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套扎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領(lǐng)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手術(shù)用的套扎器。
背景技術(shù):
現(xiàn)有的套扎器,在出廠前,套圈就安裝在套扎器上,套圈長期套在套扎器上處于疲勞狀態(tài),這樣會使套圈加速老化,韌性降低,在術(shù)后也容易脫落,如果不將套圈套于套扎器上,則將套圈套于套扎器上的工序也比較繁瑣,不便于手術(shù)時操作。
實用新型內(nèi)容基于此,針對現(xiàn)有套扎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能保證套圈的持續(xù)彈力、便于手術(shù)的套扎器?!け緦嵱眯滦偷募夹g(shù)方案是一種套扎器,包括負壓吸引管和套于負壓吸引管上的推進管,所述推進管的長度小于所述負壓吸引管的長度,所述負壓吸引管的一端為負壓吸引接口,另一端為套圈套入端。負壓吸引管的負壓吸引接口用于連接負壓器,套圈套入端用于將套圈套在上面。在進行手術(shù)時,將負壓吸引管的裝有套圈的端部移至需要做手術(shù)處,將負壓吸引管的吸附口對準需要套扎的組織,將待套扎的組織吸入負壓吸引管中,然后推動推進管,推進管便可使套圈從負壓吸引管上脫落而套于組織上,最終完成整個手術(shù)。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該套扎器還包括滑動手柄,該滑動手柄設于所述推進管上。目的是通過沿著負壓吸引管的長度方向移動滑動手柄,便可使推進管移動,從而使套在套圈套入端上的套圈從負壓吸引管上脫落而套于組織上。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該套扎器還包括內(nèi)部空心的操作手柄,所述負壓吸引管的中部設于所述操作手柄內(nèi),所述推進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操作手柄內(nèi),另一端位于所述操作手柄外,所述操作手柄內(nèi)設有使所述推進管滑動復位的滑動復位機構(gòu)。此種結(jié)構(gòu)的設計,只需通過滑動復位機構(gòu)實現(xiàn)推進管的往復運動。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滑動復位機構(gòu)包括套于推進管外部的復位彈簧、設于推進管外壁的推動片和中部鉸接于操作手柄上的活動扳手,所述復位彈簧一端連接所述推動片,另一端連接所述操作手柄內(nèi)壁,所述活動扳手的一端設于所述操作手柄內(nèi),且該端部與所述推動片鉸接,所述活動扳手的另一端設于所述操作手柄外。這樣的結(jié)構(gòu)設計,只需用手扳動活動扳手,便可通過使推進管滑動而使套圈脫離負壓吸引管套于組織上,并且通過復位彈簧的設計,可使推進管滑動后回位。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負壓吸引管的套圈套入端連接有尖錐形的套圈頭。通過尖錐形的套圈頭可更加方便將套圈套于負壓吸引管的套圈套入端。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套圈頭具有可卡接于所述負壓吸引管內(nèi)部的連接頭。目的是便于套圈頭能方便取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2](I)能保證套圈的持續(xù)彈力,更加便于手術(shù),通過負壓吸引管的負壓吸引,便可將待扎套的組織吸引到套扎器中;(2)通過將套圈首先撐大并移至套扎器的負壓吸引管的端部,然后通過推進管推向收納好的組織,通過套圈的收緊力,迫使組織供血不足,實現(xiàn)切除的效果。
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3是圖2中A部的局部放大圖;圖4是圖2中B部的局部放大圖;·[0018]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所述的套扎器與擴肛器配合使用的示意圖;圖6是圖5所示擴肛器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 100-滑動手柄,101-操作手柄,102-負壓吸引管,103-推進管,104-負壓吸引接口,105-套圈頭,106-復位彈簧,107-推動片,108-活動扳手,109-套圈,110-避讓門,111-組織吸引窗,112-手柄,113-視光源。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I :如圖I所示,一種套扎器,包括滑動手柄100、負壓吸引管102和套于負壓吸引管102上的推進管103,所述推進管103的長度小于所述負壓吸引管102的長度。所述負壓吸引管102的一端為負壓吸引接口 104,另一端為套圈套入端。所述滑動手柄100設于所述推進管103上,并且滑動手柄100與推進管103為一體成型制成。本實施例中,所述負壓吸引管102的套圈套入端連接有尖錐形的套圈頭105,所述套圈頭105具有可卡接于所述負壓吸引管102內(nèi)部的連接頭。套圈頭105便通過卡接的方式連接于負壓吸引管102的套圈套入端。在進行手術(shù)時,先將套圈109用手撐大,然后套在負壓吸引管102的套圈套入端。再將負壓吸引管102的裝有套圈109的端部移至需要做手術(shù)處,將負壓吸引管102的吸附口對準需要套扎的組織,將待套扎的組織吸入負壓吸引管102中,然后推動推進管103,推進管103便可使套圈109從負壓吸引管102上脫落而套于組織上,最終完成整個手術(shù)。實施例2 如圖2到圖4所示,一種套扎器,包括操作手柄101、負壓吸引管102和套于負壓吸引管102上的推進管103,操作手柄101的內(nèi)部為空心,所述推進管103的長度小于所述負壓吸引管102的長度。