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肝炎的中藥復方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肝炎的中藥復方制劑,具體而言,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的中藥復方制劑。
背景技術:
病毒性肝炎是指由一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實質細胞變性、壞死為主要病變的一種常見傳染病。目前已證實引起病毒性肝炎的肝炎病毒有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及庚型(HGV)六種。病毒性肝炎發(fā)病率較高且有不斷升高趨勢,流行地區(qū)廣泛,各種年齡及不同性別均可罹患,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
根據(jù)臨床病理,病毒性肝炎分為普通型病毒肝炎和重型病毒性肝炎。其中,普通型病毒肝炎又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類型。
急性肝炎最常見。臨床根據(jù)患者是否出現(xiàn)黃疸而分為黃疸型及無黃疸型兩種。我國以無黃疸型多見,且主要為乙型病毒性肝炎,一部分為丙型。黃疸型肝炎病變稍重,病程較短,多見于甲型、丁型和戊型肝炎。黃疸型與無黃疸型肝炎病理變化基本相同。出現(xiàn)的病理變化有肝臟腫大,質較軟,表面光滑。
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持續(xù)半年以上者即為慢性肝炎。病理變化為肝細胞變性、壞死,有碎片關壞死,纖維組織增生。
慢性遷延性肝炎是指病程超過半年,仍然遷延不愈,癥狀、體征和肝功能異常較輕,無自身免疫系統(tǒng)及其他系統(tǒng)表現(xiàn)的肝炎。病人經(jīng)常出現(xiàn)輕度乏力、肝區(qū)痛、食欲差、腹脹等,亦可無明顯癥狀。常伴有肝臟稍大,脾臟有時亦可腫大,但無進行性腫大。一般無黃疸,轉氨酶持續(xù)或間歇升高,血漿白蛋白與球蛋白數(shù)值基本正常,硫酸鋅濁度正常。病理基礎是脾腎氣虛,熱毒未盡。臨床多見肝郁脾虛、氣滯血瘀,治療關鍵是整體治療,調肝健脾,消補合用。
在傳統(tǒng)的中醫(yī)治肝方中,針對不同病證,一般使用以下中藥單方或組合加減治療,如逍遙散、柴胡疏肝湯、香砂六君子湯、茵陳蒿湯、附子理中湯、真武湯、滋水清肝飲、龍膽瀉肝湯、血府逐瘀湯、參苓自術散、平胃散等。目前市場上用于肝病輔助治療的西藥口服制劑有聯(lián)苯比酯、多烯磷脂酰膽堿、硫普羅寧等。重于利膽的西藥有熊去氧膽酸、苯丙醇、去氫膽酸。市場上的中藥方劑有龍膽瀉肝丸、參芪肝康膠囊、利膽片、日田青葉膽片、護肝軟膠囊等。在專利網(wǎng)站也檢索到一些治療肝炎的藥物,如從植物山豆根中提取治療肝炎用藥的方法(申請?zhí)?5100392)、一種治療肝炎的藥物(申請?zhí)?4118275)。
本申請人在研究傳統(tǒng)中草藥的基礎上,經(jīng)過多年的試驗,從廣西民間流傳的中藥驗方出發(fā),利用本地藥材資源,將多種配方進行篩選,找到了對本病治療效果好的幾種藥物而完成了本發(fā)明。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治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的中藥復方制劑。
本發(fā)明專利所含的有效成分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三七2070-2530、雞骨草3780-4620、廣金錢草1260-1540、人工牛黃198-242、豬膽粉11-15、蛇膽汁54-66; 更確切地,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三七2300、雞骨草4200、廣金錢草1400、人工牛黃220、豬膽粉13、蛇膽汁60。
本發(fā)明專利對四氯化碳(CCl4)和D--半乳糖(D-Gal)誘發(fā)的大鼠和小鼠肝損害有保護作用;對α-萘異硫氰酸酯誘發(fā)小鼠黃疸和對雌激素誘發(fā)大鼠肝內(nèi)膽汁淤積有保護作用;有抑制二甲苯誘發(fā)小鼠耳腫脹和抑制角叉菜膠誘發(fā)的大鼠足腫脹作用。并有提高小鼠的碳粒廓清速率、提高小鼠熱板痛閾和抑制醋酸誘發(fā)的小鼠扭體反應。提示本品具有保肝、利膽、抗炎、止痛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急、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
