱塞33的遠端具有容納第二藥筒30的近側部的遠側開口。該開口的近端設置有壓力腳,當藥筒柱塞33相對于第二藥筒30向遠側移動時,壓力腳抵靠副藥筒30的筒塞。藥筒柱塞33在由驅動構件驅動時向遠側方向推動筒塞,使得來自第二藥筒30的第二藥劑通過附接到殼體的遠端的分配接口排出。
在所繪實施例中,動力輔助注射器17的原始藥筒(未示出)已經(jīng)被第二藥筒30替代,第二藥筒30就其外徑和內部容積而言小于原始藥筒。當藥筒柱塞33通過副劑量機構的驅動構件向遠側方向位移時,藥筒柱塞33開始覆蓋副藥筒30的外表面,并且一定劑量的副藥劑被迫離開副藥筒。因為副藥筒30小于原始藥筒,所以這里所示的動力輔助注射器已經(jīng)設計成使得利用副劑量設定機構設定的劑量大于在致動時實際分配的劑量。換句話說,已經(jīng)針對內徑選擇了副藥筒30的尺寸,使得在分配劑量期間排出的副藥劑的量是利用劑量旋鈕27設定的劑量的一半。
藥筒柱塞33的外表面設置有其它視覺指示器。由于藥筒柱塞33相對于副藥筒30的位移對應于從副藥筒30排出的副藥劑的量,所以藥筒柱塞33相對于副藥筒30的位置向患者指示在副藥筒30中剩余的副藥劑的量??梢岳缋觅N紙、標簽等在藥筒柱塞的外表面上提供標記。這些標記例如通過殼體中的開口或窗口給患者提供在其治療期間填充水平不斷降低的視覺指示。例如,設置在藥筒柱塞的外圓周上的多個環(huán)可以沿軸向方向一個接一個地布置,所述多個環(huán)可以向患者指示(特別是呈現(xiàn))已經(jīng)使用該裝置進行這種治療的天數(shù)。就每次注射而言,柱塞向遠側方向移動經(jīng)過的距離與被分配的藥劑體積相對應,并且不斷增加的環(huán)數(shù)通過移動進入經(jīng)由殼體窗口或開口的視野中而變得可見。當藥筒中剩余的藥劑量達到最小水平時,通過環(huán)的顏色變化,例如從藍色到紅色,患者被可靠地告知藥物即將耗盡。
殼體7還包括:致動器34;和設定元件35,其具有杠桿36,杠桿36用以使用戶能夠方便地設定副藥劑的劑量;致動套管37;和用于劑量設定器23的接收元件38,劑量設定器23被構造為由患者操縱以設定主藥劑的劑量。致動器34包括:細長桿39,其平行于第一縱向軸線4延伸;和致動部40,其基本上垂直于桿39延伸。致動器34主要位于第一接收部14中,桿39基本上在主藥物輸送組件16和副藥物輸送組件17之間延伸。致動器通過單獨形成的引導部在殼體7中可滑動地被引導,該引導部可以包括腹板或類似結構(未示出)。接收元件38位于主分配按鈕20和致動部40之間。致動部40位于致動器34的近端處。按鈕帽41聯(lián)結到致動部40的近端。
單個分配接口42可釋放地附接到殼體7的遠端3。單個分配接口42是具有兩個近側針的針座,近側針用以刺穿主套筒22和副套筒30中的每一個的隔膜,其中兩個近側針流體連接到位于單個分配接口42遠端處的附接部47。注射針(未示出)可附接到附接部47,用于將主藥物和副藥物注射到患者的皮膚中。帽43可釋放地附接到藥物輸送裝置1的遠端,以在不使用裝置時覆蓋藥物輸送裝置1的遠端3和單個分配接口42。當然,單個分配接口42可以被構造成不可拆卸的,其中單個分配接口42在已經(jīng)附接之后不能從殼體7移除。藥物輸送裝置1因此可以設置為一次性注射裝置。這些裝置可以在一種或兩種藥劑的含量已經(jīng)耗盡之后丟棄或回收。
在圖2a至圖2c中,將圖1的藥物輸送裝置通過將第一半殼體8和第二半殼體9彼此附接在一起而組裝起來。主藥筒22的遠端和副藥筒30的遠端是可接近的。為了附接,殼體7和單個分配接口42設置有若干可釋放的鎖定結構,鎖定結構包括具有外部凸起45的柔性卡扣結構44。在殼體7的內側上,卡扣結構44具有突起(未示出),該突起被構造成接合設置在分配接口42上的凹部46。從圖2a至圖2c可以看出,分配接口42的近端插入到殼體7的遠端中。在附接期間,分配接口42相對凹部46位于近側的部分使卡扣結構44升起,特別是使卡扣結構44傾斜,如圖2b所示。結果,卡扣結構44能夠被看見從殼體7的上表面伸出,指示分配接口尚未充分插入到殼體7中。特別是,卡扣結構44向視力受損的患者提供了與正確附接過程相關的可靠的觸覺反饋。
