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益氣健脾滋補肝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制劑,更具體地說,是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制備的藥物。本發(fā)明還涉及該藥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脾肺兩虛及肝腎虧損是一種常見病證,中醫(yī)稱“虛勞”。中醫(yī)診斷的臨床表現(xiàn)為,氣短乏力,動則加劇,神疲懶言,食欲不振或消瘦,大便不調,面色萎黃或蒼白;頭昏,頭暈,失眠心悸,腰膝酸軟,或有遺精、滑精、舌質淡紅、脈細弱等。
氣虛為虛證之根本,治療虛證以補氣為主,氣虛又常見虧精之象。故益氣不忘補腎、補腎重在填精。益氣多用黃芪、人參,補腎填精多用枸杞子,熟地等。但迄今為止,尚未見以松茸配伍組方。
松茸是一種云南特有的野生食用菌,為白蘑科植物松茸(Tricholomamatsutake[Ito et Imai]Sing)的新鮮子實體。別名為松口蘑、松菌、大花菌、大腳菇、松蘑、老鷹菌等。在云南民間用以治療溲濁不禁、糖尿病等。其性味甘、平,具有益腸胃、清熱利尿理氣止痛、化疾的功能,用于痰多氣短,大便干燥、腰腿疼痛等癥。近代研究表明,松茸含有多種真菌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還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多種維生素、維量元素及多糖類等成份。據報導,松茸中多糖類物質能增強巨噬細胞的活性,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在國際上倍受青睞。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避免已知藥物的局限性,將云南特有的松茸配伍補益類藥材,提供一種益氣健脾滋補肝腎的藥物。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益氣健脾滋補肝腎的藥物,該藥物原料組成的重量份數為松茸20~400,人參0~80,黃芪200~400,黨參0~400,枸杞子0~300,大棗0~300。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將上述各組份制成益氣健脾滋補肝腎的藥物的生產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順序的步驟1.將人參、黃芪、黨參和大棗粉碎至小塊,與松茸、枸杞子合并,待用;2.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量為藥材重量的6~10倍,煎煮時間為1~2小時;第二次加水量為藥材重量的4~8倍,煎煮時間為1~2小時;第三次加水量為藥材重量的4~8倍,煎煮時間為0.5~1.5小時;3.合并三次煎煮液,過濾,在50℃~70℃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1.5,置放在室溫下,冷卻;4.加入藥用輔料,制成口服制劑。
上述步驟4所述的藥用輔料選自淀粉、糊精、維晶纖維素、蔗糖等填充劑;羥丙基纖維素及其他纖維素衍生物等粘合劑;羧甲基纖維素鈉、羧甲基淀粉等崩解劑和硬脂酸鎂、滑石粉等潤滑劑及蜂蜜、EDTA、山梨酸鉀中的一種,或它們之中的幾種的混合物;所述的口服制劑為藥劑學所述的顆粒劑、膠囊劑、片劑、散劑、合劑(口服液)等。
本發(fā)明對該益氣健脾滋補肝腎的藥物進行了下述系統(tǒng)的藥理試驗和臨床研究。
(1)藥效學試驗表明,本發(fā)明藥物灌胃給予,可明顯延長小鼠游泳時間;明顯增強小鼠耐缺氧能力;對連續(xù)注射環(huán)磷酰胺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服用本發(fā)明藥物,可取到免疫調節(jié)作用,使血清溶血素(IgM)保持正常;碳粒廓清速率試驗表明,連續(xù)注射醋酸可的松造成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低下,服用本發(fā)明藥物,可調節(jié)提高低下的免疫功能,使之保持正常。認為本發(fā)明具有增強體質,增進抗應激能力和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等藥效作用。
(2)急性毒性試驗表明,小鼠灌胃給藥的最大耐受量為240g/Kg(以原藥材計算),為臨床劑量的1800倍以上。
(3)大鼠長期毒性試驗表明,大鼠每日灌胃給予4.7、15.5g/Kg(相當于成人日劑量的15和50倍),連續(xù)服用40天,動物外觀無異常,體重增長正常;血液生化學、血液學和病理組織學檢查以及臟器系數測定,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均無異常發(fā)現(xiàn)。
(4)通過云南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云南省紅十字會醫(yī)院等對140例虛勞患者(脾肺兩虛、肝腎虧損)的臨床試驗觀察,結果表明試驗組與對照組均有較好療效,總有效率分別為96%和85%;試驗組的臨床治愈加顯效的百分率為69%,對照組為37.5%,經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療效的差別有顯著差異(P<0.01)。兩組對精神、食欲、腰膝、頭昏及面色、脈象等癥狀均有改善,試驗組對精神、食欲、腰膝的改善率較對照組高(P<0.05)。本發(fā)明對虛勞中脾肺兩虛證(71例)和肝腎虧損(31例)的療效相近(P>0.05)。試驗組患者用藥前后,血、尿、便常規(guī)檢驗和肝腎功能檢測無明顯變化,臨床也未見不良反應。安全性指標觀察見表1,主要癥狀療效觀察結果見表2,表1.
