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的膏藥包括地骨皮、夏枯草、昆布、海藻、牡蠣、蒲公英、地丁、玄參、當(dāng)歸、金銀花、黃芪、丹皮等四十多種中藥組份。本發(fā)明的膏藥,便于制備也便于使用,臨床應(yīng)用安全,外用直達(dá)病所,有效成分吸收多,藥性發(fā)揮好,療效顯著、標(biāo)本兼治,且不刺激內(nèi)臟。通過各組分的配伍提高了療效,改變或緩和了藥性,降低或消除了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本發(fā)明的中藥膏劑專門用于治療淋巴結(jié)核,對治療淋巴結(jié)核有較好的治療或緩解癥狀的作用,共治療165例,總有效率達(dá)96%。另外,本發(fā)明的膏藥中含樟腦、梅花冰片等,可使皮質(zhì)類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
【專利說明】-種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設(shè)計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 "淋巴結(jié)核"中醫(yī)稱為"瘰疬",俗稱"鼠瘡"或"鼠瘺"。以頸部為多,腋下及腹股溝 也不少見。常因淋巴結(jié)結(jié)核、骨結(jié)核或關(guān)節(jié)結(jié)核繼發(fā)而來。初起為皮下結(jié)節(jié),繼而軟化壞死, 最后破潰形成潰瘍或瘺管,排出干酪樣稀薄膿液。淋巴結(jié)核以頸部淋巴結(jié)核最為常見,男性 以30歲年齡組最多,女性以50歲年齡組最多。淋巴結(jié)核,中醫(yī)稱之為瘰疬,是體現(xiàn)于肌表 的毒塊組織,是由肝肺兩方面的痰毒熱毒凝聚所成。西醫(yī)則指,人體內(nèi)有專事于清毒殺毒從 而保護(hù)血管,組織的淋巴系統(tǒng),遭遇來自體內(nèi)外無法清除殺滅的毒菌,凝聚和集結(jié)于肌表組 織形成的毒瘤。
[0003] 本病現(xiàn)代西醫(yī)學(xué)雖可用抗結(jié)核藥物等法治療,但療程漫長、遷延難愈、復(fù)發(fā)率高。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療效顯著、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 藥。
[0005] 本發(fā)明所采取的技術(shù)方案是: 一種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按照重量份數(shù)計,包括: 地骨皮40-60份,夏枯草30-50份,昆布20-40份,海藻20-40份,牡蠣40-60份,蒲公 英40-60份,地丁 30-50份,玄參20-40份,當(dāng)歸30-50份,金銀花40-60份,黃芪20-40份, 丹皮10-30份,紅花10-30份,桔梗10-30份,連翹10-30份,百部10-30份,貓爪草20-40 份,全蝎30-50份,地龍30-50份,地鱉蟲30-50份,青皮10-30份,浙貝母30-50份,絲瓜 絡(luò)20-40份,赤芍10-30份,茯苓10-30份,白術(shù)10-30份,生半夏20-40份,生南星20-40 份,青皮10-30份,柴胡10-30份,白芍10-30份,三棱20-40份,莪術(shù)20-40份,白芷10-30 份,川芎10-30份,丹參10-30份,香附20-40份,白花蛇舌草40-60份,甘草10-30份,蜈蚣 20-30份;穿山甲20-40份,血竭20-40份,乳香10-30份,沒藥10-30份,麝香1-3份,樟腦 10-20份,梅花冰片10-20份。