以下是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的藥材來源 (1)三七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收載于《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笫10頁。
(2)雞骨草本品為豆科植物毛相思子Abrus mollis Hance的干燥全株,收載于《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笫134頁。
(3)廣金錢草本品為豆科植物廣金錢草DesmodumStyracifolium(Osb.)Merr.的干燥地上部分。收載于《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笫30頁。
(4)人工牛黃本品為牛膽粉、膽酸、豬去氧膽酸、?;撬?、膽紅素、膽固醇、微量元素等制成,收載于《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笫4頁。
(5)豬膽粉本品為豬科動物豬Sus Scrofa dommestica Brisson膽汁的干燥品,收載于《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笫222頁。
(6)蛇膽汁本品為眼鏡蛇科、游蛇科和蝰科動物多用蛇的膽汁,收載于《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第24頁。
本發(fā)明中藥復方制劑的有效成分優(yōu)選如下制備稱取三七、雞骨草、廣金錢草、人工牛黃、豬膽粉、蛇膽汁,其中三七粉碎成細粉;雞骨草、廣金錢草分別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干燥,粉碎,備用;將蛇膽汁、豬膽粉與適量的白酒及半量的三七細粉混勻,加入剩余的三七細粉、人工牛黃及上述雞骨草和廣金錢草的提取物,混勻,滅菌,過篩,得干膏粉。
本發(fā)明中藥復方制劑的有效成分亦可采取如下制備方法將三七、雞骨草、廣金錢草、人工牛黃、豬膽粉一起水煎2次,各3小時,合并煎液,過濾,得到所述原料的水提液,加入蛇膽汁,再加入乙醇至醇含量達到60%,沉淀,上清液回收乙醇,濃縮,干燥成干膏粉。
本發(fā)明中藥復方制劑的有效成分亦可采取如下制備方法將三七、雞骨草、廣金錢草、人工牛黃、豬膽粉、蛇膽汁加乙醇提取2次,各2小時,合并提取液。濾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3(70℃)的清膏,干燥并制成干膏粉。
本發(fā)明的中藥復方制劑可以將其有效成分和/或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一起制成各種常用劑型,如片劑、膠囊劑、丸劑、顆粒劑、茶劑、合劑、糖漿劑、散劑等。
本發(fā)明的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包括但不限于賦形劑,如淀粉及其衍生物、糊精、磷酸氫鈣、硬脂酸鎂、微分硅膠等;崩解劑,如羧甲基纖維素鈉、羥丙基纖維素等;潤滑劑,如硬脂酸鎂等;包糖衣材料,如蔗糖、滑石粉、明膠、色素、川蠟等;薄膜包衣材料,如胃溶型水、醇包衣材料等。
本發(fā)明的中藥復方制劑對治療肝炎具有很好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這種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可以通過以下臨床觀察證明。
臨床觀察結果 觀察目的考察本發(fā)明專利對急、慢性肝炎屬濕熱熏蒸證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
觀察對象與方法 一、病例選擇 (一)病原學診斷 甲型以下4項中具備任何1項者 1、急性期肝炎患者血清抗-HAVIgM陽性; 2、急性期及恢復期雙份血清抗-HAVIgG效價呈4倍以上增高; 3、急性早期糞便抗-HAV免疫電鏡檢查到HAV顆粒; 4、急性早期糞便中查到HAAg。
乙型以下4項中具備任何1項者 1、血清HbsAg陽性,或HbeAg陽性; 2、血清HbsAg陽性,但抗-HbcIgM陽性,或抗-HBs、或抗-HBc陽性; 3、血清HBV-DNA或DNA多聚酶陽性,或HbeAg、或抗Hbe陽性; 4、HBV感染指標不明顯或只有抗-HBc 1項指標陽性,而肝內(nèi)HbcAg、HbsAg或HBV-DNA陽性。
(二)臨床分型 1、急性黃疸型肝炎 (1)急性起病。
(2)具有不同程度的肝炎癥狀、體征及化驗異常。
(3)血清總膽紅質(TBIL)>17.1μmol/L,尿膽紅素陽性。
(4)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