表2.
上述試驗結果表明,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是根據近年來對松茸成份和藥效的深入研究,并結合祖國醫(yī)學對“虛證”的治療原則而精心配制的。方中松茸,味甘性平,歸肺、脾經,有益氣健脾、滋補肝腎等功能;黃芪味甘微溫,歸脾肺經,有補氣固表等功效,二藥合用有補肺脾,大補元氣之功為君藥。配入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心經,有助君藥補虛救脫,益氣生津,安神益智之功;配入黨參味甘性平,歸肺脾經,有補中益氣之功,以助君藥補氣;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肺經,有健脾益氣,養(yǎng)血安神之功效,可助君藥健脾益氣;再配入枸杞子,味甘性平,歸肝腎經,有益明目,補血養(yǎng)陰之功,以體現(xiàn)補氣當要填精之理,三藥合為用作為臣藥,與君藥共達補氣健脾、滋補肝腎之效。本發(fā)明的藥物適用于脾肺兩虛及肝腎虧損所致的神疲乏力,動則氣短,面色無華,形體消瘦、食欲不振、自汗、頭昏耳鳴、腰膝酸軟、心季失眠等癥。本發(fā)明的物質來源豐富,制備工藝簡單,可制成多種口服制劑,使用方便,安全無毒,藥理作用強,預示著很好的藥用前景。
具體實施例方式
通過下面給出的具體實施例,可以進一步清楚地了解本發(fā)明。但它們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實施例1取松茸50g,人參50g,黃芪300g,黨參300g,枸杞子150g,大棗150g。將人參、黨參、黃芪和大棗粉碎,與松茸、枸杞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為8倍量,煎煮1.5小時,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1.5小時,第三次加水6倍量,煎煮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1.4(50~70℃),放冷,加入淀粉輔料140g,制粒,干燥,滅菌,裝入膠囊,制成1000粒,即得。
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褐色或棕褐色的細小顆粒及粉末;無臭、味苦、微酸。
鑒別(1)取本品內容物4.5g,加水飽和的正丁醇30ml,放置過夜,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用氨試液10ml洗滌1次,再用水10ml洗滌1次,分取正丁醇液,蒸干,殘渣用甲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和黃芪甲苷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VI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品溶液各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水(65∶35∶10)10℃以下放置過夜的下層液為展開劑,低溫展開,取出,晾干,噴以硫酸乙醇溶液(1→10),在105℃烘5分鐘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2)取本品內容物3g,加水50ml使溶解,濾過,濾液用醋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醋酸乙酯液,蒸干,殘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枸杞子對照藥材0.5g,加水10ml,煮沸30分鐘,濾過,濾液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VI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藥材溶液各10u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氯仿-甲酸(3∶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檢查應符合膠囊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IL)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VI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乙腈-水(31∶69)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03nm。理論板數按人參皂苷Rb1峰計算應不低于6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人參皂苷Rb1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3mg溶液,濾過,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內容物約3g,精密稱定,加水飽和的正丁醇30ml,搖勻,放置過夜,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殘渣及濾器用10ml水飽和的正丁醇分次洗滌,濾過,濾液與前正丁醇液合并,用氨試液10ml洗滌1次,再用水10ml洗滌1次,分取正丁醇液,蒸干,用甲醇使溶解并轉入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粒含人參皂苷Rb1(C54H92023)不得少于0.1mg。