[0006]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按照重量份數(shù)計,包括: 地骨皮45-55份,夏枯草35-45份,昆布25-35份,海藻25-35份,牡蠣45-55份,蒲公 英45-55份,地丁 35-45份,玄參25-35份,當(dāng)歸35-45份,金銀花45-55份,黃芪25-35份, 丹皮15-25份,紅花15-25份,桔梗15-25份,連翹15-25份,百部15-25份,貓爪草25-35 份,全蝎35-45份,地龍35-45份,地鱉蟲35-45份,青皮15-25份,浙貝母35-45份,絲瓜 絡(luò)25-35份,赤芍15-25份,茯苓15-25份,白術(shù)15-25份,生半夏25-35份,生南星25-35 份,青皮15-25份,柴胡15-25份,白芍15-25份,三棱25-35份,莪術(shù)25-35份,白芷15-25 份,川芎15-25份,丹參15-25份,香附25-35份,白花蛇舌草45-55份,甘草15-25份,蜈蚣 20-30份;穿山甲25-35份,血竭25-35份,乳香15-25份,沒藥15-25份,麝香1-3份,樟腦 10-20份,梅花冰片10-20份。
[0007] 進(jìn)一步的,所述的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按照重量份數(shù)計,包括: 地骨皮50份,夏枯草40份,昆布30份,海藻30份,牡販50份,蒲公英50份,地丁 40 份,玄參30份,當(dāng)歸40份,金銀花50份,黃芪30份,丹皮20份,紅花20份,桔梗20份,連 翹20份,百部20份,貓爪草30份,全蝎40份,地龍40份,地鱉蟲40份,青皮20份,浙貝母 40份,絲瓜絡(luò)30份,赤芍20份,茯苓20份,白術(shù)20份,生半夏30份,生南星30份,青皮20 份,柴胡20份,白芍20份,三棱30份,莪術(shù)30份,白芷20份,川彎20份,丹參20份,香附 30份,白花蛇舌草50份,甘草20份,蜈蚣25 ;穿山甲30份,血竭30份,乳香20份,沒藥20 份,麝香2份,樟腦15份,梅花冰片15份。
[0008] 所述的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將地骨皮、夏枯草、昆布、海藻、牡蠣、蒲公英、地丁、玄參、當(dāng)歸、金銀花、黃芪、丹皮、 紅花、桔梗、連翹、百部、貓爪草、全蝎、地龍、地鱉蟲、青皮、浙貝母、絲瓜絡(luò)、赤芍、茯苓、白 術(shù)、生半夏、生南星、青皮、柴胡、白芍、三棱、莪術(shù)、白芷、川芎、丹參、香附、白花蛇舌草、甘 草、蜈蚣以上各原料藥放入文火加熱的植物油中煎熬20-40min,撈出藥渣,得藥油;所述植 物油的重量為各原料藥總重量的2-8倍; 2) 將所述藥油過濾后先文火加熱3-8小時,再武火加熱,溫度達(dá)260-330°C時,再加熱 3_5min后立即滅火; 3) 向熬制后的藥油中加入鉛丹,攪拌均勻;每升藥油中加入240g-600g鉛丹; 4) 將穿山甲、血竭、乳香、沒藥、麝香、樟腦、梅花冰片研磨成60-100目的混合粉末,待 用; 5) 步驟3)所得混合物去火毒處理后與步驟4)所述混合粉末混合并攪拌均勻; 6) 將步驟5)所得混合物均勻?yàn)┩吭诟嗨庂N上,制得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
[0009] 優(yōu)選的,所述植物油為麻油。麻油沸點(diǎn)較低不易破壞藥物的有效成分,同時可縮短 下丹的時間,加熱和下丹時泡沫較少,便于觀察鍋內(nèi)的變化,并可避免發(fā)生意外。
[0010] 步驟5)所述的去火毒處理的操作為:將步驟3)所得混合物傾入冷水中,并沿一個 方向攪拌,使得混合物集聚成團(tuán),浸泡3-7天,每天更換3-10次水。
[0011] 進(jìn)一步的,所述的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的制備方法,步驟5)中去火毒處理后將集 聚成團(tuán)的塊狀物加熱融化,然后再加入步驟4)所述混合粉末。
