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鼻炎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鼻炎的中藥制劑。所述的中藥制劑由以下質(zhì)量的中藥原料制成:山楂50-60克,木香27-33克,麻黃4-8克,柴胡6-9克,金銀花4-8克,浙貝母9-12克,黃岑9-12克,菊花4-8克,桂枝6-9克,防風6-9克,荊芥6-9克,白芷6-9克,辛夷9-12克,蒼耳子12-18克,陳皮9-12克,砂仁6-9克,白術6-9克,茯苓6-9克,薄荷2-6克,丹參9-12克,川芎9-12克,紅花6-9克,桔梗6-9克,北沙參6-9克,半夏3-6克和干姜3-6克。本發(fā)明不僅溫脾化濕、清熱解表、宣肺通竅、化痰理氣,而且價格低廉、不易復發(fā)、使用方便。
【專利說明】治療鼻炎的中藥制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鼻炎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0002]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細菌、變應原、各種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癥。鼻炎的主要病理改變是鼻腔黏膜充血、腫脹、滲出、增生、萎縮或壞死等。鼻炎的典型癥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0003](I)鼻塞:鼻塞特點為間歇性。在白天、天熱、勞動或運動時鼻塞減輕,而夜間,靜坐或寒冷時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點為交替性。如側(cè)臥時,居下側(cè)之鼻腔阻塞,上側(cè)鼻腔通氣良好。由于鼻塞,間或有嗅覺減退、頭痛、頭昏、說話呈閉塞性鼻音等癥狀。
[0004](2)多涕:常為黏液性或黏膿性,偶成膿性。膿性多于季發(fā)性感染后出現(xiàn)。
[0005](3)嗅覺下降:多為兩種原因所致,一為鼻黏膜腫脹、鼻塞,氣流不能進入嗅覺區(qū)域;二為嗅區(qū)黏膜受慢性炎癥長期刺激,嗅覺功能減退或消失。
[0006](4)頭痛、頭昏:慢性鼻竇炎多表現(xiàn)為頭沉重感。
[0007](5)全身表現(xiàn):多數(shù)人有頭痛、食欲不振、易疲倦、記憶力減退及失眠等。
[0008]鼻竇炎包括急性鼻旁竇炎和慢性鼻旁竇炎,為鼻科常見疾病,慢性者居多,其中上頜竇最為常見。鼻旁竇炎可發(fā)生于一側(cè),亦可雙側(cè)??上抻谝桓]發(fā)病,亦可累及多竇。
[0009]現(xiàn)有技術中治療鼻炎、鼻竇炎的藥物很多,但是存在徹底根除困難、療程長、易復發(fā)、費用高等等缺陷。
【發(fā)明內(nèi)容】
[0010]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溫脾化濕、清熱解表、宣肺通竅、化痰理氣的治療鼻炎的中藥制劑。
[0011]本發(fā)明所述的治療鼻炎的中藥制劑,由以下質(zhì)量的中藥原料制成:
[0012]山楂50-60克,木香27-33克,麻黃4_8克,柴胡6_9克,金銀花4_8克,浙貝母9_12克,黃岑9-12克,菊花4-8克,桂枝6-9克,防風6-9克,荊芥6_9克,白芷6_9克,辛夷9_12克,蒼耳子12-18克,陳皮9-12克,砂仁6-9克,白術6_9克,茯苓6_9克,薄荷2_6克,丹參9-12克,川芎9-12克,紅花6-9克,桔梗6-9克,北沙參6-9克,半夏3-6克和干姜3-6克。
[0013]優(yōu)選由以下質(zhì)量的中藥原料制成:
[0014]山楂60克,木香30克,麻黃6克,柴胡6克,金銀花6克,浙貝母9克,黃岑9克,菊花6克,桂枝6克,防風6克,荊芥6克,白芷6克,辛夷9克,蒼耳子15克,陳皮9克,砂仁6克,白術9克,茯苓9克,薄荷3克,丹參9克,川芎9克,紅花6克,桔梗6克,北沙參6克,半夏6克和干姜6克。
[0015]其制備方法按照常規(guī)的中藥湯劑制備即可,也可以按照常規(guī)制法制成丸劑或口服液。優(yōu)選中藥湯劑。
[0016]本發(fā)明藥理作用如下:
[0017]山楂: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jīng)。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用于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癥。用于肉食積滯,瀉痢不爽。
[0018]木香:辛、苦,溫。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jīng)。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脅、脘腹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煨木香實腸止瀉。用于泄瀉腹痛。
[0019]麻黃: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jīng)。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于表證已解,氣喘咳嗽。
[0020]柴胡:具有清熱解表、和解少陽,疏肝解郁,升陽舉陷的功效;主治外感發(fā)熱,寒熱往來,瘧疾,黃疸,胸脅脹痛,頭痛目赤,耳聾口苦,月經(jīng)不調(diào)。
