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慢性咽炎的口服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口服中藥制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干海帶10-100g,龍葵10-25g,土牛膝10-50g,元參10-60g,蚤休10-40g,槐耳10-45g。本發(fā)明的口服中藥制劑能從根本上治療慢性咽炎,療效確切,治愈率高,愈后不易復發(fā),無毒副作用,且所用原料簡單,成本低廉。
【專利說明】治療慢性咽炎的口服中藥制劑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口服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0002]慢性咽炎中醫(yī)稱之為“喉痹”。主要臨床表現為咽部不適感,如干燥、發(fā)癢、灼熱、微痛及異物感,一般無疼痛,全身癥狀不明顯,查口因部呈暗紅色,有顆粒狀淋巴濾泡增生。慢性咽炎病變部位特殊,病因復雜,癥狀頑固。慢性咽炎通常分為以下癥型:
[0003]陰虛肺燥:咽喉干疼、灼熱,多言之后癥狀加重,干咳少痰,口干不欲多飲,午后及黃昏時癥狀明顯。咽部充血呈暗紅色,黏膜干燥,或有淋巴濾泡增生。舌紅,苔薄,脈細數。
[0004]痰熱蘊結:咽喉不適,受涼、疲勞、多言之后癥狀較重。咳嗽,咯痰黏稠,口渴喜飲。咽黏膜充血呈深紅色,肥厚,有黃白色分泌物附著。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0005]肺脾氣虛:咽喉不適但不欲飲,咳嗽,有痰易咳,平時畏寒,易感冒,神疲乏力,語聲低微,大便溏薄,舌苔白潤,脈細弱。
[0006]目前,治療慢性咽炎西醫(yī)多采用抗生素控制微生物感染和炎癥,但容易破壞粘膜的腺體分泌及疤痕攣縮,帶來咽干、咽痛加重的后果,有副作用,治標不治本。
【發(fā)明內容】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口服中藥制劑,原料簡單,成本低廉,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
[0008]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治療慢性咽炎的口服中藥制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干海帶IO-1OOg,龍葵10-25g, 土牛膝10-50g,元參10_60g,蚤休 10-40g,槐耳 10-45g。
[0009]優(yōu)選的,治療慢性咽炎的口服中藥制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干海帶60g,龍葵20g, 土牛膝40g,元參30g,蚤休40g,槐耳30g。
[0010]用法:水煎服,每日I劑,日2次,早晚分服。
[0011]本發(fā)明各中藥原料的藥理活性如下:
[0012]干海帶,咸,寒,歸肝、胃、腎經,消痰軟堅,利水退腫,止咳平喘,祛脂降壓、癭瘤、瘰疬、疝氣下墮、水腫、冠心病、散結抗癌。
[0013]龍葵,苦,寒,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用于疔瘡,癰腫,丹毒,跌打扭傷,慢性咳嗽痰喘,水腫,癌腫。根:苦、微甘,寒。用于痢疾,淋濁,帶下病,跌打損傷。
[0014]土牛膝,苦酸,平,歸心、肝、大腸經,活血散瘀,祛濕利尿,清熱解毒。治淋病,尿血,婦女經閉,癥瘕,風濕夫節(jié)痛,腳氣,水腫,痢疾,瘧疾,白喉,癰腫,跌打損傷。
[0015]元參,味苦咸,性微寒,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散結。主溫熱病熱和營血;身熱;煩渴;舌絳;發(fā)斑;骨蒸勞嗽;虛煩不寤;津傷便秘;目澀昏花;咽喉喉腫痛;瘰疬痰核;癰疽瘡毒。
[0016]蚤休,苦辛,寒,歸心、肝經,清熱解毒,平喘止咳,熄風定驚,消腫止血。主治癰腫,疔瘡,瘰疬,喉痹,慢性氣管炎,小兒驚風抽搐,蛇蟲咬傷,婦女經血不調,跌打損傷。
[0017]槐耳,苦,辛,性平,歸肝、脾、大腸經,止血;止??;抗癌。主痔瘡出血;便血;崩漏;痢疾;肝癌;肝炎?,F代醫(yī)學研究對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有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能增強溶菌酶活性,可以增強免疫功能。
[0018]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口服中藥制劑能從根本上治療慢性咽炎,療效確切,治愈率高,愈后不易復發(fā),無毒副作用,且所用原料簡單,成本低廉。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以下是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描述,但是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凡是不背離本發(fā)明構思的改變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0020]實施例1
[0021]治療慢性咽炎的口服中藥制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干海帶10g,龍葵25g, 土牛膝50g,元參40g,蚤休20g,槐耳IOg0
[0022]實施例2
[0023]治療慢性咽炎的口服中藥制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干海帶100g,龍葵15g, 土牛膝IOg,元參60g,蚤休IOg,槐耳20g。
[0024]實施例3
[0025]治療慢性咽炎的口服中藥制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干海帶60g,龍葵20g, 土牛膝40g,元參30g,蚤休40g,槐耳30g。
[0026]實施例4
[0027]治療慢性咽炎的口服中藥制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干海帶40g,龍葵IOg, 土牛膝30g,元參IOg,蚤休30g,槐耳45g。
[0028]方中,干海帶輕堅散結,消痰利水,散淤消腫;龍葵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土牛膝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元參涼血滋陰,瀉火解毒;蚤休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槐耳增強免疫功能。諸藥配伍,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0029]用本發(fā)明的口服中藥制劑對560例慢性咽炎患者進行臨床治療,統(tǒng)計結果如下:
[0030]治療方法:本發(fā)明口服中藥制劑水煎服,每日I劑,一日2次,早晚分服。
[0031]療效判斷標準:
[0032]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
[0033]好轉:臨床癥狀減輕或部分消失;
[0034]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
[0035]治療結果:治愈522例,好轉38例,無效O例,治愈率90%,總有效率100%。治愈患者愈后回訪半年均無復發(fā)。
[0036]典型病例I
[0037]李某某,女,25歲,咽喉疼痛5日,口服含化片、消炎片無效。見咽喉腫痛,咽腔后壁有顆粒狀突起,色紅赤,生撕發(fā)啞,發(fā)熱,口渴,舌紅苔黃,脈數。此方加減治療3劑,癥狀減輕,守方繼服4劑而愈?;卦L半年無復發(fā)。
[0038]典型病例2[0039] 秦某,男,45歲,上感后繼發(fā)咳嗽,呈無痰咳嗽,咽部干燥灼熱,并有聲音撕啞,咽喉部粘膜充血、腫脹,咽后淋巴濾泡隆起,并有粘稠分泌物附著。服用本發(fā)明中藥制劑,3日后好轉,5日痊愈。隨訪9個月未復發(fā)。
【權利要求】
1.治療慢性咽炎的口服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干海帶 1O-1OOg,龍葵 10-25g,土牛膝 10-50g,元參 10_60g,蚤休 10_40g,槐耳 10_45g。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慢性咽炎的口服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干海 帶60g,龍葵20g, 土牛膝40g,元參30g,蚤休40g,槐耳30g。
【文檔編號】A61P11/04GK103989891SQ201410253996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10日
【發(fā)明者】張峰 申請人: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