[0012] 步驟1)中各原料藥有不同的耐熱力,當(dāng)植物油加熱至40-80°C時,開始按煎透的 難、易程度,分別向植物油中加入原料藥。下藥后如有漂浮在油面的藥物,需要壓沉,數(shù)分 鐘后將諸藥翻攪一次再壓沉,如此反復(fù)數(shù)次,使煎熬均勻,以達(dá)到更好的揭取藥物的有效 成分,這一操作煎至諸藥焦(不可焦而變炭)即諸藥外表呈深褐色、內(nèi)部焦黃色為度(這一 過程需要20-40分鐘),用漏勺將藥渣撈出,把藥渣與藥油分離凈盡。去藥渣時油的溫度為 200-250°C?;鹆Σ灰颂?,以防藥料焦枯變質(zhì),常以文火煎熬。
[0013] 步驟2)熬藥油是熬制膏藥的一個關(guān)鍵,熬油適中與否決定了膏藥的質(zhì)量,若油熬 的不到火候則膏藥質(zhì)較松軟,膏貼受熱流動而不能固著患部。若熬油太過,不但出膏少,更 主要的是膏藥質(zhì)硬,粘著力小容易脫落或者造成廢品。熬油恰到好處的標(biāo)志是所謂的"滴水 成珠",即以攪棒蘸油滴于冷水中,油滴在水中不散開并凝聚成一團(tuán)呈餅狀。熬制藥油的過 程中使用滴水成珠法檢測。
[0014] 步驟3)中,季節(jié)不同,向藥油中加入鉛丹的量則不同。夏天每升藥油用鉛丹 480-600g、冬季用鉛丹240 g、春秋兩季以420 g為宜,下丹后鉛丹與藥油在高溫下迅速發(fā)生 化學(xué)變化,油立刻起泡沸騰,此時必須不斷攪動或酌情少噴點(diǎn)涼水則油沫自落,由于鉛丹與 油發(fā)生化學(xué)變化,使油由黃褐色稀漿變成黑褐色的稠膏。在一系列變化中放出大量具有刺 激性的青煙,此時應(yīng)迅速攪動,讓煙與熱盡可能飛散,不然會發(fā)生燃燒使膏藥變質(zhì)。當(dāng)煙由 青色變成白色時并有膏藥的香味放出表示膏藥已成,這時以少量冷水倒入膏藥中激之則發(fā) 生爆響聲,煙大出,繼續(xù)加強(qiáng)攪動3-5min,以除去煙毒然后離火。熬成的膏藥黑而有光澤者 佳。
[0015] 使用方法:把膏藥文火烤融化后貼患部,每貼貼6天,30天為一療程,因是慢性病, 一般3-8個療程治愈。
[0016] 禁忌:孕婦禁用;皮膚有潰瘍過敏慎用。
[0017]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fā)明的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便于制備也便于使用,臨床應(yīng)用安全,外用直達(dá)病所, 有效成分吸收多,藥性發(fā)揮好,療效顯著、標(biāo)本兼治,且不刺激內(nèi)臟。通過各組分的配伍提高 了療效,改變或緩和了藥性,降低或消除了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本發(fā)明的中藥膏劑專門用 于治療淋巴結(jié)核,對治療淋巴結(jié)核有較好的治療或緩解癥狀的作用,共治療165例,總有效 率達(dá)96%。本發(fā)明的膏藥中含樟腦、梅花冰片等,可使皮質(zhì)類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
【具體實(shí)施方式】
[0018] 實(shí)施例1 本發(fā)明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用文火加熱4kg麻油,當(dāng)麻油加熱至50-60°C時,開始按照煎透的難、易程度向麻油 中陸續(xù)加入以下各原料藥:地骨皮50、夏枯草40、昆布30、海藻30、牡蠣50、蒲公英50、地 丁 40、玄參30、當(dāng)歸40、金銀花50、黃芪30、丹皮20、紅花20、桔梗20、連翹20、百部20、貓 爪草30、全蝎40、地龍40、地鱉蟲40、青皮20、浙貝母40、絲瓜絡(luò)30、赤芍20、茯苓20、白術(shù) 20、生半夏30、生南星30、青皮20、柴胡20、白芍20、三棱30、莪術(shù)30、白芷20、川芎20、丹 