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范圍配制,羊耳菊40~60份、細葉小羽蘚40~60份、甘遂25~35份、茵陳25~35份、蘭香草20~30份、山豆根10~20份、穿心蓮10~20份、板藍根10~20份、洪連3~8份、冰片3~8份、麥冬3~8份。本發(fā)明以羊耳菊、細葉小羽蘚為臣藥,以甘遂、茵陳、蘭香草、山豆根、穿心蓮為臣藥,以板藍根、洪連、冰片、麥冬為佐使藥配制而成;方中諸藥配伍、君臣協(xié)力、佐使共輔,使得藥物具備疏散風(fēng)熱,潤肺化痰,宣肺止咳的功效,佐以養(yǎng)胃振脾,達到從根本上治愈上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呼吸科常見疾病用藥,特別涉及一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
【背景技術(shù)】
[0002]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病,所以各種類型的藥品較多?,F(xiàn)在有的人喜歡服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容易引起茵群失調(diào)和細菌耐藥。在人體內(nèi)存在著相當(dāng)多的細菌,細菌主要存在于人的皮膚、呼吸道、腸道等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這些有益細菌對人體起著保護作用。外來的致病菌進入人體時,如果量不是很大,就無法與人體原有的大量細菌競爭生存,當(dāng)人服用抗生素時,人體的正常茵群會被部分殺死,從而使人體失去防護能力。由于抗生素副作用大,患者一般首先選擇中成藥治療,目前純中藥制品中罕有的治療效果好,顯效快的品種。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如何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范圍配制,羊耳菊40?60份、細葉小羽蘚40?60份、甘遂25?35份、茵陳25?35份、蘭香草20?30份、山豆根10?20份、穿心蓮10?20份、板藍根10?20份、洪連3?8份、冰片3?8份、麥冬3?8份。
[0005]作為優(yōu)選配比范圍,所述藥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范圍配制,羊耳菊49?51份、細葉小羽蘚49?51份、甘遂29?31份、茵陳29?31份、蘭香草29?31份、山豆根14?16份、穿心蓮14?16份、板藍根14?16份、洪連5?7份、冰片5?7份、麥冬5?7份。
[0006]作為優(yōu)選配比,所述藥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配制,羊耳菊60份、細葉小羽蘚40份、甘遂35份、茵陳25份、蘭香草30份、山豆根10份、穿心蓮20份、板藍根10份、洪連8份、冰片3份、麥冬8份。
[0007]作為優(yōu)選配比,所述藥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配制,羊耳菊40份、細葉小羽蘚60份、甘遂25份、茵陳35份、蘭香草20份、山豆根20份、穿心蓮10份、板藍根20份、洪連3份、冰片8份、麥冬3份。
[0008]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配比,所述藥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配制,羊耳菊51份、細葉小羽蘚49份、甘遂31份、茵陳29份、蘭香草31份、山豆根14份、穿心蓮16份、板藍根14份、洪連7份、冰片5份、麥冬7份。
[0009]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配比,所述藥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配制,羊耳菊49份、細葉小羽蘚51份、甘遂29份、茵陳31份、蘭香草29份、山豆根16份、穿心蓮146份、板藍根16份、洪連5份、冰片7份、麥冬5份。
[0010]作為最佳配比,所述藥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配制,羊耳菊50份、細葉小羽蘚50份、甘遂30份、茵陳30份、蘭香草30份、山豆根15份、穿心蓮15份、板藍根15份、洪連6份、冰片6份、麥冬6份。
[0011]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為包衣片劑,其制備方法為,將羊耳菊、細葉小羽蘚、甘遂、茵陳、蘭香草、山豆根、穿心蓮、板藍根、洪連、冰片、麥冬按所述配比稱量后,將一半量所取的板藍根煎液作稀釋劑,另外一半量的板藍根與其余組分混合,加入混合物10倍量的水浸泡煎煮三次,每次一小時左右,合并三次的煎液過濾,并濃縮至膏狀,再加板藍根液稀釋劑攪拌均勻制成軟材,在40?60°C條件下烘干,粉碎成細粉,用80%的乙醇做粘合劑制成20目顆粒,整粒后加入顆粒質(zhì)量的I %的硬脂酸鎂,壓制成每片含生藥I克的糖衣片劑。
[0012]藥理分析
[0013]羊耳菊:味辛、微苦,性溫;散寒解表,祛風(fēng)消腫,行氣止痛,用于風(fēng)寒感冒,咳嗽,神經(jīng)性頭痛,胃痛,風(fēng)濕腰腿痛,跌打腫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血吸蟲病。
