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小兒疝氣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小兒疝氣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疝氣是小兒常見的疾病,疝氣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和后天的因素,先天是因生理的缺陷,胎兒降生前睪丸部下降至陰囊內(nèi),但是30-40%的胎兒出生后3-4個月鞘突尚未閉合,可引起各種變異,后天因素是年老體弱造成腹壁肌肉萎縮,疝氣便借力而出。疝氣可通過中藥和西藥治療,西藥采用手術療法,但對小兒不宜,往往需要3歲以上才可以手術。中藥用疝氣帶、五核湯治療,但是治療效果不佳,易復發(fā)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緩解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和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小兒疝氣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制備方法簡單,配方合理,治療小兒疝氣快速而有效,而且本發(fā)明配方中富含多種營養(yǎng)豐富的中草藥,對人體具有增強體質(zhì)的療效。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治療小兒疝氣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川楝子8-12克、大茴香8-12克、廣木香5-7克、炒山楂8-12克、赤茯苓8_12克、木通5_7克、吳茱萸子2_4克、荔枝核8-12份、蓖麻子2-4粒、青皮4-6克和肉桂4-6克。所述的治療小兒疝氣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川楝子10克、大茴香10克、廣木香6克、炒山楂I O克、赤茯苓10克、木通6克、吳茱萸子3克、荔枝核10、蓖麻子3粒、青皮5克和肉桂5克。所述的治療小兒疝氣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然后共研粗末,棉布作袋裝藥縫合封好。本發(fā)明外敷于肚臍穴,作兩個袋輪換,三日痛止,7日回縮腫消,上方為三歲小兒量、大人增量,作大、中、小三型。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制備方法簡單,配方合理,治療小兒疝氣快速而有效,而且本發(fā)明配方中富含多種營養(yǎng)豐富的中草藥,對人體具有增強體質(zhì)的療效。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治療小兒疝氣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川楝子10克、大茴香10克、廣木香6克、炒山楂I O克、赤茯苓10克、木通6克、吳茱萸子3克、荔枝核10、蓖麻子3粒、青皮5克和肉桂5克。治療小兒疝氣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然后共研粗末,棉布作袋裝藥縫合封好。外敷于肚臍穴,作兩個袋輪換,三日痛止,7日回縮腫消,上方為三歲小兒量、大人增量,作大、中、小三型。
實施例2 :患疝氣的陳洋,男,2歲,先天性疝氣,父母非常擔心,醫(yī)生建議手術,但是父母但是小孩太小,不能手術,后經(jīng)醫(yī)生介紹,2008年4月7日,購買本發(fā)明藥物,外敷一周后,疝氣癥狀有所減少,一個月 后他的疝氣完全消失,至今未復發(fā)。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小兒疝氣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川楝子8-12克、大茴香8-12克、廣木香5-7克、炒山楂8-12克、赤茯苓8_12克、木通5_7克、吳茱萸子2-4克、荔枝核8-12份、蓖麻子2-4粒、青皮4-6克和肉桂4_6克。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小兒疝氣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川楝子10克、大茴香10克、廣木香6克、炒山楂I O克、赤茯苓10克、木通6克、吳茱萸子3克、荔枝核10、蓖麻子3粒、青皮5克和肉桂5克。
3.一起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小兒疝氣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然后共研粗末,棉布作袋裝藥縫合封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小兒疝氣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主要是將組成原料川楝子、大茴香、廣木香、炒山楂、赤茯苓、木通、吳茱萸子、荔枝核、蓖麻子、青皮和肉桂按一定重量份比例混合制成藥袋。本發(fā)明制備方法簡單,配方合理,治療小兒疝氣快速而有效,而且本發(fā)明配方中富含多種營養(yǎng)豐富的中草藥,對人體具有增強體質(zhì)的療效。
文檔編號A61K36/77GK102697940SQ20121013729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7日
發(fā)明者童國錦 申請人:童國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