參20、香附30、白花蛇舌草50、甘草20、蜈蚣25g ;加完原料藥后煎熬30min,待藥物表面呈 深褐色、內(nèi)部仍為黃色時撈出藥渣,得藥油; 2) 將上述藥油過濾后先文火加熱6小時,再武火加熱,溫度達(dá)300°C時,再加熱3-5min 后立即滅火;熬制藥油的過程中使用滴水成珠法檢測; 3) 向熬制后的藥油中加入2kg鉛丹,攪拌均勻; 4) 將穿山甲30g、血竭30 g、乳香20 g、沒藥20 g、廣香2g、樟腦15 g、梅花冰片15g研 磨成60-80目的混合粉末,待用; 5 )將步驟3 )所得混合物傾入冷水中,并沿一個方向攪拌,使得混合物集聚成團(tuán),浸泡4 天,每天更換3次水,對步驟3)所得混合物進(jìn)行去火毒處理;將經(jīng)去火毒處理后集聚成團(tuán)的 塊狀物加熱融化,然后再加入步驟4)所述混合粉末; 6)將步驟5)所得混合物均勻?yàn)┩吭诟嗨庂N上,制得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
[0019] 實(shí)施例2 本發(fā)明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用文火加熱6kg麻油,當(dāng)麻油加熱至40-50°C時,開始按照煎透的難、易程度向麻油 中陸續(xù)加入以下各原料藥:地骨皮52g,夏枯草40g,昆布32g,海藻32g,牡蠣52g,蒲公英 52g,地丁 40g,玄參32g,當(dāng)歸40g,金銀花52g,黃芪32g,丹皮20g,紅花20g,桔梗20g,連 翹20g,百部20g,貓爪草32g,全蝎40g,地龍40g,地鱉蟲40g,青皮20g,浙貝母40g,絲瓜絡(luò) 32g,赤芍20g,茯苓20g,白術(shù)20g,生半夏32g,生南星32g,青皮20g,柴胡20g,白芍20g, 三棱32g,莪術(shù)32g,白芷20g,川芎20g,丹參20g,香附32g,白花蛇舌草52g,甘草20g,蜈蚣 25g ;加完原料藥后煎熬30min,待藥物表面呈深褐色、內(nèi)部仍為黃色時撈出藥渣,得藥油; 2) 將上述藥油過濾后先文火加熱5小時,再武火加熱,溫度達(dá)290°C時,再加熱3-5min 后立即滅火;熬制藥油的過程中使用滴水成珠法檢測; 3) 向熬制后的藥油中加入2. 5kg鉛丹,攪拌均勻; 4) 將穿山甲38g、血竭22 g、乳香10 g、沒藥30 g、廣香2g、樟腦15 g、梅花冰片15g研 磨成60-80目的混合粉末,待用; 5 )將步驟3 )所得混合物傾入冷水中,并沿一個方向攪拌,使得混合物集聚成團(tuán),浸泡4 天,每天更換3次水,對步驟3)所得混合物進(jìn)行去火毒處理;將經(jīng)去火毒處理后集聚成團(tuán)的 塊狀物加熱融化,然后再加入步驟4)所述混合粉末; 6)將步驟5)所得混合物均勻?yàn)┩吭诟嗨庂N上,制得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
[0020] 實(shí)施例3 本發(fā)明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用文火加熱6. 5kg麻油,當(dāng)麻油加熱至60-70°C時,開始按照煎透的難、易程度向麻 油中陸續(xù)加入以下各原料藥:地骨皮52g,夏枯草38g,昆布32g,海藻32g,牡蠣52g,蒲公英 52g,地丁 38g,玄參32g,當(dāng)歸38g,金銀花52g,黃芪32g,丹皮22g,紅花22g,桔梗22g,連 翹22g,百部22g,貓爪草32g,全蝎38g,地龍38g,地鱉蟲38g,青皮22g,浙貝母38g,絲瓜絡(luò) 32g,赤芍22g,茯苓22g,白術(shù)22g,生半夏32g,生南星32g,青皮22g,柴胡22g,白芍22g,三 棱32g,莪術(shù)32g,白芷22g,川芎22g,丹參22g,香附32g,白花蛇舌草52g,甘草22g,蜈蚣 25g ;加完原料藥后煎熬30min,待藥物表面呈深褐色、內(nèi)部仍為黃色時撈出藥渣,得藥油; 2) 將上述藥油過濾后先文火加熱4小時,再武火加熱,溫度達(dá)280°C時,再加熱3-5min 后立即滅火;熬制藥油的過程中使用滴水成珠法檢測; 3) 向熬制后的藥油中加入2. 