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所致發(fā)熱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所引起的發(fā)熱不退的藥物,具體說是以中草藥為原料按照一定工藝制備而成的藥物。屬于中藥領域。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為世界醫(yī)務界稱之為摧殘人類生命的四大疑難病之一,國內外有關資料報導,每年該病的發(fā)病率以較大幅度在迅猛遞增,對人類的威脅不亞于癌癥和艾滋病。在美國的羅契斯特、加利福尼亞等地區(qū),在其親族中的發(fā)病率高達0.4-5%,高出一般人群的數(shù)百倍。黑人的發(fā)病率三倍于一般人群,在15-45的黑人婦女中,每245人有一人患紅斑狼瘡,尤多見于15-25歲的青年女性。在未使用皮質激素治療前,本病死亡率很高,二年內80%的病人死于本病,近年來由于診斷技術的進步和運用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左旋咪唑、抗病毒藥物、抗淋巴細胞球蛋白胸腺激素以及中草藥的運用,本病死亡率正在逐步下降,目前10年內最好的存活率已達80-85%。雖有改觀,但是,仍有部分病人因各種因素死于本病的心、腎、腦等實質器官損害與合并癥,目前國內外使用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給病人帶來了潛在的感染及過渡使用此類藥物抑制了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破壞了機體平衡,使患者不是因紅斑狼瘡致病,就是因藥物的副作用而致死。臨床上,紅斑狼瘡疾病經(jīng)常引起發(fā)熱不退,而使用常規(guī)的退熱藥物難以奏效,給病人帶來很大的痛苦。
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效治療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所致發(fā)熱的藥物。
本發(fā)明的藥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草藥按照一定工藝制備而成荊芥10-12防風10-12葛根10-15柴胡10-15生地20-30羚羊角 8-12羌活12-18
秦艽10-15金銀花 20-30連翹10-15牛黃2-4寒水石 15-25威靈仙 8-15熊膽1-1.8赤芍10-15升麻10-15桔梗6-10甘草6-10本發(fā)明藥物優(yōu)選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制備而成荊芥11防風11葛根13柴胡13生地25羚羊角 10羌活15秦艽12金銀花 25連翹13牛黃3寒水石 20威靈仙 10熊膽1.5赤芍12升麻12桔梗7甘草7本發(fā)明的上述原料藥物當中,牛黃優(yōu)選使用天然牛黃,也可以使用人工牛黃代替。羚羊角可以使用水牛角代替。
本發(fā)明藥物按照常規(guī)工藝可以制備成臨床上常用的藥物劑型,優(yōu)選沖劑。
本發(fā)明藥物按照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組方,方中荊芥、防風、羌活辛溫發(fā)表散風、勝濕止痛,秦艽、葛根、柴胡辛寒疏散、解肌退熱、祛風濕,金銀花、連翹、升麻清熱解毒、疏風散熱,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羚羊角、熊膽、人工牛黃、寒水石清熱解毒、平肝息風,桔梗宣肺利咽,可為諸藥舟楫,載藥上浮,能引苦泄而下,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外散風寒,諸風寒濕邪從肌表而解,內清諸熱、毒、瘀從小便而出,諸熱皆除。以上述組方制備的藥物能使皮膚血管擴張,促進散熱,并能使呼吸運動加強,增加水分排出而使體溫下降。本發(fā)明藥物中含總揮發(fā)油者俱多,總揮發(fā)油中的丁香酚、己酸、γ-十一酸、內脂和對一甲氧基苯二酮是其解熱的有效成分。組合物通過透表泄熱達到退熱的目的,可用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所引起的諸多發(fā)熱癥。運用辛溫、辛涼的透表藥與清熱解毒育陰清熱之品合用對熱毒內蘊、外感六淫之邪而造成的發(fā)熱癥亦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實施例按照如下組成選取原料荊芥11防風11葛根13柴胡13生地25羚羊角 10羌活15秦艽12金銀花 25連翹13人工牛黃3寒水石 20威靈仙 10熊膽1.5赤芍12升麻12桔梗7甘草7
將上述藥物當中的羚羊角、人工牛黃分別粉碎為粉末,備用,余藥用4倍量水按照常規(guī)工藝煎煮三次,濾過,取濾液濃縮,加2倍量95%乙醇沉淀,靜置24小時,取上清液濃縮至浸膏,然后將上述各藥混勻,干燥,粉碎,制成沖劑。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所致發(fā)熱的藥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制備而成荊芥10-12防風10-12葛根10-15柴胡10-15生地20-30羚羊角 8-12羌活12-18秦艽10-15金銀花 20-30連翹10-15牛黃2-4寒水石 15-25威靈仙 8-15熊膽1-1.8赤芍10-15升麻10-15桔梗6-10甘草6-10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制備而成荊芥11防風11葛根13柴胡13生地25羚羊角 10羌活15秦艽12金銀花 25連翹13牛黃3寒水石 20威靈仙 10熊膽1.5赤芍12升麻12桔梗7甘草7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的劑型是沖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所引致發(fā)熱不退的藥物,該藥物由荊芥、防風、葛根、柴胡、生地、羚羊角、羌活、秦艽、金銀花、連翹、牛黃、寒水石、威靈仙、熊膽、赤芍、升麻、桔梗、甘草等中藥制備而成??捎糜谥委熛到y(tǒng)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所引起的諸多發(fā)熱癥。
文檔編號A61P43/00GK1310012SQ01104490
公開日2001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2月27日
發(fā)明者丁叢禮, 丁贏 申請人:丁叢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