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橈動脈止血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術止血裝置,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和人們工作方式的改變,冠心病的發(fā)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通 過橈動脈進行的造影和支架置入等操作成為冠心病診斷和治療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手術后 良好的靜脈回流能夠促使傷口愈合,減少患者的不適感,但是傳統(tǒng)的紗布巻壓迫止血法由 于嚴重妨害手掌的靜脈回流,因此橈動脈穿刺以后的止血、包扎一直是臨床上亟待解決的 一個難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技術人員設計了多種針對橈動脈術后止血的器械,但是目 前市售的各種橈動脈止血器或多或少都存在影響手掌部靜脈回流的弊端,患者使用后感覺 術側手部憋脹、麻木、甚至有疼痛的感覺,沒有達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克服克服紗布巻包扎壓迫止血和其他 止血器械影響手掌靜脈回流的弊端的橈動脈止血器。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橈動脈止血器,組成中包括上氣囊、下氣囊、支撐架、固定帶,支撐架為C字型, 上氣囊和下氣囊分別置于支撐架的兩端內側,上下兩個氣囊與外充氣裝置相連通,固定帶 與支撐架的兩端相連接。上述橈動脈止血器,所述固定帶的一端與支撐架的一端相連接,另一端環(huán)繞手腕后與 支撐架的另一端可拆分連接。上述橈動脈止血器,它還有一個可滑動支撐墊,可滑動支撐墊由海綿或泡沫塑料等柔
軟材料制成,放置在手腕尺骨一側的固定帶內側。上述橈動脈止血器,所述上下氣囊通過三通連接管接到支撐架外的充氣裝置。 上述橈動脈止血器,所述支撐架與固定帶一端的可拆分連接為尼龍搭扣連接。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由氣囊充氣加壓完成穿刺部位無血液滲出包扎,氣囊的壓力完全由支架承受,克服了其它止血裝置止血壓力同時作用于手腕背側而影響靜脈回流的弊端。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如下上氣囊l、下氣囊2、支撐架3、固定帶4、尼龍搭扣5、三通連接管6、 可滑動支撐墊7、充氣裝置8具體實施方式
由圖l可以看出,該裝置包括上氣囊l、下氣囊2、支撐架3、固定帶4、可滑動支撐 墊7、三通連接管6、充氣裝置8。在手術后的使用時,將C型支撐架3套在手術側腕部, 上氣囊1準確對準掌側橈動脈穿刺的部位,下氣囊2置于手背側對稱部位。支撐架3連接 固定帶4,固定帶4環(huán)繞手腕,固定帶4和支撐架3在支撐架3的下端外側由尼龍搭扣5 粘貼固定。也可選用彈性固定帶,將其兩端分別固定在支撐架3的兩端。固定帶4的靠近 手腕尺骨的內側放置有可滑動支撐墊7??苫瑒又螇|7由海綿、泡沫塑料等柔軟材料制 成。固定帶4和支撐架3固定位置前應該將可滑動支撐墊7在手腕尺骨側調整到合適位置。 將固定帶4固定后,通過三通連接管6由外充氣裝置8對上下兩個氣囊充氣。充氣裝置8 可以是加壓橡皮球,也可以采用壓力感應氣囊,壓力感應氣囊的接口與壓力泵相連接對氣 囊進行充氣。充氣時注意觀察穿刺部位的出血情況,以穿刺部位無活動出血為充氣標準完 成操作。這種橈動脈止血器的C型支撐架3使用塑料磨具一次成形,外設加強筋使氣囊的壓力 完全由支撐架3承受,克服了其他止血裝置止血壓力同時作用于手腕背側而影響靜脈回流 的弊端,減少了患者手術后的不適。支撐架3也制作為"U"形或"["形。
權利要求1.一種橈動脈止血器,其特征在于組成中包括上氣囊[1]、下氣囊[2]、支撐架[3]、固定帶[4],支撐架[3]為C字型,上氣囊[1]和下氣囊[2]分別置于支撐架[3]的兩端內側,上下兩個氣囊與外充氣裝置[8]相連通,固定帶與支撐架的兩端相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橈動脈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帶[4]的一端與支撐 架[3]的一端相連接,另一端環(huán)繞手腕后與支撐架[3]的另一端可拆分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橈動脈止血器,其特征在于它還有一個可滑動支撐墊 [7],可滑動支撐墊[7]由海綿或泡沫塑料等柔軟材料制成,放置在手腕尺骨一側的固定帶 內側。
4. 根據權利要求3的橈動脈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氣囊通過三通連接管[6] 接到支撐架外的充氣裝置[8]。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撓動脈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3]與固定帶[4] 一端的可拆分連接為尼龍搭扣[5]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橈動脈止血器,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用于克服紗布卷包扎壓迫止血和其他止血器械影響手掌靜脈回流的弊端。組成中包括上氣囊、下氣囊、支撐架、固定帶,支撐架為C字型,上氣囊和下氣囊分別置于支撐架的兩端內側,上下兩個氣囊與外充氣裝置相連通,固定帶與支撐架的兩端相連接。這種橈動脈止血器在使用時由氣囊充氣加壓完成穿刺部位無血液滲出包扎,氣囊的壓力完全由C型支架承受,克服了其他止血裝置止血壓力同時作用于手腕背側而影響靜脈回流的弊端。
文檔編號A61B17/135GK201029906SQ20072010123
公開日2008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4月25日
發(fā)明者吳金鳳, 煒 崔, 凱 張, 李保華, 魯靜朝 申請人: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