4kg鉛丹,攪拌均勻; 4) 將穿山甲30g、血竭35 g、乳香25 g、沒藥10 g、廣香2g、樟腦15 g、梅花冰片10g研 磨成60-80目的混合粉末,待用; 5 )將步驟3 )所得混合物傾入冷水中,并沿一個方向攪拌,使得混合物集聚成團(tuán),浸泡3 天,每天更換3次水,對步驟3)所得混合物進(jìn)行去火毒處理;將經(jīng)去火毒處理后集聚成團(tuán)的 塊狀物加熱融化,然后再加入步驟4)所述混合粉末; 6)將步驟5)所得混合物均勻?yàn)┩吭诟嗨庂N上,制得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
[0021] 實(shí)施例4 本發(fā)明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用文火加熱6kg麻油,當(dāng)麻油加熱至50-60°C時,開始按照煎透的難、易程度向麻油 中陸續(xù)加入以下各原料藥:地骨皮55g,夏枯草38g,昆布35g,海藻35g,牡販55g,蒲公英 55g,地丁 38g,玄參35g,當(dāng)歸38g,金銀花55g,黃芪35g,丹皮22g,紅花22g,桔梗22g,連 翹22g,百部22g,貓爪草35g,全蝎38g,地龍38g,地鱉蟲38g,青皮22g,浙貝母38g,絲瓜絡(luò) 35g,赤芍22g,茯苓22g,白術(shù)22g,生半夏35g,生南星35g,青皮22g,柴胡22g,白芍22g, 三棱35g,莪術(shù)35g,白芷22g,川芎22g,丹參22g,香附35g,白花蛇舌草55g,甘草22g,蜈蚣 25g ;加完原料藥后煎熬30min,待藥物表面呈深褐色、內(nèi)部仍為黃色時撈出藥渣,得藥油; 2) 將上述藥油過濾后先文火加熱6小時,再武火加熱,溫度達(dá)300°C時,再加熱3-5min 后立即滅火;熬制藥油的過程中使用滴水成珠法檢測; 3) 向熬制后的藥油中加入2. 2kg鉛丹,攪拌均勻; 4) 將穿山甲20g、血竭30 g、乳香20 g、沒藥10 g、廣香2g、樟腦25 g、梅花冰片10g研 磨成60-80目的混合粉末,待用; 5 )將步驟3 )所得混合物傾入冷水中,并沿一個方向攪拌,使得混合物集聚成團(tuán),浸泡5 天,每天更換3次水,對步驟3)所得混合物進(jìn)行去火毒處理;將經(jīng)去火毒處理后集聚成團(tuán)的 塊狀物加熱融化,然后再加入步驟4)所述混合粉末; 6)將步驟5)所得混合物均勻?yàn)┩吭诟嗨庂N上,制得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
[0022] 實(shí)施例5 本發(fā)明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用文火加熱5kg棉油,當(dāng)棉油加熱至70-80°C時,開始按照煎透的難、易程度向棉油 中陸續(xù)加入以下各原料藥:地骨皮55g,夏枯草36g,昆布35g,海藻35g,牡販55g,蒲公英 55g,地丁 36g,玄參35g,當(dāng)歸36g,金銀花55g,黃芪35g,丹皮24g,紅花24g,桔梗24g,連 翅24g,百部24g,貓爪草35g,全蝎36g,地龍36g,地鳘蟲36g,青皮24g,浙貝母36g,絲瓜絡(luò) 35g,赤芍24g,茯苓24g,白術(shù)24g,生半夏35g,生南星35g,青皮24g,柴胡24g,白芍24g, 三棱35g,莪術(shù)35g,白芷24g,川芎24g,丹參24g,香附35g,白花蛇舌草55g,甘草24g,蜈蚣 25g ;加完原料藥后煎熬30min,待藥物表面呈深褐色、內(nèi)部仍為黃色時撈出藥渣,得藥油; 2) 