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頸部和肩部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按摩器,尤其涉及一種適于對頸部和肩部進行按摩 的頸部和肩部按摩器。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相應的社會節(jié)奏和工作壓力也隨之增 大,人們需要放松自己來緩減工作的壓力和身心的疲憊,因此各種人體保健 器械走入大眾家庭。目前,對于人體的頸部和肩部的按摩主要有人為按摩和機械按摩,人為 按摩即為人工勞動,其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按摩質量上纟艮難得到保證,而 且需要到指定的服務場所,且還需要有專業(yè)的人士方可,不能隨時隨地的按摩;而對于機械按摩,現(xiàn)有的按摩器的按摩方式過于單調,其主要體現(xiàn)如下1. 只是單靠震動或按摩頭的轉動來實現(xiàn)按摩,無其它的模仿人體按摩的熱 療保健裝置。2. —個裝置只能對單一部位進行按摩,如需要對多個部位進行按摩時,需 要增加相應的按摩裝置,這樣使得結構復雜,且增加了制造成本。3. 按摩裝置缺乏美感,使人在放松的時候難于融入放術〉的氛圍,不能很好 的實現(xiàn)對人體放松的作用。4. 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基本按摩手法的效果且按摩工作時欠柔和,達不到模仿 人工按摩的效果。因此,急需一種既可發(fā)熱又可旋轉,并可對頸部和肩部進行按摩的賦予 美感的頸部和肩部按摩器。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可發(fā)熱又可旋轉,并可對頸部和肩部進 行按摩的賦予美感的頸部和肩部按摩器。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頸部和肩部按摩器, 安裝于背墊上并與電源電性連接,所述頸部和肩部按摩器包括一對按摩器, 該對按摩器可旋轉并對稱的安裝在背墊上,每一按摩器均包括外殼及安置于 上述外殼內的馬達、齒輪組、發(fā)熱裝置及按摩轉盤,所述齒輪組連接于所述 馬達和按摩轉盤之間,所述按摩轉盤突出于外殼上,所述馬達通過齒輪組驅 動所迷按摩轉盤轉動,所述發(fā)熱裝置位于上述4姿摩轉盤之下,所述馬達和發(fā) 熱裝置與所述電源電性連接。較佳地,所述外殼包括底殼及上殼,所述馬達及齒輪組容置于所迷底殼 內,所述上殼蓋于底殼之上,所述上殼具有容置槽,所述發(fā)熱裝置容置于所 述容置槽內,所述按摩轉盤蓋于發(fā)熱裝置之上。較佳地,所述齒輪組包括蝸桿、雙聯(lián)的蝸輪齒輪、齒輪傳動軸及雙聯(lián)齒 輪,所述雙聯(lián)的蝸輪齒輪、齒輪傳動軸及雙聯(lián)齒輪均分別可轉動地安裝于外 殼內,所述雙聯(lián)的蝸輪齒輪具有蝸輪端和第一齒輪端,所述齒輪傳動軸具有 傳動軸端及圍繞所述傳動軸端的第二齒輪端,所述雙聯(lián)齒輪由大小不同的第 三齒輪端及第四齒輪端組成,所述蝸桿一端與馬達連接,另一端與雙聯(lián)的蝸 輪齒輪的蝸輪端嚙合,所述雙聯(lián)的蝸輪齒輪的第一齒輪端與所迷雙聯(lián)齒輪的 第三齒輪端嚙合,所述第四齒輪端與所述齒輪傳動軸的第二齒輪端嚙合,所 述齒輪傳動軸的傳動軸端與所述按摩轉盤連接,較佳地,每一按摩器還包括環(huán)形的壓圈,所述壓圈罩于按摩轉盤上,并 固定于外殼之上,上述壓圈使得既能保護按摩轉盤的轉動不受外界的干擾, 也穩(wěn)固了按摩轉盤與齒輪傳動軸的連接。本實用新型和現(xiàn)有技術相比,由于兼具可轉動的對人體進行按摩的按摩 轉盤及可進行熱療的發(fā)熱裝置為一體,且通過旋轉可以選擇對頸部或肩部進 行按摩,使得按摩轉盤在轉動中發(fā)熱裝置會持續(xù)地對其供熱,這樣不但可以 對人體肌肉進行按摩,還可以進行熱療,使得這種按摩機構能產(chǎn)生非常好的5模仿人工按摩的效果,克服了當前按摩器的按摩方式單一且模仿人工按摩效 果差的缺陷。
圖1為本實用新型頸部和肩部按摩器與背墊的連接且處于按摩肩部的狀 態(tài)的示意圖。圖2為圖1沿箭頭方向旋轉后處于按摩頸部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頸部和肩部按摩器的立體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頸部和肩部按摩器處于按摩肩部的狀態(tài)的示 意圖,本實用新型頸部和肩部按摩器包括一對按摩器1,該對按摩器l分別通 過旋轉連接件3可旋轉并對稱的安裝于背墊2上,并與外界電源電性連接, 沿箭頭方向旋轉本實用新型頸部和肩部按摩器到圖2所示的位置,即可用于 按摩頸部,具體結構如下如圖3所示,每一按摩器1均包括外殼及安置于上述外殼內的馬達20、 齒輪組30、發(fā)熱裝置40及按摩轉盤50,所述齒輪組30連接于所述馬達20 和按摩轉盤50之間,所述按摩轉盤50突出于外殼上,所述馬達20通過齒輪 組30驅動所述按摩轉盤轉動50,所述發(fā)熱裝置40位于上述按摩轉盤50之下, 所述馬達20和發(fā)熱裝置40與外界電源電性連接。