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宮頸癌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宮頸癌的藥物。它由下述原料藥制成:黨參、靈芝、黃芪、熟地黃、五味子、當歸、雞血藤、白花蛇舌草、魚腥草、鴉膽子、山豆根、金銀花、茯苓、女貞子、牡丹皮、赤芍、石斛、紅花、莪術、黃芩、知母、雞內金、敗醬草、柴胡、枸杞子、香櫞、陳皮、木香、穿山甲和甘草。本發(fā)明可以有效治療宮頸癌,提高宮頸癌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降低死亡率。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宮頸癌的藥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宮頸癌的藥物,屬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宮頸癌是指發(fā)生在子宮陰道部及宮頸管的惡性腫瘤,該病早期多為接觸性出血;中晚期為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年輕患者也可表現(xiàn)為經期延長、經量增多,多數患者有陰道排液,還會出現(xiàn)尿頻、尿急、便秘、下肢腫痛等癥狀;還可引起輸尿管梗阻、腎盂積水及尿毒癥;晚期可有貧血、惡病質等全身衰竭癥狀。宮頸癌發(fā)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早婚、早育、多產及性生活紊亂的婦女有較高的患病率。
[0003]目前宮頸癌的治療方案以手術和放射治療為主,亦可采用中西醫(yī)綜合治療,但中晚期患者治愈率很低。傳統(tǒng)的手術和放、化療只能解決局部問題,放、化療后病情反復的不在少數。中醫(yī)中藥治療癌癥可減輕病人的癥狀和痛苦,且副作用小,療效穩(wěn)定,但目前的中藥治療效果不佳。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宮頸癌的藥物,它克服了現(xiàn)有藥物的不足,可有效治療宮頸癌。
[0005]本發(fā)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宮頸癌的藥物,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藥制成:黨參25克,靈芝10克,黃芪15克,熟地黃15克,五味子15克,當歸20克,雞血藤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魚腥草15克,鴉膽子15克,山豆根15克,金銀花20克,茯苓20克,女貞子20克,牡丹皮15克,赤芍15克,石斛15克,紅花25克,莪術20克,黃芩15克,知母15克,雞內金15克,敗醬草15克,柴胡20克,枸杞子15克,香櫞10克,陳皮15克,木香15克,穿山甲15克,甘草3克。
`[0006]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煮,每日I劑,分兩次早晚服用,連服30天為一療程。
[0007]藥理作用:
黨參:甘,平。入手、足太陰經氣分。補中益氣,生津,養(yǎng)血。用于中氣不足的體虛倦怠,脾胃虛弱,氣血兩虧,治體倦無力,肺氣虧虛。治食少,口渴,久瀉,脫肛。及氣血雙虧的面色萎黃,頭暈心悸等。
[0008]靈芝:甘,平。歸心、肺、肝、腎經。功效:補氣安神,止咳平喘。主治:用于眩暈不眠。心悸氣短,虛勞咳喘。
[0009]黃芪:性溫,味甘。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主治脾胃虛弱,食少倦怠,氣虛血脫,表虛自汗、盜汗。
[0010]熟地黃:甘,微溫。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用于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眩暈,耳鳴,須發(fā)早白。
[0011]五味子:酸、甘,溫。肺、心、腎經。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于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悸失眠。
[0012]當歸:甘辛,溫。入心、肝、脾經。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癥瘕結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竊,跌撲損傷。
[0013]雞血藤:味苦、微甘,性溫,歸肝經。具有行血補血、舒筋活絡之功?,F(xiàn)代研究表明,雞血藤有改善造血系統(tǒng)、擴張血管、增加組織血流量、調節(jié)免疫、抗血栓、抗腫瘤的作用。
[0014]白花蛇舌草:苦甘,寒。無毒,入心經、肝經、脾經。功效:清熱解毒;利濕。主治:肺熱喘咳;咽喉腫痛;腸癰;癤腫瘡瘍;毒蛇咬傷;熱淋澀痛;水腫;痢疾;腸炎;濕熱黃疸;擅長治療多種癌癥。
[0015]魚腥草:清熱解毒;排膿消癰;利尿通淋。主治:熱淋主肺癰吐膿;痰熱喘咳;喉哦;熱??;癰腫瘡毒。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治肺炎,瘧疾,水腫,淋病,白帶,癰腫,痔瘡,脫肛,濕疹,禿瘡,疥癬等。
