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清咽利喉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公開了一種清咽利喉中藥組合物,該組合物由玄參、麥冬、淡竹葉、生地、薄荷、魚腥草、沙參、僵蠶、射干、南星、土茯苓、紫蘇葉、浙貝母、陳皮、玉蝴蝶、瓜蔞皮、金銀花、天黃、赤芍、羅漢果、胖大海、柴胡、地龍、蟲衣組成,經(jīng)科學配制加工而成,具有頭痛止赤、消腫止痛、養(yǎng)陰生津之功效,尤其是清咽利喉的功效最為顯著。
【專利說明】—種清咽利喉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清咽利喉的中藥組合物,屬中醫(yī)藥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0002]咽喉炎,是由細菌引起的一種疾病,可分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兩種?,F(xiàn)代醫(yī)學認為,咽喉為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許多感染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都與咽喉有密切關(guān)系。咽喉炎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有急、慢性之分,屬于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急性發(fā)作時患者常常自覺咽喉疼痛,伴有梗然欠利,咽部不爽,發(fā)音欠揚,咽干思飲以言多為甚,或有咽部異物感等癥狀,屬中醫(yī)“喉痹”范疇。咽喉炎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有時會影響到工作,如教師、播音員、演員等用嗓較多的職業(yè)。西醫(yī)治方法常采用抗生素法,但藥物達到咽部較少,且長期服用,并會產(chǎn)生耐藥性和毒副作用。近年來,采用天然植物藥治療的品種已有很多,以顯示出獨特的優(yōu)勢。
[0003]目前,市場上清咽利喉的藥品已有多種,如健民咽喉片,該產(chǎn)品是由玄參、蟬蛻、桔梗、胖大海、板藍根等多種中藥加工而成;三金西瓜霜是由西瓜霜、冰片、薄荷腦等組成;復方草珊瑚含片是以草珊瑚浸膏、薄荷腦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清咽利喉產(chǎn)品。上述產(chǎn)品雖然對咽炎等咽喉疾病有較好的療效,但其服用量較大、服用次數(shù)頻繁,患者較難接受。
[0004]技術(shù)內(nèi)容
[0005]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清咽利喉的中藥組合物,以天然中草藥為原料,經(jīng)科學配制加工而成,具有頭痛止赤、消腫止痛、養(yǎng)陰生津之功效,尤其是清咽利喉的功效最為顯著。
[0006]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實施如下:
[0007]一種清咽利喉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中藥按重量份組成:
[0008]玄參、麥冬、淡竹葉、生地、薄荷、魚腥草、沙參、僵蠶、射干、南星、土茯苓、紫蘇葉、浙貝母、陳皮、玉蝴蝶、瓜萎皮、金銀花、天黃、赤芍、羅漢果、胖大海、柴胡、地龍、蟲衣。
[0009]本發(fā)明所述清咽利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用各中藥的重量配比為:
[0010]玄參80?100份、麥冬90?110份、淡竹葉50?70份、生地40?60份、薄荷30?50份、魚腥草80?100份、沙參40?60份、僵蠶20?50份、射干30?50份、南星10?30份、土茯苓30?50份、紫蘇葉30?50份、浙貝母40?60份、陳皮40?60份、玉蝴蝶10?50份、瓜萎皮40?60份、金銀花40?60份、天黃10?30份、赤芍30?50份、羅漢果40?60份、胖大海30?60份、柴胡10?50份、地龍10?30份、蟲衣10?30份。
[0011]本發(fā)明所述清咽利喉的中藥組合物,參考了多種醫(yī)學藥典,同時輔以多年臨床應用的優(yōu)化,克服了禁忌組合的問題,具體選用草藥的藥理學基礎(chǔ)為:
[0012]玄參:味甘、苦、咸,性微寒,歸肺、胃、腎經(jīng)。功效: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主治溫邪入營,內(nèi)陷心包,溫毒發(fā)斑,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癰腫瘡毒。
[0013]麥冬:味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jīng)。功效: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主治肺燥干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
[0014]淡竹葉:味甘淡,性寒,無毒,歸心經(jīng)、腎經(jīng)。功效:甘淡滲利,性寒清降,善導心與小腸之火下行而利尿通淋。主治胸中疾熱、咳逆上氣,吐血、熱毒風、止消渴、壓丹石毒、消痰,熱狂煩悶,中風失音不語、痛頭風、止驚悸、瘟疫迷悶、妊婦頭旋倒地、小兒驚癰天吊、喉痹、煩熱。
