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呼吸保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職業(yè)安全防護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呼吸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粉塵是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微粒,國際標準化組織規(guī)定,粒徑小于75pm的懸浮物即為粉塵。粉塵危害引起的職業(yè)病室目前為止影響最嚴重的,其中對職工職業(yè)危害的影響是所有危害因素影響的85%以上。由于人們對待個人安全防護意識的增加和重視,中國市面上防顆粒物口罩也變的琳瑯滿目起來。其中,隨棄式口罩,由于其價格較低廉,使用和攜帶較為方便,成為了很多人的首選。但是,由于市面上隨棄式口罩的頭帶在面罩部上的位置不合理,所以導致現(xiàn)有的隨棄式口罩的佩戴舒適性和密封性較差。目前,市面上隨棄式面罩頭帶的選擇有很多種,TPU,橡膠類,滌綸乳膠織物,純織物。但是,有些橡膠類頭帶,為了防止材料在存放時相互粘合在一起,故會使用滑石粉。此滑石粉會對于一些使用人員,造成皮膚過敏;橡膠類頭帶會有一些刺鼻的氣味;橡膠類頭帶在佩戴前需要預拉伸,因為突然的大力拉伸,頭帶很容易斷裂;使用鐵釘或者鋼釘進行頭帶連接,釘或者鋼釘同樣會造成少部分人的皮膚過敏。如果使用純滌綸織物的頭帶,彈性欠佳;使用TPU頭帶,彈性雖然能夠達到需求,但是回彈效果欠佳,多次摘帶后,已無法保證產品的密封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佩戴舒適且密封性好的呼吸保護裝置。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呼吸保護裝置,包括:面罩部;頭帶部,與面罩部相連接,頭帶部包括第一頭帶和位于第一頭帶下方的第二頭帶,第一頭帶的端部形成與面罩部連接的第一連接部,第二頭帶的端部形成與面罩部連接的第二連接部,面罩部的左右兩側中每一側的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均呈銳角夾角a。進一步地,頭帶部的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均通過超聲波焊接結構與面罩部相連接。進一步地,頭帶部包括由氨綸制成的芯部以及包裹在芯部外的由滌綸制成的包裹層。進一步地,面罩部具有沿縱向延伸的對開折痕,面罩部被對開折痕分為第一主體面與第二主體面,其中,對開折痕具有弧形段,面罩部具有打開的第一狀態(tài)和沿對開折痕折疊的第二狀態(tài)。進一步地,45。彡a 彡 50。。進一步地,第一連接部的中心與第二連接部的中心之間的豎直距離為H1,其中,50mm ^ Hl ^ 55mm0[0013]進一步地,面罩部具有主體邊緣,對開折痕還包括第一折痕段,第一折痕段的第一端與主體邊緣相連接,第一連接部沿第一頭帶長度方向的軸線與第一折痕段的延長線的夾角為P,其中,30°彡P彡35°。進一步地,面罩部具有主體邊緣,對開折痕還包括第一折痕段,第一折痕段的第一端與主體邊緣相連接,第一連接部的中心與第一折痕段的第一端的距離為H2,其中,80mm < H2 < 85mm。進一步地,第一連接部的中心與第二連接部的水平距離為H3,其中,6mm < H3 < 8mm。進一步地,第一頭帶的長度為LI,第二頭帶的長度為L2,其中,285mm < LI < 300mm, 245mm < L2 < 255mm。進一步地,第一頭帶和第二頭帶的寬度均為W,其中,5mm ^ W ^ 9mm。應用本實用新型的呼吸保護裝置,呼吸保護裝置包括面罩部和頭帶部,頭帶部與面罩部相連接。其中,頭帶部包括第一頭帶和第二頭帶,第一頭帶的端部形成與面罩部連接的第一連接部,第二頭帶的端部形成與面罩部連接的第二連接部,面罩部的左右兩側中每一側的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均呈銳角夾角a。頭帶部可將面罩部與頭部固定,由于面罩部的左右兩側中每一側的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均呈銳角,可使得面罩部與面部貼合的更舒適且更緊密。本實用新型的呼吸保護裝置佩戴舒適且密封性好。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示出了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呼吸保護裝置的立體結構圖;圖2示出了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呼吸保護裝置的主視圖;以及圖3示出了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呼吸保護裝置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呼吸保護裝置。