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哺乳內衣,特別涉及一種哺乳期內衣。
背景技術:
母乳喂養(yǎng)是嬰兒期最理想的喂養(yǎng)方式,也是促進嬰兒體格、智力與人格健全發(fā)育成長的重要因素,母乳喂養(yǎng)的優(yōu)越性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認,同時也備受產婦們的關注,中國平均母乳喂養(yǎng)率與國際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國內的乳業(yè)頻頻出現(xiàn)問題,因此,對于新生兒的母乳喂養(yǎng)更應該受到產婦們的重視。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文明程度不斷提高,文胸是每個女性必戴的內衣服飾,通常的文胸設計的越來越精巧,樣式都很漂亮,功能也繁多。考慮到哺乳期的婦女需要隨時隨地給寶寶喂奶,目前有專門針對哺乳期婦女設計的哺乳文胸,但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目前市面上的哺乳文胸還至少存在著以下幾點缺陷:
1)經常抱養(yǎng)幼兒進行喂養(yǎng),時間長久后肩部容易疲勞,給產婦們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
2)哺乳期的婦女,由于缺乏哺乳經驗、乳頭短小或凹陷畸形,乳汁分泌多,乳頭皮膚細嫩,加之產后身體虛弱,機體免疫力下降和哺乳姿勢不正確,乳頭易發(fā)生皸裂,乳頭與罩杯內側的摩擦或者碰撞會加重乳頭皸裂的嚴重程度,且容易造成乳頭皸裂處的感染,最終會導致乳腺膿腫,自行破潰或須行膿腫切開引流術進行治療的結局,這不僅給產婦身心帶來了痛苦和創(chuàng)傷,還直接影響哺乳嬰兒的母乳喂養(yǎng);
3)缺乏對乳房的支撐和扶托,長期使用仍然會造成乳房的明顯下垂,尤其是在工作、走路等乳房震蕩厲害的情況下,下垂就越明顯;
4)在哺乳時,腹部和腰部容易受涼,對產后婦女本就虛弱的身體造成傷害;
因此,研發(fā)一種實用性強,且多功能性的哺乳期內衣已成為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提供一種哺乳期內衣,內衣中的第一罩杯和第二罩杯的上端邊沿采用高彈橡皮筋縫制,下端邊沿采用拉鏈連接,開合方式多樣,方便喂奶,第一肩帶和第二肩帶中段的內表面上設有一個或多個柔性肩墊,對肩部進行按摩,以防喂奶時間長,肩部不適。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哺乳期內衣,該哺乳內衣包括前側、后側、第一肩帶、第二肩帶、側邊、下沿以及護圍,其特征在于:
哺乳內衣的兩個側邊上均設置有側邊扣件,哺乳內衣的前側和后側通過兩個側邊的側邊扣件相連接,通過側邊扣件進行松緊調節(jié);
哺乳期內衣的前側包括第一罩杯和第二罩杯,兩個罩杯之間是鄰接區(qū),第一肩帶從后側延伸至第一罩杯,第二肩帶從后側延伸至第二罩杯,第一肩帶和第二肩帶上均設有用于調節(jié)長短的長度調節(jié)件,第一罩杯和第二罩杯分別通過罩杯釋放扣件連接至第一肩帶和第二肩帶,其中罩杯釋放扣件能夠使第一罩杯和第二罩杯在頂部處釋放;
在第一罩杯和第二罩杯的下側邊緣分別設置有支撐體,支撐體為從支撐體緩沖件中延伸的凸起部分,支撐體可拆裝的包含在內衣前側的管道中;
第一肩帶和第二肩帶均通過y型連接帶與前側相連,y型連接帶的兩個分叉通過設置在前側的鉤扣閉合件與前側連接,通過將兩個分叉分別與設置在前側不同位置處的鉤扣閉合件連接,改變兩個分叉之間的開合角度,在y型連接帶和罩杯內側之間設置有乳墊,乳墊中心位置有內凹的空腔,罩杯與前側通過拉鏈相連接,拉鏈沿著支撐體設置,通過拉開拉鏈從下方釋放罩杯;
前側和后側的下方設置有下沿,在前側下沿的下方設置有護圍。
進一步地,乳墊本體依次由無紡布層、吸水層、防水層疊加組成,吸水層由適于吸收奶液功能的聚合材料制成,防水層由具有隔液透氣功能的紙塑復合薄膜制成,乳墊的外側面上設有3個背膠,乳墊的內側中間圓心處設置有內凹的空腔,圍繞空腔設置有三個吸水條,三個吸水條首尾相連形成三角形,該吸水條與吸水層相通,乳墊體的周邊邊緣上設置有向乳墊內側翻卷的卷邊,在吸水條與卷邊之間設置有阻水條,阻水條以空腔為圓心呈圓形。
進一步地,哺乳期內衣肩帶的內表面上設置的柔性肩墊,柔性肩墊的內側與肩部皮膚接觸,柔性肩墊的外側與肩帶的內側相接觸,柔性肩墊外側表面的上中下部分別設置有條形的魔術貼,柔性肩墊通過該魔術貼與肩帶的內側貼合,柔性肩墊的內側對稱設置有兩個圓形磁片,在圓形磁片的周圍設置有遠紅外環(huán)。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
