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該中藥包括生白附子、細辛、白芥子。本發(fā)明細辛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生白附子、白芥子解毒活血、散結消腫。本發(fā)明藥物配方簡單,組成合理,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善治濕熱型膝骨關節(jié)炎,適合制成各種外用制劑,便于攜帶,使用方便。
【專利說明】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醫(y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骨關節(jié)炎(osteoarthritis)系由于老年或其他原因如創(chuàng)傷、關節(jié)的先天性異常、關節(jié)畸形等引起關節(jié)軟骨的非炎癥性退行性變及關節(jié)邊緣骨贅形成,臨床可產(chǎn)生關節(jié)疼痛、活動受限和關節(jié)畸形等癥狀。骨關節(jié)炎的名稱極多,如肥大性骨關節(jié)炎、退行性關節(jié)炎、退變性關節(jié)炎、增生性骨關節(jié)炎或骨關節(jié)病等,國內統(tǒng)一使用骨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炎以手的遠端和近端指間關節(jié),膝、肘和肩關節(jié)以及脊柱關節(jié)容易受累,而腕、踝關節(jié)則較少發(fā)病。
[0003]骨關節(jié)炎的病因比較復雜,包括慢性損傷、肥胖、老化、超負荷運動、飲食、性別、種族、環(huán)境、細胞因子,以及免疫因素等等。分為寒濕阻滯型、濕熱蘊結型、氣血虛衰型、肝腎虧損型四種類型。寒濕阻滯型主要證狀為患病局部發(fā)涼(出冷汗)固定性劇痛,且沉重發(fā)板,嚴重者活動困難,甚至呈癱瘓狀態(tài),失去勞動能力,脈沉緩或沉緊,舌質淡苔白滑或白膩。
[0004]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為老年性患者常見疾病,臨床大多采取保守治療,主要是以休息為主,并發(fā)癥也顯而易見:因久臥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減緩,易造成患者雙下肢靜脈血栓,甚者機體產(chǎn)生應激反應,誘發(fā)腦功能障礙,出現(xiàn)身熱、譫語等癥狀。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制備方法。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下列的`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本發(fā)明所述的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的:
生白附子20~40份,細辛15~40份,白芥子20~50份;
優(yōu)選地,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的:
生白附子25~35份,細辛20~35份,白芥子25~40份;
更優(yōu)選地,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的:
生白附子30份,細辛30份,白芥子30份。
[0007]以下是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的藥材來源:
生白附子: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塊莖除去雜質制得。味辛,性;有毒。歸胃、肝經(jīng)。能逐寒濕、鎮(zhèn)痙、祛風痰,定驚搐,解毒散結止痛。用于中風痰壅,口眼歪斜,語言澀謇,痰厥頭痛,偏正頭痛,喉痹咽痛,破傷風;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傷。
[0008]細辛:為馬5?鈴科植物北細辛 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CMaxim.)Kitag.、漢城細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或華細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全草。味辛,性溫。歸心、肺、腎經(jīng)。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
[0009]白芥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種子。味辛;性溫。歸肺;肝;脾;胃;心包經(jīng)。化痰逐飲;散結消腫。主咳喘痰多;胸滿脅痛;肢體麻木;關節(jié)腫痛;濕痰流注;陰疽腫毒。
[0010]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了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的活性成分的制備方法,該方法是采用水提或40-90%體積百分濃度的乙醇提取。具體的制備方法如下:
方案一:取全部3味藥材,加入相當于這3味藥材總重量I~3倍的體積比濃度為40%~70%的乙醇浸潰12~48小時,然后用體積比濃度為40%~60%的乙醇以每分鐘約占原料總重量0.2%~0.6%的速度進行滲漉,收集相當于這3味藥材總重量5-10倍量的滲漉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相當于3味藥材總重量的I~2倍,濾過,所得濾液即為活性成分。
