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抗風傘傘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日常使用的傘具的部件,尤其涉及傘骨結構的改進,可應用于自動或手開的直骨傘或多折傘上。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為了防止傘骨在大風作用下折斷損壞,一些直骨傘或多折傘的傘骨上會設置有抗風結構,如在傘骨上拉設抗風彈簧,或者如果是玻璃纖維材質的傘骨,則設計成傘骨可向外翻的的形式等等,但是抗風彈簧的防風效果不佳,而讓傘骨向外翻的話,則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撐傘者被雨淋濕的情況,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抗風效果好且傘骨不會向外翻的抗風傘傘骨。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設計制造一種抗風傘傘骨,包括:用于支撐傘面的多組傘面支撐骨以及支撐所述傘面支撐骨的次骨。還包括抗風拉線和勾線;所述抗風拉線一端連接于所述傘面支撐骨的外端,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次骨上;所述勾線上端連接于所述傘面支撐骨中部,該勾線下端勾接所述抗風拉線。每組傘面支撐骨為一單根的主骨,所述次骨的外端連接于該主骨中部固設的中碟處。所述勾線上端連接于所述主骨上位于所述中碟內側固定套設的一個接頭處。
每組傘面支撐骨包括內側傘骨和尾骨,所述內側傘骨的兩端分別連接傘上巢和所述次骨中部,所述尾骨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次骨外端和抗風拉線外端。所述勾線上部連接于所述尾骨的內端。所述次骨上固定套接有一套管,該套管上設有開口朝內的開叉口,所述抗風拉線的內端打結后卡接于該開叉口處。所述勾線采用鋼線或塑膠線并通過鉚釘與所述傘面支撐骨可轉動地連接,該勾線底部繞過所述抗風拉線后向上彎折從而將該抗風拉線勾住。所述傘面支撐骨的外端開設有內小外大的穿線孔,所述抗風拉線穿過該穿線孔后打結固定。同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抗風傘傘骨通過抗風拉線將傘面支撐骨的末端拉住,可防止遇到大風的情況下傘骨向外彎折從而損壞,也可防止撐傘人被淋濕,結構簡單且非常好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抗風傘傘骨應用于直骨傘時的示意圖;[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抗風傘傘骨應用于多折傘時的示意圖;圖3為所述抗風拉線3與次骨2連接處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之最佳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如圖1或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抗風傘傘骨包括多組傘骨單元,圖中示出的是其中一組傘骨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其包括:用于支撐傘面的傘面支撐骨1、用于支撐該傘面支撐骨I的次骨2、拉桿7、抗風拉線3和勾線5。所述抗風拉線3 —端連接于所述傘面支撐骨I的外端,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次骨2上。所述勾線5上端連接于所述傘面支撐骨I中部,該勾線5下端勾接所述抗風拉線3。由此通過抗風拉線3將傘面支撐骨I往內拉緊,可以防止遇到大風天氣時傘骨向外翻,起到了很好的抗風作用。所述勾線5的作用是在收傘時將抗風拉線3拉起防止其下垂至傘布外,影響美觀并有可能掛住其它的物件。本實用新型的抗風傘傘骨可以應用于自動或手動的直骨傘或多折傘,下面以自動直骨傘和自動多折傘為例分別加以說明。如圖1所示的直骨傘的傘骨,每組傘骨單元的傘面支撐骨I為一單根的主骨,所述次骨2的外端連接于該主骨I中部固設的一個中碟13處,該主骨I內端與傘上巢61連接,所述次骨2的內端與傘中巢62連接,所述拉桿7內外兩端分別連接傘下巢63和次骨2中部。該主骨I上位于所述中碟13內側的位置固定套設有一個接頭15,所述勾線5可采用鋼線或者塑膠線,其上端通過鉚釘可轉動地連接于該接頭15處。所述次骨2在與拉桿7連接點的內側固定套接有一個套管21,如圖3所示,該套管21上設有開口朝內的開叉口 22,所述抗風拉線3的內端31打結后卡接于該開叉口 22處,裝配起來非常方便。所述傘面支撐骨I的外端固接有尾珠16,該尾珠16上開設有內小外大的穿線孔17,將所述抗風拉線3外端穿過該穿線孔后打結,即可將該抗風拉線3外端可靠地固定于尾珠16處。在開傘狀態(tài)下,所述抗風拉線3拉住主骨I的外端,因此,即使在大風作用下,傘骨也不會向外翻折,可最大限度地防止撐傘人被淋濕。而在收傘狀態(tài)下,所述勾線5的頂部定位點位置較高,因此該勾線5底部可將抗風拉線3的中部拉住,防止該抗風拉線3向下垂而露出傘布外,影響美觀且很容易掛住其他的物件。如圖2所示的多折傘的傘骨,每組傘骨單元的傘面支撐骨I由內至外依次包括內偵U傘骨11、牽引線8和尾骨12。