1)該哺乳期內衣設置有直立棉層,直立棉層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排汗功能,避免汗液引起文胸變色發(fā)黃,使穿戴更為舒適,直立棉層的外側設置有海綿層,使文胸水洗后不易變形。
2)該哺乳期內衣的肩帶為寬肩帶設計,穿戴起來更為舒適,不會對肩部有壓迫感,肩帶中段的內表面上設有柔性肩墊,柔性肩墊表面上設有多個磁片以及遠紅外袋,能夠有效促進血液循環(huán),以防喂奶時間長,肩部不適,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多功能性。
3)該哺乳期內衣結構簡單,設計巧妙,且具有多種人性化設計,非常便于哺乳期婦女佩戴,內衣上設置有y型連接帶,能夠對乳頭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y型連接帶與罩杯內側之間設置有可更換的乳墊,可以減少乳頭與罩杯內側的摩擦或者碰撞,乳墊的使用還可以解決婦女喂奶時乳汁泄漏不衛(wèi)生的缺陷,還能夠保持乳房部位的干燥,給哺乳期的女性帶來全方位的保護。
4)該哺乳期內衣下部設計有護圍,能避免產婦在喂奶時的腹部和腰部受涼,以防喂奶時間長,腹部和腰部受涼不適。
附圖說明
圖1是哺乳期內衣的正視圖;
圖2是哺乳期內衣的后視圖;
圖3是哺乳期內衣的頂視圖;
圖4是哺乳期內衣的側面剖視圖;
圖5是哺乳期內衣的立體圖;
圖6-a至6-c是哺乳期內衣中乳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7-a至7-b是哺乳期內衣的肩帶上設置的柔性肩墊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哺乳內衣、2-第一肩帶、3-第二肩帶、4-罩杯釋放扣件、5-y型連接帶、6-鄰接區(qū)、7-第一罩杯、8-第二罩杯、9-側邊、10-前側、11-下沿、12-護圍、13、14-支撐體、15-長度調節(jié)件、16-后側、17-側邊扣件、18-乳墊、19-支撐體緩沖件、20-拉鏈、21-卷邊、22-阻水條、23-背膠、24-空腔、25-吸水條、26-魔術貼、27-磁片、28-遠紅外環(huán)、29-柔性肩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
哺乳期內衣的正視圖、后視圖、頂視圖分別如圖1、2、3所示。哺乳內衣1包括前側10、后側16、第一肩帶2、第二肩帶3、側邊9、下沿11以及護圍12。
哺乳內衣的兩個側邊9上均設置有側邊扣件17,側邊扣件為兩個部分的排鉤設備或者排扣設備,也可以形成為鉤環(huán)緊固件、鉤扣閉合件、紐扣或者類似的可釋放的鎖固裝置,哺乳內衣的前側和后側通過兩個側邊的側邊扣件相連接。使用者可以根據穿戴舒適的需要,同時或者單獨調節(jié)一側的側邊扣件,實現(xiàn)哺乳內衣松緊程度的靈活調節(jié)。
哺乳期內衣的前側包括第一罩杯7和第二罩杯8,兩個罩杯之間是鄰接區(qū)6,第一肩帶2從后側延伸至第一罩杯,第二肩帶3從后側延伸至第二罩杯,第一肩帶和第二肩帶上均設有用于調節(jié)長短的長度調節(jié)件15,第一肩帶和第二肩帶均通過y型連接帶與前側相連,y型連接帶的兩個分叉501、502通過設置在前側的鉤扣閉合件與前側連接(未示出),產婦的乳頭可以從兩個分叉之間的區(qū)域伸出,可以通過將兩個分叉分別與設置在前側不同位置處的鉤扣閉合件連接,改變兩個分叉之間的開合角度,從而適應不同產婦乳頭位置、大小以及形狀不同的需求,通過兩個分叉能夠對乳頭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減少乳頭在罩杯內部的運動,降低乳頭因摩擦或者碰撞造成破損的可能性。
第一罩杯7和第二罩杯8分別通過罩杯釋放扣件4連接至第一肩帶2和第二肩帶3,其中罩杯釋放扣件4能夠使第一罩杯7和第二罩杯8在頂部處可釋放,然后翻下來以將乳房露出來給孩子喂奶。在第一罩杯和第二罩杯的下側邊緣分別設置有支撐體13、14。前側和后側的下方設置有下沿11,在前側的下沿下方設置有護圍12,通過設置護圍,能夠避免產婦在喂奶時的腹部和腰部受涼,以防喂奶時間長,腹部和腰部受涼不適。
哺乳期內衣的側面剖視圖如圖4所示,該圖示以第一罩杯側為示例,第二罩杯側的側面剖視圖與此相同。圖中包括罩杯釋放扣件4、y型連接帶5、第一罩杯7、支撐體13、乳墊18、支撐體緩沖件19、拉鏈20。第一罩杯通過罩杯釋放扣件與肩帶(未示出)連接,在y型連接帶和第一罩杯內側之間設置有乳墊,乳墊中心位置有一內凹的空腔,乳頭從y型連接帶的兩個分叉之間伸出(未示出)進入空腔中,y型連接帶的兩個分叉分別與設置在前側不同位置處的鉤扣閉合件連接(未示出),第一罩杯與前側通過拉鏈相連接,拉鏈沿著支撐體13進行設置,通過拉開拉鏈可以從下方釋放第一罩杯,然后翻開第一罩杯將乳房露出來給孩子喂奶。這樣設計的優(yōu)點在于:1)從下方翻開可以減少乳房暴露的面積,翻開的罩杯可以形成一定的遮擋,為給孩子喂奶帶來了方便;2)通過拉鏈可以靈活的控制開口的大??;3)拉鏈本身具有一定的支撐作用,有助于防止乳房下垂,起到一定的塑型功效;4)通過拉鏈和罩杯釋放扣件相結合,可以卸下整個罩杯,方便對罩杯進行單獨的清洗。