[0011]方案二:取全部3味藥材,浸潰提取3-4次,每次加入藥材總重量2-4倍的50_90%乙醇浸潰12-60小時,傾取上清液,壓榨藥渣,合并上清液和壓榨液,過濾,濃縮至相當于藥材總重量4~6倍,即得活性成分。
[0012]方案三:取全部3味藥材,加水提取2-3次,每次加水量相當于藥材總重量的6-12倍,每次提取時間為1-3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濾液濃縮至60 - 80°C下相對密度為1.10-1.30的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為40-70%,靜置12-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60 —80°C時相對密度為1.10-1.25的浸膏,即得活性成分。 [0013]方案四:取全部3味藥材,粉粹,過80-100目篩,即得。
[0014]本發(fā)明所述的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可以與醫(yī)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配合,制成各種常用制劑。
[0015]例如,可以通過下列方法之一制備為各種常見外用劑型:
方法1:酊劑
取方案1-3所得活性成分,按酊劑的常規(guī)制備方法,制成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的酊劑。
[0016]方法2:軟膏劑
取方案1-3所得活性成分,按酊劑的常規(guī)制備方法,制成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的酊劑。
[0017]軟膏劑。
[0018]方法3:凝膠貼膏劑
取全部3味藥材,用40-80%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乙醇用量為藥材總量的4-10倍,提取時間為1-4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濾液濃縮至60-80°C時相對密度為1.10-1.25的浸膏;將浸膏與適量的親水性基質混勻后,涂膏蓋襯,切片,即得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的凝膠貼膏劑。
[0019]方法4:洗劑
取全部3味藥材,加入相當于這8味藥材總重量I~2倍的40%~60%的乙醇浸潰12~48小時,然后用40%~60%的乙醇以每分鐘約占原料總重量0.2%~0.6%的速度進行滲漉,收集相當于這8味藥材總重量5-10倍量的滲漉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相當于8味藥材總重量的I~2倍,濾過,得到藥液A,藥液A即為活性成分;在活性成分中加入甘油,制成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的洗劑。
[0020]方法5:散劑取全部3味藥材,加水提取2-3次,每次加水量相當于藥材總重量的8-12倍,每次提取時間為1-3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加入乙醇使含醇量為50-70%,靜置12-48小時,濾去沉淀物,干燥,粉碎,即得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的散劑。
[0021]風寒濕外邪侵襲、痹阻經(jīng)絡,久而關節(jié)變形,活動受限,形成骨痹,這是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發(fā)病的重要因素。由于風寒濕邪閉阻經(jīng)絡,血行瘀滯,不通則痛,因此治療方法以溫通經(jīng)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本發(fā)明生白附子可驅風泄?jié)?,逐痹行痰,侵襲入體的風寒濕邪被驅逐后,經(jīng)絡則通,通則不涌;細辛性溫,可溫通經(jīng)絡,現(xiàn)代醫(yī)學證實細辛中的去甲烏堿對大鼠踝關節(jié)腫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對寒濕血滯引起的關節(jié)痛有良好的療效;白芥子溫中散寒、通經(jīng)絡、消腫毒,解因風寒經(jīng)絡閉阻形成骨痹。本發(fā)明藥物配方簡單,組成合理,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善治濕熱型膝骨關節(jié)炎,且優(yōu)選制成藥膏,便于攜帶,使用方便。
[0022]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本發(fā)明對因風、寒、濕、痰濁、瘀血痹阻經(jīng)絡,所致膝關節(jié)重著疼痛、屈伸不利、活動受限有顯著療效,對多年舊患亦有同樣顯著的療效。
[0023]2、臨床試驗結果表明,本發(fā)明的中藥通過外敷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優(yōu)于對照組青鵬軟膏;并且在臨床施治的過程中,未見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0024]3、本發(fā)明的外用制劑能迅速緩解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患者關節(jié)疼痛,減少內服藥物用量,避免胃腸道反應降低藥效,以及導致肝腎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
