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涉及中醫(yī)藥領域,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質(zhì)量百分比的中藥原料制成:七葉一枝花6.7-8.3%、虎杖4.5-5.5%、四季青葉6.7-8.3%、半邊蓮4.5-5.5%、海桐皮4.5-5.5%、茜草4.5-5.5%、大葉紫蘇6.7-8.3%、澤蘭4.5-5.5%、穿山甲2.2-2.8%、乳香4.5-5.5%、沒藥4.5-5.5%、金國欖4.5-5.5%、金蕎麥6.7-8.3%、皂刺4.5-5.5%、白花蛇草6.7-8.3%、連翹6.7-8.3%、魚腥草6.7-8.3%;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散結(jié);對癥性強,顯效快,服用方便,治愈率95.57%。
【專利說明】 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
【背景技術】
[0002]痄腮,西醫(yī)稱謂流行性腮腺炎,是具有傳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冬春季為流行高峰,其它季節(jié)散發(fā)。好發(fā)于兒童和青少年,尤其是3-14歲兒童,成人也有發(fā)病的。其臨床表現(xiàn)為:起病較急,大多患者無前驅(qū)期癥狀,以耳下部腫大為首發(fā)病象,伴隨出現(xiàn)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倦怠、頭痛、低熱、結(jié)膜炎、咽炎等癥狀,繼而高熱,寒意、惡心、嘔吐、全身疼痛,數(shù)小時至1?2天后,腮腺顯著腫大,一側(cè)先腫脹,但也有兩側(cè)同時腫脹者;一般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發(fā)展,狀如梨形而具堅韌感,邊緣不清;局部皮膚緊張發(fā)亮,表面灼熱,但多不紅,有輕觸痛,部分患者可并發(fā)腦膜炎、胰腺炎、睪丸炎和心肌炎而出現(xiàn)相應癥狀。西醫(yī)認為: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治療主張臥床休息,滴注病毒唑、潘生丁等抗病毒藥物;口服潑尼松、阿司匹林等激素或解熱藥物。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大,且治療費用高。中藥的副作用小,治療效果好,治療費用低,中醫(yī)學認為:痄腮是由風溫邪毒引起的,風溫毒邪經(jīng)口鼻而入,壅阻少陽經(jīng)脈,經(jīng)脈壅滯,氣血郁結(jié),故見腮下腫脹疼痛。或發(fā)熱輕,一側(cè)或兩側(cè)耳下腮部腫大,壓之疼痛有彈性感,舌尖紅,苔薄白,脈浮數(shù);或壯熱,頭痛,煩躁,腮部漫腫,疼痛拒按,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或腮部腫脹,高熱不退,嗜睡,頸強,嘔吐,甚則昏迷,抽風,舌質(zhì)紅絳,苔黃糙,脈洪數(shù);或腮部腫脹,發(fā)熱,男性睪丸腫痛,女性少腹痛,舌質(zhì)偏紅,苔黃,脈弦數(shù)。由此可知,痄腮是分證型的,治療需要辯證。但是,目前治療痄腮的藥物,大多不區(qū)分證型,用一種藥物治療幾種證型的痄腮,其結(jié)果是,延誤了不對癥患者的治療。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對癥性強,治療效果好,顯效快,且服用方便的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