[0015]生地:味甘、苦,性涼,歸心、肝、腎經(jīng)。功效:清熱生津滋陰,養(yǎng)血。主治陰虛發(fā)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jīng)不調(diào),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0016]薄荷:味辛,性涼,歸肺經(jīng)、肝經(jīng)。功效: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主治疏風、散熱、辟穢、解毒、外感風熱、頭痛、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疥、癮疹、溫病初起、風疹瘙癢、肝郁氣滯、胸悶脅痛。
[0017]魚腥草:味苦,性微寒,歸肺經(jīng)、膀胱、大腸經(jīng)。功效:清熱解毒、排膿消癰、利尿通淋。主治熱淋主肺癰吐膿、痰熱喘咳、喉哦、熱痢、癰腫瘡毒、熱淋。
[0018]沙參:味甘淡,性平。功效:清熱養(yǎng)陰、潤肺止咳。主治氣管炎、百日咳、肺熱咳嗽、咯痰黃稠。
[0019]僵蠶:味咸、辛,性平,歸肝、肺、胃經(jīng)。功效:祛風定驚,化痰散結(jié)。主治驚風抽搐、咽喉腫痛、頜下淋巴結(jié)炎、面神經(jīng)麻痹、皮膚瘙癢。
[0020]射干:味苦,性寒,有毒,歸肺、肝經(jīng)。功效:解毒利咽,清熱化痰,散熱消結(jié)。主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氣、痰涎壅盛、瘰疬結(jié)核、瘧母、婦女經(jīng)閉、癰腫瘡毒。
[0021]南星:功效:散風、祛痰、鎮(zhèn)驚、止痛,主治中風麻痹、手足痙攣、頭痛眩暈、驚風痰盛。
[0022]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肝經(jīng)、胃經(jīng)。功效:解毒、除濕、利關(guān)節(jié)。主治梅毒、淋濁、筋骨攣痛、腳氣、疔瘡,癰腫、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0023]紫蘇葉:味辛,性微溫,無毒,歸脾經(jīng)、肺經(jīng)。功效: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氣和中、安胎、解毒。主治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咳嗽氣喘、脘腹脹悶、嘔惡腹瀉、咽中梗阻、妊娠惡阻、胎動不安、食魚蟹中毒、癰瘡蛇毒辣。
[0024]浙貝母:味大苦,性寒,入手太陰、少陽,足陽明、厥陰。功效:清熱化痰,散結(jié)解毒。主治風熱咳嗽,肺癰喉痹,瘰疬,瘡瘍腫毒。
[0025]陳皮:性溫,味辛、苦,入脾經(jīng)、胃經(jīng)、肺經(jīng)。功效:理氣健脾,調(diào)中,燥濕,化痰。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濕濁阻中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痰濕壅肺之咳嗽氣喘,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0026]玉蝴蝶:味苦,性寒,入肺經(jīng)。功效:清肺熱、利咽喉,主治急慢性氣管炎、咳嗽、咽喉腫痛、扁桃體炎。
[0027]瓜萎皮:味甘,性寒,入肺、胃經(jīng)。功效:潤肺化痰,利氣寬胸。主治痰熱咳嗽、咽痛、胸痛、吐血、衄血、消渴、便秘、癰瘡腫毒。
[0028]金銀花:味甘、微苦、清香、辛,性寒,歸肺、胃、心、大腸經(jīng)。功效:宣散風熱、清解血毒。主治各種熱性病,如身熱、發(fā)疹、發(fā)斑、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證。
[0029]天黃:味甘,性寒,入心、胃、膀胱經(jīng)。功效: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小便。主治暑熱煩渴、熱盛津傷、小便不利、喉痹、口瘡。
[0030]赤芍:味苦,性微寒,歸肝經(jīng)。功效:清熱涼血、活血祛瘀。主治溫毒發(fā)斑、吐血衄血、腸風下血、目赤腫痛、癰腫瘡瘍、閉經(jīng)、痛經(jīng)、崩帶淋濁、瘀滯脅痛、疝瘕積聚、跌撲損傷。
[0031]羅漢果:味甘,性涼,歸肺、大腸經(jīng)。功效:清熱涼血、生津止咳、滑腸排毒、嫩膚益顏、潤肺化痰。主治痰熱咳嗽、咽喉腫痛、大便秘結(jié)、消渴煩躁諸癥。
[0032]胖大海:味甘淡,性涼。功效:清熱、潤肺、利咽、解毒。主治干咳無痰、喉痛、音啞、骨蒸內(nèi)熱、吐紐下血、目赤、牙痛、痔瘡漏管。
[0033]柴胡:味苦,性涼,入肝、膽經(jīng)。功效: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主治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宮下垂。
[0034]地龍:味咸,性寒,歸肝、脾、膀胱經(jīng)。功效:清熱,鎮(zhèn)痙,利尿,解毒。主治熱病驚狂、小兒驚風、咳喘、頭痛目赤、咽喉腫痛、小便不通、風濕關(guān)節(jié)疼痛,半身不遂等癥。
