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纖維瘤護理藥物及其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纖維瘤護理藥物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該藥為純中藥配方,主要由以下中草藥制成:全蝎、蜈蚣、蟾皮、天龍、白花蛇草、黃芪、夏枯草、枸杞、靈芝、生地、黨參、人參、五味子、白術、圓肉、丹皮、雞冠花、八月札、何首烏、豬苓、鱉甲、莪術、三棱、紅花、雞血藤、丹參、香附、赤芍、王不留行、威靈仙、甘草、天花粉、大棗、元胡、牛黃、姜炭、絹毛菊、敗醬草、鵝喉管、紫珠葉、蒲公英、女貞子、橘皮、郁金及七葉一枝花連翹、白芍、穿山甲、金銀花、乳香、雄黃、沒藥、白附子、山慈菇及車前子;該纖維瘤護理藥物具有療效顯著,無副作用的優(yōu)點。
【專利說明】一種纖維瘤護理藥物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纖維瘤護理藥物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纖維瘤由分化良好的皮下結(jié)締組織構(gòu)成,多發(fā)于中年人,一般增長到一定的直徑后就不會再增長,很少發(fā)生惡變,大部分都屬于良性腫瘤。治療方法可以用手術切除或藥物治療。因為纖維瘤基本都屬于良性腫瘤,對身體傷害不大,而手術切除除了費用較高外,手術后還要承受一定的疼痛,所以大部分人都是選擇藥物治療,現(xiàn)在的藥物基本都是西藥,可以抑制纖維瘤的增長,對消減纖維瘤的直徑也有一定的作用,可效果不顯著,并且存在很大的副作用。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療效顯著,無副作用的纖維瘤護理藥物。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
[0005]一種纖維瘤護理藥物,所述該藥為純中藥配方,主要由以下中草藥制成:全蝎、蜈蚣、蟾皮、天龍、白花蛇草、黃芪、夏枯草、枸杞、靈芝、生地、黨參、人參、五味子、白術、圓肉、丹皮、雞冠花、八月札、何首烏、豬苓、鱉甲、莪術、三棱、紅花、雞血藤、丹參、香附、赤芍、王不留行、威靈仙、甘草 、天花粉、大棗、元胡、牛黃、姜炭、絹毛菊、敗醬草、鵝喉管、紫珠葉、蒲公英、女貞子、橘皮、郁金及七葉一枝花;所述各中草藥重量份配比為:全蝎5g、蜈蚣2g、蟾皮5g、天龍10g、白花蛇草30g、黃苗25g、夏枯草35g、枸杞15g、靈芝10g、生地5g、黨參6g、人參8g、五味子10g、白術5g、圓肉10g、丹皮15g、雞冠花10g、八月札20g、何首烏20g、豬苓30g、鱉甲5g、莪術5g、三棱15g、紅花40g、雞血藤25g、丹參5g、香附10g、赤芍5g、王不留行15g、威靈仙5g、甘草25g、天花粉12g、大率5g、元胡10g、牛黃5g、姜炭10g、絹毛菊15g、敗醬草30g、鵝喉管10g、紫珠葉15g、蒲公英25g、女貞子20g、橘皮30g、郁金20g及七葉一枝花 20g。
[0006]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療效顯著,無副作用的纖維瘤護理藥物的制作方法。
[0007]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所述纖維瘤護理藥物的制作過程如下:
[0008]A、將全蝎、蜈蚣及蟾皮研磨成細粉,用500目篩過濾,然后加蜂王漿和蒸餾水煎煮3個小時,再用600目篩過濾,提取藥液備用;