[0025]本發(fā)明提供的中藥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地進步。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應該理解的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質對本發(fā)明進行的簡單改進都屬于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范圍。除非另有說明,本發(fā)明中的乙醇量的百分數(shù)是體積百分數(shù),v/v表示溶液的體積比。
[0027]實施例1
生白附子20g細辛15g白芥子20g
取全部3味藥材,加入藥材總重量I倍的40%乙醇浸潰12小時,然后用40%乙醇以每分鐘約占原料總重量0.2%的速度進行滲漉,收集相當于這3味藥材總重量5倍量的滲漉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相當于3味藥材總重量I倍的溶液,濾過,所得濾液即為活性成分。
[0028]實施例2
生白附子40g細辛40g白芥子50g
取全部3味藥材,加入藥材總重量2倍的60%乙醇浸潰48小時,然后用60%乙醇以每分鐘約占原料總重量0.6%的速度進行滲漉,收集相當于這3味藥材總重量10倍量的滲漉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相當于3味藥材總重量2倍的溶液,濾過,所得濾液即為活性成分。
[0029]實施例3
生白附子25g細辛20g白芥子25g
取全部3味藥材,加入藥材總重量2倍的50%乙醇浸潰24小時,然后用50%乙醇以每分鐘約占原料總重量0.3%的速度進行滲漉,收集相當于這3味藥材總重量8倍量的滲漉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相當于3味藥材總重量2倍的溶液,濾過,所得濾液與適量抗氧劑、拋射劑混合均勻,即得本發(fā)明氣霧劑。
[0030]實施例4
生白附子35g細辛35g白芥子40g
取全部3味藥材,加入藥材總重量I倍的70%乙醇浸潰48小時,然后用70%乙醇以每分鐘約占原料總重量0.4%的速度進行滲漉,收集相當于這3味藥材總重量6倍量的滲漉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相當于3味藥材總重量2倍的溶液,濾過,所得濾液加入適量黏合劑、保濕劑、填充劑等輔料,攪拌均勻,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即得本發(fā)明凝膠貼膏劑。
[0031]實施例5
生白附子30g細辛30g白芥子30g
取全部3味藥材,加入藥材總重量3倍的60%乙醇浸潰36小時,然后用60%乙醇以每分鐘約占原料總重量0.5%的速度進行滲漉,收集相當于這3味藥材總重量9倍量的滲漉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相當于3味藥材總重量I倍的溶液,濾過,所得濾液與適量的水溶性基質配合,攪拌均勻,即得本發(fā)明軟膏劑。
[0032]實施例6 生白附子35g細辛20g白芥子50g
取全部3味藥材,浸潰提取3次,每次加入藥材總重量2倍的50%乙醇浸潰12小時,傾取上清液,壓榨藥渣,合并上清液和壓榨液,過濾,濃縮至相當于藥材總重量4倍,即得活性成分。
[0033]實施例7
生白附子40g細辛32白芥子20g
取全部3味藥材,浸潰提取4次,每次加入藥材總重量4倍的90%乙醇浸潰60小時,傾取上清液,壓榨藥渣,合并上清液和壓榨液,過濾,濃縮至相當于藥材總重量6倍,即得活性成分。
[0034]實施例8
生白附子25g細辛IOg白芥子40g
取全部3味藥材,加水提取3次,每次加水量相當于藥材總重量的12倍,三次提取時間分別為3小時、2小時、I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濾液濃縮至80°C下相對密度為1.10的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為70%,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80°C時相對密度為1.10的浸膏,即得活性成分。
[0035]實施例9
生白附子30g細辛40g白芥子20g
取全部3味藥材,加水提取2次,每次加水量相當于藥材總重量的6倍,兩次提取時間分別為3小時、2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濾液濃縮至60°C下相對密度為1.30的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為40%,靜置1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25的浸膏,即得活性成分。
[0036]實施例10
生白附子200g細辛300g白芥子400g取全部3味藥材,粉粹,過80-100目篩,即得本發(fā)明粉劑。
[0037]使用時用醋將粉劑調成稀糊狀,敷于膝關節(jié)處。
[0038]臨床試驗 I病例選擇
治療組:隨機治療50例,患者年齡范圍63.02±6.9歲之間,病程時間在6.25±3.9年。
[0039]對照組:隨機治療50例,患者年齡范圍61.26±7.2之間,病程時間在6.01 ±4.1年。
[0040]2診斷標準
2.1診斷標準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骨關節(jié)炎診治指南(2007年版)》[4], X線分級參照Kellgren-1awrence放射學診斷標準。
[0041]2.2納入與排除標準
2.2.1納入標準符合本病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為寒濕痹阻型,主要癥狀為:膝關節(jié)重著疼痛、屈伸不利、活動受限,遇陰雨天或寒冷季節(jié)癥狀加重。舌質紫黯,苔白滑或白膩,脈沉遲。年齡50-70歲,近I個月內未用同類藥物治療,半年內未使用激素類或非留體抗炎藥。