[0004]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發(fā)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該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質(zhì)量百分比的中藥原料制成:七葉一枝花6.7-8.3%,虎杖4.5-5.5 %、四季青葉6.7-8.3 %、半邊蓮4.5-5.5 %、海桐皮4.5-5.5 %、茜草4.5-5.5%、大葉紫蘇 6.7-8.3%、澤蘭 4.5-5.5%、穿山甲 2.2-2.8%、乳香 4.5-5.5%、沒藥
4.5-5.5%、金國欖 4.5-5.5%、金蕎麥 6.7-8.3%、皂刺 4.5-5.5%、白花蛇草 6.7-8.3%,連翹6.7-8.3%、魚腥草6.7-8.3% ;其中各中藥原料組分含量百分數(shù)之和等于100% ;優(yōu)化中藥原料組方為:七葉一枝花7.5%、虎杖5%、四季青葉7.5%、半邊蓮5%、海桐皮5%、茜草5%、大葉紫蘇7.5%、澤蘭5%、穿山甲2.5%、乳香5%、沒藥5%、金國欖5%、金蕎麥7.5 %、皂刺5 %、白花蛇草7.5%、連翹7.5%、魚腥草7.5%。該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由以下步驟制作:一、按七葉一枝花6.7-8.3%、虎杖4.5-5.5%、四季青葉
6.7-8.3%、半邊蓮 4.5-5.5%、海桐皮 4.5-5.5%、茜草 4.5-5.5%、大葉紫蘇 6.7-8.3%、澤蘭 4.5-5.5%、穿山甲 2.2-2.8%、乳香 4.5-5.5%、沒藥 4.5-5.5%、金國欖 4.5-5.5%、金蕎麥 6.7-8.3%、皂刺 4.5-5.5%、白花蛇草 6.7-8.3%、連翹 6.7-8.3%、魚腥草 6.7-8.3%的比例準確稱取炮制好的各中藥原料,在稱取各中藥原時,將穿山甲、乳香、沒藥混放在一起,將連翹、魚腥草混放在一起,將七葉一枝花、虎杖、四季青葉、半邊蓮、海桐皮、茜草、大葉紫蘇、澤蘭、金國欖、金蕎麥、皂刺、白花蛇草混放在一起;二、將混放在一起的穿山甲、乳香、沒藥放入烘箱內(nèi)的烘盤,控制55-60°C烘干至水分含量在5%以下,停止加熱,降至自然溫度,用低溫粉碎機粉碎成過100目篩的細藥粉,備用;三、將混放在一起的連翹、魚腥草放入多功能提取罐,加生活用水,加水量為連翹、魚腥草質(zhì)量之和的9-10倍,加熱提取揮發(fā)油,提取時間為100分鐘,提取完畢,取出揮發(fā)油放入冰箱冷藏備用,將多功能提取罐內(nèi)的藥液過濾,留渣,得過濾藥液;四、將混放在一起的七葉一枝花、虎杖、四季青葉、半邊蓮、海桐皮、茜草、大葉紫蘇、澤蘭、金國欖、金蕎麥、皂刺、白花蛇草放入煮藥鍋,加生活用水,加水量為所稱七葉一枝花、虎杖、四季青葉、半邊蓮、海桐皮、茜草、大葉紫蘇、澤蘭、金國欖、金蕎麥、皂刺、白花蛇草質(zhì)量之和的6-7倍,浸泡20分鐘,武火加熱至沸,改文火煎煮80分鐘,停止加熱,過濾,留渣,得一次藥液;五、將多功能提取罐中的藥渣并入煮藥鍋,加生活用水,加水量為七葉一枝花、虎杖、四季青葉、半邊蓮、海桐皮、茜草、大葉紫蘇、澤蘭、金國欖、金蕎麥、皂刺%、白花蛇草、連翹、魚腥草質(zhì)量之和的4-5倍,武火加熱至沸,改文火煎煮80分鐘,停止加熱,過濾,棄渣,得二次藥液;六、將過濾藥液、一次藥液、二次藥液都并入一個不銹鋼桶內(nèi),攪拌,得混合藥液,向混合藥液中添加皂土和甲殼素,其中皂土的添加量為混合藥液質(zhì)量的2-3%,甲殼素的添加量為混合藥液質(zhì)量的0.02%,4(TC保溫12小時,過濾,棄渣,得純凈藥液;七、將純凈藥液置于煮藥鍋,加熱濃縮至每毫升藥液相當于含中藥原料1-2克時停止加熱,降至自然溫度,將備用的細藥粉和揮發(fā)油加入其中,再加入甜葉菊甙、苯甲酸、丙酸,其中甜葉菊甙的添加量為濃縮藥液質(zhì)量的0.015-0.025%,苯甲酸和丙酸的添加量分別為濃縮藥液質(zhì)量的0.1-0.2%和0.1%,攪拌均勻,裝瓶,每瓶20毫升,加蓋,巴氏殺菌,貼標,即為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成品。