[0009]B、將人參、黨參及丹參分別用蒸餾水煎煮2個小時,用300目篩過濾,提取藥液;
[0010]C、將步驟“B”中提取的藥液與步驟“A”中提取的藥液攪拌混合均勻后加入蒸餾水進行稀釋,稀釋后煎煮2個小時,再用600目篩過濾,靜置7個小時后,提取藥液備用;
[0011]D、將天龍、白花蛇草、黃芪、夏枯草、枸杞、靈芝、生地、五味子、白術、圓肉、丹皮、雞冠花、八月札、何首烏、豬苓、鱉甲、莪術、三棱、紅花、雞血藤、香附、赤芍、王不留行、威靈仙、甘草、天花粉、大棗、元胡、牛黃、姜炭、絹毛菊、敗醬草、鵝喉管、紫珠葉、蒲公英、女貞子、橘皮、郁金及七葉一枝花加水煎煮兩次,水量以沒過藥面為宜,第一次煎煮時間為2-3個小時,第二次煎煮時間為1-2個小時,煎煮好后,靜置20個小時,過濾提取藥液;
[0012]E、將靜置20個小時的藥液與“C”步驟中提取的藥液混合煎煮2次,第一次3個小時,第二次2個小時,用600目篩過濾,提取藥液,備用;
[0013]F、將“E”步驟所得的藥液加入PH調(diào)試劑,將PH值調(diào)至規(guī)定范圍,之后裝瓶封蓋。
[0014]本發(fā)明一種纖維瘤護理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純中藥制備而成,無任何副作用,且療效顯著。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0016]實施例:
[0017]本發(fā)明的一種纖維瘤護理藥物,所述該藥為純中藥配方,主要由以下中草藥制成:全蝎、蜈蚣、蟾皮、天龍、白花蛇草、黃芪、夏枯草、枸杞、靈芝、生地、黨參、人參、五味子、白術、圓肉、丹皮、雞冠花、八月札、何首烏、豬苓、鱉甲、莪術、三棱、紅花、雞血藤、丹參、香附、赤芍、王不留行、威靈仙、甘草、天花粉、大棗、元胡、牛黃、姜炭、絹毛菊、敗醬草、鵝喉管、紫珠葉、蒲公英、女貞子、橘皮、郁金及七葉一枝花;所述各中草藥重量份配比為:全蝎5g、蜈蟲公2g、蟾皮5g、天龍10g、白花蛇草30g、黃苗25g、夏枯草35g、枸杞15g、靈芝10g、生地5g、黨參6g、人參8g、五味子10g、白術5g、圓肉10g、丹皮15g、雞冠花10g、八月札20g、何首烏20g、豬苓30g、鱉甲5g、莪術5g、三`棱15g、紅花40g、雞血藤25g、丹參5g、香附10g、赤芍5g、王不留行15g、威靈仙5g、甘草25g、天花粉12g、大率5g、元胡10g、牛黃5g、姜炭10g、絹毛菊15g、敗醬草30g、鵝喉管10g、紫珠葉15g、蒲公英25g、女貞子20g、橘皮30g、郁金20g及七葉一枝花20g。
[0018]所述一種纖維瘤護理藥物的制備過程如下:
[0019]A、將全蝎、蜈蚣及蟾皮研磨成細粉,用500目篩過濾,然后加蜂王漿和蒸餾水煎煮3個小時,再用600目篩過濾,提取藥液備用;
[0020]B、將人參、黨參及丹參分別用蒸餾水煎煮2個小時,用300目篩過濾,提取藥液;
[0021]C、將步驟“B”中提取的藥液與步驟“A”中提取的藥液攪拌混合均勻后加入蒸餾水進行稀釋,稀釋后煎煮2個小時,再用600目篩過濾,靜置7個小時后,提取藥液備用;
[0022]D、將天龍、白花蛇草、黃芪、夏枯草、枸杞、靈芝、生地、五味子、白術、圓肉、丹皮、雞冠花、八月札、何首烏、豬苓、鱉甲、莪術、三棱、紅花、雞血藤、香附、赤芍、王不留行、威靈仙、甘草、天花粉、大棗、元胡、牛黃、姜炭、絹毛菊、敗醬草、鵝喉管、紫珠葉、蒲公英、女貞子、橘皮、郁金及七葉一枝花加水煎煮兩次,水量以沒過藥面為宜,第一次煎煮時間為2-3個小時,第二次煎煮時間為1-2個小時,煎煮好后,靜置20個小時,過濾提取藥液;
[0023]E、將靜置20個小時的藥液與“C”步驟中提取的藥液混合煎煮2次,第一次3個小時,第二次2個小時,用600目篩過濾,提取藥液,備用;