實施例2取松茸200g,人參40g,黃芪200g,枸杞子150g,黨參200g,大棗150g。其它過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3取松茸200g,人參50g,黃芪400g,枸杞子100g,黨參200g,大棗50g。其它過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4取松茸20g,人參30g,黃芪200g,枸杞子250g,黨參750g,大棗250g。其它過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5取松茸400g,人參50g,黃芪300g,枸杞子250g。其它過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6取松茸400g,人參50g,黃芪350g。其它過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7取松茸400g,黃芪400g。其它過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8重復實施例1~7的原料配比例,不同點在于,濃縮液冷卻后,加入維晶纖維素140g,硬脂酸鎂2.5g。其它過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9重復實施例1~7的原料配比例,不同點在于,濃縮液冷卻后,加入糊精、蔗糖各1份,制成顆粒,干燥,滅菌,分裝,即得顆粒劑成品。
實施例10重復實施例1~7的原料配比例,不同點在于,濃縮液冷卻后,加入羥丙基纖維素鈉150g,制成顆粒后,再加滑石粉2.5g,混合后,壓片,即得片劑成品。
實施例11重復實施例1~7的原料配比例,不同點在于,濃縮液冷卻后,加入羥丙基纖維素50g,羧甲基淀粉50g制成顆粒后,干燥,滅菌,再加滑石粉2g,混合后,壓片,分裝,即得片劑成品。
實施例12重復實施例1~7的原料配比例,分別取原料藥粉碎成細粉,混勻,分裝,即得散劑成品。
實施例13重復實施例1~7的原料配比例,將提取液中加入蜂蜜40g,攪拌混合,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2~1.20時,加入EDTA0.2g,山梨酸鉀0.2g,混合均勻,用玻璃瓶灌封后,滅菌。即得合劑(口服液)成品。
權利要求
1.一種益氣健脾滋補肝腎的藥物,該藥物原料組成的重量份數為松茸20~400,人參0~80,黃芪200~400,枸杞子0~300,大棗0~300,黨參0~40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益氣健脾滋補肝腎的藥物,其特征在于藥物原料組成的重量份數為松茸50,人參50,黃芪300,枸杞子150,大棗150,黨參300。
3.一種益氣健脾滋補肝腎的藥物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順序的步驟(1)將人參、黃芪、黨參和大棗粉碎至小塊,與松茸、枸杞子合并,待用;(2)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量為藥材重量的6~10倍,煎煮時間為1~2小時;第二次加水量為藥材重量的4~8倍,煎煮時間為1~2小時;第三次加水量為藥材重量的4~8倍,煎煮時間為0.5~1.5小時;(3)合并三次煎煮液,過濾,在50℃~70℃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1.5,置放在室溫下,冷卻;(4)加入藥用輔料,制成口服制劑。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益氣健脾滋補肝腎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中在步驟(4)所述的藥用輔料選自淀粉、糊精、維晶纖維素、蔗糖、羥丙基纖維素、纖維素衍生物等粘合劑、羧甲基纖維素鈉、羧甲基淀粉等崩解劑、硬脂酸鎂、滑石粉、蜂蜜、EDTA或山梨酸鉀中的一種,或它們的混合物;所述的口服制劑為藥劑學所述的顆粒劑、膠囊劑、片劑、散劑或口服液。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益氣健脾滋補肝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該藥物原料組成的重量份數為松茸20~400,人參0~80,黃芪200~400,枸杞子0~300,大棗0~300,黨參0~400。該藥物的制備方法是①將人參、黃芪、黨參和大棗粉碎至小塊,與松茸、枸杞子合并,待用;②加水煎煮三次,③合并三次煎煮液,過濾,在50℃~70℃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1.5,置放在室溫下,冷卻;④加入藥用輔料,制成口服制劑。本發(fā)明的藥物適用于脾肺兩虛及肝腎虧損所致的神疲乏力,動則氣短,面色無華,形體消瘦、食欲不振、自汗、頭昏耳鳴、腰膝酸軟、心季失眠等癥。
文檔編號A61P1/00GK1555872SQ200410021629
公開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04年1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月5日
發(fā)明者簡薇, 李勁, 陳紅民, 何紅, 高美榮, 簡 薇 申請人:云南白藥集團天紫紅藥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