2、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1)流行病學資料 密切接觸史指與已確診為病毒性肝炎病人(特別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經(jīng)常接觸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糞便)而未采取防護措施者; 注射史指半年內(nèi)曾接受輸血、血液制品及消毒不嚴格的藥物注射、免疫接種、針刺治療等。
(2)癥狀指近期內(nèi)出現(xiàn)的、持續(xù)幾天以上的、無其他原因解釋的癥狀,如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厭油膩、腹脹、溏便、肝區(qū)痛等。
(3)體征指肝腫大且動態(tài)性變化并有壓痛。部份病人可有脾腫大。
(4)化驗主要指ALT活力增高。
凡流行病學資料、癥狀、體征、化驗4項中3項明顯陽性(應包括化驗陽性),或化驗及體征,或化驗及癥狀均明顯陽性,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確診。
凡近期內(nèi)單項ALT增高,或僅有癥狀、體征,或僅有流行病學史及(2)、(3)兩項中1項,均為可疑者。如病原學診斷為陽性,且排除其他疾病,可以確診。
3、慢性遷延性肝炎有確診或可疑的急性肝炎病史(有時不明確),病程超過半年尚未痊愈,病情較輕,可有肝區(qū)痛和乏力,可有ALT升高或輕度肝功能損害,而不夠診斷慢性活動性肝炎者。
4、慢性活動性肝炎 (1)癥狀既往有肝炎史(有時不明確),目前有較明顯的肝炎癥狀,如乏力、食欲差、腹脹、溏便等。
(2)體征肝腫大,質地中等硬度以上,可黃疸、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或脾腫大,而排除其他原因者。
(3)實驗室檢查ALT活力反復或持續(xù)升高,或血漿白蛋白明顯降低,或白/球蛋白比例明顯異常,或丙種球蛋白明顯增高,或SB長期反復增高。
(4)肝外器官表現(xiàn)如關節(jié)炎、腎炎、脈管炎、皮疹或干燥綜合癥等,其中以腎炎較多見。以上4項中有3項為陽性,或(2)、(3)兩項為陽性,均可診斷為慢性活動性肝炎。
(三)濕熱熏蒸證中醫(yī)辨證標準 面目周身俱黃,呈現(xiàn)橘子色,煩熱脘悶,納呆嘔吐,口苦而干,脅痛腹脹,倦怠無力,或皮膚瘙癢,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或溏,舌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
(四)肝功能損害診斷標準符合以下其中之一項者 1、谷丙轉氨酶(ALT)>40u(Reitman法)。
2、血清總膽紅質(TBIL)>17.1μmol/L。
3、直接膽紅質(DBIL)>3.42μmol/L。
二、納入病例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以下標準者可納入觀察對象 (1)實驗室檢查表現(xiàn)肝功能有損害,谷丙轉氨酶(ALT)>40u(Reitman法)。
(2)西醫(yī)診斷急、慢性乙型肝炎診斷標準。
(3)中醫(yī)診斷符合濕熱熏蒸證。
2、排除標準 (1)經(jīng)檢查證實由藥物中毒、乙醇中毒或惡性腫瘤所引起的肝功能損害者。
(2)年齡在18歲以下或65歲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對本藥過敏者。
(3)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4)不符合納入標準,末按規(guī)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
三、中醫(yī)見證輕重程度分級標準及記分法見表1。
表1 中醫(yī)見證輕重程度分級標準及記分法 注舌脈具體描述,不記分。
四、觀察方法采用區(qū)組隨機、對照、非盲法觀察。
1、觀察對象共觀察800例。治療組400例,對照組400例。采用查隨機數(shù)字排列表法(數(shù)字排列表見附表),按1∶1進行治療組與對照組的區(qū)組隨機分組。
(1)80例區(qū)組隨機分組方法 ①將80例受試者分成含量為10的8個區(qū)組,1~8為第一區(qū)組,9~16為第二區(qū)組,余類推。
②查隨機數(shù)字排列表,用抽簽法隨機抽取10行,每行取隨機數(shù)字1~8。
③按所取隨機數(shù)字出現(xiàn)的先后排列,凡奇數(shù)者(1、3、5、7)分配到A組,偶數(shù)者(2、4、6、8)分配到B組。
(2)60例區(qū)組隨機分組方法 ①將60例受試者分成含量為10的6個區(qū)組,1~6為第一區(qū)組,7~12為第二區(qū)組,余類推。
