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該藥物組合物由中藥材制成。本發(fā)明還涉及該組合物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向原料藥中加入8000毫升水,在裝有冷凝管的燒瓶中加熱回流6小時,然后過濾,得到濾液1和濾渣1,向濾渣2中加入6000毫升水,在裝有冷凝管的燒瓶中加熱5小時,過濾,得到濾液2和濾渣2,合并所述濾液1和所述濾液2,濃縮至6000毫升,冷卻至室溫,即得。本發(fā)明所述方法制得的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的組方合理,具有療效確切、安全方便、無毒副作用、價格低廉的特點。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醫(yī)藥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慢性盆腔炎是以反復發(fā)作,經(jīng)久不愈的以小腹或少腹疼痛拒按、墜脹,引及腰骼,伴有或不伴有低熱,白帶增多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盆腔炎癥。目前臨床上的一些方法治療效果有限,并且成本較高,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經(jīng)濟壓力。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該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0005]為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該藥物組合物由中藥材制成。
[0006]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所述的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中所述中藥材包含:甘草12份、白花蛇舌草8份、紅藤6份、當歸12份、赤芍12份、蒲公英10份、半枝蓮6份和敗醬草8份。
[0007]更優(yōu)選地,所述中藥材還包含:川芎15份、黃連6份、伸筋草5份、桅子9份、小花青風藤18份、艾納香葉9份、王不留行5份、井邊草12份、柴胡6份、水八角10份、枳殼8份、桑白皮8份、龍舌草15份、牛膝8份、桂枝12份、茳芒12份、黃芪9份、金銀花8份、陳皮15份、杜仲10份、丹參9份、萊菔子7份和桃仁7份。
[0008]更優(yōu)選地,所述藥物組合物可以是片劑、分散片、速溶片、崩解片、膠囊劑或灌腸劑。
[0009]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向原料藥中加入8000毫升水,在裝有冷凝管的燒瓶中加熱回流6小時,然后過濾,得到濾液I和濾渣1,向濾渣2中加入6000毫升水,在裝有冷凝管的燒瓶中加熱5小時,過濾,得到濾液2和濾渣2,合并所述濾液I和所述濾液2,濃縮至6000毫升,冷卻至室溫,即得。
[0010]優(yōu)選地,所述原料藥包含:甘草12份、白花蛇舌草8份、紅藤6份、當歸12份、赤芍12份、蒲公英10份、半枝蓮6份和敗醬草8份。
[0011]更優(yōu)選地,所述原料藥還包含:川芎15份、黃連6份、伸筋草5份、桅子9份、小花青風藤18份、艾納香葉9份、王不留行5份、井邊草12份、柴胡6份、水八角10份、枳殼8份、桑白皮8份、龍舌草15份、牛膝8份、桂枝12份、茳芒12份、黃芪9份、金銀花8份、陳皮15份、杜仲10份、丹參9份、萊菔子7份和桃仁7份。
[0012]目前已公認“整體觀念”、“辨證施治”、“復方使用”、“復方配伍用藥如用兵”是中醫(yī)最科學最有效的幾大優(yōu)勢,其中“復方配伍用藥如用兵”是非??茖W的中醫(yī)藥原創(chuàng)理論。中醫(yī)組方中各藥如行兵布陣那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嚴密配伍,是其優(yōu)于西藥配方的有效手段。中醫(yī)方劑理論認為,每一方劑,不僅需要根據(jù)病因病機選擇合適的藥物妥善配伍,同時也應該符合方劑的基本結構,即“君、臣、佐、使”的組方配伍理論,所謂“君、臣、佐、使”的組方配伍,就是其建立在對疾病病機的全方位判斷基礎上的科學配比。中醫(yī)用方通過多環(huán)節(jié)、多靶點整合調(diào)節(jié)的生物學機制,可以取得比西藥更持久、更綠色天然無毒副作用的治療效果,而這種療效是建立在上述中醫(yī)傳統(tǒng)原創(chuàng)理論的正確指導之上的,本發(fā)明正遵循了這一原則。
[0013]本發(fā)明的組合物中:小花青風藤和龍舌草為君藥;甘草、白花蛇舌草、紅藤、水八角、井邊草、蒲公英、黃連、金銀花、敗醬草、赤芍、柴胡、桅子、枳殼、陳皮、杜仲為臣藥;當歸、半枝蓮、川芎、伸筋草、艾納香葉、王不留行、桑白皮、牛膝、桂枝、茳芒、萊菔子和黃芪為佐藥;丹參和桃仁為使藥。在本發(fā)明中諸藥相合,組方合理,具有療效確切、安全方便、無毒副作用、價格低廉的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應該理解的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質(zhì)對本發(fā)明進行的簡單改進都屬于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范圍。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本發(fā)明中的百分數(shù)是重量百分數(shù)。
