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傷口敷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立體傷口敷料,包括一由泡綿制成的本體,該本體具有一呈平面狀的底面、以及一向上凸起且呈弧形的頂面。借此,本實用新型的立體敷料可置入腔洞型傷口中,并以其頂面貼抵傷口內(nèi)壁與腔洞底部,可有效吸收傷口滲液,且吸收滲液后仍能維持本體的完整性,方便使用者或醫(yī)護人員清除并予更換。
【專利說明】立體傷口敷料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傷口敷料,特別關(guān)于一種立體傷口敷料,可有效吸收腔洞型傷口的滲液且方便使用者更換。
【背景技術(shù)】
[0002]腔洞型傷口包含任何原因所造成的組織缺損,并形成有深度的凹洞或腔室傷口。臨床上腔洞型傷口大致可分為局部組織切除的術(shù)后傷口、受細(xì)菌感染而需將縫線拆除進行膿液排出的術(shù)后傷口、需進行清創(chuàng)處理的嚴(yán)重外傷及慢性傷口,如三或四級壓瘡、糖尿病潰瘍傷口以及足潰瘍傷口等。
[0003]用以照護腔洞型傷口的理想敷料需兼具以下特性:1.能置入腔室中并接觸傷口底部、2.能吸收大量滲液、3.吸收滲液后仍維持完整性,以方便取出、4.不易與傷口表面產(chǎn)生沾黏。早期照護腔洞傷口以藻酸鈣敷料為主,其柔軟易填塞,且具良好的吸收能力,能夠接觸腔洞底部以吸收傷口滲液。其缺點為吸收傷口滲液后將轉(zhuǎn)變?yōu)槟z狀,更換時醫(yī)護人員無法整體取出,需多次清除殘留于傷口床的敷料,不僅耗時且增加醫(yī)療人力成本。
[0004]除此之外,市面上有一種Aquace丨"敷料,吸水力相當(dāng)強,在臨床上也被廣泛使用
于腔洞型傷口。但其吸收水分后亦會轉(zhuǎn)化為膠狀,故在更換敷料時需多次清除殘存膠狀物,造成醫(yī)療人力的負(fù)擔(dān)。
[0005]泡綿亦為一種應(yīng)用于傷口敷料的高吸收材質(zhì),唯市面上泡綿敷料皆為平面片狀,雖具有高吸收能力,以及吸收滲液后保持完整性,但不易填塞于腔洞內(nèi)服貼于傷口內(nèi)壁。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立體傷口敷料,使其可有效吸收腔洞型傷口的滲液且方便使用者更換。
[0007]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立體傷口敷料,包括一由泡綿制成的本體,該本體具有一呈平面狀的底面、以及一向上凸起且呈弧形的頂面。
[0008]其中,該底面呈圓形。
[0009]其中,該底面的直徑為2?30cm,該頂面具有一頂點,該頂點與底面的距離大于頂面其它位置與底面的距離,該頂點至該底面的距離為I?10cm。
[0010]其中,該底面呈橢圓形。
[0011]其中,該底面具有一長軸與一短軸,長軸長度與短軸長度的比為5:4至5:1,長軸的長度為2?30cm,該頂面具有一頂點,該頂點與底面的距離大于頂面其它位置與底面的距離,該頂點至該底面的距離為I?10cm。
[0012]其中,該本體由聚氨酯(PU)、聚乙烯(PE)、聚乙烯醇(PVA)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所發(fā)泡而成。
[0013]借此,本實用新型的立體敷料可置入腔洞型傷口中,并以其頂面貼抵傷口內(nèi)壁與腔洞底部,可有效吸收傷口滲液,且吸收滲液后仍能維持本體的完整性,方便使用者或醫(yī)護人員清除并予更換。
[0014]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xì)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頂視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側(cè)視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置入傷口的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頂視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正視圖;
[0020]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右視圖。
[0021]其中,附圖標(biāo)記:
[0022]10立體傷口敷料 12本體
[0023]14底面16頂面
[0024]18頂點20腔洞型傷口
[0025]22底部30立體傷口敷料
[0026]32本體34底面
[0027]35長軸36短軸
[0028]38頂面39頂點
[0029]d 距離
【具體實施方式】
[0030]請參閱圖1至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立體傷口敷料10,該立體傷口敷料10具有一由泡綿制成的本體12,于本實施例中該泡綿由聚氨酯(PU)所發(fā)泡而成,實際制造時亦可選擇聚乙烯(PE)、聚乙烯醇(PVA)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材質(zhì)加以發(fā)泡成型。