[0014]細葉小羽蘚:味苦、辛,性涼;清熱解毒,主急性扁桃體炎;乳腺炎;丹毒;市腫;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膀胱炎;尿道炎;附件炎;產(chǎn)后感染;蟲咬高熱。
[0015]甘遂:味甘、苦,性微寒;歸肺、膀胱經(jīng);利尿通淋,清熱止血,用于熱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浙澀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熱喘咳。
[0016]茵陳: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肝、膽經(jīng);清濕熱,退黃疸,用于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0017]蘭香草:味辛,性溫;疏風(fēng)解表,祛痰止咳,散淤止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百日咳,支氣管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胃腸炎,跌打腫痛,產(chǎn)后淤血腹痛;外用治毒蛇咬傷,濕疹,皮膚搔癢。
[0018]山豆根:味苦,性寒;歸肺、胃經(jīng);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于火毒蘊結(jié),咽喉腫痛,齒齦腫痛。
[0019]穿心蓮:味苦、性寒。歸心、肺、大腸、膀胱經(jīng)。清熱解毒,瀉火,燥濕,臨床用于風(fēng)熱感冒,溫病發(fā)熱,肺熱咳嗽,百日咳,肺癰,咽喉腫痛,濕熱黃疸,淋證,丹毒,瘡瘍癰腫,濕疹,毒蛇咬傷等。
[0020]板藍根:味苦,性寒;歸心、胃經(jīng);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溫毒發(fā)斑,舌絳紫暗,痄腮,喉痹,爛喉丹痧,大頭瘟疫,丹毒,癰腫。
[0021]洪連:味苦、甘,性寒;清熱解毒;降血壓;調(diào)經(jīng),主急慢性肝炎、腎炎、肺膿瘍、高血壓、月經(jīng)常不調(diào)、乳腺癌。
[0022]冰片:味辛、苦,性涼;歸心、肺經(jīng);開竅醒神,散熱止痛,明目去翳,用于中風(fēng),熱病神昏,氣閉耳聾,喉痹,口瘡,癰腫,痔瘡,蟯蟲病等癥。
[0023]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胃經(jīng);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
[0024]本發(fā)明一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以羊耳菊、細葉小羽蘚為臣藥,以甘遂、茵陳、蘭香草、山豆根、穿心蓮為臣藥,以板藍根、洪連、冰片、麥冬為佐使藥配制而成;方中諸藥配伍、君臣協(xié)力、佐使共輔,使得藥物具備疏散風(fēng)熱,潤肺化痰,宣肺止咳的功效,佐以養(yǎng)胃振脾,達到從根本上治愈上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具體實施方式】
[0025]實施例1:按羊耳菊60g、細葉小羽蘚40g、甘遂35g、茵陳25g、蘭香草30g、山豆根10g、穿心蓮20g、板藍根10g、洪連8g、冰片3g、麥冬8g的配比稱取各組分,將一半量所取的板藍根煎液作稀釋劑,另外一半量的板藍根與其余組分混合,加入混合物10倍量的水浸泡煎煮三次,每次一小時左右,合并三次的煎液過濾,并濃縮至膏狀,再加板藍根液稀釋劑攪拌均勻制成軟材,在40?60°C條件下烘干,粉碎成細粉,用80%的乙醇做粘合劑制成20目顆粒,整粒后加入顆粒質(zhì)量的I %的硬脂酸鎂,壓制成每片含生藥I克的糖衣片劑,即得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包衣片劑A。
[0026]實施例2:按羊耳菊40g、細葉小羽蘚60g、甘遂25g、茵陳35g、蘭香草20g、山豆根20g、穿心蓮10g、板藍根20g、洪連3g、冰片8g、麥冬3g的配比稱取各組分,將一半量所取的板藍根煎液作稀釋劑,另外一半量的板藍根與其余組分混合,加入混合物10倍量的水浸泡煎煮三次,每次一小時左右,合并三次的煎液過濾,并濃縮至膏狀,再加板藍根液稀釋劑攪拌均勻制成軟材,在40?60°C條件下烘干,粉碎成細粉,用80%的乙醇做粘合劑制成20目顆粒,整粒后加入顆粒質(zhì)量的I %的硬脂酸鎂,壓制成每片含生藥I克的糖衣片劑,即得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包衣片劑B。
[0027]實施例3:按羊耳菊51g、細葉小羽蘚49g、甘遂31g、茵陳29g、蘭香草31g、山豆根Hg、穿心蓮16g、板藍根Hg、洪連7g、冰片5g、麥冬7g的配比稱取各組分,將一半量所取的板藍根煎液作稀釋劑,另外一半量的板藍根與其余組分混合,加入混合物10倍量的水浸泡煎煮三次,每次一小時左右,合并三次的煎液過濾,并濃縮至膏狀,再加板藍根液稀釋劑攪拌均勻制成軟材,在40?60°C條件下烘干,粉碎成細粉,用80%的乙醇做粘合劑制成20目顆粒,整粒后加入顆粒質(zhì)量的I %的硬脂酸鎂,壓制成每片含生藥I克的糖衣片劑,即得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包衣片劑C。