當分配接口42正確地附接到殼體7時,分配接口42的兩個近側針(未示出)刺穿主藥筒22和副藥筒30的隔膜。在分配接口42的遠端處設置有用于附接注射針的附接部47。附接部47被構造成具有中心開口48的外螺紋。中心開口48被構造成接收注射針的近端,其中注射針的附接與單個分配接口的兩個近側針都建立流體連通。利用注射針的遠端,主藥劑和副藥劑通過患者的皮膚注射。當分配接口42正確地附接到藥物輸送裝置1時,并且當遠側注射針附接到附接部47時,在主藥筒22、第二藥筒30和注射針之間建立流體連接。
當卡扣結構44卡扣到凹部46中時,分配接口42正確地附接到殼體7。然后,殼體7的遠端處的外表面是平坦的,并且卡扣結構44的外表面(除了外部凸起45)基本上與殼體7的外表面齊平,這表示分配接口42被正確地附接到藥物輸送裝置。
凸起特征45被提供用來在將蓋43附接到殼體7的遠端(參見圖1)時,接合蓋43的內表面中對應的突起或凹部(未示出),從而確保蓋43緊密配合在殼體7上。
圖3示出被接收在第一半殼體8中的主藥物輸送組件16和副藥物輸送組件17。設定元件35附接到副藥物輸送組件17的劑量旋鈕,使得設定元件35繞第二縱向軸線5的旋轉直接被傳遞到劑量旋鈕。設定元件35的近端被接收在由第一半殼體8提供的閉合環(huán)圈49內,以確保設定元件35的旋轉軸保持正確對準。這確保了設定元件35在設定元件35繞第二縱向軸線5旋轉之前、期間以及之后不傾斜。自動套管31剛性地接合副藥物輸送組件17,并且也可拆卸地被接收在殼體內,其中第一半殼體8的內表面和第二半殼體的內表面包括多個腹板,當組裝殼體件8、9時,所述多個腹板剛性地容納致動套管31。因此,副藥物輸送組件17相對于殼體7被自動套管31在轉向上和軸向上約束。這確保了副藥物輸送組件17在殼體內相對于主藥物輸送組件16的正確位置。
接收元件38被構造成具有鋸齒狀外表面的用戶可操作劑量設定器,并連接到主藥物輸送組件的劑量設定器,使得接收元件38相對于主組件殼體的旋轉被直接傳送到劑量設定器23。
副藥物輸送組件17的副劑量分配機構包括上述觸發(fā)器按鈕50。突起51設置在副組件殼體26的外側上,并且通常用于通過指示突起51和劑量旋鈕之間的相對旋轉來指示設定劑量。設定元件35被設置為帽,并放置在劑量旋鈕上,其中帽的內表面具有多個肋或凸起結構等,所述多個肋或凸起結構等接合劑量旋鈕的外表面中的凹部,使得設定元件35的旋轉被傳遞到劑量旋鈕。
設定元件35具有切口52,該切口52是在設定元件35的套筒狀遠側部中軸向延伸的凹部、槽口或軸向臺階狀的座部分。換句話說,在設定元件35的遠端部處,切除了設定元件35的遠側套筒部分的圓形扇段。切口52接收突起51。設定元件35的切口52沿周向方向延伸過設定元件35的一個扇段。切口52延伸過的圓形扇段長度被選擇為使得設定元件35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旋轉,在第一位置中,突起51抵靠切口52的內側壁,在第二位置處,突起51抵靠切口52的相對側。內側壁用作旋轉抵靠表面。突起51將副藥劑的可設定劑量限制為最大劑量。
致動套管37設置有形成為齒條的第二接合部53,并且覆蓋在副藥物輸送組件17上。切口54形成了致動套管37的凹部,該凹部從致動套管37的遠端向近側方向延伸。切口54部分地接收觸發(fā)器按鈕50。致動套管37中的切口54比觸發(fā)器按鈕50的寬度寬。致動套管37向遠側方向的位移導致觸發(fā)器按鈕50沿相同方向移動,移動的距離為副劑量分配機構被致動因為副藥物輸送組件17的驅動構件向遠側方向推進柱塞33的距離。
圖4a至圖4d示出藥物輸送裝置1的劑量設定和注射過程。致動器34包括第一接合部55,該第一接合部55形成在桿39上并且在轉向上被約束在殼體中,但是能夠相對于殼體向遠側方向軸向移動。