[0042]2.2.2排除標準①并發(fā)病影響到關節(jié)者,如牛皮癬、夏科氏關節(jié)病、急性創(chuàng)傷等;②病情的轉變不能較準確描述者;③過敏體質及對多種藥物過敏者;④合并心血管、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依從性差,不能按規(guī)定外洗,無法判定療效者X線表現(xiàn)為IV級,即關節(jié)間隙嚴重變窄,有大量骨贅者;⑦關節(jié)內有大量積液者。
[0043]3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衛(wèi)生部制定發(fā)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癥狀、體征量表評分計分比(療效指數(shù))判定療效。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尼莫地平法)
臨床痊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率> 95% ;
顯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95%〉證候積分減少率> 70% ;
有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70%〉證候積分減少率> 30% ;
無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率〈30%。
[0044]4治療方法
治療組:以本發(fā)明實施例4的凝膠貼膏劑敷于患處,每日I次,連續(xù)2周為I療程。
[0045]對照組:青鵬軟膏,青海金訶藏藥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次/日,涂于患處,連續(xù)2周為I個療程。
[0046]5臨床治療結果
表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_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的: 生白附子20~40份,細辛15~40份,白芥子20~50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的: 生白附子25~35份,細辛20~35份,白芥子25~40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的: 生白附子30份,細辛30份,白芥子30份。
4.如權利要求1一 3之一所述的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采用水提或40-90%體積百分濃度的乙醇提取制備而成。
5.如權利要求1一 3之一所述的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通過以下方法制備而成的: 取全部3味藥材,加入相當于這3味藥材總重量I~3倍的體積比濃度為40%~70%的乙醇浸潰12~48小時,然后用體積比濃度為40%~60%的乙醇以每分鐘約占原料總重量0.2%~0.6%的速度進行滲漉,收集相當于這3味藥材總重量5-10倍量的滲漉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相當于3味藥材總重量的I~2倍,濾過,所得濾液即為活性成分。
6.如權利要求1一 3之一所述的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通過以下方法制`備而成的: 取全部3味藥材,浸潰提取3-4次,每次加入藥材總重量2-4倍的50-90%乙醇浸潰12-60小時,傾取上清液,壓榨藥渣,合并上清液和壓榨液,過濾,濃縮至相當于藥材總重量4~6倍,即得活性成分。
7.如權利要求1一 3之一所述的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通過以下方法制備而成的: 取全部3味藥材,加水提取2-3次,每次加水量相當于藥材總重量的6-12倍,每次提取時間為1-3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濾液濃縮至60 - 80°C下相對密度為1.10-1.30的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為40-70%,靜置12-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60 — 80°C時相對密度為1.10-1.25的浸膏,即得活性成分。
8.如權利要求1一 3之一所述的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粉劑是通過以下方法制備而成的: 取全部3味藥材,粉粹,過80-100目篩,即得。
9.一種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制劑,包括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的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與醫(yī)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
【文檔編號】A61K36/714GK103655768SQ201310660446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10日
【發(fā)明者】黃承軍, 梁冬波, 徐敏, 覃智斌, 唐福宇, 馬立嵩, 王繼, 王潤生, 關威 申請人:柳州市中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