[0028]實施例4:按羊耳菊49g、細葉小羽蘚51g、甘遂29g、茵陳31g、蘭香草29g、山豆根16g、穿心蓮146g、板藍根16g、洪連5g、冰片7g、麥冬5g的配比稱取各組分,將一半量所取的板藍根煎液作稀釋劑,另外一半量的板藍根與其余組分混合,加入混合物10倍量的水浸泡煎煮三次,每次一小時左右,合并三次的煎液過濾,并濃縮至膏狀,再加板藍根液稀釋劑攪拌均勻制成軟材,在40?60°C條件下烘干,粉碎成細粉,用80%的乙醇做粘合劑制成20目顆粒,整粒后加入顆粒質(zhì)量的I %的硬脂酸鎂,壓制成每片含生藥I克的糖衣片劑,即得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包衣片劑D。
[0029]實施例5:按羊耳菊50g、細葉小羽蘚50g、甘遂30g、茵陳30g、蘭香草30g、山豆根15g、穿心蓮15g、板藍根15g、洪連6g、冰片6g、麥冬6g的配比稱取各組分,將一半量所取的板藍根煎液作稀釋劑,另外一半量的板藍根與其余組分混合,加入混合物10倍量的水浸泡煎煮三次,每次一小時左右,合并三次的煎液過濾,并濃縮至膏狀,再加板藍根液稀釋劑攪拌均勻制成軟材,在40?60°C條件下烘干,粉碎成細粉,用80%的乙醇做粘合劑制成20目顆粒,整粒后加入顆粒質(zhì)量的I %的硬脂酸鎂,壓制成每片含生藥I克的糖衣片劑,即得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包衣片劑E。
[0030]上述實施例中,實施例5為本發(fā)明最佳實施例。
[0031]臨床資料
[0032]病例標(biāo)準(zhǔn):1.發(fā)熱(體溫38度以上)、伴有惡寒、頭痛、咽痛、咳嗽、口干渴;2.舌邊尖紅、苔薄白或黃;3.實驗室檢查:血象升高、中性左移。
[0033]病例選擇:選取符合上述標(biāo)準(zhǔn)的患者100例,其中男50例,女50例;最小年齡16歲,最大年齡60歲,平均年齡34歲。
[0034]病例用藥:使用實施例5中制得的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包衣片劑E來進行治療,其中一天三次,每次兩片,治療七天為一個療程。
[0035]評定標(biāo)準(zhǔn):顯效一凡前兩項標(biāo)準(zhǔn)在2天以內(nèi)消退,后一項標(biāo)準(zhǔn)第4天以內(nèi)恢復(fù)正常者。好轉(zhuǎn)一凡前兩項標(biāo)準(zhǔn)在2至3天內(nèi)消退,后一項在第4至6天恢復(fù)正常者。無效一前兩項3天以內(nèi)消退,后一項第6天以后恢復(fù)正常者。
[0036]療效評定:經(jīng)過有一個療程的觀察,發(fā)現(xiàn)100例患者治療效果均為顯效,并且在整個治療期間未觀察到明顯的不良反應(yīng)。
[0037]典型病例
[0038]病例1:程某,女,40歲,有干咳病,前些日子又復(fù)發(fā),輸液半月耒見效果,服用本實施例5制得的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包衣片劑E —個療程,完全康復(fù),隨訪未見復(fù)發(fā)。
[0039]病例2:李某,女,45歲,有慢性咽炎且扁桃體肥大多年,服用傳統(tǒng)中西藥物始終不能根治,服用本實施例5制得的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包衣片劑E —個療程,徹底康復(fù),后堅持服用本藥,隨訪未見復(fù)發(fā)。
[0040]病例3:孫某,女,23歲,有鼻炎多年,服用傳統(tǒng)中西藥物始終不能根治,服用本實施例5制得的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包衣片劑E —個療程,徹底康復(fù),后堅持服用本藥,隨訪未見復(fù)發(fā)。
[0041 ] 病例4:胡某,男,40歲,有鼻炎,服用傳統(tǒng)中西藥物始終不能根治,服用本實施例5制得的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包衣片劑E—個療程,徹底康復(fù),后堅持服用本藥,隨訪未見復(fù)發(fā)。
[0042]病例5:蔣某,男,34歲,有氣管炎多年,服用傳統(tǒng)中西藥物始終不能根治,服用本實施例5制得的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包衣片劑E—個療程,徹底康復(fù),后堅持服用本藥,隨訪未見復(fù)發(fā)。
[0043]病例6:韓某,男,60歲,有慢性咽炎多年,服用傳統(tǒng)中西藥物始終不能根治,服用本實施例5制得的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包衣片劑E—個療程,徹底康復(fù),后堅持服用本藥,隨訪未見復(fù)發(fā)。
[0044]病例7:姜某,女,16歲,有慢性咽炎多年,服用傳統(tǒng)中西藥物始終不能根治,服用本實施例5制得的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包衣片劑E—個療程,徹底康復(fù),后堅持服用本藥,隨訪未見復(fù)發(fā)。
[0045]病例8:呂某,男,22多歲,有鼻炎,服用傳統(tǒng)中西藥物始終不能根治,服用本實施例5制得的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包衣片劑E —個療程,徹底康復(fù),后堅持服用本藥,隨訪未見復(fù)發(fā)。
[0046]病例9:于某,男,18歲,發(fā)熱,溫度39°C,咳嗽,痰多,色白質(zhì)稀,喉中痰鳴,納食尚可,二便尚調(diào),夜寐不安,舌淡紅,苔白膩。服用本實施例5制得的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包衣片劑E —個療程,癥狀徹底消失,后堅持服用本藥,隨訪未見復(fù)發(fā)。
