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頸動脈斑塊的外用藥膏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申請涉及一種治療頸動脈斑塊的藥膏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醫(yī)藥技術(shù)領(lǐng) 域。
背景技術(shù):
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AS)是動脈壁變厚并失去彈性的幾種疾病的統(tǒng) 稱,是動脈硬化中最常見而重要的類型。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病變特征為動脈某些部位的 內(nèi)膜下脂質(zhì)沉積,并伴有平滑肌細胞和纖維基質(zhì)成分的增殖,逐步發(fā)展形成動脈粥樣硬化 性斑塊(atherosclerotic plaque)。它是一種以中等和大動脈斑片狀內(nèi)膜下增厚(動脈粥 樣化)為特征的病變,可以減少或阻斷血流。斑塊部位的動脈壁增厚、變硬,斑塊內(nèi)部組織 壞死后與沉積的脂質(zhì)結(jié)合,形成粥樣物質(zhì),稱為粥樣硬化。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彈 力型動脈,常導(dǎo)致管腔閉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嚴重后果。本病常伴有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 或糖尿病等,腦力勞者較多見,對人民健康危害甚大,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頸動脈粥樣斑塊是引起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腦梗死的發(fā)生取決于斑 塊的穩(wěn)定性。穩(wěn)定及縮小斑塊可以有效預(yù)防很大一部分腦梗死的發(fā)生。目前主要采用中西 醫(yī)兩大方法進行治療,西醫(yī)主要采用尿激酶、肝素等進行溶栓或抗凝治療,但其有效性和安 全性仍有爭議;中醫(yī)主要采用三七,丹參和銀杏葉制劑等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luò);它們雖然在 某種程度上達到一定療效,但由于肝臟首過效應(yīng)等得影響,其作用不夠直接,尤其是對于一 些潰瘍斑塊及較大面積的軟斑不能進行有效治療。其它方法如專利號為200580042127對 一種治療和管理斑塊疾病的材料和方法進行研究;2004200564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切割 器進行了研究,但它們都屬于有創(chuàng)性的治法,而且費用昂貴。綜上所述,其療效仍不能令人滿意。人們對療效顯著且使用方便的中藥外用制劑 仍存在需求。至今為止,還沒有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治療頸動脈斑塊的外用藥膏。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申請即是針對目前在頸動脈斑塊的治療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一種 無創(chuàng)的、安全有效的外用藥膏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申請的技術(shù)方案是通過下述方法實現(xiàn)的
本發(fā)明藥膏是用海藻、玄參、全蝎、蜈蚣、川芎、昆布和冰片進行組合的,將這些藥物組 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頸動脈斑塊,并預(yù)防腦梗死的發(fā)生。海藻苦咸寒入肺脾腎經(jīng),可以軟堅,消痰;昆布咸寒,歸肝腎經(jīng),功效消痰軟堅,利 水退腫,常與海藻相須而用;玄參味辛而微咸,走血分而通血瘀,亦能外行于經(jīng)隧,而消散熱 結(jié)之癰腫;全蝎味辛平,歸肝經(jīng),為五毒之首,有息風(fēng)止痙、通經(jīng)活絡(luò)、消腫止痛、攻毒散結(jié) 等功效;蜈蚣味辛溫,歸肝經(jīng),《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認為走竄主力最速,內(nèi)而臟腑,外而經(jīng)絡(luò), 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川芎味辛溫,歸肝膽及心包經(jīng),行氣開郁,祛風(fēng)燥濕,活血止痛; 冰片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jīng),引諸藥滲入頸動脈斑塊處。