[0005]該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的服用方法為:
[0006]飯后半小時服用,7歲以下患者1次半瓶,8-15歲患者,1次1瓶,16歲以上患者1次2瓶,一日3次。
[0007]服藥禁忌:服藥期間禁食辛熱、腥膻,以及海鮮蝦蟹等食物。
[0008]該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的組方藥理為: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散結(jié)。其中:
[0009]七葉一枝花味苦,性涼;歸心經(jīng)、肝經(jīng)、肺經(jīng)、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具有敗毒抗癌、消腫止痛、清熱定驚、鎮(zhèn)咳平喘之功效。主治流行性乙型腦炎,胃痛,闌尾炎,淋巴結(jié)結(jié)核,扁桃體炎,腮腺炎,乳腺炎,毒蛇、毒蟲咬傷,瘡瘍腫毒。治癰腫肺癆久咳、跌打損傷、蛇蟲咬傷、淋巴結(jié)核、骨髓炎等癥。
[0010]虎杖味微苦,性微寒;歸肝、膽、肺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利膽退黃,祛風利濕,散瘀定痛,止咳化痰之功效。主治關節(jié)痹痛,濕熱黃疸,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血不下,癥瘕,咳嗽痰多,水火燙傷,跌打損傷,癰腫瘡毒。
[0011]四季青葉味苦、澀,性涼;歸肺、心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生肌斂瘡之功效。主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痢疾,腹瀉,膽道感染,尿路感染,冠心病心絞痛,燒燙傷,熱毒癰腫,下肢潰瘍,麻風潰瘍,濕疹,凍瘡,皸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外傷出血。藥理研究表明四季青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尤治熱癤癰腫初啟。
[0012]半邊蓮味甘,性平;歸心、肺、小腸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效。主治毒蛇咬傷、癰腫疔瘡、扁桃體炎、溫疹、足癬、跌打損傷、濕熱黃疸、闌尾炎、腸炎、腎炎、肝硬化腹水及多種癌癥。
[0013]海桐皮味苦,性溫;歸肝、脾經(jīng)?!毒V目》記載:能行經(jīng)絡,達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風殺蟲。主治肝炎,淋巴結(jié)腫大,腎炎水腫,糖尿病,白帶,胃痛,風濕關節(jié)痛,腰腿痛,跌打損傷。
[0014]茜草味苦,性寒;歸肝、心、腎、脾、心包經(jīng)。具有涼血止血,化瘀,通經(jīng)之功效。主治血熱吐衄,崩漏下血,血瘀經(jīng)閉,跌打損傷,風濕痹痛。
[0015]大葉紫珠味辛、苦,性平;歸心、肺經(jīng)。具有散瘀止血,消腫止痛之功效。葉主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外用治療外傷出血。根:跌打腫痛,風濕骨痛。
[0016]澤蘭味辛,性微溫;歸肝、膀胱經(jīng)。具有活血祛瘀,利尿退腫之功效。主治血滯經(jīng)閉、癥癜、產(chǎn)后瘀痛,水腫,跌打損傷。
[0017]穿山甲味咸,性微寒;歸肝、味經(jīng)。具有活血散結(jié),通經(jīng)下乳,消癰潰堅之功效。主治血瘀經(jīng)閉,癥瘕,風濕痹痛,乳汁不下,癰腫,瘰疬。
[0018]乳香辛苦溫,歸心、肝脾經(jīng)。調(diào)氣活血,定痛,追毒。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血刺痛。