所述負壓吸引管102的一端為負壓吸引接口 104,另一端為套圈套入端。所述負壓吸引管102的中部設于所述操作手柄101內(nèi),所述推進管103的一端位于所述操作手柄101內(nèi),另一端位于所述操作手柄101外,所述操作手柄101內(nèi)設有使所述推進管103滑動復位的滑動復位機構(gòu)。[0030]所述滑動復位機構(gòu)包括套于推進管103外部的復位彈簧106、設于推進管103外壁的推動片107和中部鉸接于操作手柄101上的活動扳手108,所述復位彈簧106 —端連接所述推動片107,另一端連接所述操作手柄101內(nèi)壁,所述活動扳手108的一端設于所述操作手柄101內(nèi),且該端部與所述推動片107鉸接,所述活動扳手108的另一端設于所述操作手柄101外。本實施例中,所述負壓吸引管102的套圈套入端連接有尖錐形的套圈頭105,所述套圈頭105具有可卡接于所述負壓吸引管102內(nèi)部的連接頭。套圈頭105便通過卡接的方式連接于負壓吸引管102的套圈套入端。如圖5、圖6所示,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所述的套扎器與擴肛器配合使用的示意圖,圖6是擴肛器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本實施例2所述的套扎器,最好和擴肛器配合使用。在擴肛器上最好設置一個避讓門110,可便于在手術(shù)過程中,套扎器可以有更大的活動空間,降低手術(shù)的難度。擴肛器上還可設置一個組織吸引窗111,套扎器可以透過此窗口來吸 附組織。為便于醫(yī)生操作,可在擴肛器上設置一個供醫(yī)生握持的手柄112。如果條件允許,也可在擴肛器上設置一個視光源113,可以改善手術(shù)的可視效果,降低手術(shù)的難度,同時,還可以將此光源設計為內(nèi)窺鏡,可以在顯示器上放大顯示。在與擴肛器配合使用進行痔瘡手術(shù)時,實施例2所述的套扎器的操作及工作過程如下首先,將擴肛器緩慢置入肛門內(nèi),通過視光源113調(diào)整擴肛器的角度,使得待套扎的組織靠近擴肛器的組織吸引窗111處,固定擴肛器。其次,從包裝中取出套扎器和套圈109等部件,套圈頭105的尖錐插入套圈109內(nèi),用手移動套圈109,使套圈109通過套圈頭105,最終到達負壓吸引管102的端部。再次,拔掉套圈頭105,將負壓吸引管102的裝有套圈109的一端移至擴肛器,將負壓吸引管102的吸附口對準需要套扎的組織,將待套扎的組織吸入負壓吸引管102中,然后推動推進管103,套圈109從負壓吸引管102上脫落而套于組織上,取出套扎器和擴肛器,完成整個手術(shù)。取出套扎器后,可以再次裝入套圈109,重復以上操作。在套扎過程中,可以旋轉(zhuǎn)擴肛器的角度,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套扎,根據(jù)臨床需求,每個套扎器可以配有多個套圈109。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gòu)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套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負壓吸引管和套于負壓吸引管上的推進管,所述推進管的長度小于所述負壓吸引管的長度,所述負壓吸引管的一端為負壓吸引接口,另一端為套圈套入端。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套扎器,其特征在于,該套扎器還包括滑動手柄,該滑動手柄設于所述推進管上。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套扎器,其特征在于,該套扎器還包括內(nèi)部空心的操作手柄,所述負壓吸引管的中部設于所述操作手柄內(nèi),所述推進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操作手柄內(nèi),另一端位于所述操作手柄外,所述操作手柄內(nèi)設有使所述推進管滑動復位的滑動復位機構(gòu)。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復位機構(gòu)包括套于推進管外部的復位彈簧、設于推進管外壁的推動片和中部鉸接于操作手柄上的活動扳手,所述復位彈簧一端連接所述推動片,另一端連接所述操作手柄內(nèi)壁,所述活動扳手的一端設于所述操作手柄內(nèi),且該端部與所述推動片鉸接,所述活動扳手的另一端設于所述操作手柄外。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負壓吸引管的套圈套入端連接有尖錐形的套圈頭。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頭具有可卡接于所述負壓吸引管內(nèi)部的連接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套扎器,包括負壓吸引管和套于負壓吸引管上的推進管,所述推進管的長度小于所述負壓吸引管的長度,所述負壓吸引管的一端為負壓吸引接口,另一端為套圈套入端。該套扎器還包括滑動手柄,該滑動手柄設于所述推進管上。本實用新型能保證套圈的持續(xù)彈力,更加便于手術(shù),通過負壓吸引管的負壓吸引,便可將待扎套的組織吸引到套扎器中。
文檔編號A61B17/12GK202699215SQ20122036426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7月25日
發(fā)明者趙日升, 季佐 申請人:廣州市實聯(lián)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