第一接合部55和第二接合部53都具有用于相互嚙合式接合的帶齒的齒條。當接合部55、53接合時,致動器34向遠側方向3的縱向位移被傳遞至致動套管37,使得致動套管37也向遠側移動。
在圖4a中,第一接合部53和第一接合部55不接合。因此,致動器34在軸向方向上相對于致動套管37自由移動。設定主藥劑的劑量要求患者旋轉接收元件38,這使得劑量撥選套筒19向近側方向2移動。致動器34連接到接收元件38,使得接收元件38的近側位移使致動器34相對于副接合部53和殼體7向近側方向移動。因此,在設定主藥劑劑量期間,主藥物輸送組件16和副藥物輸送組件17的劑量設定機構不機械連接,防止相互干擾。
當已經(jīng)如圖4a所示設定了主藥物輸送組件中的劑量時,用戶通過操作桿48來使設定元件35旋轉,使得設定元件35繞第二縱向軸線5從如圖4a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動到如圖4b所示的第二位置。設定元件的這種旋轉運動被稱為設定運動,并且用圖4b中的彎曲箭頭表示。
當設定元件35從第一位置旋轉到第二位置時,設定元件35將旋轉運動傳遞到致動套管37上。因為致動套管37與設定元件35同軸地布置,致動套管37繞與設定元件35相同的軸線5旋轉。致動套管37的旋轉使其第二接收部53與第一接收部55接合。當設定元件35到達第二位置時,第一接合部55和第二接合部53進入接合。因此,設定元件35的第二位置對應于第一接合部55和第二接合部53之間的接合。設定元件35需要從第一位置完全旋轉到第二位置,以將致動器34聯(lián)結到致動套管37,使得藥物輸送裝置可正確地操作。
當設定了副劑量并且將致動器34可操作地聯(lián)結到致動套管37時,患者通過使致動器34向遠側方向3以縱向移動的方式位移來操作致動器34,這種運動被稱為致動運動。致動運動經(jīng)第一和第二接合部55、53被傳遞到致動套管37,使得致動套管37向遠側方向移動并且促使副藥物輸送組件17的觸發(fā)器按鈕50向遠側方向前進,使得副劑量分配機構被致動,并且設定劑量的副藥劑在預加應力的致偏構件的力的作用下被排出。因此,設定運動導致副藥劑設定劑量的調整,以及將致動運動聯(lián)結到副劑量分配機構。只有當設定元件從其第一位置一直旋轉到其第二位置時,才可以分配設定劑量的副藥劑。結合突起51(圖3),副藥物輸送組件17的可變劑量設定機構被轉變成固定劑量設定機構。
在副劑量分配機構的致偏構件(扭轉彈簧)松弛時,其使劑量旋鈕回轉到其初始位置。該運動被傳遞到設定元件37,設定元件37從第二位置被設定到第一位置,如圖4c所示。這種運動被稱為復位運動,用圖4c中的彎曲箭頭指示。當設定元件37沿與設定運動相反的方向旋轉時,設定元件37將旋轉運動再次傳遞到致動套管37上,使得致動套管37沿相同方向旋轉。由此,第一接合部55和第二接合部53再次脫離。致動器34然后再次在殼體7的縱向方向上相對于致動套管37自由移動,并且可以由用戶進一步向遠側方向位移,如圖4d所示,使所述劑量的主藥劑得以分配。
圖5a和圖5b示出第一接合部55和第二接合部53之間的接合過程。當設定元件35在設定運動期間如箭頭56所示的那樣旋轉時,設定元件35使致動套管37沿相同的方向旋轉,使得第一接合部55和第二接合部53接合,如圖5b所顯示。每個接合部55、53都設置有閂鎖部分。第一接合部55的閂鎖部分和第二接合部53的閂鎖部分通過設定運動56被驅動為閂鎖接合。為此目的,致動套管37包括突出肋57,該突出肋57接合形成在桿39上的軸向延伸凹槽58。當?shù)谝唤雍喜?5和第二接合部53接合時,突出肋57卡扣到凹槽58中,發(fā)出可感知的聲音。第一接合部55的齒的朝向遠側平坦表面和第二接合部53的齒的朝向近側平坦表面垂直于設定運動56的旋轉軸線延伸。因此,這些抵靠表面將致動器34的致動運動傳遞到致動套管37上,但是不會防止第一接合部55和第二接合部53不正確脫離。然而,肋/凹槽連接57/58防止致動套管37和致動器34之間的意外脫離。