[0019]沒藥味苦、辛,性平;歸肝、脾、心、腎經(jīng)。具有散血去瘀,消腫定痛之功效。主治治跌損,金瘡,筋骨,心腹諸痛,癥瘕,經(jīng)閉,癰疽腫痛,痔漏,目障。藥理研究: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本草綱目》:乳香活血,沒藥散血,皆能止痛消腫,生肌,故二藥每每相兼而用。
[0020]金果欖味苦,性寒;歸肺、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止痛之功效。主治肺熱咳嗽,瘡癰腫毒。
[0021]金蕎麥味辛、苦,性涼;歸肺、脾、胃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癰,祛風除濕之功效。主治毒瘡,蛇蟲咬傷,肺癰,肺熱咳喘,咽喉腫痛,痢疾,風濕痹證,跌打損傷,癰腫。
[0022]皂刺味辛,性溫;歸肝、胃經(jīng)。具有拔毒排膿,活血消腫之功效。主治癰腫,瘡毒,膿成未潰,疥癬。
[0023]白花蛇草味甘、淡,性微寒;歸胃、肺、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消痛散結(jié)、利尿除濕之功效。主治肺熱喘咳,咽喉腫痛,腸癰,癤腫瘡瘍,毒蛇咬傷,熱淋澀痛,水腫,痢疾,腸炎,濕熱黃疸,癌腫。
[0024]連翹味苦,性微寒;歸肺、心、膽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疏散風熱之功效。主治癰腫瘡毒,痰核瘰疬,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熱淋澀痛等。藥理研究:抗菌、抗炎。
[0025]魚腥草味辛,性微寒;歸肺、膀胱、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之功效。主治肺炎,肺膿瘍,熱痢,瘧疾,水腫,淋病,白帶,癰腫,痔瘡,脫肛,濕疹,禿瘡,疥癬。
[002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該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對癥性強,顯效快,服用方便,治愈率95.57%,有效率100%。
[0027]臨床資料分析
[0028]一、診斷依據(jù)
[0029]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1-94)痄腮的診斷標準制定。
[0030]1、發(fā)熱輕,一側(cè)或兩側(cè)耳下腮部腫大,邊緣不清,皮色不紅,壓之有痛感及彈性感,通常先見于一側(cè),然后見于另一側(cè)。
[0031]2、病前有痄腮接觸史。
[0032]3、血白細胞總數(shù)正常,或稍有增高和降低,淋巴細胞相對增加,尿和血淀粉酶可增聞。
[0033]4、B超檢查單側(cè)或雙側(cè)腮腺增大,內(nèi)回聲增粗、減低,不均勻,周圍淋巴結(jié)腫大。
[0034]5、舌尖紅,苔薄白,脈浮數(shù)。
[0035]二、療效標準
[0036]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1-94)痄腮的療效評定標準制定。
[0037]1、治愈:體溫正常,腮腫完全消失,無并發(fā)癥。
[0038]2、好轉(zhuǎn):腮腫及諸癥減輕。
[0039]3、未愈:腮腫未見改善,或出現(xiàn)變證。
[0040]三、療效結(jié)果分析
[0041]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確診溫毒襲表型痄腮患者271例,其中男性患者149例,女性患者122例,患者中年齡最小的2歲,年齡最大的35歲,服該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中藥合劑5-7天,治愈259例,治愈率95.57%,好轉(zhuǎn)12例,好轉(zhuǎn)率4.43%,有效率100%。
具體實施例
[0042]實施例1
