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利膽排石中藥湯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湯劑,尤其是用于治療膽結石的內服中藥湯劑。
技術背景膽結石是膽囊內形成的凝結物,是臨床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臨床 表現主要包括發(fā)作性腹痛、急性炎癥,如果結石進入膽總管后可出現下列并發(fā) 癥黃疸、膽管炎和胰腺炎等;膽結石的形成是因肝郁氣泄,郁久化熱,濕熱 互結,蘊結肝膽,肝膽失去疏泄,濕熱阻遇,膽汁受熱薰灼而形成的。目前西 醫(yī)主要靠外科手術取出結石,手術費用昂貴,術后反復發(fā)作,不能安全有效的 根除膽結癥。中醫(yī)從病因出發(fā),對癥下葯,治療效果比手術治療好。目前治療膽結石的中藥有很多,如中國專利公開號CN1562178公開了一種治療膽結石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它是由柴胡、青皮、黃苳、白芍、大黃、郁金、金錢草、海金砂、雞內金、茵陳、姜黃、制三棱、威靈仙制成的;中國專利公開號公開了一種治療肝膽結石的中藥藥物組合物,該組合物含 有金錢草、茵陳、柴胡、連翹、郁金、姜黃、香附、枳實、黃芩、木香、大黃、 青皮、陳皮。上述兩個公開文獻與本發(fā)明的利膽排石中藥湯劑的組成和份量不同,效果 當然也不同。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膽結石病因,提供一種不同于上述中藥專利技術方案的 利膽排石中藥湯劑。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利膽排石中藥湯劑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組合物 煎制而成的金錢草50份、雞內金15份、大黃15份、茵陳15份、虎杖15份、金鈴子 15份、黃苓12份、木香10份、積殼12份、延胡索12份、白芍15份、柴胡 10份、郁金12份、玉米須12份和甘草6份。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可以按照常規(guī)的制劑工藝制備成常用的臨床制劑。 本發(fā)明的制作方法是將上述藥物用冷水浸泡60分鐘左右,待藥物膨脹后, 用武火煎煮沸后,改文火煎煮沸10分鐘左右加入木香,再煎煮40分鐘,過濾 出藥液。將過濾后的藥材再加冷水煎煮30分鐘,過濾出藥液,把兩次煎煮過濾 的藥液混合一起,濃縮后灌裝容器內即用。服用時, 一日兩次,早晚空腹服用, 一次大約150ml。 本發(fā)明藥物藥理分析如下柴胡、玉米須、郁金,用于疏肝理膽。茵陳、虎杖、金鈴子、黃苓,用于 清熱去濕。木香、積殼、延胡索、白芍,用于行氣止痛。金錢草、雞內金、大 黃,化石排石,蕩滌腸胃。柴胡還有引諸藥入經之用,甘草調和諸藥。上述諸 藥配伍,具有疏肝利膽,清熱祛濕,行氣止痛,化排結石之功效。對治療膽結 石病人有很好的療效。本發(fā)明內服藥劑自投入臨床使用以來,據統計,治療膽 結石病人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齡25—35歲10例,年齡36—50歲 6例,年齡51—61歲4例,服藥最多者40劑,最少者5劑,每人平均23劑。 這些病人經治療后主要癥狀和體征消失,B超檢査結石排凈者18例,治愈率 90%,要求體外震波碎石的2例。排除結石最多達80余粒,結石最大者為2.0-1.7 cm。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將金錢草50g、雞內金15g、大黃15g、茵陳15g、虎杖15g、金鈴子15g、 黃夢12g、積殼12g、延胡索12g、白芍15g、柴胡10g、郁金12g、玉米須12g、 甘草6g用2200ml潔凈冷水浸泡60分鐘左右,待藥物膨脹后,先用武火煮沸后 改為文火,煎時宜蓋鍋蓋,不宜多次打開,煮沸鍋10分鐘后加入木香,再煎煮 40分鐘,藥液約300ml左右,過濾出藥液。將過濾后的藥材再加冷水1500ml, 加熱煎煮沸鍋后30分鐘,藥液約200ml左右,再過濾藥液,把兩次煎液合并濃 縮至300ml ,分兩次服完。下面結合幾個典型病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療效。病例一劉翠芳,女,30歲,農民,來就診時自述右上腹絞痛,寒戰(zhàn)高 燒,全身黃染,惡心嘔吐,到寧陽縣醫(yī)院就診,化驗白細胞總數1700/L,中性 粒細胞76%,尿之膽陽性,靜脈膽道造影,確診為膽石阻塞膽總管,需手術治療, 患者拒絕手術。經査看右上腹陣發(fā)性加劇,疼痛向右肩背發(fā)射,體溫40°C,全 身黃染,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弦滑,經服用上述內服藥液三天,寒戰(zhàn)高燒 已退,黃染減。繼服三天觀察,膽結石排除,水洗結石測定為1.6—0.9cm,腹 痛消失,全身黃染已退,精神如常。病例二李玉明,男,48歲,肥城糧所會計,來診時自述省立醫(yī)院確診 為膽囊結石,超聲報告提示結石為1.6—1.4cm,有輕微胃脘不適,上腹部和 右肌肋鈍痛,舌苔黃膩,經服用上述藥液二十天去省立醫(yī)院復査,超聲報告提 示結石已溶縮為0.6—0.4cm,因藥中病機,繼服十五天,諸癥悉除,第三次去 省立醫(yī)院復查,超聲報告提示結石消失,肝臟,膽囊形態(tài)大小正常,痊愈。病例三肖衍祥,男58歲,教師,來診時自述在肥城醫(yī)院確診泥沙型膽 囊結石,超聲檢查提示結石0. 9~0. 6cm,因確診明確,遂處服用上述藥液42天,共排出如小米樣結石80余粒,醫(yī)院復査,結石消失,肝臟膽囊型態(tài)大小正常。病例四劉娟,女,農民,在解放軍88醫(yī)院查出膽囊結石,結石為2.0— 0.7cm,于2008年3月20日服用上述藥液三十三天,經醫(yī)院復査結石已經排 出,超聲所見肝臟、膽囊型態(tài)大小正常,未見異常痊愈。
權利要求
1. 一種利膽排石中藥湯劑,其特征是,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組合物煎制而成的金錢草50份、雞內金15份、大黃15份、茵陳15份、虎杖15份、金鈴子15份、黃芩12份、木香10份、積殼12份、延胡索12份、白芍15份、柴胡10份、郁金12份、玉米須12份和甘草6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利膽排石中藥湯劑,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組合物煎制而成的金錢草50份、雞內金15份、大黃15份、茵陳15份、虎杖15份、金鈴子15份、黃芩12份、木香10份、積殼12份、延胡索12份、白芍15份、柴胡10份、郁金12份、玉米須12份和甘草6份。本發(fā)明主要用于治療膽結石。
文檔編號A61P1/00GK101274087SQ200810016139
公開日2008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5月14日
發(fā)明者劉慶常 申請人:劉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