本發(fā)明申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治療頸動脈斑塊的外用藥膏,所述的藥膏包括 以下重量份的各種組分
海藻5-10份,玄參5-10份,全蝎5-10份,蜈蚣3-7份,川芎8_15份,昆布5_10份,冰 片 0. 05-0. 2 份。優(yōu)選的,所述的外用藥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種組分
海藻8份,玄參7份,全蝎7份,蜈蚣4份,川彎12份,昆布8份,冰片0. 1份。本發(fā)明申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外用藥膏的制備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的 步驟;
1、稱取各原料藥海藻、玄參、全蝎、蜈蚣、川芎、昆布和冰片,備用;
2、將所述重量配比的海藻、全蝎、蜈蚣和昆布4味藥加水煎煮,水量以沒過藥面為宜, 在80-10(TC水溫下煎煮100-150分鐘,得濾液一,將藥渣重置于80-10(TC水溫下煎煮,水 量以沒過藥面為宜,持續(xù)60-120分鐘,得濾液二,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三,濃縮成比 重為1. 35的浸膏,加90%-95%乙醇進行醇沉,回收乙醇并濃縮成濾液四;
3、將所述重量配比的玄參、川芎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充分混勻,制得細粉一;
4、將濾液四與細粉一充分混勻成形,并均勻涂抹在藥膏片上,用壓板壓實,經(jīng)過高溫消 毒滅菌并獨立封裝即得本藥膏。特別的,在上述制備方法步驟2中,制備濾液一的過程中,優(yōu)選在100°C水溫下煎 煮120分鐘。在上述制備方法步驟2中,制備濾液二的過程中,優(yōu)選在100°C水溫下煎煮90分鐘。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通過臨床療效觀察來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所述藥膏的有益效果,目的是為了公 眾更好的理解本發(fā)明申請的技術(shù)內(nèi)容和療效,而不是對所述技術(shù)內(nèi)容的限制,事實上,凡與 本發(fā)明原料藥組方相同原理得到的其它組方,或?qū)Ρ窘M方各原料藥進行等同替換或增減, 都在本發(fā)明申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shù)方案之內(nèi)。實施例1
本外用藥膏采用如下的組方
海藻5-10份,玄參5份,全蝎5份,蜈蚣3份,川彎8份,昆布5份,冰片0. 05份。制備方法 包括以下的步驟;
1、稱取各原料藥海藻、玄參、全蝎、蜈蚣、川芎、昆布和冰片,備用;
2、將所述重量配比的海藻、全蝎、蜈蚣和昆布4味藥加水煎煮,水量以沒過藥面為宜, 在80°C水溫下煎煮150分鐘,得濾液一,將藥渣重置于80°C水溫下煎煮,水量以沒過藥面 為宜,持續(xù)120分鐘,得濾液二,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三,濃縮成比重為1. 35的浸膏, 加90%-95%乙醇進行醇沉,回收乙醇并濃縮成濾液四;
3、將所述重量配比的玄參、川芎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充分混勻,制得細粉一;
4、將濾液四與細粉一充分混勻成形,并均勻涂抹在藥膏片上,用壓板壓實,經(jīng)過高溫消 毒滅菌并獨立封裝即得本藥膏。
實施例2
本外用藥膏采用如下的組方
海藻10份,玄參10份,全蝎10份,蜈蚣7份,川芎15份,昆布10份,冰片0. 2份。制備方法 包括以下的步驟;
1、稱取各原料藥海藻、玄參、全蝎、蜈蚣、川芎、昆布和冰片,備用;
2、將所述重量配比的海藻、全蝎、蜈蚣和昆布4味藥加水煎煮,水量以沒過藥面為宜, 在100°C水溫下煎煮100分鐘,得濾液一,將藥渣重置于100°C水溫下煎煮,水量以沒過藥 面為宜,持續(xù)60分鐘,得濾液二,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三,濃縮成比重為1. 35的浸膏, 加90%-95%乙醇進行醇沉,回收乙醇并濃縮成濾液四;
3、將所述重量配比的玄參、川芎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充分混勻,制得細粉一;