[0024]F、將“E”步驟所得的藥液加入PH調(diào)試劑,將PH值調(diào)至規(guī)定范圍,之后裝瓶封蓋。
[0025]本發(fā)明產(chǎn)品纖維瘤護理藥物的使用方法:采用肌肉注射方式,每次用量3_5g,一個星期一次,四個星期為一個療程。[0026]實驗例:
[0027]實驗對象:300名有纖維瘤表現(xiàn)的人,年齡在30歲至45歲之間,根據(jù)使用不同藥物,分為兩組,每組150人。
[0028]實驗方法:兩組人員分別使用2個月的藥物,第一組患者注射本發(fā)明產(chǎn)品藥物,第二組患者注射其它藥物。
[0029]實驗結(jié)果:
[0030]
【權利要求】
1.一種纖維瘤護理藥物,所述該藥為純中藥配方,主要由以下中草藥制成:全蝎、蜈蚣、蟾皮、天龍、白花蛇草、黃芪、夏枯草、枸杞、靈芝、生地、黨參、人參、五味子、白術、圓肉、丹皮、雞冠花、八月札、何首烏、豬苓、鱉甲、莪術、三棱、紅花、雞血藤、丹參、香附、赤芍、王不留行、威靈仙、甘草、天花粉、大棗、元胡、牛黃、姜炭、絹毛菊、敗醬草、鵝喉管、紫珠葉、蒲公英、女貞子、橘皮、郁金及七葉一枝花;所述各中草藥重量份配比為:全蝎5g、蜈蚣2g、蟾皮5g、天龍10g、白花蛇草30g、黃苗25g、夏枯草35g、枸杞15g、靈芝10g、生地5g、黨參6g、人參8g、五味子10g、白術5g、圓肉10g、丹皮15g、雞冠花10g、八月札20g、何首烏20g、豬苓30g、鱉甲5g、莪術5g、三棱15g、紅花40g、雞血藤25g、丹參5g、香附10g、赤芍5g、王不留行15g、威靈仙5g、甘草25g、天花粉12g、大率5g、元胡10g、牛黃5g、姜炭10g、絹毛菊15g、敗醬草30g、鵝喉管10g、紫珠葉15g、蒲公英25g、女貞子20g、橘皮30g、郁金20g及七葉一枝花 20g。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纖維瘤護理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將全蝎、蜈蚣及蟾皮研磨成細粉,用500目篩過濾,然后加蜂王漿和蒸餾水煎煮3個小時,再用600目篩過濾,提取藥液備用; B、將人參、黨參及丹參分別用蒸餾水煎煮2個小時,用300目篩過濾,提取藥液; C、將步驟“B”中提取的藥液與步驟“A”中提取的藥液攪拌混合均勻后加入蒸餾水進行稀釋,稀釋后煎煮2個小時,再用600目篩過濾,靜置7個小時后,提取藥液備用; D、將天龍、白花蛇草、黃芪、夏枯草、枸杞、靈芝、生地、五味子、白術、圓肉、丹皮、雞冠花、八月札、何首烏、豬苓、鱉甲、莪術、三棱、紅花、雞血藤、香附、赤芍、王不留行、威靈仙、甘草、天花粉、大率、元胡、牛黃、姜炭、絹毛菊、敗醬草、鵝喉管、紫珠葉、蒲公英、女貞子、橘皮、郁金及七葉一枝花加水煎煮兩次,水量以沒過藥面為宜,第一次煎煮時間為2-3個小時,第二次煎煮時間為1-2個小時,煎煮好后,靜置20個小時,過濾提取藥液; E、將靜置20個小時的藥液與“`C”步驟中提取的藥液混合煎煮2次,第一次3個小時,第二次2個小時,用600目篩過濾,提取藥液,備用; F、將“E”步驟所得的藥液加入PH調(diào)試劑,將PH值調(diào)至規(guī)定范圍,之后裝瓶封蓋。
【文檔編號】A61P35/00GK103768563SQ201310745445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30日
【發(fā)明者】劉玉含, 臧萍, 于義琴, 王巖, 管淑紅 申請人:劉玉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