所述內側傘骨11的兩端分別連接傘上巢61和所述次骨2中部,所述牽引線8兩端分別連接內側傘骨11外端和尾骨12內端,所述尾骨12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次骨2外端和抗風拉線3外端。同樣,所述次骨2內端連接傘中巢62,所述拉桿7內外兩端分別連接傘下巢63和次骨2中部。所述抗風拉線3兩端與次骨2和尾骨12的連接方法可采用上述直骨傘的方法,也可采用現(xiàn)有的其他連接方法。為了在收傘狀態(tài)下能將抗風拉線3中部向上拉,所述勾線5上部連接于傘面支撐骨I收傘時位置較高處,在本實施例中,該勾線5上部連接于所述尾骨12的內端接頭18處,同樣可采用鉚接的方法。當然,此處只是以兩折傘為例加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抗風傘傘骨還可以應用于三折、四折等晴雨傘上,此時,所述勾線5上部的連接位置應是傘面支撐骨I收傘時位置較高處。上述兩個實施例中,所述勾線5底部均是繞過所述抗風拉線3后向上彎折從而將該抗風拉線3勾住的,既可以彎折成U型,該U型底部勾住所述抗風拉線3,也可以是僅彎折成一小圈狀,使該抗風拉線3可自由穿過。只要是能將抗風拉線3拉住但又不影響該抗風拉線3的左右移動均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抗風傘傘骨,包括:用于支撐傘面的多組傘面支撐骨(I)以及支撐所述傘面支撐骨(I)的次骨(2);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抗風拉線(3)和勾線(5);所述抗風拉線(3) 一端連接于所述傘面支撐骨(I)的外端,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次骨(2 )上;所述勾線(5 )上端連接于所述傘面支撐骨(I)中部,該勾線(5)下端勾接所述抗風拉線(3)。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風傘傘骨,其特征在于:每組傘面支撐骨(I)為一單根的主骨,所述次骨(2)的外端連接于該主骨中部固設的中碟(13)處。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抗風傘傘骨,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線(5)上端連接于所述主骨上位于所述中碟(13)內側固定套設的一個接頭(15)處。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風傘傘骨,其特征在于:每組傘面支撐骨(I)包括內側傘骨(11)和尾骨(12),所述內側傘骨(11)的兩端分別連接傘上巢(61)和所述次骨(2)中部,所述尾骨(12)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次骨(2 )外端和抗風拉線(3 )外端。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抗風傘傘骨,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線(5)上部連接于所述尾骨(12)的內端。
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抗風傘傘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骨(2)上固定套接有一套管(21),該套管(21)上設有開口朝內的開叉口(22),所述抗風拉線(3)的內端打結后卡接于該開叉口(22)處。
7.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抗風傘傘骨,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線(5)采用鋼線或塑膠線并通過鉚釘與所述傘面支撐骨(I)可轉動地連接,該勾線(5)底部繞過所述抗風拉線(3)后向上彎折從而將該抗風拉線(3)勾住。
8.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抗風傘傘骨,其特征在于:所述傘面支撐骨(I)的外端開設有內小外大的穿線孔(17),所述抗風拉線(3)穿過該穿線孔后打結固定。
專利摘要一種抗風傘傘骨,包括用于支撐傘面的多組傘面支撐骨(1)、支撐所述傘面支撐骨(1)的次骨(2)、抗風拉線(3)和勾線(5);所述傘面支撐骨(1)的內端與傘上巢(61)連接,所述次骨(2)的內端與傘下巢(62)連接;所述抗風拉線(3)一端連接于所述傘面支撐骨(1)的外端,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次骨(2)上;所述勾線(5)上端連接于所述傘面支撐骨(1)中部,該勾線(5)下端勾接所述抗風拉線(3)。本實用新型的抗風傘傘骨抗風效果好而且不會往外翻折,方便好用。
文檔編號A45B25/22GK203152757SQ20132003065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22日
發(fā)明者黃自力 申請人:黃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