4、將濾液四與細粉一充分混勻成形,并均勻涂抹在藥膏片上,用壓板壓實,經(jīng)過高溫消 毒滅菌并獨立封裝即得本藥膏。實施例3
本外用藥膏采用如下的組方
海藻8份,玄參7份,全蝎7份,蜈蚣4份,川彎12份,昆布8份,冰片0. 1份。制備方法 包括以下的步驟;
1、稱取各原料藥海藻、玄參、全蝎、蜈蚣、川芎、昆布和冰片,備用;
2、將所述重量配比的海藻、全蝎、蜈蚣和昆布4味藥加水煎煮,水量以沒過藥面為宜, 在90°C水溫下煎煮130分鐘,得濾液一,將藥渣重置于90°C水溫下煎煮,水量以沒過藥面 為宜,持續(xù)100分鐘,得濾液二,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三,濃縮成比重為1. 35的浸膏, 加90%-95%乙醇進行醇沉,回收乙醇并濃縮成濾液四;
3、將所述重量配比的玄參、川芎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充分混勻,制得細粉一;
4、將濾液四與細粉一充分混勻成形,并均勻涂抹在藥膏片上,用壓板壓實,經(jīng)過高溫消 毒滅菌并獨立封裝即得本藥膏。實施例4
本外用藥膏采用如下的組方
海藻6份,玄參8份,全蝎6份,蜈蚣4份,川彎8份,昆布10份,冰片0. 1份。制備方法 包括以下的步驟;
1、稱取各原料藥海藻、玄參、全蝎、蜈蚣、川芎、昆布和冰片,備用;
2、將所述重量配比的海藻、全蝎、蜈蚣和昆布4味藥加水煎煮,水量以沒過藥面為宜, 在100°C水溫下煎煮120分鐘,得濾液一,將藥渣重置于100°C水溫下煎煮,水量以沒過藥 面為宜,持續(xù)90分鐘,得濾液二,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三,濃縮成比重為1. 35的浸膏, 加90%-95%乙醇進行醇沉,回收乙醇并濃縮成濾液四;
3、將所述重量配比的玄參、川芎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充分混勻,制得細粉一;
4、將濾液四與細粉一充分混勻成形,并均勻涂抹在藥膏片上,用壓板壓實,經(jīng)過高溫消 毒滅菌并獨立封裝即得本藥膏。
以下實施例結(jié)合具體的病例來對本發(fā)明申請所述外用藥膏的組方及其制備方法 進一步的闡述
實施例5
病人何女士,廣東梅州人,陽歲,因TIA反復(fù)發(fā)作來我院門診治療,曾服用阿司匹林,華 法林等治療,但療效不明顯。頸動脈超聲示雙側(cè)頸動脈稍彎曲,內(nèi)中膜0.7mm — 1.2mm,左 側(cè)頸動脈分叉段前壁見稍增強實質(zhì)斑塊范圍為12*2. 2mm,右側(cè)頸總動脈分叉段的前臂見 稍增強實質(zhì)斑塊范圍為18*2.4mm。后采用本藥膏,包括海藻8份,玄參7份,全蝎5份,蜈 蚣4份,川彎12份,昆布8份,冰片0. 1份。其制作方法步驟如下a)稱取各原料藥海藻,玄參,全蝎,蜈蚣,川芎,昆布和冰片, 備用;b)將所述重量配比的海藻,全蝎,蜈蚣和昆布4味藥加水煎煮兩次,水量以沒過藥面 為宜,在100°C水溫下煎煮120分鐘,得濾液一,將藥渣重置于100°C水溫下煎煮,水量以 沒過藥面為宜,持續(xù)90分鐘,得濾液二,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三,濃縮成比重為1. 35 的浸膏,加90%-95%乙醇進行醇沉,回收乙醇并濃縮成濾液四;c)將所述重量配比的玄參, 川芎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充分混勻,制得細粉一 ;d)將濾液四與細粉一充分混勻成形,并均 勻涂抹在藥膏片上,用壓板壓實,經(jīng)過高溫消毒滅菌并獨立封裝即得本藥膏。使用時,將藥 膏片取出貼于超聲所示的斑塊部位。2天換一次膏片,經(jīng)過三個療程36天的治療后再行頸 動脈超聲示左側(cè)斑塊縮小至8*1. 5mm,右側(cè)斑塊縮小為12*1. 7mm。隨訪二年,且TIA無再 發(fā)。實施例6
病人謝女士,湖南衡陽人,57歲,因右上肢麻木三月余,再發(fā)加重2天來我院門診治療。 頸動脈超聲示有右側(cè)頸動脈稍彎曲,雙側(cè)頸動脈管壁毛糙,內(nèi)中膜厚1. 15mm 一 1. 2mm左側(cè) 頸總動脈分叉段的前臂見稍增強,實質(zhì)斑塊范圍為1.5*0. 9mm;右側(cè)頸總動脈分叉段的后 壁見稍增強,實質(zhì)斑塊范圍為1. 7*1. Omm0單后采用通脈消斑膏,本藥膏包括海藻7份,玄參 7份,全蝎3份,蜈蚣3份,川彎12份,昆布10份,冰片0. 1份。其制作方法步驟如下a)稱取各原料藥海藻,玄參,全蝎,蜈般,川芎,昆布和冰 片,備用;b)將所述重量配比的海藻,全蝎,蜈蚣和昆布4味藥加水煎煮兩次,水量以沒過 藥面為宜,在100°C水溫下煎煮120分鐘,得濾液一,將藥渣重置于100°C水溫下煎煮,水 量以沒過藥面為宜,持續(xù)90分鐘,得濾液二,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三,濃縮成比重為 1. 