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制劑,由下列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材制成:藏菖蒲10~20份、葶藶子10~20份、羅布麻葉10~20份、委陵菜5~15份、半楓荷5~15份、蓮生桂子花5~15份、翅莖香青5~15份、香櫞3~5份、桑白皮3~5份、紫蘇子3~5份、冬葵果1~3份、海狗腎1~3份。本發(fā)明的治療痔瘡的外用中藥洗劑是通過長期探索,結(jié)合民間經(jīng)驗,研制出從天然中藥材組合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有益效果是:療效好、療程短、副作用小、使用方便、成本低,使用安全可靠,方便衛(wèi)生。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制劑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shù)】
[0002] 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貧血,是指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nèi)貯存鐵 耗盡,繼之紅細胞內(nèi)鐵缺乏從而引起的貧血。由于鐵是組成血紅蛋白所必需的原料,缺鐵可 使血紅蛋白的含量減少,屬于中醫(yī)學的萎黃病,因此,缺鐵性貧血又稱黃胖、黃腫等。患者可 有乏力、易倦、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心悸、氣短、蒼白、心率增快、兒童生長發(fā)育遲緩、智 力低下、易感染等癥狀。中醫(yī)認為該病主要是脾胃虛弱、氣血虧虛、氣血生化乏源所致。目 前,對于缺鐵性貧血并沒有很好的可以根治的治療方法。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 為了彌補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療效好、療程短、使用方便、成本低 的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制劑。具體是通過如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制劑,由下列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材制成:藏菖蒲1(Γ20份、葶 藶子ΚΓ20份、羅布麻葉ΚΓ20份、委陵菜5~15份、半楓荷5~15份、蓮生桂子花5~15份、翅 莖香青5?15份、香櫞3飛份、桑白皮:Γ5份、紫蘇子:Γ5份、冬葵果廣3份、海狗腎廣3份。
[0004] 優(yōu)選地,一種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制劑,由下列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材制成:藏菖蒲 15份、葶藶子15份、羅布麻葉15份、委陵菜10份、半楓荷10份、蓮生桂子花10份、翅莖香 青10份、香櫞4份、桑白皮4份、紫蘇子4份、冬葵果2份、海狗腎2份。
[0005] 上述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為:稱取所述重量份的中藥材放入煎 藥器具內(nèi),加入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潔凈水,加水量以超過藥面2-3cm為度;煎煮前浸泡 半小時,使其充分濕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煎煮半小時,除去藥 渣,取湯劑即成。
[0006] 本發(fā)明的中藥制劑的服用方法為:一日一劑,一劑分兩次服用,七天為一療程。一 般連續(xù)服用兩個療程即可治愈。
[0007] 本發(fā)明的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制劑,具有補氣生血、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對缺鐵性 貧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見效快,療效顯著,復發(fā)率低,使用方便、成 本低,同時對預防貧血也有很好的作用。
[0008]
【具體實施方式】[0009] 實施例1 : 稱取藏菖蒲l〇g、葶藶子20g、羅布麻葉10g、委陵菜15g、半楓荷5g、蓮生桂子花15g、翅 莖香青5g、香櫞5g、桑白皮3g、紫蘇子5g、冬葵果lg、海狗腎3g放入煎藥器具內(nèi),加入符合 生活飲用水標準的潔凈水,加水量以超過藥面2-3cm為度;煎煮前浸泡半小時,使其充分濕 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煎煮半小時,除去藥渣,取湯劑即得一種 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制劑。
[0010] 實施例2 : 稱取藏菖蒲20g、葶藶子10g、羅布麻葉20g、委陵菜5g、半楓荷15g、蓮生桂子花5g、翅 莖香青15g、香櫞3g、桑白皮5g、紫蘇子3g、冬葵果3g、海狗腎lg放入煎藥器具內(nèi),加入符合 生活飲用水標準的潔凈水,加水量以超過藥面2-3cm為度;煎煮前浸泡半小時,使其充分濕 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煎煮半小時,除去藥渣,取湯劑即得一種 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制劑。
[0011] 實施例3: 稱取藏菖蒲15g、葶藶子15g、羅布麻葉15g、委陵菜10g、半楓荷10g、蓮生桂子花10g、 翅莖香青l(xiāng)〇g、香櫞4g、桑白皮4g、紫蘇子4g、冬葵果2g、海狗腎2g放入煎藥器具內(nèi),加入符 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潔凈水,加水量以超過藥面2-3cm為度;煎煮前浸泡半小時,使其充分 濕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煎煮半小時,除去藥渣,取湯劑即得一 種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制劑。
[0012] 臨床資料: 對安徽巢湖180例缺鐵性貧血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其中男性92例,女性88例,年 齡9至56歲,平均年齡31歲。隨即分成3個治療組,每組60人,治療組1采用實施例1的 中藥制劑治療;治療組2采用實施例2的中藥制劑治療;治療組3采用實施例3的中藥制劑 治療。
[0013] (1)治療方法: 一日一劑,一劑分兩次服用,七天為一療程。連續(xù)服用兩個療程。
[0014] (2)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缺鐵性貧血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功能恢復正常。
[0015] 有效:缺鐵性貧血臨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或基本消失。
[0016] 無效:缺鐵性貧血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與治療前相比無變化。
[0017] (3)治療效果: 治療組1 :臨床治愈42例,占70% ;有效18例,占30% ;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 ; 治療組2 :臨床治愈48例,占80% ;有效12例,占20% ;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 ; 治療組3 :臨床治愈54例,占90% ;有效6例,占10% ;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
[0018] 典型病例: 病例1 :黃某,女,33歲,公司白領(lǐng),2012年8月出現(xiàn)心悸氣短、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等癥 狀,經(jīng)檢查診為缺鐵性貧血,口服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中藥制劑2個療程后,癥狀全部消失,化 驗指標正常。隨訪半年未復發(fā)。
[0019] 病例2 :穆某,男,35歲,鋼廠工人,2013年3月出現(xiàn)頭暈目眩、心慌氣短、全是乏 力、面色蒼白等癥狀,經(jīng)醫(yī)院診斷為缺鐵性貧血,口服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中藥制劑2個療程 后,癥狀全部消失。隨訪半年未復發(fā)。
[0020] 病例3 :葉某,女,15歲,初三學生,2013年4月出現(xiàn)面色蒼白、乏力、心悸等癥狀, 經(jīng)醫(yī)院診斷為缺鐵性貧血,口服本發(fā)明實施例3的中藥制劑2個療程后,以上癥狀完全消 失。隨訪半年未復發(fā)。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材制成:藏菖蒲 ΚΓ20份、葶藶子ΚΓ20份、羅布麻葉ΚΓ20份、委陵菜5?15份、半楓荷5?15份、蓮生桂子花 5?15份、翅莖香青5?15份、香櫞3飛份、桑白皮:Γ5份、紫蘇子3飛份、冬葵果f3份、海狗 腎1~3份;制備方法為:稱取所述重量份的中藥材放入煎藥器具內(nèi),加入符合生活飲用水標 準的潔凈水,加水量以超過藥面2-3cm為度;煎煮前浸泡半小時,使其充分濕潤,以利藥汁 充分煎出;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煎煮半小時,除去藥渣,取湯劑即成。
【文檔編號】A61K36/888GK104042808SQ201410262931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6月13日
【發(fā)明者】魏放 申請人:魏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