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是用于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的中藥。
背景技術:
尿潴留是肛腸疾病術后最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率高,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對術區(qū)創(chuàng)面恢復不利。因此,如何有效防治術后尿潴留的發(fā)生,是肛腸專業(yè)醫(yī)護人員應解決的問題。一方面由于肛腸病人多存在濕熱體質,本身有尿路感染尿潴留的潛在風險。另一方面, 肛腸病術后肛門腫痛,反射性引起尿道括約肌痙攣,增加排尿阻力,又由于濕熱元氣虧損排尿無力,致排尿不出,下腹脹痛,引起泌尿系感染等并發(fā)癥。病人精神緊張,怕引起肛門術后大出血,不敢用力排尿。目前的治療辦法是讓病人多飲水,按摩下腹部,熱敷,聽流水聲或針灸等,如果無效則給予導尿。這些辦法有的效果不理想,或者給病人帶來很大痛苦,尤其是男性病人,導尿可能給病人帶來一定傷害。肛腸病人術后每次排便時疼痛刺激會反復引起尿道括約肌痙攣致排尿困難反復發(fā)作,有些病人甚至需要持續(xù)導尿,可達一周,給病人帶來很大痛苦,給泌尿系帶來很大傷害。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的中藥藥物,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該藥物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數(shù)比的原料制成的中藥制劑車錢子9 15、白花蛇舌草15 30、生黃芪9 30、黨參10 30、白術30 60、 獲茶10 15、薏米仁9 30、車前草5 15、升麻3 10、桔梗3 10、甘草2 9。各原料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車錢子15、白花蛇舌草30、生黃芪20、黨參10、白術10、 茯苓15、薏米仁15、車前草15、升麻3、桔梗6、甘草9。本組藥物以清熱解毒,燥濕利水為主, 輔以理氣,安神,止痛。適用于治療濕熱型病人,濕熱型病人小便赤短、大便燥結或黏滯。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各原料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車錢子6、白花蛇舌草10、生黃芪25、黨參25、白術50、 茯苓10、薏米仁10、車前草5、升麻8、桔梗4、甘草4。本組藥物以補血益氣行氣,通利水道為主,輔以排毒,鎮(zhèn)靜止痛。適用于治療氣血兩虛病人,氣虛血虛病人體乏無力,運輸無力, 膀胱元氣無權,排尿困難,大便干燥。各原料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車錢子12、白花蛇舌草20、生黃芪15、黨參15、白術40、 茯苓12、薏米仁13、車前草10、升麻6、桔梗5、甘草6。本組藥物兼具清熱燥濕、溫陽補虛,固護正氣之效用。適用于治療虛實夾雜病人,虛實夾雜病人正氣不足,邪氣亢盛,小便不利。所述的中藥制劑為湯劑、散劑、膏劑、或膠囊劑。所述湯劑的煎服方法為以克為單位按照所述的重量份數(shù)比稱取各原料藥,將全部原料放入400 500毫升冷水中浸泡30分至60分鐘后,武火煮沸后,文火煎30 40分鐘,濾出藥汁;二煎加入冷水或開水300 400毫升,武火煮沸后,文火再煎20 25分鐘, 兩次濾出藥汁摻勻,分早晚兩次服用。按照中醫(yī)理論,肛腸病術后尿潴留是濕熱內生,濕熱下注,氣滯血瘀,血敗肉腐形成炎癥,術后濕熱邪氣未盡,元氣虧損,膀胱元氣無權所致。病理性質本虛標實,虛實夾雜。 因此選用本發(fā)明中藥組份用于清熱解毒,燥濕利水,活血化瘀,補氣益氣理氣,止痛安神,通經(jīng),通水道等從而達到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的目的。本發(fā)明使用的車錢子用于清熱利尿, 主小便不利;白花蛇舌草用于清熱解毒,活血利尿;生黃芪用于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 斂瘡生??;黨參用于氣血兩虧,體倦無力;白術用于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茯苓用于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薏米仁用于軟堅、利水;升麻用于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用于瘡瘍腫痛。桔梗用于理氣、活血、排膿,安神。甘草用于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上述中藥合用標本兼治,清熱燥濕,通利水道;補氣益氣行氣,氣機調暢,運輸有力;活血化瘀軟堅排膿。上述中藥合用全身調理,氣血調和,即能利尿治療尿潴留,又能促進肛腸病術后恢復。本發(fā)明藥物一般制備成湯劑服用,按照通常的中藥水煎法以克為單位按照所述的重量份數(shù)比稱取各原料藥,將全部原料放400500毫升冷水中浸泡30分至60分鐘后,武火煮沸后,文火煎30分鐘,濾出藥汁;二煎加入冷水或開水300 400毫升,武火煮沸后,文火再煎20 25分鐘,兩次濾出藥汁摻勻,早晚各一次。本發(fā)明中藥臨床使用表明效果顯著。隨機選擇426例肛腸病術后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320人,男性162人,女性158人,年齡最大者70歲,最小者14歲,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難,服用本發(fā)明中藥,服藥一日有效者100%,病人尿量增加,排尿不暢減輕;服藥兩日,尿流通暢,腹痛腹脹消失。