[0043]按七葉一枝花7.5 %、虎杖5 %、四季青葉7.5 %、半邊蓮5 %、海桐皮5 %、茜草5%、大葉紫蘇7.5%、澤蘭5%、穿山甲2.5%、乳香5%、沒藥5%、金國欖5%、金蕎麥7.5%、皂刺5%、白花蛇草7.5%、連翹7.5%、魚腥草7.5%的比例準確稱取炮制好中藥原料100kg,其中七葉一枝花7.5kg、虎杖5kg、四季青葉7.5kg、半邊蓮5kg、海桐皮5kg、茜草5kg、大葉紫蘇7.5kg、澤蘭5kg、穿山甲2.5kg、乳香5kg、沒藥5kg、金國欖5kg、金蕎麥
7.5kg、皂刺5kg、白花蛇草7.5kg、連翹7.5kg、魚腥草7.5kg。在稱取各中藥原時,將穿山甲、乳香、沒藥混放在一起,將連翹、魚腥草混放在一起,將七葉一枝花、虎杖、四季青葉、半邊蓮、海桐皮、茜草、大葉紫蘇、澤蘭、金國欖、金蕎麥、皂刺、白花蛇草混放在一起;將混放在一起的穿山甲、乳香、沒藥放入烘箱內(nèi)的烘盤中,控制55-60°C烘干至水分含量在5%以下,停止加熱,降至自然溫度,用低溫粉碎機粉碎成過100目篩的細藥粉,備用;將混放在一起的連翹、魚腥草放入多功能提取罐,加生活用水150kg,加熱提取揮發(fā)油,提取時間為100分鐘,提取完畢,取出揮發(fā)油放入冰箱冷藏備用,將多功能提取罐內(nèi)的藥液過濾,留渣,得過濾藥液;將混放在一起的七葉一枝花、虎杖、四季青葉、半邊蓮、海桐皮、茜草、大葉紫蘇、澤蘭、金國欖、金蕎麥、皂刺、白花蛇草放入煮藥鍋,加生活用水500kg,浸泡20分鐘,武火加熱至沸,改文火煎煮80分鐘,停止加熱,過濾,留渣,得一次藥液;將多功能提取罐中的藥渣并入煮藥鍋,加生活用水400kg,武火加熱至沸,改文火煎煮80分鐘,停止加熱,過濾,棄渣,得二次藥液;將過濾藥液、一次藥液、二次藥液都并入一個不銹鋼桶,攪拌,得混合藥液,向混合藥液中添加皂土和甲殼素,其中皂土的添加量為混合藥液質(zhì)量的2-3%,甲殼素的添加量為混合藥液質(zhì)量的0.02%,40°C保溫12小時,過濾,棄渣,得純凈藥液;將純凈藥液置于煮藥鍋,加熱濃縮至55L,停止加熱,降至自然溫度,將備用的細藥粉和揮發(fā)油加入其中,再加入甜葉菊甙10.5g、苯甲酸90g、丙酸63g,攪拌均勻,裝瓶,每瓶20毫升,加蓋,巴氏殺菌,貼標,即為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成品。
[0044]用該中藥合劑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患者93例,治愈91例,治愈率97.85%,好轉(zhuǎn)2例,好轉(zhuǎn)率2.15%,有效率100%。
[0045]典型病例
[0046]劉XX,女,7歲,萊蕪市實驗學校學生,2011年3月22日,由家長帶領來我院就診,家長訴:患兒2天前右耳下腮部有點大,食欲不振、倦怠,咽喉疼痛,以為感冒了,讓其服了些治療感冒的藥物,未見效,今天發(fā)現(xiàn)左耳腮下也腫大了,聽說近日學校里好多學生都長痄腮,所以今天特帶其前來就診。實驗室檢查:白細胞3.9X109 / L,淋巴細胞比50.1,尿淀粉酶509U / L,血淀粉酶442U / L ;B超檢查:左右側(cè)腮腺體積分別為7.4X3.3cm和6.9X3.2cm,實質(zhì)回聲略低,欠均勻,血流顯示略豐富。診見:兩側(cè)耳下腿部腫大,邊緣不清,皮色不紅;舌尖紅,苔薄白,脈浮數(shù),體溫38.2°C診斷為溫毒襲表型痄腮,服用該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治療,服3天后,腮腫及諸癥減輕,又續(xù)服3天,體溫正常,腮腫完全消失,無并發(fā)癥。
[0047]實施例2
[0048]按七葉一枝花8.0%、虎杖5.0%、四季青葉7.0%、半邊蓮5.5%、海桐皮5.5%、茜草5.5%、大葉紫蘇7.0%、澤蘭5.0%、穿山甲2.5%、乳香5.0%、沒藥5.5 %、金國欖5.0%,金蕎麥7.0%、皂刺5.5 %、白花蛇草7.0%、連翹7.0%、魚腥草7.0 %的比例準確稱取炮制好的中藥原料100kg ;其中一枝花8kg、虎杖5kg、四季青葉7kg、半邊蓮5.5kg、海桐皮5.5kg、菌草5.5kg、大葉紫蘇7kg、澤蘭5kg、穿山甲2.5kg、乳香5kg、沒藥5.5kg、金國欖5kg、金蕎麥7kg、皂刺5.5kg、白花蛇草7kg、連翹7kg、魚腥草7kg。