支撐體13被制成從大致為扁平的支撐體緩沖件19中延伸的凸起部分,支撐體可以由例如鋁、鐵或者不銹鋼的金屬制成,或者其可以由某種固塑性材料制成。支撐體穿過延伸出凸起部分的支撐體緩沖件19的側邊可拆裝地包含在哺乳期內衣的前側中(未示出),支撐體緩沖件位于罩杯下沿的內衣前側與支撐體之間,例如,通過將其插入與哺乳期內衣的前側形成為一體的管道中,或者附接至哺乳期內衣的前側的管道中。支撐體的截面成圓形,支撐體的截面沿其整個長度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可以在尺寸和/或者形狀上有變化以局部提供更多的支撐。這樣設計的優(yōu)點在于:1)通過調整支撐體在管道中的位置,可以根據需要調整支撐的范圍和角度;2)通過將支撐體取出能夠方便哺乳期內衣的清洗和收納。
哺乳期內衣的立體圖如圖5所示。該內衣的第一罩杯和第二罩杯可以通過罩杯釋放扣件和拉鏈(未示出)進行獨立拆裝,使用和清洗方面,滿足多樣話的使用需求。哺乳期內衣側邊的側邊扣件可用于分別調節(jié)左右兩側的松緊程度,穿著舒適。前側下沿下方設置的護圍能夠避免產婦在喂奶時的腹部和腰部受涼,以防喂奶時間長,腹部和腰部受涼不適。
哺乳期內衣中乳墊的結構如圖6-a至6-c所示。圖6-a示出了乳墊的內側,圖6-b示出了乳墊的外側,圖6-c示出了乳墊側面的剖視圖。乳墊本體依次由無紡布層、吸水層、防水層疊加組成,吸水層由適于吸收奶液功能的聚合材料制成,防水層由具有隔液透氣功能的紙塑復合薄膜制成。乳墊在使用時接近球面形或圓錐形,與人體乳房呈貼合狀態(tài),從而確保吸水效果。乳墊的外側面上設有3個背膠23,以便于粘貼在使用者的胸罩內側。
在圖6-a中,乳墊的中間圓心處設置有內凹的空腔24,該空腔用于容納乳頭,圍繞著空腔24設置有三個吸水條25,三個吸水條首尾相連形成三角形,該吸水條與吸水層相通,乳墊體的周邊邊緣上設置有向乳墊內側翻卷的卷邊21,該卷邊可以有效的防止在使用過程中液體下漏,起到雙重防漏的效果,同時卷邊的設置還能起到對乳墊的固定作用。在吸水條與卷邊之間設置有阻水條22,阻水條以空腔為圓心呈圓形,用于阻止液體迅速下落,以使液體被吸水層在有限時間內充分吸收。
哺乳期內衣肩帶的內表面上設置的柔性肩墊如圖7-a至7-b所示。圖7-a為柔性肩墊的內側,與肩部皮膚接觸,圖7-b為柔性肩墊的外側,與該哺乳期內衣的第一肩帶或第二肩帶的內側相接觸。柔性肩墊外側表面的上中下部分別設置有條形的魔術貼26,該魔術貼26可以與肩帶的內側貼合,用戶可以根據需要將柔性肩墊貼在第一肩帶或第二肩帶的內側,還可以根據需要調整柔性肩墊貼在肩帶上的位置,由于魔術貼的使用,是的柔性肩墊的拆裝簡便、實用。柔性肩墊的內側對稱設置有兩個圓形磁片27,通過磁片還可對肩部進行磁場物理治療,能夠有效促進血液循環(huán),從而激活細胞組織、提高代謝機能。在圓形磁片的周圍設置有遠紅外環(huán)28,遠紅外環(huán)內的遠紅外微粉可吸收人體自身輻射的能量并直接發(fā)射遠紅外線光波,從而達到改善微循環(huán),增強肌體細胞活力,加強代謝作用。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發(fā)明還可以有其它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fā)明所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
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上述的實施例,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形而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和精神。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形屬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內,則本發(fā)明的意圖也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形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