將上述藥油過濾后先文火加熱7小時,再武火加熱,溫度達(dá)320°C時,再加熱3-5min 后立即滅火;熬制藥油的過程中使用滴水成珠法檢測; 3) 向熬制后的藥油中加入3kg鉛丹,攪拌均勻; 4) 將穿山甲30g、血竭30 g、乳香20 g、沒藥20 g、廣香2g、樟腦15 g、梅花冰片15g研 磨成60-80目的混合粉末,待用; 5 )將步驟3 )所得混合物傾入冷水中,并沿一個方向攪拌,使得混合物集聚成團(tuán),浸泡6 天,每天更換3次水,對步驟3)所得混合物進(jìn)行去火毒處理;將經(jīng)去火毒處理后集聚成團(tuán)的 塊狀物加熱融化,然后再加入步驟4)所述混合粉末; 6)將步驟5)所得混合物均勻?yàn)┩吭诟嗨庂N上,制得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
[0023] 實(shí)施例6 本發(fā)明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用文火加熱7. 5kg麻油,當(dāng)麻油加熱至50-60°C時,開始按照煎透的難、易程度向麻 油中陸續(xù)加入以下各原料藥:地骨皮55g,夏枯草36g,昆布35g,海藻35g,牡販55g,蒲公英 55g,地丁 36g,玄參35g,當(dāng)歸36g,金銀花55g,黃芪35g,丹皮28g,紅花28g,桔梗28g,連 翹28g,百部28g,貓爪草35g,全蝎36g,地龍36g,地鱉蟲36g,青皮28g,浙貝母36g,絲瓜絡(luò) 35g,赤芍28g,茯苓28g,白術(shù)28g,生半夏35g,生南星35g,青皮28g,柴胡28g,白芍28g,三 棱35g,莪術(shù)35g,白芷28g,川芎28g,丹參28g,香附35g,白花蛇舌草55g,甘草28g,蜈蚣 3〇g ;加完原料藥后煎熬30min,待藥物表面呈深褐色、內(nèi)部仍為黃色時撈出藥渣,得藥油; 2) 將上述藥油過濾后先文火加熱5小時,再武火加熱,溫度達(dá)290°C時,再加熱3-5min 后立即滅火;熬制藥油的過程中使用滴水成珠法檢測; 3) 向熬制后的藥油中加入4kg鉛丹,攪拌均勻; 4) 將穿山甲20g、血竭30 g、乳香30 g、沒藥20 g、麝香2g、樟腦25 g、梅花冰片25g研 磨成60-80目的混合粉末,待用; 5 )將步驟3 )所得混合物傾入冷水中,并沿一個方向攪拌,使得混合物集聚成團(tuán),浸泡4 天,每天更換3次水,對步驟3)所得混合物進(jìn)行去火毒處理;將經(jīng)去火毒處理后集聚成團(tuán)的 塊狀物加熱融化,然后再加入步驟4)所述混合粉末; 6)將步驟5)所得混合物均勻?yàn)┩吭诟嗨庂N上,制得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
[0024] 實(shí)施例7 1) 用文火加熱5. 5kg麻油,當(dāng)麻油加熱至50-60°C時,開始按照煎透的難、易程度向麻 油中陸續(xù)加入以下各原料藥:地骨皮60g,夏枯草36g,昆布35g,海藻35g,牡販60g,蒲公英 60g,地丁 36g,玄參35g,當(dāng)歸36g,金銀花60g,黃芪35g,丹皮23g,紅花23g,桔梗23g,連 翹23g,百部23g,貓爪草35g,全蝎36g,地龍36g,地鱉蟲36g,青皮23g,浙貝母36g,絲瓜絡(luò) 35g,赤芍23g,茯苓23g,白術(shù)23g,生半夏35g,生南星35g,青皮23g,柴胡23g,白芍23g,三 棱35g,莪術(shù)35g,白芷23g,川芎23g,丹參23g,香附35g,白花蛇舌草60g,甘草23g,蜈蚣 3〇g ;加完原料藥后煎熬30min,待藥物表面呈深褐色、內(nèi)部仍為黃色時撈出藥渣,得藥油; 2) 將上述藥油過濾后先文火加熱5小時,再武火加熱,溫度達(dá)290°C時,再加熱3-5min 后立即滅火;熬制藥油的過程中使用滴水成珠法檢測; 3) 向熬制后的藥油中加入4kg鉛丹,攪拌均勻; 4) 將穿山甲40g、血竭30 g、乳香20 g、沒藥10 g、廣香2g、樟腦15 g、梅花冰片25g研 磨成60-80目的混合粉末,待用; 5將步驟3)所得混合物傾入冷水中,并沿一個方向攪拌,使得混合物集聚成團(tuán),浸泡4 天,每天更換3次水,對步驟3)所得混合物進(jìn)行去火毒處理;將經(jīng)去火毒處理后集聚成團(tuán)的 塊狀物加熱融化,然后再加入步驟4)所述混合粉末; 6)將步驟5)所得混合物均勻?yàn)┩吭诟嗨庂N上,制得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
