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治療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的新的藥用組合物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新的藥用組合物及制法,具體是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的新的藥用組合物及其制法。
背景技術(shù):
癡呆已被稱為世界上當前的“流行病”之一,癡呆大多發(fā)于老年人。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是老年人群中癡呆的最常見病因。老年人口中癡呆的患病率占總?cè)丝诘?%~5%,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可占17%~20%。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國人的癡呆患者將迅速增加,癡呆將成為我國的一個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因此,研究出一個能有效治療癡呆的藥物就顯得非常迫切。
黃連解毒湯為中醫(yī)經(jīng)典名方,現(xiàn)代研究表明其可改善腦血流量,臨床上已有用于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的報道。黃連解毒湯主要由黃連、黃柏、黃芩、梔子組成,目前還沒有用這四味藥提取的總生物堿、總黃酮、總苷的組合物用于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的研究報道,本發(fā)明填補了這一空白,并通過大量的動物藥效試驗證明,從黃連、黃柏、黃芩、梔子四味藥材中提取的總生物堿、總黃酮、總苷的組合物對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具有較好的療效。并在此基礎(chǔ)上研制出了治療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的中藥有效部位新制劑。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由黃連、黃柏、黃芩、梔子四味藥材(黃連解毒湯)中提取的總生物堿、總黃酮、總苷的組合物(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改組合物(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用于治療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的新用途。
本發(fā)明的藥用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按9∶6∶6∶9稱取黃連、黃柏、黃芩、梔子。①黃連、黃柏,打粗粉,加適量40%-60%的乙醇浸泡,加10至13倍藥材重量的40%-60%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至3次,每次60min至120min,過濾,合并回流提取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01-1.10(50℃),趁熱加入0.2%至2.0%的絮凝劑,過濾去除沉淀,濾液用濃鹽酸調(diào)節(jié)濃縮液pH值至酸性,再加入氯化鈉,趁熱溶解,氯化鈉加入量為濃縮液重量的16%至20%,冷庫靜置24-48小時,過濾,收集沉淀,減壓干燥,即得黃連、黃柏總生物堿。②黃芩、梔子加水回流2-3次,每次加水15-20倍于藥材重量,回流90-120分鐘/次,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01-1.10(50℃),濃縮液通過D101型大孔吸附樹脂柱,先用水沖洗樹脂柱至水洗液近無色,再用45%至75%的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回收至干,得黃芩總黃酮和梔子總苷。
③將上述黃連、黃柏總生物堿,黃芩總黃酮和梔子總苷混合均勻,打粉即得。
組合物中黃連、黃柏總生物堿,黃芩總黃酮,梔子總苷重量之和百分比大于50.0%;其中黃連、黃柏總生物堿含量在14.6%至50.0%,黃芩總黃酮含量在20.0%至35.0%,梔子總苷含量在5.5%至15.4%。
按藥劑學方法,可以將本發(fā)明的藥用組合物制備成多種臨床藥物劑型,包括口服制劑或非腸道給藥的劑型。上述口服劑型選自于片劑、軟或硬膠囊劑、滴丸、口服液體制劑、緩釋或控釋制劑、顆粒劑、丸劑、混懸劑當中的一種;上述非腸道給藥劑型選自注射劑、氣霧劑或皮下給藥劑型當中的一種。本發(fā)明藥物還可加入藥用載體,如崩解劑、稀釋劑、矯味劑、可食用色素等。