[0047]病例10:裘某,女,26歲,流涕、低熱2天,劇烈咳嗽,涕淚交加,大便干秘,小便黃赤。溫度38.2°C,咽腔輕微紅腫,兩側(cè)扁桃體腫大,輕微充血,干咳頻繁,兩肺呼吸音清,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兼滑實。服用本實施例5制得的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包衣片劑E一個療程,癥狀徹底消失,后堅持服用本藥,隨訪未見復(fù)發(fā)。
[0048]上述實施方式旨在舉例說明本發(fā)明可為本領(lǐng)域?qū)I(yè)技術(shù)人員實現(xiàn)或使用,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修改對本領(lǐng)域的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故本發(fā)明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權(quán)利要求書或說明書描述,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特點的方法、工藝、產(chǎn)品,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其特征是:該藥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范圍配制,羊耳菊40?60份、細葉小羽蘚40?60份、甘遂25?35份、茵陳25?35份、蘭香草20?30份、山豆根10?20份、穿心蓮10?20份、板藍根10?20份、洪連3?8份、冰片3?8份、麥冬3?8份。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其特征是:所述藥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范圍配制,羊耳菊49?51份、細葉小羽蘚49?51份、甘遂29?31份、茵陳29?31份、蘭香草29?31份、山豆根14?16份、穿心蓮14?16份、板藍根14?16份、洪連5?7份、冰片5?7份、麥冬5?7份。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其特征是:所述藥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配制,羊耳菊60份、細葉小羽蘚40份、甘遂35份、茵陳25份、蘭香草30份、山豆根10份、穿心蓮20份、板藍根10份、洪連8份、冰片3份、麥冬8份。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其特征是:所述藥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配制,羊耳菊40份、細葉小羽蘚60份、甘遂25份、茵陳35份、蘭香草20份、山豆根20份、穿心蓮10份、板藍根20份、洪連3份、冰片8份、麥冬3份。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其特征是:所述藥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配制,羊耳菊51份、細葉小羽蘚49份、甘遂31份、茵陳29份、蘭香草31份、山豆根14份、穿心蓮16份、板藍根14份、洪連7份、冰片5份、麥冬7份。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其特征是:所述藥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配制,羊耳菊49份、細葉小羽蘚51份、甘遂29份、茵陳31份、蘭香草29份、山豆根16份、穿心蓮146份、板藍根16份、洪連5份、冰片7份、麥冬5份。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其特征是:所述藥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配制,羊耳菊50份、細葉小羽蘚50份、甘遂30份、茵陳30份、蘭香草30份、山丑根15份、穿心蓮15份、板藍根15份、洪連6份、冰片6份、麥冬6份。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劑,其特征是:所述藥劑為包衣片劑,其制備方法為,將羊耳菊、細葉小羽蘚、甘遂、茵陳、蘭香草、山豆根、穿心蓮、板藍根、洪連、冰片、麥冬按所述配比稱量后,將一半量所取的板藍根煎液作稀釋劑,另外一半量的板藍根與其余組分混合,加入混合物10倍量的水浸泡煎煮三次,每次一小時左右,合并三次的煎液過濾,并濃縮至膏狀,再加板藍根液稀釋劑攪拌均勻制成軟材,在40?60°C條件下烘干,粉碎成細粉,用80%的乙醇做粘合劑制成20目顆粒,整粒后加入顆粒質(zhì)量的1%的硬脂酸鎂,壓制成每片含生藥I克的糖衣片劑。
【文檔編號】A61P31/12GK104288483SQ201410458172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9月9日
【發(fā)明者】韓先章, 劉志鴻 申請人:韓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