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粘膜潰瘍病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來自植物礦物質(zhì)的材料的醫(yī)用藥品技術領域。
包皮龜頭潰瘍多是由于包皮腔內(nèi)不潔感染、藥物過敏、強行翻轉、性交過于猛烈、超力的手淫戲耍、洗滌時的挫傷等原因所致,占泌尿科、男性科門診病人的5.8%,實屬一常見病?;疾『蟮膭×彝刺?,久治不愈,常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目前治療該病的藥物有口服抗生素、抗菌素研粉外涂,紅霉素眼膏局部涂抹,日舒安、潔爾陰浸泡洗,龍膽紫局部涂擦,亦有用膚輕松、達可寧霜等方法治療,但這些藥物及方法雖效尚可,但愈時為長,痛疼時久,直接影響到工作、學習和生活。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粘膜潰瘍病的中藥制劑,具有安全可靠、治愈快速、藥到痛止、標本兼治、無毒副作用等特點,尤其對于治療包皮龜頭潰瘍療效顯著,也可用于治療口腔潰瘍、口瘡、胃潰瘍及宮頸糜爛等粘膜潰瘍病。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治療粘膜潰瘍病的中藥制劑,是按以下生藥重量配比用中藥制劑方法制成的以粉劑為基料的中藥制劑冰片1份,五倍子3-10份,炙石膏1-5份,朱砂1.5-7份。
中藥生藥重量份數(shù)配比較佳為冰片1份,五倍子5-8份,炙石膏2-4份,朱砂2-6份。
粉劑為基料的中藥制劑可為藥粉。
粉劑為基料的中藥制劑也可為將上述配伍生藥按配比量混均制成粉劑,傾入基質(zhì)羧甲基纖維素糊中,均勻攪拌,攤于平板上制成藥膜。
粉劑為基料的中藥制劑也可為膠囊制劑等。
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包皮龜頭潰瘍”病機屬于祖國醫(yī)學濕熱下注范疇、因瘀血凝滯、經(jīng)絡受阻、氣血不足,肌肉失去滋養(yǎng)破潰而成,另因稟性不耐,內(nèi)服藥物過敏所致(稱“中藥毒”),再因外感風熱之邪,心腎不交下注而致病。西醫(yī)則認為本病發(fā)生于局部不潔被感染、藥物過敏(磺胺類藥物較多見),及外來因素引起。其他粘膜潰瘍病也均因瘀血凝滯、經(jīng)絡受阻、氣血不足、肌肉推動滋養(yǎng)破潰而成。發(fā)明人根據(jù)中醫(yī)理論,經(jīng)過潛心研究,科學篩選配方而制成。
本發(fā)明藥粉藥膜具有清熱解毒、潤膚生肌、消腫散瘀、止痛防腐之功效,同時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治愈快速、藥到痛止、標本兼治、無毒副作用等特點,尤其治療包皮龜頭、潰瘍療效顯著,也可用于治療口腔潰瘍、口瘡、胃潰瘍、宮頸糜爛等粘膜潰瘍。
以下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但并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將處方中的朱砂、石膏、五倍子研以極細粉末(90目)混均,而后置入配比量的冰片混均,制成藥粉,將藥粉置于基質(zhì)羧甲基纖維素糊中,制成藥膜即得。各生藥重量份數(shù)配比如下表 注原藥可從中藥店購來即可,也可用常規(guī)中藥炮制法炮制后制得。
用本發(fā)明治療包皮龜頭潰瘍,某一省醫(yī)院臨床療效觀察結果如下臨床資料1治療組108例,年齡在21-58歲,平均29歲,發(fā)病長者11天,短者2天,平均5天。細菌學檢查結果21例接受分泌物培養(yǎng),結果,表皮葡萄球菌19例,D-群鏈球菌11例,白色葡萄球菌4例,類白喉桿菌5例(有者為混合性細菌感染)。
治療方法在使用藥膜時停用其它治療藥物,暴露包皮龜頭潰瘍面,冷開水洗凈,并擦干,選用藥粉或藥膜直接涂或貼于潰瘍面上,完全敷蓋潰瘍面為準,后將包皮復位或紗布包裹,每日更換一次。
療效判定治愈用藥粉藥膜七日內(nèi)潰瘍面全愈,不留疤痕及功能障礙;好轉用藥粉藥膜七日仍遺留0.2×0.2cm的潰瘍面未愈。無效用藥粉藥膜后同用藥粉藥膜前無變化。
結果七日內(nèi)包皮龜頭潰瘍?nèi)?08例,治愈率為100%。
臨床資料2治療組100例,對照組冰硼散50例,治療與觀察方法略。
結果治療組七日治愈率為100%,冰硼散組七日冶愈25例(50%)。有效14例(28%)。好轉4例(8%),無效7例(14%),總有效率為86%。
臨床資料3本組觀察180例病人隨機分成藥粉組120例,與藥膜組60例。
治療與觀察方法略。
結果兩種劑型療效均極為顯著,藥粉組120例,7日有效治愈率達99%以上,藥膜組60例,7日有效治愈率達99%以上。以上兩組在療效上無差別,均具有治愈快,止痛效果顯著,無痛苦、無刺激、無毒副反應等特點。
治療口腔潰瘍80例,治愈率99%。
治療宮頸糜爛(將膠囊置于子宮中20天),治療110例,治愈率91%以上。
治療胃潰瘍膠囊20天,一日3次,一次3-5粒,治療97例,治愈率90%以上(治療與觀察略)。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粘膜潰瘍病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是按以下生藥重量配比用中藥制劑方法制成的以粉劑為基料的中藥制劑冰片1份,五倍子3-10份,炙石膏1-5份,朱砂1.5-7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劑,其特征在于中藥生藥重量份數(shù)配比為冰片1份,五倍子5-8份,炙石膏2-4份,朱砂2-6份。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劑,其特征在于粉劑為基料的中藥制劑為藥粉。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劑,其特征在于粉劑為基料的中藥制劑為將上述配伍生藥按配比量混均制成粉劑,傾入基質(zhì)羧甲基纖維素糊中,均勻攪拌,攤于平板上制成藥膜。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劑,其特征在于粉劑為基料的中藥制劑為膠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粘膜潰瘍病的中藥制劑,它是按以下生藥重量份數(shù)配比用中藥制劑方法制成的以粉劑為基料的中藥制劑,冰片1份,五倍子3—10份,炙石膏1—5份,朱砂1.5—7份。該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潤膚生肌、消腫散瘀、止痛防腐之功效,及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治愈快速、消炎止痛、標本兼治、無毒副作用等特點。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包皮龜頭潰瘍的特效藥物,七日治愈率達99.5%以上。也可用于治療口腔潰瘍、口瘡、胃潰瘍及宮頸糜爛等癥。
文檔編號A61P1/02GK1279962SQ0010845
公開日2001年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0年5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5月26日
發(fā)明者穆永森 申請人:穆永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