本發(fā)明的藥用組合物具有很好的治療癡呆(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等)的作用。實驗例本發(fā)明的藥用組合物對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治療的藥理作用一、對血管性癡呆的藥理作用(一)、對小鼠全腦缺血再灌注所致血管性癡呆的保護作用[1]ICR小鼠,體重18~20g,使用Y型放射狀迷宮儀進行被動學習記憶訓練,每次訓練一次,每次5分鐘。共訓練3天。取學習記憶能力相近小鼠60只,隨機分為6組,即假手術(shù)組、模型組(以上兩組給予等容積的蒸餾水)、陽性藥物組(都可喜7mg/kg)、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小、中、大三個劑量組(折合生藥5、10、20g/kg,下同)。口服連續(xù)給藥五天后,將小鼠固定,頸部切開皮膚,分離出兩側(cè)頸總動脈,平行放置直徑0.1mm的實心針芯,接扎兩側(cè)頸總動脈,抽出針芯,造成腦部兩側(cè)不完全性缺血。接扎5分鐘,松開絲線,恢復(fù)腦血流灌注。24小時后,進行學習記憶測試。
實驗觀測指標包括①小鼠學習、記憶能力測定使用Y型放射狀迷宮儀觀察小鼠的潛伏期(逃入安全區(qū)所需的時間)及5分鐘內(nèi)錯誤次數(shù)。
②對腦勻漿SOD活性、MDA、CHE及蛋白含量的影響取腦海馬區(qū)制成1%的腦組織勻漿,測定SOD活性(化學發(fā)光法)、MDA含量(TBA比色法)、CHE(比色法)及蛋白含量(考馬斯亮藍法)。
③病理學檢查取腦,右腦于10%甲醛中固定,HE染色,石蠟包埋,做病理學檢查。
表1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對腦缺血再灌注小鼠學習記憶潛伏期的影響(X±S,n=10)
與假手術(shù)組比較△△P<0.01。
與模型組比較**P<0.01。
表2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對腦缺血再灌注小鼠學習記憶錯誤次數(shù)的影響(X±S,n=10)
與假手術(shù)組比較△△P<0.01。
與模型組比較*P<0.05。
由表1、表2可見,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可增強小鼠全腦缺血再灌注所致血管性癡呆的學習記憶功能,減少學習記憶潛伏期和錯誤次數(shù)。
表3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對腦勻漿SOD活性、MDA含量、CHE及蛋白含量的影響(X±S,n=10)
與假手術(shù)組比較△△P<0.01。
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由表3可見,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可降低腦缺血再灌致血管性癡呆小鼠腦組織的CHE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蛋白含量。說明黃連解毒湯對血管性癡呆小鼠的較好的保護作用。
病理組織學檢查顯示模型組腦組織CA1-CA3海馬區(qū)神經(jīng)元(錐體細胞)均見重度變性、壞死。神經(jīng)元結(jié)構(gòu)模糊,胞體腫脹,尼氏小體減少或消失,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核深染、核固縮、核溶解,神經(jīng)元數(shù)目明顯減少。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各給藥組對小鼠腦缺血再灌致血管性癡呆腦組織的CA1-CA3海馬區(qū)神經(jīng)元(錐體細胞)變性、壞死及軟化灶的形成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二)、對多發(fā)性腦梗死大鼠的治療作用[2]SD大鼠,雄性,260-300g,試驗前使用Y型放射狀迷宮儀檢測大鼠的學習記憶能力,取學習記憶能力相近大鼠60只。用同種大鼠左心室內(nèi)采血,于37℃溫箱內(nèi)干燥,研碎后用200um篩過濾,應(yīng)用時取血栓栓子1mg加生理鹽水0.3ml,搖勻成混懸液。動物用10%水合氯醛按30mg/100g體重腹腔麻醉,頸正中切開皮膚,剝離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與胸骨乳突肌,暴露頸總動脈、頸外動脈與頸內(nèi)動脈,暫時夾閉頸總動脈,于頸外動脈逆行注入栓子溶液0.3ml,推注同時開放頸總動脈,使栓子通過頸內(nèi)動脈進入顱內(nèi)至大腦各動脈,造成多發(fā)性腦梗塞,然后結(jié)扎頸外動脈,縫合皮膚。假手術(shù)組用生理鹽水代替血栓栓子。術(shù)后次日根據(jù)造模型動物的學習記憶能力水平分組,加上假手術(shù)組共6組,即(1)模型組給予等體積蒸餾水;(2)都可喜組3.5mg·kg-1;(3)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小劑量組2.5g生藥/kg;(4)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中劑量組5.0g生藥/kg;(5)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大劑量組10.0g生藥/kg;(6)假手術(shù)組給予等體積蒸餾水。連續(xù)灌胃給藥3周,灌胃容積為10ml·kg-1。
實驗觀測指標包括①對模型動物死亡率的影響觀察各組動物的死亡率。
②大鼠學習、記憶能力測定分別于造模后1、7、14、21天使用Y型放射狀迷宮儀檢測大鼠的潛伏期(逃入安全區(qū)所需的時間)。
③對腦勻漿蛋白含量及乙酰膽堿酯酶(CHE)的影響取腦海馬區(qū)制成1%的腦組織勻漿,測定蛋白、MDA含量(考馬斯亮藍法)、CHE含量(比色法)及SOD活性。