[0021]金銀花:甘,寒。歸肺、心、胃經(jīng)。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用于癰腫療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fā)熱。
[0022]浙貝母:《本草綱目拾遺》云:“解毒利痰,開宣肺氣,凡肺家夾風火有痰者宜此。”《別錄》亦云:“止煩、熱、渴、出汗,皆泄降除熱也?!?“咳嗽上氣,又痰熱之侵肺,苦泄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闭阖惸钢兴恼阖惸笁A在低濃度時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明顯擴張作用,高濃度則顯著收縮。
[0023]黃芩: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jīng)。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0024]菊花:甘、苦,微寒。歸肺、肝經(jīng)。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瘡癰腫毒。
[0025]桂枝: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jīng)。發(fā)汗解肌,溫通經(jīng)脈,助陽化氣,平?jīng)_降氣。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jīng)閉,關節(jié)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0026]防風: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jīng)。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用于感冒頭痛,風濕痹痛,風疹瘙癢,破傷風。
[0027]荊芥:辛,微溫。歸肺、肝經(jīng)。解表散風,透疹,消瘡。用于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
[0028]白芷:辛,溫。歸胃、大腸、肺經(jīng)。解表散寒,祛風止痛,宣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用于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牙痛,帶下,瘡瘍腫痛。
[0029]辛夷:辛,溫。歸肺、胃經(jīng)。散風寒,通鼻竅。用于風寒頭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
[0030]蒼耳子:辛、苦,溫;有毒。歸肺經(jīng)。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用于風寒頭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風疹瘙癢,濕痹拘攣。
[0031]陳皮:苦、辛,溫。歸肺、脾經(jīng)。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0032]砂仁:辛,溫。歸脾、胃、腎經(jīng)。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于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0033]白術:苦、甘,溫。歸脾、胃經(jīng)。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0034]茯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0035]薄荷:辛,涼。歸肺、肝經(jīng)。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用于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喉痹,口瘡,風疹,麻疹,胸脅脹悶。
[0036]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jīng)?;钛铕觯ń?jīng)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瘕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瘡瘍腫痛。
[0037]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jīng)?;钛袣?,祛風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瘕瘕腹痛,頭痛,風濕痹痛。
[0038]紅花:辛,溫。歸心、肝經(jīng)?;钛ń?jīng),散瘀止痛。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惡露不行,癮瘕痞塊,胸痹心痛,瘀滯腹痛,胸脅刺痛,跌撲損傷,瘡瘍腫痛。
[0039]桔梗:苦、辛,平。歸肺經(jīng)。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用于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痛音啞,肺癰吐膿。
[0040]北沙參: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jīng)。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熱燥咳,勞嗽痰血,胃陰不足,熱病津傷,咽干口渴。