35的浸膏,加90%-95%乙醇進行醇沉,回收乙醇并濃縮成濾液四;C)將所述重量配比的 玄參,川芎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充分混勻,制得細粉一;d)將濾液四與細粉一充分混勻成形, 并均勻涂抹在藥膏片上,用壓板壓實,經(jīng)過高溫消毒滅菌并獨立封裝即得本藥膏。使用時, 將藥膏片取出貼于超聲所示的斑塊部位。2天換一次膏片,經(jīng)過三個療程36天的治療,右 上肢麻木癥狀明顯好轉(zhuǎn),再行頸動脈超聲示左側(cè)斑塊縮小至1. 2*0. 6mm,右側(cè)斑塊縮小至 1. 1*0. 0. 9mm,隨訪二年,斑塊消失且無其他腦血管事件發(fā)生。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頸動脈斑塊的外用藥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藥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種 組分海藻5-10份,玄參5-10份,全蝎5-10份,蜈蚣3-7份,川芎8_15份,昆布5_10份,冰 片 0. 05-0. 2 份。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頸動脈斑塊的外用藥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用藥膏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種組分海藻8份,玄參7份,全蝎7份,蜈蚣4份,川彎12份,昆布8份,冰片0. 1份。
3.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藥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驟;稱取各原料藥海藻、玄參、全蝎、蜈蚣、川芎、昆布和冰片,備用;將所述重量配比的海藻、全蝎、蜈蚣和昆布4味藥加水煎煮,水量以沒過藥面為宜,在 SO-IOO0C水溫下煎煮100-150分鐘,得濾液一,將藥渣重置于80-10(TC水溫下煎煮,水量 以沒過藥面為宜,持續(xù)60-120分鐘,得濾液二,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三,濃縮成比重 為1. 35的浸膏,加90%-95%乙醇進行醇沉,回收乙醇并濃縮成濾液四;將所述重量配比的玄參、川芎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充分混勻,制得細粉一;將濾液四與細粉一充分混勻成形,并均勻涂抹在藥膏片上,用壓板壓實,經(jīng)過高溫消毒 滅菌并獨立封裝即得本藥膏。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外用藥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制備方法步驟2) 中,制備濾液一的過程中,優(yōu)選在100°C水溫下煎煮120分鐘。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外用藥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制備方法步驟2) 中,制備濾液二的過程中,優(yōu)選在100°c水溫下煎煮90分鐘。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頸動脈斑塊的藥膏及其制備方法,其主要是由海藻、玄參、全蝎、蜈蚣、川芎、昆布和冰片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的,本發(fā)明藥膏的制備方法是將海藻,全蝎,蜈蚣和昆布用水煎煮過濾,然后用乙醇醇沉得濾液,然后將玄參,川芎和冰片粉碎成細粉與之前所得濾液混勻即得本藥膏得活性組分。本發(fā)明藥物具有活血化瘀,祛濕化痰消斑之效。本藥膏使用過程簡單方便,使用安全,成本低廉,具有廣闊的應(yīng)用前景。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2145079SQ201110092560
公開日2011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4月13日
發(fā)明者虢周科 申請人:虢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