[0049]制作方法同實施例1。
[0050]用該中藥合劑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患者85例,治愈80例,治愈率94.12%,好轉(zhuǎn)5例,好轉(zhuǎn)率5.88%,有效率100%。
[0051]典型病例
[0052]高XX,女,28歲,萊蕪市萊城區(qū)鵬泉街道辦事處小學教師。2011年12月18日來我院就診。主訴:雙側(cè)腮腺腫痛3天,初起曾在附近輸液治療,療效不佳,體溫37.9°C,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倦怠、頭痛,考慮到近期班上學生流行痄腮,可能被傳染了,所以特來就診。實驗室檢驗:白細胞4.1X 109 / L,淋巴細胞比52,尿淀粉酶478U / L,血淀粉酶349U /L ;B超檢查:左側(cè)腮腺體積增大,左右側(cè)腮腺大小分別5.1X2.7cm、4.8X2.8cm,形態(tài)正常,實質(zhì)回聲粗,欠均勻。診見:兩側(cè)耳下腮部腫大,邊緣不清,皮色不紅;舌尖紅,苔薄白,脈浮數(shù);診斷為溫毒襲表型痄腮,服用該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治療,連服7天后,體溫正常,腮腫完全消失,無并發(fā)癥。
[0053]實施例3
[0054]七葉一枝花7.0%、虎杖5.5%、四季青葉7.5%、半邊蓮5.0%、海桐皮5.0%、茜草5.0 %、大葉紫蘇7.5 %、澤蘭5.5 %、穿山甲2.5 %、乳香5.0 %、沒藥5.0 %、金國欖5.5%、金蕎麥7.0%、皂刺5.0 %、白花蛇草7.5%、連翹7.0%、魚腥草7.5 %的比例準確稱取炮制好的中藥原料100kg ;其中一枝花7kg、虎杖5.5kg、四季青葉7.5kg、半邊蓮5kg、海桐皮5kg、菌草5kg、大葉紫蘇7.5kg、澤蘭5.5kg、穿山甲2.5kg、乳香5kg、沒藥5kg、金國欖
5.5kg、金蕎麥7kg、皂刺5kg、白花蛇草7.5kg、連翹7kg、魚腥草7.5kg。
[0055]制作方法同實施例1。
[0056]用該中藥合劑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患者93例,治愈88例,治愈率94.62%,好轉(zhuǎn)5例,好轉(zhuǎn)率5.38%,有效率100%。
[0057]典型病例
[0058]楊X X,女,11歲,萊蕪市萊城區(qū)東風小學學生。2012年2月26日,由家長攜其來我院就診,家長訴:前1天,患兒雙耳下腫脹伴疼痛,食欲不振,頭痛,體溫可達38.5°C,由于近來學生中流行痄腮,所以今特來就診。實驗室檢驗:白細胞4.05X 109 / L,淋巴細胞比50.5,尿淀粉酶497U / L,血淀粉酶349U / L ;B超檢查:左側(cè)腮腺體約5.5X3.0cm,右側(cè)腿腺體約5.8X3.2cm,質(zhì)回聲略低欠均勻,血流顯示豐富;診見:兩側(cè)耳下腮部腫大,邊緣不清,皮色不紅;舌尖紅,苔薄白,脈浮數(shù);診斷為溫毒襲表型痄腮,服用該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治療,服4天后,腮腫及諸癥明顯減輕,又服2天,體溫正常,腮腫完全消失,無并發(fā)癥。