更具體地,所述外殼包括 底殼10a及上殼10b,所述馬達20及齒輪組30容置于所述底殼10a內,所述 上殼10b蓋于底殼10a之上,所述發(fā)熱裝置40及按摩轉盤50連接于上殼之上, 所述齒輪組30包括蝸桿34、雙聯(lián)的蝸輪齒輪31及齒輪傳動軸33,所述雙聯(lián) 的蝸輪齒輪31的第一軸孔312可轉動的安裝于底殼10a的固定軸103,所述 齒輪傳動軸33通過第二軸孔332可轉動的安裝于底殼10a與上殼10b之間, 所述雙聯(lián)的蝸輪齒輪31具有蝸輪端310和第一齒輪端311,所述齒輪傳動軸 33具有傳動軸端331及圍繞所述傳動軸端311的第二齒輪端330,所述蝸桿34—端與馬達20的輸出軸200連接,另一端與雙聯(lián)的蝸輪齒輪31的蝸輪端 310嚙合,所述雙聯(lián)的蝸輪齒輪31的第一齒輪端311與所述齒輪傳動軸端33 的第二齒輪端330嚙合,所述齒輪傳動軸33的傳動軸端33穿過上殼10b的 傳動軸孔101與按摩轉盤50的支撐板51連接,所述按摩轉盤50包括支撐板 51、大按摩頭52及小按摩頭53,所述大按摩頭52和小按摩頭53分別連接于 所述支撐板51上,位于上迷支撐板51之下的上殼具有容置槽10,所述容置 槽10用于放置發(fā)熱裝置40,所述發(fā)熱裝置包括氖管燈43、電路板42及支撐 架41,所述電路板42與外界電源電性連接,所述電路板42承載于所述支撐 架41的上表面上,所述氖管燈43電性連接于所述電路板42上,上述氖管燈 43既能發(fā)光增加美感,也能發(fā)熱用于熱療,所述發(fā)熱裝置40位于按摩轉盤 50的支撐板51與上殼10b之間,這樣使得馬達20在齒輪組30的作用下可驅 動按摩轉盤50轉動,按摩轉盤50的轉動再帶動其上的大按摩頭52和小按摩 頭53的轉動,從而實現(xiàn)了對人體的按摩,且還由于發(fā)熱裝置40位于按摩轉 盤50之下,使得在通過大按摩頭52和小按摩頭53按摩的同時,還有具有熱 療的作用。較佳者,所述齒輪組30還包括雙聯(lián)齒輪32,所述雙聯(lián)齒輪32通過第三 軸孔322可轉動的安裝于底殼10a和上殼10b之間,所述雙聯(lián)齒輪32由大小 不同的第三齒輪端320及第四齒輪端321組成,所述第三齒輪端320與所述 雙聯(lián)的蝸輪齒輪31的第一齒輪端311嚙合,所述第四齒輪端321與所述齒輪 傳動軸33的第二齒輪端330嚙合,上述雙聯(lián)齒輪32增加了齒輪組的靈敏性, 方便于控制按摩轉盤50的轉速,能更好的實現(xiàn)按摩效果。較佳者,每一按摩器1還包括環(huán)形的壓圏60,所述壓圏60罩于按摩轉盤 50的支撐板51上,并通過第一固定孔600、支撐架41的第二固定孔410及 上殼的第三固定孔IOO,將壓圈60及發(fā)熱裝置40固定于上殼10b之上,上述 壓圏60使得既能保護按摩轉盤50的轉動不受外界的干擾,也穩(wěn)固了按摩轉 盤50與齒輪傳動軸33的連接。結合圖1、圖2及圖3對本實用新型頸部和肩部按摩器的工作原理做一詳細的說明在馬達20及發(fā)熱裝置40通電的情況下,馬達20的輸出軸200帶 動與其連接的蝸桿34轉動,上述蝸桿34再帶動與其嚙合的雙聯(lián)的蝸輪齒輪 31的蝸輪端310,上述蝸輪端310再帶動與其為一體的雙聯(lián)的蝸輪齒輪31的 第一齒輪端311同步轉動,上述第一齒輪端311再帶動與其嚙合的雙聯(lián)齒輪 32的第三齒輪端320轉動,上述第三齒輪端320再帶動與其為一體的雙聯(lián)齒 輪32的第四齒輪端321同步轉動,上述第四齒輪端321再帶動與其嚙合的齒 輪傳動軸33的第二齒輪端330轉動,上述第二齒輪330端再帶動與其為一體 的傳動軸端331轉動,上述傳動軸端331再帶動與其連接的按摩轉盤50的支 撐板51轉動,上述支撐板51再帶動其上的大按摩頭52和小按摩頭53轉動, 從而實現(xiàn)按摩的作用,同時發(fā)熱裝置40中的氖管燈發(fā)光且產(chǎn)生熱量,發(fā)出的 光增加了整個頸部和肩部按摩器的美感,產(chǎn)生的熱量通過上述作用于人體上 的大按摩頭52和小按摩頭53傳遞到人體上,實現(xiàn)了熱療按摩的作用。本實用新型頸部和肩部按摩器由于兼具可轉動的對人體進行按摩的按摩 轉盤50及可進行熱療的發(fā)熱裝置40為一體,且通過旋轉可以選擇對頸部或 肩部進行按摩,方便使用者根據(jù)需要選擇調整,發(fā)熱裝置40會持續(xù)地對其供 熱,這樣不但可以對人體肌肉進行按摩,還可以進行熱療,使得這種按摩機 構能產(chǎn)生非常好的模仿人工按摩的效果,克服了當前頸部和肩部按摩器的按 摩方式單一且模仿人工按摩效果差的缺陷。本實用新型頸部和肩部按摩器所涉及的旋轉連接件3、發(fā)熱裝置50中的詳細的i兌明。