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急性心衰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配方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急性心衰的中藥,其特征是:原料藥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紅花12~16%、當歸9~12%、地龍6~9%、豬苓5~9%、羅布麻9~13%、福壽草6~9%、郁金3~6%、干姜5~7%、丹皮5~7%、紫蘇葉3~5%、白頭翁3~6%、巴戟天3~6%、紫菀3~6%、麥冬2~5%、菌陳2~4%、川芎3~5%,將上述16味原料藥加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治療急性心衰療效高,無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治療急性心衰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成藥制劑,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治療急性心衰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急性心力衰竭(心衰)臨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為常見,急性右心衰竭則較少見。急性左心衰竭指急性發(fā)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異常所致的心肌收縮力明顯降低、心臟負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驟降、肺循環(huán)壓力突然升高、周圍循環(huán)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環(huán)充血而出現(xiàn)急性肺淤血、肺水腫并可伴組織器官灌注不足和心原性休克的臨床綜合征。急性右心衰竭是指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縮力急劇下降或右心室的前后負荷突然加重,從而引起右心排血量急劇減低的臨床綜合征。急性心衰可以突然起病或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礎上急性加重,大多數(shù)表現(xiàn)為收縮性心衰,也可以表現(xiàn)為舒張性心衰;發(fā)病前患者多數(shù)合并有器質性心血管疾病。對于在慢性心衰基礎上發(fā)生的急性心衰,經治療后病情穩(wěn)定,不應再稱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治療,多年來一直依賴于洋地黃、利尿劑、血管擴張劑等治療,由于其發(fā)病率、死亡率較高,合并癥多,又易反復。且以中老年人多見,因其各臟器功能低下,對于常用的藥物較易產生耐受性或毒性反應。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的技術不足,提供一種治療急性心衰的中藥,成本低,治療急性心衰的療效高,無毒副作用。
[0004]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急性心衰的中藥,其特征是:原料藥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紅花12~16%、當歸9~12%、地龍6~9%、豬苓5~9%、羅布麻9~13%、福壽草6~9%、郁金3~6%、干姜5~7%、丹皮5~7%、紫蘇葉3~5%、白頭翁3~6%、巴戟天3~6%、紫菀3~6%、麥冬2~5%、菌陳2~4%、川彎3~5%,將上述16味原料藥加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
[0005]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治療急性心衰療效高,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06]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0007]實施例1:
[0008]采用紅花、當歸、地龍、豬苓、羅布麻、福壽草、郁金、干姜、丹皮、紫蘇葉、白頭翁、巴戟天、紫菀、麥冬、菌陳、川芎為原料藥制備而成。其組分(重量%)每付為紅花13.7、當歸10.3、地龍8.2、豬苓8.1、羅布麻10.3、福壽草8.2、郁金4.1、干姜6.3、丹皮6.2、紫蘇葉
4.1、白頭翁3.9、巴戟天4.1、紫菀3.9、麥冬3.4、菌陳2.1、川芎3.1。取上述16味原料總重量為146克,加水至900~1000ml,水漫過藥面,浸泡2~3小時,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然后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慢煎熬40分鐘左右,去渣得濾液150ml左右,藥渣再加水200~300ml,煎15~20分鐘,去渣得濾液50~70ml,共得200~220ml左右藥液,即制得治療急性心衰的中藥湯劑,裝入無菌玻璃瓶內,密封瓶蓋備用。每日一劑分2次口服,每次空腹服100 ~110ml。
[0009]本發(fā)明紅花能活血通經,去瘀止痛。能作為活血通經藥?;钛叙?利氣止痛。養(yǎng)血,活血;當歸可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地龍性寒味咸。其味咸,性寒。功能為清熱、鎮(zhèn)痙、止喘、利尿。主治高熱狂躁、驚風抽搐、頭痛目赤、喘息痰熱、中風、半身不遂等病證;豬苓味甘、淡,平,歸腎、膀胱經。利水滲濕。治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帶下,免疫增強作用;羅布麻清火,降壓,強心,利尿。治心臟病,高血壓,神經衰弱,肝炎腹脹,腎炎浮腫;福壽草養(yǎng)心安神、清肝瀉火。強心,利尿。治心悸,水腫,入心、肝、腎三經;郁金辛、苦,寒。歸肝、心、肺經。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用于經閉痛經,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fā)狂,黃疸尿赤;干姜具有抗?jié)?、抑制腸管收縮、利膽、抗缺氧、抗血栓及抗血小板聚集、鎮(zhèn)吐、解熱、鎮(zhèn)痛、抗炎、抗菌、滅螺、抗血吸蟲等作用;丹皮性微寒,味苦辛,無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能。主治斑疹吐血,血滯經閉,經前發(fā)勢,癰腫瘡毒,損傷瘀血,陰虛發(fā)勢,無汗;紫蘇葉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能,主治風寒感冒、咳嗽、胸腹脹滿,惡心嘔吐等癥。種子也稱蘇子,有鎮(zhèn)咳平喘、社痰的功能;白頭翁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燥濕殺蟲的功效,主治熱毒痢疾,鼻衄,血痔,帶下,陰癢,癰瘡;巴戟天補腎助陽,強筋壯骨,祛風除濕。主治:腎虛,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宮冷,風寒濕痹,腰膝酸軟,風濕肢氣;紫菀潤肺下氣,化痰止咳。主咳嗽,肺虛勞嗽,肺痿肺癰,咳吐膿血,小便不利。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勞嗽咳血;麥冬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菌陳清熱利濕,退黃。主治:黃疸,小便不利,濕瘡瘙癢等,藥理學研究有利膽,保護肝功能,解熱,抗炎,降血脂,降壓,擴冠等作用;川芎行氣開郁,活血止痛。行氣開郁,法風燥濕,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16味中草藥巧妙組方,科學配伍:相須、相使可以起到協(xié)同作用,能提高藥效;相畏、相殺可以減輕或消除毒副作用,藥物相互協(xié)調作用,共奏“急性心衰”之特效。
[0010]本發(fā)明各原料還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比)混合的實施例來實現(xiàn),其加工
方法與實施例一相同。
[0011]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急性心衰的中藥,其特征是:原料藥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紅花12~16%、當歸9~12%、地龍6~9%、豬苓5~9%、羅布麻9~13%、福壽草6~9%、郁金3~6%、干姜5~7%、丹皮5~7%、紫蘇葉3~5%、白頭翁3~6%、巴戟天3~6%、紫菀3~6%、麥冬2~5%、菌陳2~4%、川芎3~5%,將上述16味原料藥加水浸泡,煎熬后去洛得濾 液。
【文檔編號】A61P9/04GK103520680SQ201310480290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姜浩, 于建林 申請人:姜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