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質(zhì)量百分比的中藥原料制成:七葉一枝花6.7-8.3%、虎杖4.5-5.5%、四季青葉6.7-8.3%、半邊蓮4.5-5.5%,海桐皮4.5-5.5 %、茜草4.5-5.5 %、大葉紫蘇6.7-8.3 %、澤蘭4.5-5.5 %、穿山甲2.2-2.8%、乳香 4.5-5.5%、沒藥 4.5-5.5%、金國欖 4.5-5.5%、金蕎麥 6.7-8.3%、皂刺4.5-5.5%、白花蛇草6.7-8.3%、連翹6.7-8.3%、魚腥草6.7-8.3%;其中各中藥原料組分含量百分數(shù)之和等于100% ;—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由以下步驟制作:一、按七葉一枝花6.7-8.3%、虎杖4.5-5.5%、四季青葉6.7-8.3%、半邊蓮4.5-5.5%、海桐皮4.5-5.5%、茜草 4.5-5.5%、大葉紫蘇 6.7-8.3%、澤蘭 4.5-5.5%、穿山甲 2.2-2.8%、乳香4.5-5.5%、沒藥 4.5-5.5%、金國欖 4.5-5.5%、金蕎麥 6.7-8.3%、皂刺 4.5-5.5%、白花蛇草6.7-8.3%、連翹6.7-8.3%、魚腥草6.7-8.3%的比例準確稱取炮制好的各中藥原料,在稱取各中藥原時,將穿山甲、乳香、沒藥混放在一起,將連翹、魚腥草混放在一起,將七葉一枝花、虎杖、四季青葉、半邊蓮、海桐皮、茜草、大葉紫蘇、澤蘭、金國欖、金蕎麥、皂刺、白花蛇草混放在一起;二、將混放在一起的穿山甲、乳香、沒藥放入烘箱內(nèi)的烘盤,控制55-60°C烘干至水分含量在5%以下,停止加熱,降至自然溫度,用低溫粉碎機粉碎成過100目篩的細藥粉,備用;三、將混放在一起的連翹、魚腥草放入多功能提取罐,加生活用水,加水量為連翹、魚腥草質(zhì)量之和的9-10倍,加熱提取揮發(fā)油,提取時間為100分鐘,提取完畢,取出揮發(fā)油放入冰箱冷藏備用,將多功能提取罐內(nèi)的藥液過濾,留渣,得過濾藥液;四、將混放在一起的七葉一枝花、虎杖、四季青葉、半邊蓮、海桐皮、茜草、大葉紫蘇、澤蘭、金國欖、金蕎麥、皂刺、白花蛇草放入煮藥鍋,加生活用水,加水量為所稱七葉一枝花、虎杖、四季青葉、半邊蓮、海桐皮、茜草、大葉紫蘇、澤蘭、金國欖、金蕎麥、皂刺、白花蛇草質(zhì)量之和的6-7倍,浸泡20分鐘,武火加熱至沸,改文火煎煮80分鐘,停止加熱,過濾,留渣,得一次藥液;五、將多功能提取罐中的藥渣并入煮藥鍋,加生活用水,加水量為七葉一枝花、虎杖、四季青葉、半邊蓮、海桐皮、茜草、大葉紫蘇、澤蘭、金國欖、金蕎麥、皂刺%、白花蛇草、連翹、魚腥草質(zhì)量之和的4-5倍,武火加熱至沸,改文火煎煮80分鐘,停止加熱,過濾,棄渣,得二次藥液;六、將過濾藥液、一次藥液、二次藥液都并入一個不銹鋼桶內(nèi),攪拌,得混合藥液,向混合藥液中添加皂土和甲殼素,其中皂土的添加量為混合藥液質(zhì)量的2-3%,甲殼素的添加量為混合藥液質(zhì)量的0.02%,40°C保溫12小時,過濾,棄渣,得純凈藥液;七、將純凈藥液置于煮藥鍋,加熱濃縮至每毫升藥液相當于含中藥原料1-2克時停止加熱,降至自然溫度,將備用的細藥粉和揮發(fā)油加入其中,再加入甜葉菊甙、苯甲酸、丙酸,其中甜葉菊甙的添加量為濃縮藥液質(zhì)量的0.015-0.025%,苯甲酸和丙酸的添加量分別為濃縮藥液質(zhì)量的0.1-0.2%和0.1%,攪拌均勻,裝瓶,每瓶20毫升,加蓋,巴氏殺菌,貼標,即為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成品。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溫毒襲表型痄腮的中藥合劑,其特征在于:優(yōu)化中藥原料組方為:七葉一枝花7.5 %、虎杖5 %、四季青葉7.5%、半邊蓮5 %、海桐皮5 %、茜草5%、大葉紫蘇7.5%、澤蘭5%、穿山甲2.5%、乳香5%、沒藥5%、金國欖5%、金蕎麥7.5%、皂刺5%、白花蛇草7.5%、連翹7.5%、魚腥草7.5%。
【文檔編號】A61P31/14GK104288445SQ201410014174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月4日
【發(fā)明者】郇鳳霞, 李美, 葛慶玲, 林利霞, 李延麗 申請人:郇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