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 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 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頸部和肩部按摩器,安裝于背墊上并與電源電性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頸部和肩部按摩器包括一對按摩器,該對按摩器可旋轉并對稱的安裝在背墊上,每一按摩器均包括外殼及安置于上述外殼內的馬達、齒輪組、發(fā)熱裝置及按摩轉盤,所述齒輪組連接于所述馬達和按摩轉盤之間,所述按摩轉盤突出于外殼上,所述馬達通過齒輪組驅動所述按摩轉盤轉動,所述發(fā)熱裝置位于上述按摩轉盤之下,所述馬達和發(fā)熱裝置與所述電源電性連接。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部和肩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包括底殼及 上殼,所述馬達及齒輪組容置于所述底殼內,所述上殼蓋于底殼之上,所述 發(fā)熱裝置及按摩轉盤位于上殼之上。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頸部和肩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具有容置槽, 所述發(fā)熱裝置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內。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部和肩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組包括蝸桿、 雙聯(lián)的蝸輪齒輪及齒輪傳動軸,所述雙聯(lián)的蝸輪齒輪及齒輪傳動軸均分別可 轉動地安裝在外殼內,所述雙聯(lián)的蝸輪齒輪具有蝸輪端和第一齒輪端,所述 齒輪傳動軸具有傳動軸端及第二齒輪端,所述蝸桿一端與馬達連接,另一端 與雙聯(lián)的蝸輪齒輪的蝸輪端嚙合,所述雙聯(lián)的蝸輪齒輪的第一齒輪端與所述 齒輪傳動軸的第二齒輪端嚙合,所述齒輪傳動軸的傳動軸端與所述按摩轉盤 連接。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頸部和肩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組還包括雙 聯(lián)齒輪,所述雙聯(lián)齒輪可轉動地安裝于外殼內,所述雙聯(lián)齒輪由大小不同的 第三齒輪端及第四齒輪端組成,所述第三齒輪端與所述第一齒輪端嚙合,所述第四齒輪端與所述第二齒輪端嚙合。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部和肩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轉盤包括支 撐板、大按摩頭及小按摩頭,所述大按摩頭和小按摩頭分別設置于所述支撐 板上。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部和肩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熱裝置包括氖 管燈、電路板及支撐架,所述電路板與所述電源電性連接,所述電路板承載 于所述支撐架上,所述氖管燈電性連接于所述電路板上。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部和肩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按摩器還包括環(huán) 形的壓圈,所述壓圈罩于按摩轉盤上,并固定于外殼之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頸部和肩部按摩器,其包括一對按摩器,該對按摩器可旋轉并對稱的安裝在背墊上,每一按摩器均包括外殼及安置于外殼內的馬達、齒輪組、發(fā)熱裝置及按摩轉盤,齒輪組連接于馬達和按摩轉盤之間,按摩轉盤突出于外殼上,馬達通過齒輪組驅動所述按摩轉盤轉動,發(fā)熱裝置位于上述按摩轉盤之下,馬達和發(fā)熱裝置與外部電源電性連接。由于兼具可轉動的對人體進行按摩的按摩轉盤及可進行熱療的發(fā)熱裝置為一體,且通過旋轉可以選擇對頸部或肩部進行按摩,發(fā)熱裝置會持續(xù)地對其供熱,這樣不但可以對人體肌肉進行按摩,還可以進行熱療,使得這種按摩器能產(chǎn)生非常好的模仿人工按摩的效果,克服了按摩方式單一且模仿人工按摩效果差的缺陷。
文檔編號A61H7/00GK201108569SQ20072005829
公開日2008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0月15日
發(fā)明者江奇武 申請人:武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