[0025] 臨床觀察 本發(fā)明人于2008年至今采用本發(fā)明的膏藥對165例肩周炎患者進(jìn)行臨床觀察治療,年 齡23-70歲,病程1 -15年不等。
[0026] 治療方法:將本發(fā)明實(shí)施例所制膏藥文火烤融化后貼患部,每貼貼6天,30天為一 療程,因是慢性病,一般3-8個療程治愈。
[0027] 禁忌:孕婦禁用,皮膚有潰瘍過敏慎用。
[0028] 療效評定標(biāo)準(zhǔn) "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功能活動恢復(fù)正常。
[0029] "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或大部分消失。
[0030] "有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
[0031] "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
[0032] 治療效果 臨床治愈121例,占73% ;顯效23例,占14% ;有效15例,占9% ;無效6例,占4% ;總有 效率96%。
[0033] 典型病例: 1.汪某,男,26歲,患淋巴結(jié)核。使用本發(fā)明實(shí)施例1所制膏藥,每貼貼6天,30天為 一療程,三個療程治愈至今無復(fù)發(fā)。
[0034] 2.門某,男,55歲,患淋巴結(jié)核。用本發(fā)明實(shí)施例2所制膏藥,每貼貼6天,30天 為一療程,五個療程治愈至今無復(fù)發(fā)。
[0035] 3. 丁某,女,62歲,患淋巴結(jié)核。使用本發(fā)明實(shí)施例3所制膏藥,每貼貼6天,30 天為一療程,四個療程治愈至今無復(fù)發(fā)。
[0036] 4.張某,男,33歲,患淋巴結(jié)核。使用本發(fā)明實(shí)施例4所制膏藥,每貼貼6天,30 天為一療程,三個療程治愈至今無復(fù)發(fā)。
[0037] 5.陳某,男,41歲,患淋巴結(jié)核。使用本發(fā)明實(shí)施例5所制膏藥,每貼貼6天,30 天為一療程,六個療程治愈至今無復(fù)發(fā)。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數(shù)計,包括: 地骨皮40-60份,夏枯草30-50份,昆布20-40份,海藻20-40份,牡蠣40-60份,蒲公 英40-60份,地丁 30-50份,玄參20-40份,當(dāng)歸30-50份,金銀花40-60份,黃芪20-40份, 丹皮10-30份,紅花10-30份,桔梗10-30份,連翹10-30份,百部10-30份,貓爪草20-40 份,全蝎30-50份,地龍30-50份,地鱉蟲30-50份,青皮10-30份,浙貝母30-50份,絲瓜 絡(luò)20-40份,赤芍10-30份,茯苓10-30份,白術(shù)10-30份,生半夏20-40份,生南星20-40 份,青皮10-30份,柴胡10-30份,白芍10-30份,三棱20-40份,莪術(shù)20-40份,白芷10-30 份,川芎10-30份,丹參10-30份,香附20-40份,白花蛇舌草40-60份,甘草10-30份,蜈蚣 20-30份;穿山甲20-40份,血竭20-40份,乳香10-30份,沒藥10-30份,麝香1-3份,樟腦 10-20份,梅花冰片10-20份。