服藥三日,病人排尿順暢,肛門腫痛減輕,大便通暢,無一例發(fā)生尿潴留,無需給予針灸或導尿處理,無一例發(fā)生泌尿系感染。對照組106人, 發(fā)生尿潴留者32人,給予按摩和誘導無效,經(jīng)針灸治療好轉者10人,有22人給予導尿處理病情緩解,其中5人出現(xiàn)尿頻尿痛泌尿系感染。典型病例袁XX,女,40歲,混合痔外切內扎術后10小時,排尿不出,自述下腹脹痛,并且肛門墜脹便意頻繁,服用本發(fā)明藥劑一日,病人不適感明顯減輕,自述排尿通暢,下腹脹痛減輕, 肛門墜脹減輕,無肛門出血。服藥二日,病人排尿通暢,無下腹脹痛,肛門腫脹疼痛明顯減輕。服藥三日,病人排尿排便均通暢,無疼痛不適,無肛門出血。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藥物采用中醫(yī)辨證治療理論選取多種藥物組合對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病癥實施標本兼治,清熱燥濕,通利水道;補氣益氣行氣,氣機調暢,運輸有力; 活血化瘀軟堅排膿。達到全身調理,氣血調和,即能利尿治療尿潴留,又能促進肛腸病術后恢復。經(jīng)大量臨床試驗證明理療效果明顯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是肛腸病術后的輔助藥物。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是實施例1,取車錢子15g、白花蛇舌草30g、生黃芪20g、黨參10g、白術10g、茯苓 15g、薏米仁15g、車前草15g、升麻3g、桔梗6g、甘草9g。將全部原料放入400 500毫升冷
4水中浸泡30分至60分鐘后,武火煮沸后,文火煎30 40分鐘,濾出藥汁;二煎加入冷水或開水300400毫升,武火煮沸后,文火再煎20 25分鐘,兩次濾出藥汁摻勻,分早晚兩次服用。實施例2,取車錢子6、白花蛇舌草10、生黃芪25、黨參25、白術50、茯苓10、薏米仁 10、車前草5、升麻8、桔梗4、甘草4。如實施例I所述的方法制備和服用。實施例3,取車錢子12、白花蛇舌草20、生黃芪15、黨參15、白術40、茯苓12、薏米仁13、車前草10、升麻6、桔梗5、甘草6。如實施例I所述的方法制備和服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的藥物,其特征是是由下述重量份數(shù)比的原料制成的中藥制劑車錢子9 15、白花蛇舌草15 30、生黃芪9 30、黨參10 30、白術30 60、茯苓 10 15、意米仁9 30、車前草5 15、升麻3 10、結梗3 10、甘草2 9。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的藥物,其特征是各原料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車錢子15、白花蛇舌草30、生黃芪20、黨參10、白術10、茯苓15、薏米仁15、車前草15、 升麻3、桔梗6、甘草9。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的藥物,其特征是各原料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車錢子6、白花蛇舌草10、生黃芪25、黨參25、白術50、茯苓10、薏米仁10、車前草5、升麻8、桔梗4、甘草4。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的藥物,其特征是各原料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車錢子12、白花蛇舌草20、生黃芪15、黨參15、白術40、茯苓12、薏米仁13、車前草10、 升麻6、桔梗5、甘草6。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種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藥制劑為湯劑、散劑、膏劑或膠囊劑。
6.權利要求5所述的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湯劑的煎服方法為以克為單位按照所述的重量份數(shù)比稱取各原料藥,將全部原料放入400 500毫升冷水中浸泡30分至60分鐘后,武火煮沸后,文火煎30 40分鐘,濾出藥汁;二煎加入冷水或開水300 400毫升,武火煮沸后,文火再煎20 25分鐘,兩次濾出藥汁摻勻。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一種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是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的中藥制劑,該藥物是以車錢子、白花蛇舌草、生黃芪、黨參、白術、茯苓、薏米仁、車前草、升麻、桔梗、甘草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份數(shù)比制成的藥物。本發(fā)明藥物采用中醫(yī)辨證治療理論選取多種藥物組合對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病癥實施標本兼治,清熱燥濕,通利水道;補氣益氣行氣,氣機調暢,運輸有力;活血化瘀軟堅排膿。達到全身調理,氣血調和,即能利尿治療尿潴留,又能促進肛腸病術后恢復。經(jīng)大量臨床試驗證明理療效果明顯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是肛腸病術后的輔助藥物。
文檔編號A61K36/8994GK102579897SQ20121004686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2月28日
發(fā)明者朱志紅 申請人:朱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