②查隨機數(shù)字排列表,用抽簽法隨機抽取10行,每行取隨機數(shù)字1~6。
③按所取隨機數(shù)字出現(xiàn)的先后排列,凡奇數(shù)者(1、3、5)分配到A組,偶數(shù)者(2、4、6)分配到B組。
2、用法用量 (1)治療組本發(fā)明專利實施例1,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
(2)對照組雞骨草膠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
3、療程急性肝炎4周;慢性肝炎3個月。
4、觀察期間不用治療本病的其它類似藥物。
五、觀察指標 1、安全性檢查 (1)一般體檢項目。
(2)血、尿、便常規(guī)檢查。
(3)心、腎功能檢查。
2、療效性觀測 (1)相關癥狀與體征。
(2)肝功能的改變。
六、近期療效評定標準 1、急性肝炎 (1)有效主要癥候群消失;肝脾腫大消失或回縮,肝區(qū)無明顯壓痛和叩痛;肝功能檢查正常。見癥積分減少70%以上。
(2)無效未達有效標準。
2、慢性肝炎 (1)有效主要癥候群消失或基本消失;肝脾腫大穩(wěn)定不變,且無明顯壓痛及叩痛;肝功能檢查正?;蛟迪陆?0%以上。見癥積分減少70%以上。
(2)無效未達有效標準。
七、統(tǒng)計學處理等級資料用Ridit分析法,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t(U)檢驗。
結果 一、一般資料與可比性檢查 1、性別比較 表2 性別(例)比較(X2檢驗)
注*為治療組和對照組進行X2檢驗的X2值。
各病種治療組和對照組性別比較,P均>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2、年齡比較 表3 年齡(歲)比較(Ridit分析)
注*為治療組和對照組進行Ridit分析的U值。
各病種治療組和對照組年齡比較,P均>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3、病程比較 表4 急性甲肝病程(月)比較(Ridit分析)
注治療組和對照組病程比較,U=0.34,P>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表5 急性乙肝病程(月)比較(Ridit分析)
注治療組和對照組病程比較,U=0.53,P>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表6 慢遷肝病程(年)比較(Ridit分析)
注治療組和對照組病程比較,U=0.89,P>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表7 慢活肝病程(年)比較(Ridit分析)
注治療組和對照組病程比較,U=0.29,P>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4、治療前總積分比較 表8 治療前總積分(X±SD)比較(t檢驗)
注*為治療組與對照組進行t檢驗的U值。
各病種治療前總積分比較,P均>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上述治療前可比性檢測表明,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治療前病情等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提示影響兩組預后的主要因素具有均衡性。
二、療效比較 1、總療效比較 表9總療效比較(X2檢驗)
注*為治療組和對照組進行X2檢驗的X2值。
各病種治療組和對照組療效比較,P均>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2、臨床癥狀療效比較 表10急性甲肝患者(例)臨床癥狀療效比較(Ridit分析)
注*為治療組與對照組進行Ridit分析的U值。
治療后,各見證均有明顯好轉,P<0.01;但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均>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表11 急性乙肝患者(例)臨床癥狀療效比較(Ridit分析)
注*為治療組與對照組進行Ridit分析的U值。
治療后,各見證均有明顯好轉,P<0.01;但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均>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表12 慢遷肝患者(例)臨床癥狀療效比較(Ridit分析)
注*為治療組與對照組進行Ridit分析的U值。