[0016]鴉膽子:苦,寒;有小毒。歸大腸、肝經。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截瘧,止痢,腐蝕贅疣。用于痢疾,瘧疾;外治贅疣,雞眼。
[0017]山豆根:清火,解毒,消腫,止痛。治喉癰,喉風,喉痹,牙齦腫痛,喘滿熱咳。
[0018]金銀花:清熱,解毒。治溫病發(fā)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疬。
[0019]茯苓:甘、淡、平。入心、脾、肺經。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噦,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
[0020]女貞子:苦、甘、平。入肝、腎經。補肝腎,強腰膝。治陰虛內熱,頭暈,目花,耳鳴,腰膝酸軟,須發(fā)早白。滋補肝腎,明目烏發(fā)。用于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須發(fā)早白、目暗不明。
[0021]牡丹皮:清熱,涼血,和血,消瘀。治熱入血分,發(fā)斑,驚癇,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閉,癥瘕,癰瘍,撲損。
[0022]赤芍:苦,微寒。歸肝經。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于溫毒發(fā)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0023]石斛:甘淡微咸,寒。入胃、肺,腎經。生津益胃,清熱養(yǎng)陰。治熱病傷津,口干煩渴,病后虛熱,陰傷目暗。
[0024]紅花:辛,溫。入心、肝經?;钛ń?,去瘀止痛。治經閉,癥瘕,難產,死胎,產后惡露不行、瘀血作痛,癰腫,跌撲損傷。
[0025]莪術:苦,辛,溫。入肝、脾經。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腫大、心腹脹痛,積聚,婦女血瘀經閉,跌打損傷作痛,飲食積滯。
[0026]黃芩:苦,寒。入心、肺、膽、大腸經。瀉實火,去濕熱,止血,安胎。治高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
知母:苦,寒。入肺、胃、腎經。滋陰降火,潤燥滑腸。治煩熱消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
[0027]雞內金:消積滯,健脾胃。治食積脹滿,嘔吐反胃,瀉痢,疳積,消渴,遺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瘡。
[0028]敗醬草:性味性涼,味辛、苦。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用于闌尾炎、痢疾、腸炎、肝炎、眼結膜炎、產后瘀血腹痛、癰腫疔瘡。
[0029]柴胡:辛、微苦、微寒;歸肝、膽經。解表退熱,舒肝解郁,升舉陽氣。本品疏達善透,長于疏解肝膽郁熱,又能疏肝理氣, 為治療肝膽郁熱、肝郁氣滯所致脅肋疼痛要藥。[0030]枸杞子:甘,平。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于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萎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
[0031]香櫞:辛、苦、酸,溫。入肝、肺、脾經。功能與主治:理氣,舒郁,消痰,利膈。治胃痛脹滿,痰飲咳嗽氣塑,嘔噦少食。
[0032]陳皮:苦、辛,溫。歸肺、脾經。功能與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0033]木香:辛、苦,溫。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功能與主治: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脅、脘腹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
[0034]穿山甲:咸,微寒。歸肝、胃經。通經下乳,消腫排膿,搜風通絡。用于經閉癥瘕,乳汁不通,癰腫瘡毒,關節(jié)痹痛,麻木拘攣。
[0035]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藥。主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食物中毒等。甘草劑有抗炎和抗變態(tài)反映的功能,因此在西醫(yī)臨 床上主要作為緩和劑。
[0036]中醫(yī)認為宮頸癌屬于帶下,漏癥、癥瘕類的范疇。由于臟腑氣血失調,濕毒內侵,蘊積于下,損傷沖任二脈而成本病。中醫(yī)以辨證施治為原則,運用扶正祛邪的原則辨證施治。本發(fā)明將以上藥物組合后,藥效具有協(xié)同作用,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補益肝腎、滋陰養(yǎng)血、活血化瘀、軟堅化瘀、抗病毒之功效,可去除腫瘤的復發(fā)因素,減少轉移的機會,逐步增強免疫力。