表4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對缺血再灌注大鼠死亡率的影響
由表4可見,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的高、中、低各組動物的存活率分別為90%、90%、80%較模型組70%高。說明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有提高多發(fā)性腦梗死所致血管性癡呆大鼠的存活率。
表5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對多發(fā)性腦梗死所致血管性癡呆大鼠學習記憶潛伏期的影響(X±S)
與假手術(shù)組比較△P<0.05,△△P<0.01。
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由表5可見,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對模型動物的學習、記憶能力均明顯高于模型組。說明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對多發(fā)性腦梗死所致血管性癡呆大鼠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表6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對腦勻漿SOD活性、MDA含量、CHE及蛋白含量的影響(X±S)
與假手術(shù)組比較△P<0.05,△△P<0.01。
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表6可見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可以升高多發(fā)性腦梗死所致血管性癡呆大鼠腦組織的SOD活性,降低CHE含量,降低MDA及蛋白含量,與模型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二、老年性癡呆(一)、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對東莨菪堿造成的小鼠記憶獲得障礙的作用將60只昆明種小鼠,雌雄各半,18~20g,隨機分為6組正常對照組、模型組、陽性藥腦復(fù)康組(0.6g/kg)、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大、中、小劑量組(折合生藥20、10、5g/kg,下同)。灌胃給藥,每天給藥一次,連續(xù)給藥5天。正常對照組和模型組給予生理鹽水。末次給藥后1小時,采用跳臺法訓練小鼠[3]。訓練前10min,除正常對照組給予生理鹽水外,其余各組均腹腔注射東莨菪堿2mg/kg。將動物放入跳臺儀小室適應(yīng)3min然后通電,小鼠遭電擊后跳回橡皮墊上以躲避電擊。跳下時雙足同時接觸銅柵為觸電。24小時后再次進行測試,記錄小鼠5分鐘內(nèi)觸電次數(shù)即錯誤次數(shù)。作為記憶指標。結(jié)果見表7。
表7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對東莨菪堿所致小鼠記憶獲得障礙的影響(X±10,n=10)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
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由表7可見,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可明顯減少5分鐘內(nèi)錯誤次數(shù),表明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可以改善小鼠記憶獲得障礙。
(二)、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對亞硝酸鈉所致小鼠記憶再現(xiàn)障礙的影響小鼠18~20g分組給藥同前。連續(xù)灌胃5天,末次結(jié)藥后1小時采用跳臺法訓練小鼠,結(jié)束后各組立即皮下注射亞硝酸鈉120mg/kg,正常對照組注射生理鹽水。24小時后復(fù)測。記錄小鼠5分鐘內(nèi)錯誤次數(shù)。結(jié)果見表8。
表8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對亞硝酸鈉所致小鼠記憶鞏固障礙的影響(X±10,n=10)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由表8可知,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組與模型組比較,5分鐘內(nèi)錯誤次數(shù)減少。表明其可明顯改善小鼠的記憶鞏固。
(三)、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對乙醇所致小鼠記憶再現(xiàn)障礙的影響昆明種小鼠18~20g分組給藥同前,連續(xù)灌胃5天。末次給藥1小時后,采用避暗法訓練小鼠[3],記錄小鼠由放入明室至進入暗室的潛伏期,以及5分鐘內(nèi)進入暗室的錯誤次數(shù)。24小時后進行重新測試。測試前30分鐘,除對照組灌胃等容積生理鹽水外。其余各組均分別灌胃40%乙醇10ml/kg。潛伏期超過300秒者以300計。結(jié)果見表9。