治療后,各見證均有明顯好轉,P<0.01;但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均>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表13 慢活肝患者(例)臨床癥狀療效比較(Ridit分析)
注*為治療組與對照組進行Ridit分析的U值。
治療后,各見證均有明顯好轉,P<0.01;但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均>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3、肝功能療效比較 表14 急性甲肝患者(例)治療后肝功能療效比較(Ridit分析)
注*為治療組與對照組進行Ridit分析的U值。
治療后,各組肝功能均有明顯好轉,P<0.01;但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均>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表15 急性乙肝患者治療后肝功能療效比較(Ridit分析)
注*為治療組與對照組進行Ridit分析的U值。
治療后,各組肝功能均有明顯好轉,P<0.01;但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均>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表16 慢遷肝患者治療后肝功能療效比較(Ridit分析)
注*為治療組與對照組進行Ridit分析的U值。
治療后,各組肝功能均有明顯好轉,P<0.01;但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均>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表17 慢活肝患者治療后肝功能療效比較(Ridit分析)
注*為治療組與對照組進行Ridit分析的U值。
治療后,各組肝功能均有明顯好轉,P<0.01;但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均>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三、安全性檢測 1、治療組與開放治療組 (1)血常規(guī)治療前檢測了400例,其中在正常范圍的400例治療后復查,均未見異常。
(2)尿常規(guī)治療前檢測了400例,其中在正常范圍的400例治療后復查,均未見異常。
(3)大便常規(guī)治療前檢測了400例,其中在正常范圍的275例治療后復查,均未見異常。
(4)心電圖治療前檢測了400例,其中在正常范圍的383例治療后復查,均未見異常。
(5)BCr治療前檢測了400例,其中在正常范圍的400例治療后復查,均未見異常。
(6)BUN治療前檢測了400例,其中在正常范圍的400例治療后復查,均未見異常。
2、對照組 (1)血常規(guī)治療前檢測了400例,其中在正常范圍的400例治療后復查,均未見異常。
(2)尿常規(guī)治療前檢測了400例,其中在正常范圍的400例治療后復查,均未見異常。
(3)大便常規(guī)治療前檢測了400例,其中在正常范圍的250例治療后復查,均未見異常。
(4)心電圖治療前檢測了400例,其中在正常范圍的387例治療后復查,均未見異常。
(5)BCr治療前檢測了400例,其中在正常范圍的400例治療后復查,均未見異常。
(6)BUN治療前檢測了400例,其中在正常范圍的400例治療后復查,均未見異常。
四、不良反應觀察兩組用藥后均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癥狀。
討論與結論 1、治療組治療濕熱熏蒸證急性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慢性遷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89%、82%、76%和64%%;對照組治療濕熱熏蒸證急性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慢性遷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95%、90%、70%和55%,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提示本發(fā)明專利實施例1對濕熱熏蒸證急慢性肝炎均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與對照藥相似。