[0037]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可以有效治療宮頸癌,提高宮頸癌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降低死亡率。以下結合臨床資料及典型病例對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進一步說明。
[0038]一、臨床觀察
1、臨床資料:選自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的門診及住院宮頸癌患者共91例,年齡為40-62歲,平均53.8歲。所有患者均經醫(yī)院診斷為宮頸癌,其中早期宮頸癌患者28例,中晚期宮頸癌患者63例。
[0039]2、治療方法:服用本發(fā)明藥物,水煎煮,分兩次早晚服用。I個月為I個療程。
[0040]3、療效評定標準:按照衛(wèi)生部《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中宮頸癌療效評定標準,以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B超或CT進行對照比較,以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進展(PD)進行療效評定。
[0041]4、治療結果:
近期療效:三個療程后57例CR,21例PR,13例SD,I例H)。CR+PR為85.7%。
[0042]遠期療效:對完全緩解的57例患者進行了隨訪,隨訪時間均在5年以上,8例失訪(變遷地址不詳)。31例具有5年的生存率。另外18例死于腫瘤復發(fā)轉移。
[0043]5、毒副作用分析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用于治療宮頸癌的藥物,經臨床試驗,表明其可有效抑制宮頸癌發(fā)展,改善患者癥狀、體征,且無明顯毒副作用。
[0044]二、典型病例:
例1:田某,女,51歲?;颊咭蚪^經5年后,白帶增多,色黃有臭味,伴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半年多,去醫(yī)院檢查8月經當地醫(yī)院婦科檢診斷為鱗狀上皮癌。臨床診斷:宮頸癌二期。之后經化療兩次病情加重。小腹疼痛,大便不爽,尿少色黃。服用本發(fā)明藥物一個月后,癥狀明顯好轉,黃帶減少,疼痛減輕。繼續(xù)服用該藥物三個療程,癥狀基本消失,飲食正常,精神如常人。
例2:孫某,女,41歲。患者因腰部酸痛小腹脹滿一月余,白帶增多近一年,近月余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及接觸性出血。經陰道涂片,病理診斷為子宮頸癌。服用本發(fā)明中藥治療一療程,癥狀減輕,陰道出血減少。繼續(xù)服用該藥物三個療程,癥狀消失,飲食正常,精神如常人。
例3,趙某,女,41歲?;颊甙肽陙頃r常下腹痛,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白帶多且有異味。經某醫(yī)院病理切片診斷為子宮頸癌。經手術、化療治療后病情加重。經服用本發(fā)明藥物治療兩個療程后,出血癥狀基本消除,下腹疼痛減輕,體質變好,繼續(xù)服用本發(fā)明藥物三個療程后,并發(fā)癥現(xiàn)象全部消失。
【具體實施方式】
[0045]實施例1
配方:黨參25克,靈芝10克,黃芪15克,熟地黃15克,五味子15克,當歸20克,雞血藤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魚腥草15克,鴉膽子15克,山豆根15克,金銀花20克,茯苓20克,女貞子20克,牡丹皮15克,赤芍15克,石斛15克,紅花25克,莪術20克,黃芩15克,知母15克,雞內金15克,敗醬草15克,柴胡20克,枸杞子15克,香櫞10克,陳皮15克,木香15克,穿山甲15克,甘草3克。
[0046]配制及服用方法 :水煎煮,每日I劑,分兩次早晚服用,連服30天為一療程。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宮頸癌的藥物,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藥制成:黨參25克,靈芝10克,黃芪15克,熟地黃15克,五味子15克,當歸20克,雞血藤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魚腥草15克,鴉膽子15克,山豆根15克,金銀花20克,茯苓20克,女貞子20克,牡丹皮15克,赤芍15克,石斛15克,紅花25克,莪術20克,黃芩15克,知母15克,雞內金15克,敗醬草15克,柴胡20克,枸杞子 15克,香櫞10克,陳皮15克,木香15克,穿山甲15克,甘草3克。
【文檔編號】A61P35/00GK103611094SQ201310673190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12日
【發(fā)明者】王學玲, 李華, 趙霞 申請人:王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