第二接合部分53的齒的朝向遠側一側和第一接合部分55的齒的朝向近側一側都具有倒棱側面,使得當致動器34沿著與致動運動相反的方向(特別是向近側方向)相對于致動套管37移動時,倒棱側面接合第一接合部分55和第二接合部分53,并且促使第一接合部分55和第二接合部分53脫離。相反,倒棱側面的相應背側上的平坦表面防止可能使第一接合部分55和第二接合部分53脫離的側向力。
圖6是致動器34的近端的截面圖。按鈕帽41附接到致動部40的近端。接收元件38附接到主藥物輸送組件的劑量設定器。接收元件38是具有通孔59的套筒狀部件,致動部40的突起通過該通孔59朝主分配按鈕20延伸。突起的遠端用作按壓面72。致動器40通過卡扣結構60固定到接收元件38,該卡扣結構60防止致動部40從接收元件38移除。然而,按壓面72最初布置成相對于主分配按鈕20隔一定距離,使得間隙61存在于主分配按鈕20的近端和按壓面72之間。彈簧62形式的致偏構件插入接收元件38中。彈簧接合致動部40的遠端內表面并且將致動器34相對于接收元件38向近側方向推進。致動器34可相對于接收元件38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第一位置中,按壓面72不接觸主分配按鈕20,在第二位置中,按壓面72與主分配按鈕20相接觸。
當已經(jīng)設定了主藥劑的劑量并且通過施加到設定元件的設定運動而將第一和第二接合部驅動到接合時,患者促使致動器34相對于接收元件38從第一位置向遠側方向前進到第二位置中。在致動的第一階段中,致動器34的致動運動63直接被傳遞到致動套管,致動套管接合副藥物輸送組件的觸發(fā)器按鈕,使設定劑量的副藥劑得以分配。致動器34向遠側方向的進一步移動閉合間隙61,使得按壓面和用作壓力接收部73的主分配按鈕20的近側表面相接觸,致動器34的致動運動63被傳遞到主分配按鈕20,主分配按鈕20啟動主劑量分配機構。與副劑量分配機構相比,該間隙61引起主分配機構啟動的延遲。結果,設定劑量的副藥劑在分配主藥劑之前分配。結果是得到了使主藥劑和副藥劑能在一個應用程序中可靠地順序輸送的機械控制。
致動套管向遠側方向的位移受到觸發(fā)器按鈕的限制。當觸發(fā)器按鈕已經(jīng)通過致動套管位移到致動(特別是輸送序列)的第一階段中的最大可能位移時,致動器34不能向遠側方向進一步位移。在這種情況下,間隙61寬到足以使致動套管在間隙61閉合之前達到最大可能的遠側位移。致動器34向遠側方向的進一步位移被阻止。用戶需要釋放致動器34上的壓力,使得致動器34在彈簧62的力的作用下,相對于接收元件38向近側方向移動。結果,第一接收部55的倒棱側面和第二接收部53接合,促使致動器34和致動套管37由于復位運動產生的力而脫離支撐。之后,致動器相對于致動套管沿軸向方向自由移動,并且患者可以向遠側方向完全移動致動器34,使得間隙61閉合,因此致動運動63被傳遞到主分配按鈕。然后分配設定劑量的主藥劑,其中設定劑量的副藥劑在主藥劑之前分配。
圖7a至圖7c顯示了復位過程。在圖7a至圖7c的實施例中,在繞第二縱向軸線5周向方向上,切口圓扇段52的長度大于致動套管37的突出部64。這允許設定元件35和致動套管在兩個相對旋轉位置之間進行相對旋轉運動。突出部64位于切口52中。在圖7a中,在設定運動期間,設定元件35在已經(jīng)從第一位置旋轉到第二位置之后處于其第二位置。在圖7a中,設定元件35相對于致動套管37也處于第一相對旋轉位置。當分配設定劑量的副藥劑時,在繞第二縱向軸線5的復位運動65中,副劑量設定機構的致偏構件將劑量設定元件35從第二位置朝其初始第一位置倒回(圖7b)。由于切口圓扇段的長度在周向方向上大于突出部64,所以設定構件35最初相對于致動套管37旋轉到相對于致動套管37的第二相對旋轉位置。在第二相對旋轉位置中,旋轉抵靠表面66接合突出部64。然后,將設定元件35的旋轉運動傳遞到致動套管37。設定元件35繼續(xù)復位運動65,直到設定元件35再次到達其第一位置為止。在設定元件35的最后行程期間,設定元件35驅動致動套管37脫離與致動器34的接合,然后到達其第一位置,如圖7c所示。上述脫離功能有利地使用副劑量設定機構存儲的力來使主劑量分配機構和副劑量分配機構之間的機械連接脫離。