2、臨床癥狀療效結果表明,濕熱熏蒸證急性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慢性遷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各組病人治療后黃疸、脅痛、納呆、嘔惡、口苦而干、脘痞腹脹、倦怠乏力、便溏以及肝脾腫大等癥狀體征均有明顯改善。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提示本發(fā)明專利實施例1可明顯改善濕熱熏蒸證急性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慢性遷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的臨床癥狀,與對照藥相似。
3、肝功能療效結果表明,治療后各組肝功能均有明顯好轉,P<0.01;但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提示本發(fā)明專利實施例1對濕熱熏蒸證性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慢性遷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均有明顯的保肝護肝作用,與對照藥相似。
4、本研究對400例治療組患者進行了血、尿、便常規(guī)檢查,心電圖和腎功能檢查,均未發(fā)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提示本品臨床使用安全可靠。
長期毒性試驗 摘要 本發(fā)明專利實施例1分別以9.84、4.92、2.46g藥材/kg/d(分別相當于臨床日劑量0.082g藥材/kg/d的120倍、60倍、30倍)給大鼠灌胃給藥,連續(xù)6個月。動物的一般表現(xiàn)、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主要臟器組織學檢查,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的毒性反應發(fā)生。
試驗目的 考察本品連續(xù)重復給藥對動物所產(chǎn)生的毒性反應及其嚴重程度,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參考。
受試藥物 本發(fā)明專利實施例1,每粒(0.3g)相當于總藥材0.82克,批號20030321,臨床用量為每次2粒,一日2-3次。臨用時以蒸餾水配制成所需濃度使用。各組用藥劑量以藥材g/kg體重表示。
試驗動物 Wistar大白鼠,普通級,廣西中醫(yī)學院實驗動物室提供(合格證號桂醫(yī)動字第11005號),大鼠分性別分籠飼養(yǎng),每籠5只,喂標準顆粒料,實驗室溫度23±3℃,相對濕度70±5%。
試驗方法 參照《中藥新藥研究技術要求》中長期毒性試驗方法進行。選取健康正常大白鼠160只,體重95±15g,隨機分為4個組,每組40只,雌雄各半。給藥方法模擬本品臨床給藥途徑(口服),采用灌胃給藥,每天一次,每次20ml/kg體重。劑量設置分別為臨床日劑量(4.92g藥材/60kg)的120倍、60倍、30倍,相當于總藥材9.84g/kg、4.92g/kg、2.46g/kg三個劑量組和一個蒸餾水對照組。藥后每周稱一次體重,按體重調整給藥量。給藥期間觀察動物進食、活動、糞便等一般表現(xiàn)及毒性反應情況。給藥滿3個月時,每組處死12只(雌雄各6只),末次藥后第二天,每組處死16只(雌雄各8只)大鼠,取血檢測血液學和血液生化學指標。用BC2000型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測血液學指標;用玻片法測定凝血時間;用日本奧林巴斯AU-4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液生化學指標。并取各鼠的心、肝、脾、肺、腎、子宮、卵巢、睪丸稱重,計算每100g體重相應臟器系數(shù)。同時留取各鼠的心、肝、脾、肺、腎、胃、小腸、腎上腺、卵巢、睪丸作病理組織學檢查。剩余大鼠停藥觀察2周按同樣方法檢測上述指標。各給藥組測定值與蒸餾水組比較,用t值法或校正t值法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測定結果綜合評價藥物的安全性。
試驗周期長期毒性試驗時間為6個月(停藥后觀察2周)。
觀察指標1、一般表現(xiàn)進食、體重、外觀行為、活動、糞便等。
2、血液學指標紅細胞計數(shù)(RBC)、血紅蛋白(HB)、血小板計數(shù)(PLT)、白細胞計數(shù)(WBC)及其分類淋巴細胞(LYM)、中間細胞(MID)、粒細胞(Gran)、凝血時間(CT)。
3、生化學指標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血清總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尿素氮(BUN)、肌酐(Cr)、總膽固醇(CHOL)、堿性磷酸酶(ALP)、葡萄糖(GLU). 4、主要臟器肉眼和組織學檢查。