表9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對乙醇所致小鼠記憶再現(xiàn)障礙的影響(X±10,n=10)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
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由表9可知,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組與模型組比較,能明顯延長潛伏期(P<0.05),減少5分鐘內(nèi)錯誤次數(shù)(P<0.05~0.01)。提示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對由乙醇造成的記憶再現(xiàn)障礙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由表7-9可知,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可增強不同模型小鼠的記憶,改善小鼠記憶再現(xiàn)障礙,改善小鼠的記憶鞏固,改善小鼠記憶獲得障礙。由此可說明,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對老年性癡呆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由上述藥理實驗表明,本發(fā)明的藥用組合物(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可增強小鼠全腦缺血再灌注所致血管性癡呆的學習記憶功能,減少學習記憶潛伏期和錯誤次數(shù),可降低腦缺血再灌致血管性癡呆小鼠腦組織的CHE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蛋白含量,可提高多發(fā)性腦梗死所致血管性癡呆大鼠的存活率、學習和記憶能力;可增強不同老年性癡呆模型小鼠的記憶,改善小鼠記憶再現(xiàn)障礙,改善小鼠的記憶鞏固,改善小鼠記憶獲得障礙。由此說明本發(fā)明的藥用組合物(黃連解毒湯有效部位)對癡呆(老年性癡呆與血管性癡呆)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下列實施例均能實現(xiàn)上述實驗例的效果實施例1稱取黃連9.0kg、黃柏6.0kg、黃芩6.0kg、梔子9.0kg。黃連、黃柏,打粗粉,加適量50%的乙醇浸泡過夜,再加12倍藥材重量的50%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90min,過濾,合并回流提取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05(50℃),趁熱加入0.5%的絮凝劑,過濾去除沉淀,濾液用濃鹽酸調(diào)節(jié)濃縮液pH值至1,再加入氯化鈉,趁熱溶解,氯化鈉加入量為濃縮液重量的18%,冷庫靜置24小時,過濾,收集沉淀,減壓干燥,即得黃連、黃柏總生物堿。黃芩、梔子加水回流3次,每次加水20倍于藥材重量,回流90分鐘/次,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05(50℃),濃縮液通過D101型大孔吸附樹脂柱,先用水沖洗樹脂柱至水洗液近無色,再用50%的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回收至干,得黃芩總黃酮和梔子總苷。將上述黃連、黃柏總生物堿,黃芩總黃酮和梔子總苷混合均勻,稱重得1752g組合物,計算本發(fā)明治療老年性癡呆與血管性癡呆的組合物的率為5.84%。加入藥用載體按制劑工藝制成膠囊6000粒,每粒0.35克,每日3次,2粒/次。
實施例2 片劑的制備本發(fā)明的藥用組合物1000g,乳糖110g,羧甲基淀粉鈉90g,混合均勻,干法制粒,壓片,每片0.35g,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
實施例3 口服液的制備本發(fā)明的藥用組合物58.4g,制成口服液1000ml,10ml/支,口服一次10ml,3次/日。
實施例4 滴丸的制備本發(fā)明的藥用組合物194.5g,制成滴丸1000粒,每粒0.25克,每日3次,3粒/次。
實施例5 注射劑的制備本發(fā)明的藥用組合物116.8g,制成注射液1000ml,5ml/支,肌肉注射,一次5ml,3次/日。
實施例6 注射劑的制備本發(fā)明的藥用組合物584g,乳糖550g,淀粉370g,混合均勻,適量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分裝即得。每袋1.5g,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
參考文獻[1]王北嬰、李儀奎。中藥新藥研制開發(fā)技術(shù)與方法,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2001647~649[2]王北嬰、李儀奎。中藥新藥研制開發(fā)技術(shù)與方法,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2001650~651[3]陳奇.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89權(quán)利要求