設定過程可以以類似的方式工作,其中該過程基本上可從圖7c反向進行到7a。在與旋轉抵靠表面66相反的周向方向上是另一抵靠表面(未示出),該另一抵靠表面通過切口52與旋轉抵靠表面66分開。從圖7c開始,用戶將在與復位運動相反的設定運動中使設定元件旋轉。由于切口52,設定元件35開始從其第一位置朝其第二位置旋轉。最初,設定構件35相對于致動套管37旋轉。然后,當再次到達第一相對旋轉位置時,切口52中的另一個抵靠表面接合致動套管37上的相應的配對表面,該配對表面定位成在突起64的在設定運動期間與抵靠表面66接合的那一側的后面(在周向方向上)。在接合時,設定元件35的旋轉設定運動被傳遞到致動套管37,使得設定元件35以旋轉運動驅動致動套管37,這導致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接合。因此,在設定過程中,第一和第二接合部55、53之間的接合可以被延遲。切口52的截面面積的尺寸被確定為使得設定元件35需要完全旋轉到其第二位置中,以確保設定元件35移動到第一相對旋轉位置中,并且第一和第二接合部進入接合狀態(tài)。換句話說,必須完成設定程序(特別是設定運動)。否則,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不接合。這在設定元件沒有正確地移動到第二位置的情況下安全地防止了副劑量分配機構的啟動,并且確保僅能夠注射預定的固定劑量。
在圖8a和圖8b的實施例中,鎖定單元67包括桿68,桿68具有遠端和近端,該近端具有鎖定爪69。鎖定單元67相對于殼體可旋轉地布置在鎖定位置(圖8a)和未鎖定位置(圖8b)之間。在鎖定位置,鎖定爪69接合致動器34和接收元件38之間的自由空間或間隙。鎖定爪69阻擋致動器34朝接收元件38的運動。結果,致動器34不能從其第一位置設定到其第二位置,并且主劑量分配機構不能由致動器34致動。
鎖定單元67可繞桿68的縱向軸線旋轉。推力區(qū)域70從桿68延伸,并且布置成使得當致動套管37通過設定元件35的設定運動56被驅動成與致動器34接合時,致動套管37接合推力區(qū)域70并且使鎖定單元67繞桿68的縱向軸線旋轉(圖8b)。通過鎖定單元67的旋轉(如箭頭71所指示),鎖定爪69從致動器34擺動離開,使得不再防止致動器35相對于接收元件38向遠側方向位移。這確保了在沒有設定和注射固定劑量的副藥劑的情況下不能分配設定劑量的主藥劑。
附圖標記
1藥物輸送裝置 2近端
3遠端 4第一縱向軸線
5第二縱向軸線 6殼體的縱向軸線
7殼體 8第一半殼體
9第二半殼體 10第一側邊緣
11第二側邊 12卡扣結構
13卡扣結構 14第一接收部
15第二接收部 16主藥物輸送組件
17副藥物輸送組件 18主組件殼體
19劑量撥選套筒 20主分配按鈕
21藥筒保持器 22主藥筒
23劑量設定器 24第一窗口
25第二窗口 26副組件殼體
27劑量旋鈕 28外螺紋
29藥筒保持器 30副藥筒
31鎖定元件(自動套管) 32窗口
33藥筒柱塞 34致動器
35設定元件 36杠桿
37致動套管 38接收元件
39桿 40致動部
41按鈕帽 42單個分配接口
43帽 44卡扣結構
45外部凸起 46凹部
47附接部 48中心開口
49閉合環(huán)圈 50觸發(fā)器按鈕
51突起 52切口
53第二接合部 54切口
55第一接合部 56設定運動
57肋 58凹槽
59通孔 60卡扣結構
61間隙 62彈簧
63致動運動 64突出部
65復位運動 66旋轉抵靠表面
67鎖定單元 68桿
69鎖定爪 70推力區(qū)域
71鎖定單元的旋轉 72按壓面
73壓力接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