試驗結果 1、一般情況給藥期間,各組大鼠的外觀行為、四肢活動、進食正常;糞便性狀為棕褐色藥性便。給藥及停藥期間,大鼠體重增長正常,給藥組與正常對照組之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2、血液學檢查給藥中期、給藥6個月和停藥2周,給藥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各指標無顯著性差異。
3、血液生化學檢查給藥中期、給藥6個月及停藥2周,各檢測值給藥組與蒸餾水組之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4、臟器系數(shù)檢查給藥中期、給藥6個月及停藥后2周,給藥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大鼠的臟器系數(shù)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結語本發(fā)明專利實施例1以9.84g、4.92g及2.46g藥材/kg/d給大鼠灌胃給藥,連續(xù)6個月,大鼠的一般狀況良好,體重增長正常;血液學檢查、血液生化學檢查及臟器系數(shù)檢查,給藥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主要臟器的病理組織學檢查,未見因藥物毒性引起的明顯病理改變。以上結果提示按本發(fā)明專利實施例1按臨床擬用的劑量、途徑及療程使用應是安全的。
急性毒性試驗 試驗目的觀察本品最大濃度、最大允許給藥體積一日三次灌胃給藥后,動物的毒性反應情況,測定最大耐受量及相當臨床劑量的倍數(shù)。
受試藥物本發(fā)明專利實施例1,每粒相當于藥材0.82克,臨床用量以成人體重60公斤計,每公斤體重為0.082克生藥。實驗前用蒸餾水配成最大濃度(以灌胃針頭能抽吸為度)。
動物NIH小鼠體重19-22克,20只,雌雄各半,廣西中醫(yī)學院實驗動物室提供。合格證號桂醫(yī)動字第11004號。動物分性別飼養(yǎng),每籠10只。喂標準顆粒飼料,實驗室溫度23±3℃,相對濕度70±5%。
試驗方法選用正常小鼠20只,禁食12小時后,將本品按每次40ml/kg體重灌胃給藥,一日三次。觀察記錄7天內(nèi)各動物的活動、糞便、進食和體重等情況變化。
試驗結果一目內(nèi)灌胃本品120ml/kg(相當藥材61.2g/kg),7天內(nèi)小鼠的外觀、行為、四肢活動、皮膚、進食、排泄等均未見異常,無動物死亡,體重增長正常。
附表 本發(fā)明專利實施例1急性毒性試驗的體重變化情況(g,X±SD)
結論本發(fā)明專利實施例1給小鼠灌胃61.2g生藥/kg/日,相當于臨床日劑量(0.082g/kg)的746倍,未見小鼠死亡。提示,本品按臨床擬用劑量和用藥途徑應是安全的。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應該理解的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質對本發(fā)明進行的簡單改進都屬于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范圍。除非另有說明,本發(fā)明中的百分數(shù)是重量百分數(shù),v/v表示溶液的體積比。
實施例1浸膏粉1的制備 稱取下列重量的原料三七2300g、雞骨草4200g、廣金錢草1400g、人工牛黃220g、豬膽粉13g、蛇膽汁60g。
三七粉碎成細粉;雞骨草、廣金錢草分別加8倍水煎煮二次,每次2.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1.3(75℃),干燥,粉碎,備用;將蛇膽汁、豬膽粉與40ml白酒及半量的三七細粉混勻,加入剩余的三七細粉、人工牛黃及上述雞骨草和廣金錢草的提取物,混勻,滅菌,過篩,得干浸膏粉。
實施例2浸膏粉2的制備 稱取下列重量的原料三七2185g、雞骨草4410g、廣金錢草1330g、人工牛黃231g、豬膽粉12g、蛇膽汁63g。
三七粉碎成細粉;雞骨草、廣金錢草分別加8倍水煎煮二次,每次2.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1.4(70℃),干燥,粉碎,備用;將蛇膽汁、豬膽粉與50ml白酒及半量的三七細粉混勻,加入剩余的三七細粉、人工牛黃及上述雞骨草和廣金錢草的提取物,混勻,滅菌,過篩,得干浸膏粉。
實施例3浸膏粉3的制備 稱取下列重量的原料三七2415g、雞骨草3990g、廣金錢草1470g、人工牛黃209g、豬膽粉14g、蛇膽汁57g。