一種用于治療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的新的藥用組合物及其制法
1.一種用于治療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的新的藥用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用組合物由黃連、黃柏、黃芩、梔子四味藥材的提取物組合而成。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治療老年期癡呆和血管性癡呆的新的藥用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用組合物由黃連、黃柏提取總生物堿、黃芩提取總黃酮、梔子提取總苷為主要成分,按一定的比例組合而成。
3.如權(quán)力要求1或2所述的藥用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組合物中黃連、黃柏總生物堿,黃芩總黃酮,梔子總苷重量之和百分比大于50.0%;其中黃連、黃柏總生物堿含量在14.6%至50.0%,黃芩總黃酮含量在20.0%至35.0%,梔子總苷含量在5.5%至15.4%。
4.如權(quán)利要求1至3所述的藥用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9∶6∶6∶9稱取黃連、黃柏、黃芩、梔子。①黃連、黃柏,打粗粉,加適量40%-60%的乙醇浸泡,加10至13倍藥材重量的40%-60%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至3次,每次60min至120min,過濾,合并回流提取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01-1.10(50℃),趁熱加入0.2%至2.0%的絮凝劑,過濾去除沉淀,濾液用濃鹽酸調(diào)節(jié)濃縮液pH值至酸性,再加入氯化鈉,趁熱溶解,氯化鈉加入量為濃縮液重量的16%至20%,冷庫靜置24-48小時,過濾,收集沉淀,減壓干燥,即得黃連、黃柏總生物堿。②黃芩、梔子加水回流2-3次,每次加水15-20倍于藥材重量,回流90-120分鐘/次,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01-1.10(50℃),濃縮液通過D101型大孔吸附樹脂柱,先用水沖洗樹脂柱至水洗液近無色,再用45%至75%的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回收至干,得黃芩總黃酮和梔子總苷。③將上述黃連、黃柏總生物堿,黃芩總黃酮和梔子總苷混合均勻,打粉即得。
5.如權(quán)利要求1至4所述的藥用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9∶6∶6∶9稱取黃連、黃柏、黃芩、梔子。①黃連、黃柏,打粗粉,加適量50%的乙醇浸泡,加12倍藥材重量的50%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90min,過濾,合并回流提取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05(50℃),趁熱加入0.5%的絮凝劑,過濾去除沉淀,濾液用濃鹽酸調(diào)節(jié)濃縮液pH值至1,再加入氯化鈉,趁熱溶解,氯化鈉加入量為濃縮液重量的18%,冷庫靜置24小時,過濾,收集沉淀,減壓干燥,即得黃連、黃柏總生物堿。②黃芩、梔子加水回流3次,每次加水20倍于藥材重量,回流90分鐘/次,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05(50℃),濃縮液通過D101型大孔吸附樹脂柱,先用水沖洗樹脂柱至水洗液近無色,再用50%的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回收至干,得黃芩總黃酮和梔子總苷。③將上述黃連、黃柏總生物堿,黃芩總黃酮和梔子總苷混合均勻,打粉即得。
6.如權(quán)利1至5所述的藥用組合物,可用于治療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的藥物中。
7.如權(quán)利1至5所述的藥用組合物,其特征在于還可以以該組合物為主要成分與適量藥用載體混合均勻,制成臨床上可接受的藥用制劑。
8.如權(quán)利要求1至5所述的以藥用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以以該組合物為主要成分制成的藥用劑型為片劑,軟、硬膠囊劑,顆粒劑,混懸劑,滴丸劑,口服液體制劑,緩、控釋制劑,注射劑、氣霧劑或皮下給藥劑型當中的一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的新的藥用組合物,具體是涉及一種從黃連、黃柏、黃芩、梔子四味中藥材中提取的總生物堿、總黃酮、總苷的組合物及其制法,用于治療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
文檔編號A61P25/00GK1669570SQ200410014360
公開日2005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4年3月19日
發(fā)明者丁永芳, 李建英 申請人:丁永芳, 李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