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數(shù)計,包括: 地骨皮45-55份,夏枯草35-45份,昆布25-35份,海藻25-35份,牡蠣45-55份,蒲公 英45-55份,地丁 35-45份,玄參25-35份,當(dāng)歸35-45份,金銀花45-55份,黃芪25-35份, 丹皮15-25份,紅花15-25份,桔梗15-25份,連翹15-25份,百部15-25份,貓爪草25-35 份,全蝎35-45份,地龍35-45份,地鱉蟲35-45份,青皮15-25份,浙貝母35-45份,絲瓜 絡(luò)25-35份,赤芍15-25份,茯苓15-25份,白術(shù)15-25份,生半夏25-35份,生南星25-35 份,青皮15-25份,柴胡15-25份,白芍15-25份,三棱25-35份,莪術(shù)25-35份,白芷15-25 份,川芎15-25份,丹參15-25份,香附25-35份,白花蛇舌草45-55份,甘草15-25份,蜈蚣 20-30份;穿山甲25-35份,血竭25-35份,乳香15-25份,沒藥15-25份,麝香1-3份,樟腦 10-20份,梅花冰片10-20份。
3. 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數(shù)計,包括: 地骨皮50份,夏枯草40份,昆布30份,海藻30份,牡販50份,蒲公英50份,地丁 40 份,玄參30份,當(dāng)歸40份,金銀花50份,黃芪30份,丹皮20份,紅花20份,桔梗20份,連 翹20份,百部20份,貓爪草30份,全蝎40份,地龍40份,地鱉蟲40份,青皮20份,浙貝母 40份,絲瓜絡(luò)30份,赤芍20份,茯苓20份,白術(shù)20份,生半夏30份,生南星30份,青皮20 份,柴胡20份,白芍20份,三棱30份,莪術(shù)30份,白芷20份,川彎20份,丹參20份,香附 30份,白花蛇舌草50份,甘草20份,蜈蚣25份;穿山甲30份,血竭30份,乳香20份,沒藥 20份,麝香2份,樟腦15份,梅花冰片15份。
4. 如權(quán)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下步驟: 1) 將地骨皮、夏枯草、昆布、海藻、牡蠣、蒲公英、地丁、玄參、當(dāng)歸、金銀花、黃芪、丹皮、 紅花、桔梗、連翹、百部、貓爪草、全蝎、地龍、地鱉蟲、青皮、浙貝母、絲瓜絡(luò)、赤芍、茯苓、白 術(shù)、生半夏、生南星、青皮、柴胡、白芍、三棱、莪術(shù)、白芷、川芎、丹參、香附、白花蛇舌草、甘 草、蜈蚣以上各原料藥放入文火加熱的植物油中煎熬20-40min,撈出藥渣,得藥油;所述植 物油的重量為各原料藥總重量的2-8倍; 2) 將所述藥油過濾后先文火加熱3-8小時,再武火加熱,溫度達(dá)260-330°C時,再加熱 3_5min后立即滅火; 3) 向熬制后的藥油中加入鉛丹,攪拌均勻;每升藥油中加入240g-600g鉛丹; 4) 將穿山甲、血竭、乳香、沒藥、麝香、樟腦、梅花冰片研磨成60-100目的混合粉末,待 用; 5) 步驟3)所得混合物去火毒處理后與步驟4)所述混合粉末混合并攪拌均勻; 6) 將步驟5)所得混合物均勻?yàn)┩吭诟嗨庂N上,制得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淋巴結(jié)核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油為 麻油。
【文檔編號】A61K35/55GK104147543SQ201410432969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8月29日
【發(fā)明者】韓世昌, 韓金濤, 韓金帥 申請人:韓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