三七粉碎成細粉;雞骨草、廣金錢草分別加8倍水煎煮二次,每次2.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1.25(80℃),干燥,粉碎,備用;將蛇膽汁、豬膽粉與45ml白酒及半量的三七細粉混勻,加入剩余的三七細粉、人工牛黃及上述雞骨草和廣金錢草的提取物,混勻,滅菌,過篩,得干浸膏粉。
實施例4本發(fā)明膠囊劑的制備 將按實施例1制得的浸膏粉,加入0.3%硬脂酸鎂,混勻,裝入膠囊,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5丸劑的制備 將按實施例2制得的浸膏粉,再拌入20~80%蜜糖或水,制成丸劑。
實施例6茶劑、顆粒劑的制備 稱取下列重量的原料三七2070g、雞骨草4620g、廣金錢草1260g、人工牛黃242g、豬膽粉11g、蛇膽汁66g。
將以上藥材加60%乙醇提取2次,各2小時,合并提取液。濾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25(70℃)的清膏,干燥并制成干膏粉。取干浸膏1份,蔗糖2.4份,糊精1份,用70%乙醇制成軟材,過12-14目篩制成顆粒,干燥,即得顆粒劑;或壓制成塊狀,制成茶劑。
實施例7合劑的制備 稱取下列重量的原料三七2250g、雞骨草4250g、廣金錢草1500g、人工牛黃200g、豬膽粉13g、蛇膽汁60g。
將三七、雞骨草、廣金錢草、人工牛黃、豬膽粉一起水煎2次,各3小時,合并煎液,過濾,得到所述原料的水提液,加入蛇膽汁,再加入乙醇至醇含量達到60%,沉淀,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0~1.25(70℃)的清膏,再加入10~55%蔗糖、0.1~1%山梨酸鉀、0.1~0.3%尼泊金乙酯,混合均勻,即得到產(chǎn)品。
實施例8散劑的制備 將按實施例3制得的浸膏,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散劑,即得。
實施例9片劑的制備 將按實施例1制得的浸膏粉1份,與淀粉一份制成顆粒干燥,加入羧甲基纖維素鈉0.3%、硬脂酸鎂0.3%,壓片,即得本發(fā)明片劑。
實施例10糖漿劑的制備 稱取下列重量的原料三七2350g、雞骨草4150g、廣金錢草1300g、人工牛黃250g、豬膽粉13g、蛇膽汁60g。
將三七、雞骨草、廣金錢草、人工牛黃、豬膽粉一起水煎2次,各3小時,合并煎液,過濾,得到所述原料的水提液,加入蛇膽汁,再加入乙醇至醇含量達到60%,沉淀,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0~1.25(70℃)的清膏,再加入蔗糖40~70%、山梨酸鉀0.1~1%、尼泊金乙酯0.1~0.3%合并,制成糖漿劑。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肝炎的中藥復方制劑,它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組成,其特征在于它所含的有效成分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三七2070-2530、雞骨草3780-4620、廣金錢草1260-1540、人工牛黃198-242、豬膽粉11-15、蛇膽汁54-66。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復方制劑,其特征在于它所含的有效成分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三七2185-2415、雞骨草3990-4410、廣金錢草1330-1470、人工牛黃209-231、豬膽粉12-14、蛇膽汁57-63。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復方制劑,其特征在于它所含的有效成分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三七2300、雞骨草4200、廣金錢草1400、人工牛黃220、豬膽粉13、蛇膽汁60。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肝炎的中藥復方制劑。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及由于肝炎引起的肝腫大的中藥復方制劑。本發(fā)明中藥復方制劑所含的有效成分是由下述原料制成三七、雞骨草、廣金錢草、人工牛黃、豬膽粉、蛇膽汁。
文檔編號A61K35/58GK101757102SQ20101010330
公開日2010年6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月29日
發(fā)明者許淑清 申請人:廣西梧州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