[0031]該本體12具有一呈平面狀的底面14、以及一向上凸起且呈弧形的頂面16,整體形成一半扁球體,該底面14呈圓形,底面14直徑約10cm,該頂面16具有一頂點18,該頂點18與底面14的距離d大于頂面16其它位置與底面14的距離,該頂點18至該底面14的距離為 2cm。
[0032]本實用新型利用泡綿高吸水性的特性,將其壓模成半扁球體,使用時將該頂面16朝向腔洞型傷口 20置入其中,如圖3所示,使敷料10接觸傷口 20底部22與內(nèi)緣進行滲液吸收。本實施例13U泡綿吸水力達2.9~3.2ml/cm3,且吸收滲液后仍維持本體的完整性,更換時可輕易將敷料10取出,不需多次清洗處理,相較于現(xiàn)有傷口敷料,能更有效吸收傷口滲液,并可節(jié)省醫(yī)療人力成本,特別適用于面積較大的的腔洞傷口照護,如壓瘡、糖尿病潰瘍傷口及進行清創(chuàng)處理的嚴(yán)重外傷及慢性傷口腔洞型傷口。
[0033]依據(jù)本實用 新型的精神,該立體傷口敷料10的尺寸可加以變化來配合不同尺寸的傷口,例如:該底面14的直徑為2~30cm均可,該頂點18至該底面14的距離為I~IOcm均可。[0034]此外,該立體傷口敷料10的形狀亦可加以變化,如圖4至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立體傷口敷料30,其本體32形成半橢圓球狀,底面34呈橢圓形,該橢圓形具有一長軸35與一短軸36,長軸35長度與短軸36長度的比為5:3,長軸35的長度為5cm,短軸36的長度為3cm,頂面38具有一頂點39,該頂點39至該底面34的距離d為
1.5cm。此實施例的敷料30適用于較窄形的的腔洞傷口,如局部組織切除的術(shù)后腔洞傷口或縫線拆除的術(shù)后傷口。
[0035]該立體傷口敷料30的尺寸可加以變化來配合不同尺寸的傷口,例如:長軸長度與短軸長度的比可為5:4至5:1,長軸的長度為2?30cm均可,該頂點至該底面的距離為I?IOcm均可。
[0036]需特別一提的是,若傷口的形狀不規(guī)則,可將本實用新型的敷料加以修剪,并利用泡綿本體的彈性壓置入傷口中,相較于現(xiàn)有平面狀的敷料,使用上更為彈性,能更為服貼于傷口內(nèi)壁,借以達成更好的滲液吸收效果,且由于敷料的底面為平面,故將敷料置入傷口后,敷料的底面將與周圍皮膚表面齊平,方便包扎或膠帶固定,且能避免外物意外勾卡,故本實用新型的敷料雖看似形狀簡單,卻為一實用方便的極佳設(shè)計。
[0037]當(dāng)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zhì)的情況下,熟悉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yīng)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yīng)的改變和變形都應(yīng)屬于本實用新型權(quán)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立體傷口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體,由泡綿制成,具有一呈平面狀的底面、以及一向上凸起且呈弧形的頂面。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傷口敷料,其特征在于,該底面呈圓形。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立體傷口敷料,其特征在于,該底面的直徑為2?30cm,該頂面具有一頂點,該頂點與底面的距離大于頂面其它位置與底面的距離,該頂點至該底面的距離為I?10cm。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傷口敷料,其特征在于,該底面呈橢圓形。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立體傷口敷料,其特征在于,該底面具有一長軸與一短軸,長軸長度與短軸長度的比為5:4至5:1,長軸的長度為2?30cm,該頂面具有一頂點,該頂點與底面的距離大于頂面其它位置與底面的距離,該頂點至該底面的距離為I?10cm。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傷口敷料,其特征在于,該本體由聚氨酯、聚乙烯、聚乙烯醇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所發(fā)泡而成。
【文檔編號】A61F13/15GK203749699SQ201420122759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3月18日
【發(fā)明者】柯澤豪, 林瑞祥, 周佩洵, 徐唯珊, 蘇彥儒 申請人:科云生醫(y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