[0015]實施例本發(fā)明的灌腸劑
[0016]稱取甘草12克、 白花蛇舌草8克、紅藤6克、當歸12克、赤芍12克、蒲公英10克、半枝蓮6克、敗醬草8克、川芎15克、黃連6克、伸筋草5克、桅子9克、小花青風藤18克、艾納香葉9克、王不留行5克、井邊草12克、柴胡6克、水八角10克、枳殼8克、桑白皮8克、龍舌草15克、牛膝8克、桂枝12克、茳芒12克、黃芪9克、金銀花8克、陳皮15克、杜仲10克、丹參9克、萊菔子7克和桃仁7克,加入8000毫升水,在裝有冷凝管的燒瓶中加熱回流6小時,然后過濾,得到濾液I和濾渣1,向濾渣2中加入6000毫升水,在裝有冷凝管的燒瓶中加熱5小時,過濾,得到濾液2和濾渣2,合并所述濾液I和所述濾液2,濃縮至6000毫升,冷卻至室溫,即得。
[0017]實驗例
[0018]選擇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治療的慢性盆腔炎患者50例,診斷明確,年齡22-51歲,平均年齡(31.6±2.8)歲;病程1_7個月;平均(2.1±1.6)個月。入選標準:(I)符合慢性盆腔炎診斷標準;(2)年齡22-51歲;(3)對所應用藥物及成分不過敏。排除標準:(1)年齡〈18歲或者>55歲,(2)合并肝腎功能障礙;(3)合并免疫缺陷性疾病;(4)孕婦或正處于哺乳期女性;(5)合并精神障礙,無法配合治療和隨訪工作。
[0019]診斷標準
[0020]所有病例均符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發(fā)的《中醫(yī)病證診斷標準》中“帶下”的診斷標準。凡符合西醫(yī)慢性盆腔炎診斷或伴盆腔包塊者均可納入。
[0021]使用實施例中制備的灌腸劑來進行灌腸治療。取制備的灌腸劑100ml,待藥汁溫度為38°C左右時,患者取左側臥位,以18號導尿管插人肛門約15cm、約直腸與乙狀結腸移行區(qū),用50ml注射器緩慢注入50ml藥液后抬高臀部休息30min,早晚各I次,10天為I療程。療程間隙休息2天。
[0022]療效判定標準
[0023]治愈:患者癥狀和體征全部消失;顯效:患者大部分癥狀和體征消失,婦科檢查結果顯示改善明顯,B超提示炎性包塊明顯縮??;有效:患者癥狀、體征均有改善,B超提示炎性包塊縮小,按時包塊體積縮小范圍小于三分之二 ;無效:患者癥狀無改善,檢查結果顯示病情無變化或有進展。
[0024]結果
[0025]經(jīng)過治療,發(fā)現(xiàn)50例患者中,治愈32例,顯效11例,有效7例,總有效率為100%。且治療后,所有患者隨訪I個月,均未發(fā)現(xiàn)復發(fā)跡象。
[0026]典型病例
[0027]張某某,女,31歲,2013年2月初診。自述反復下腹墜脹疼痛、腰骶部酸痛2年,白帶增多半月。婦科檢查:子宮后位,活動受限、壓痛,右側附件處可捫及3cm X3cm X4cm包塊,有壓痛。血常規(guī)正常;B超檢查:子宮增大(宮腔>8.5cm),右側附件增厚。診斷為慢性盆腔炎。使用實施例中制備的灌腸劑來進行灌腸治療。取制備的灌腸劑100ml,待藥汁溫度為38°C左右時,患者取左側臥位,以18號導尿管插人肛門約15cm、約直腸與乙狀結腸移行區(qū),用50ml注射器緩慢注入50ml藥液后抬高臀部休息30min,早晚各I次,10天為I療程。療程間隙休息2天。自覺癥狀消失,婦科檢查包塊消失,白帶量少色白,B超檢查子宮、附件大小正常。隨訪I個月復查未反復。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組合物由中藥材制成。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材包含:甘草12份、白花蛇舌草8份、紅藤6份、當歸12份、赤芍12份、蒲公英10份、半枝蓮6份和敗醬草8份。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材還包含:川芎15份、黃連6份、伸筋草5份、桅子9份、小花青風藤18份、艾納香葉9份、王不留行5份、井邊草12份、柴胡6份、水八角10份、枳殼8份、桑白皮8份、龍舌草15份、牛膝8份、桂枝12份、茳芒12份、黃芪9份、金銀花8份、陳皮15份、杜仲10份、丹參9份、萊菔子7份和桃仁7份。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組合物可以是片劑、分散片、速溶片、崩解片、膠囊劑或灌腸劑。
5.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向原料藥中加入8000毫升水,在裝有冷凝管的燒瓶中加熱回流6小時,然后過濾,得到濾液I和濾渣1,向濾渣2中加入6000毫升水,在裝有冷凝管的燒瓶中加熱5小時,過濾,得到濾液2和濾渣2,合并所述濾液I和所述濾液2,濃縮至6000毫升,冷卻至室溫,即得。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藥包含:甘草12份、白花蛇舌草8份、紅藤6份、當歸12份、赤芍12份、蒲公英10份、半枝蓮6份和敗醬草8份。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藥還包含:川芎15份、黃連6份、伸筋草5份、桅子9份、小花青風藤18份、艾納香葉9份、王不留行5份、井邊草12份、柴胡6份、水八角10份、積殼8份、桑白皮8份、龍舌草15份、牛膝8份、桂枝12份、獲芒12份、黃芪9份、金銀花8份、陳皮15份 、杜仲10份、丹參9份、萊菔子7份和桃仁7份。
【文檔編號】A61K36/88GK104013704SQ201410280799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22日
【發(fā)明者】任紅霞 申請人:任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