[0035]蟲衣:味辛、甘,性涼,歸肺、肝、脾經(jīng)。功效:敗毒抗癌、祛風解痙。主治癌瘤積毒、風癥痙搐。
具體實施例
[0036]實施例是說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范圍列舉出若干個實施例,因此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總體構(gòu)思下的變化和修改,應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0037]實施例1:清咽利喉組合物組合物的使用:
[0038]生藥處方:玄參100g、麥冬100g、淡竹葉60g、生地60g、薄荷50g、魚腥草100g、沙參50g、僵蠶50g、射干50g、南星30g、土獲茶50g、紫蘇葉50g、浙貝母60g、陳皮60g、玉蝴蝶50g、瓜萎皮50g、金銀花50g、天黃30g、赤芍50g、羅漢果60g、胖大海50g、柴胡30g、地龍30g、蟲衣 30g。
[0039]將上述生藥研細、混勻、過200目篩,然后裝瓶分裝,每次服用6g,一天兩次,吞服。
[0040]實施例2:清咽利喉組合物組合物的使用:
[0041]玄參80g、麥冬90g、淡竹葉50g、生地40g、薄荷30g、魚腥草80g、沙參40g、僵蠶20g、射干30g、南星10g、土茯苓30g、紫蘇葉30g、浙貝母40g、陳皮40g、玉蝴蝶10g、瓜萎皮40g、金銀花40g、天黃10g、赤茍30g、羅漢果40g、胖大海30g、柴胡10g、地龍10g、蟲衣10g。
[0042]將上述生藥研細、混勻、過200目篩,然后裝瓶分裝,每次服用6g,一天兩次,吞服。
[0043]典型病例
[0044]I)劉X X,女,56歲常德市鼎城區(qū)蔡家崗人,2007年10月農(nóng)民患咽喉腫痛3月余,經(jīng)市、縣醫(yī)院診斷為慢性咽炎,每次經(jīng)西醫(yī)輸液治療后反復發(fā)作,未愈。經(jīng)朋友介紹來我處求治,服用本發(fā)明清炎靈半月而愈,至今未復發(fā)。
[0045]2)李XX,湖南文理學院學生,男,21歲,從小患扁桃體肥大,只要感冒受涼就腫大,經(jīng)打針抗炎,而反復發(fā)作,備受痛苦,前來我處求治,服用本發(fā)明清炎靈15天而愈。
[0046]3)劉XX,女,37歲,常德市漢壽人,患扁桃體炎一年,化膿后經(jīng)手術(shù)治療反復發(fā)作未愈,而用用本發(fā)明清炎靈22天而愈,10月余未復發(fā)。
[0047]參考文獻
[0048][I]柳鴻志.慢性咽炎從虛寒辨治體會[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7年01期;
[0049][2]何青.推拿配合耳針治療喉痹療效觀察[J].按摩與導引.2004年02期;
[0050][3]陳穎之,趙倉煥,胡靜.懸灸涌泉以引火歸原治療慢性咽炎[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0051][4]章建偉,陳文光,蔣景華,章澤豹.從咽分泌物檢測結(jié)果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藥性[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0052][5]張雍,射干清咽湯結(jié)合西醫(yī)治療慢性咽炎69例[J].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08年08期;
[0053][6]于豐彥,周福生,周小軍.慢性咽炎從脾胃辨證論治[J].光明中醫(yī).2008年10期;
[0054][7]王桂蘭.半夏厚樸湯加減治療慢性咽炎90例[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0055][8]陳平,王海東,針刀治療慢性咽炎80例[J],甘肅中醫(yī).2008年12期;
[0056][9]田霜.自擬滋陰祛風湯配合西藥治療慢性咽炎106例[J].廣西中醫(yī)藥.2010
年04期。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清咽利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中藥按重量份組成: 玄參、麥冬、淡竹葉、生地、薄荷、魚腥草、沙參、僵蠶、射干、南星、土茯苓、紫蘇葉、浙貝母、陳皮、玉蝴蝶、瓜萎皮、金銀花、天黃、赤芍、羅漢果、胖大海、柴胡、地龍、蟲衣。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清咽利喉的中藥組合物,其所用各中藥的重量配比為: 玄參80?100份、麥冬90?110份、淡竹葉50?70份、生地40?60份、薄荷30?50份、魚腥草80?100份、沙參40?60份、僵蠶20?50份、射干30?50份、南星10?30份、土茯苓30?50份、紫蘇葉30?50份、浙貝母40?60份、陳皮40?60份、玉蝴蝶10?50份、瓜萎皮40?60份、金銀花40?60份、天黃10?30份、赤芍30?50份、羅漢果40?60份、胖大海30?60份、柴胡10?50份、地龍10?30份、蟲衣10?30份。
【文檔編號】A61K35/56GK104225326SQ201410507542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陳敦華 申請人:陳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