[0041]半夏: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jīng)。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用于濕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外治癰腫痰核。
[0042]干姜:辛,熱。歸脾、胃、腎、心、肺經(jīng)。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
[0043]本發(fā)明療效判斷如下:
[0044]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無陽性體質(zhì),兩年內(nèi)無復發(fā)。
[0045]有效:臨床癥狀改善,主要癥狀明顯減輕。
[0046]無效:經(jīng)治療后癥狀、體征無改善。
[0047]本發(fā)明治療結(jié)果如下:
[0048]本發(fā)明采用中藥湯劑治療鼻炎患者55例、鼻竇炎患者43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48例。按照常規(guī)中藥湯劑的服用方法連續(xù)服用本發(fā)明藥物,10天為一個療程,一日三次服用;經(jīng)連續(xù)服用三個療程后,治愈85例,有效8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4.9%。
[0049]典型病例列舉:
[0050]病例1:
[0051]魯某某,男,55歲,自述患鼻炎一年余,天熱或運動時鼻塞減輕,靜坐或寒冷時鼻塞加重,感覺記憶力減退??诜景l(fā)明藥物三個療程后,癥狀消失。后又鞏固兩個療程。經(jīng)檢查各項指標正常,隨訪兩年無復發(fā)。
[0052]病例2:
[0053]高某某,女,45歲,患鼻竇炎兩年余,自述日常生活常伴隨鼻塞、頭痛、惡心,流黃涕。也吃過各種中藥、西藥,但是經(jīng)常復發(fā),給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口服本發(fā)明藥物三個療程后,癥狀基本消失,后又鞏固三個療程。經(jīng)檢查各項指標正常,隨訪兩年無復發(fā)。
[0054]病例3:
[0055]王某某,男,27歲,患鼻炎三年余,自述經(jīng)常連續(xù)性打噴嚏,水柱性鼻涕不斷,繼而鼻通氣受阻,呈陣發(fā)性發(fā)作,伴隨全身不舒服,影響了生活??诜景l(fā)明藥物三個療程后,癥狀基本消失,后又鞏固三個療程。經(jīng)檢查各項指標正常,隨訪兩年無復發(fā)。
[005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57]本發(fā)明不僅溫脾化濕、清熱解表、宣肺通竅、化痰理氣,而且價格低廉、不易復發(fā)、使用方便。
【具體實施方式】
[0058]以下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0059]實施例1
[0060]所述的治療鼻炎的中藥制劑,由以下質(zhì)量的中藥原料制成:
[0061]山楂60克,木香30克,麻黃6克,柴胡6克,金銀花6克,浙貝母9克,黃岑9克,菊花6克,桂枝6克,防風6克,荊芥6克,白芷6克,辛夷9克,蒼耳子15克,陳皮9克,砂仁6克,白術9克,茯苓9克,薄荷3克,丹參9克,川芎9克,紅花6克,桔梗6克,北沙參6克,半夏6克和干姜6克。
[0062]實施例2
[0063]所述的治療鼻炎的中藥制劑,由以下質(zhì)量的中藥原料制成:
[0064]山楂55克,木香33克,麻黃4克,柴胡9克,金銀花4克,浙貝母12克,黃岑12克,菊花8克,桂枝9克,防風9克,荊芥9克,白芷9克,辛夷12克,蒼耳子18克,陳皮12克,砂仁8克,白術6克,茯苓6克,薄荷6克,丹參12克,川彎12克,紅花9克,桔梗9克,北沙參9克,半夏3克和干姜3克。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鼻炎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質(zhì)量的中藥原料制成: 山楂50-60克,木香27-33克,麻黃4_8克,柴胡6_9克,金銀花4_8克,浙貝母9_12克,黃岑9-12克,菊花4-8克,桂枝6-9克,防風6-9克,荊芥6_9克,白芷6_9克,辛夷9_12克,蒼耳子12-18克,陳皮9-12克,砂仁6-9克,白術6_9克,茯苓6_9克,薄荷2_6克,丹參9-12克,川芎9-12克,紅花6-9克,桔梗6-9克,北沙參6-9克,半夏3-6克和干姜3-6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鼻炎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質(zhì)量的中藥原料制成: 山楂60克,木香30克,麻黃6克,柴胡6克,金銀花6克,浙貝母9克,黃岑9克,菊花6克,桂枝6克,防風6克,荊芥6克,白芷6克,辛夷9克,蒼耳子15克,陳皮9克,砂仁6克,白術9克,茯苓9克,薄荷3克,丹參9克,川芎9克,紅花6克,桔梗6克,北沙參6克,半夏6克和干姜6克。
【文檔編號】A61P11/02GK104288724SQ201410524628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8日
【發(fā)明者】張建軍 申請人:山東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