呼吸保護裝置包括:頭帶部10和面罩部20。頭帶部10與面罩部20相連接,頭帶部10包括第一頭帶11和位于第一頭帶11下方的第二頭帶12,第一頭帶11的端部形成與面罩部20連接的第一連接部111和第一連接部112,第二頭帶12的端部形成與面罩部20連接的第二連接部121和第二連接部122,面罩部20的左右兩側中每一側的第一連接部111和第二連接部121之間呈銳角夾角a,第一連接部112和第二連接部122之間呈銳角夾角a o`[0026]該呼吸保護裝置包括面罩部20和頭帶部10,頭帶部10與面罩部20相連接。其中,頭帶部10包括第一頭帶11和第二頭帶12,第一頭帶11的端部形成與面罩部20連接的第一連接部111和第一連接部112,第二頭帶12的端部形成與面罩部20連接的第二連接部121和第二連接部122,面罩部20的左右兩側中每一側的第一連接部111和第一連接部112分別與第二連接部121和第二連接部122之間均呈銳角夾角a。頭帶部10可將面罩部20與頭部固定,由于面罩部20的左右兩側中每一側的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均呈銳角,這樣設計可使得面罩部20與面部貼合的更舒適且更緊密。本實用新型的呼吸保護裝置佩戴舒適且密封性好。上述實施例中,第一頭帶11用于套在頭部,第二頭帶12用于套在脖頸處,在第一頭帶11和第二頭帶12的共同配合下,可將呼吸保護裝置的面罩部20緊貼在面部。面罩部20具有沿縱向延伸的對開折痕21,面罩部20被對開折痕21分為第一主體面23與第二主體面24。如圖2所示,第一頭帶11的兩端具有分別與第一主體面23和第二主體面24相連接的第一連接部111和第一連接部112。第二頭帶12的兩端具有分別與第一主體面23和第二主體面24相連接的第二連接部121和第二連接部122。其中,對開折痕21具有弧形段211,面罩部20具有打開的第一狀態(tài)和沿對開折痕21折疊的第二狀態(tài)。頭帶部10的第一連接部111、第二連接部112、第二連接部121和第二連接部122均通過超聲波焊接結構與面罩部20相連接。頭帶部10包括由氨綸制成的芯部以及包裹在芯部外的由滌綸制成的包裹層。其中,氨綸為彈性體部件,彈性極強。滌綸為包裹部分,無彈性。滌綸部分包裹住氨綸部分,減少氨綸的暴露,增加使用時間。人們在佩戴此頭帶時,是滌綸與人的皮膚相連接,也沒有刺鼻氣味,故沒有過敏現(xiàn)象。這樣制作的頭帶部10彈性很好且無需預拉伸就可直接使用。面罩部20可以選用無紡布制成,頭帶部10與無紡布制成的面罩部20之間的連接為超聲波焊接,與皮膚接觸的一面很光滑,不會產生過敏與摩擦。 如圖1至圖3所示,呼吸裝置包括具有對開折痕21的面罩部20和設置在面罩部20上的鼻夾30,面罩部20具有主體邊緣22。面罩部20用于遮擋面部,鼻夾30用于將部分面罩部20與鼻子緊貼,防止灰塵顆粒進入人體內。如圖3所示,第一連接部111沿第一頭帶11長度方向的軸線與第二連接部121沿第二頭帶12長度方向的軸線的夾角為a,其中,45° < a <50°。頭帶這樣的角度設計,可使得佩戴時無褶皺,即a的角度范圍為佩戴時無褶皺的角度范圍。第一連接部112沿第一頭帶11長度方向的軸線與第二連接部122沿第二頭帶12長度方向的軸線的夾角為a ’,其中,45°≤a ’≤50。。優(yōu)選地,a與a ’相等。第一連接部111的中心與第二連接部121的中心之間的豎直距離為H1,其中,50mm ^ Hl ^ 55mm。第一連接部112的中心與第二連接部122的中心之間的豎直距離為H1’,其中,50mm≤H1’≤55mm。優(yōu)選地,Hl與H1’相等。對開折痕21包括第一折痕段212和第二折痕段213,以及連接第一折痕段212和第二折痕段213的弧形段211。其中,第一折痕段212的第一端與主體邊緣22相連接,第一連接部111沿第一頭帶11長度方向的軸線與第一折痕段212的延長線的夾角為P,其中,30° < P <35°。第一連接部112沿第一頭帶11長度方向的軸線與第一折痕段212的延長線的夾角為P ’,其中,30°≤P ’≤35°。優(yōu)選地,P與P ’相等。第一折痕段212的第一端與主體邊緣22相連接,第一連接部111的中心與第一折痕段212的第一端的距離為H2,其中,80mm < H2 ( 85mm。第一連接部112的中心與第一折痕段212的第一端的距離為H2’,其中,80mm≤H2’≤85mm。優(yōu)選地,H2與H2’相等。[0037]第一連接部111的中心與第二連接部121的水平距離為H3,其中,6_彡H3彡8_。第一連接部112的中心與第二連接部122的水平距離為H3’,其中,6mm<H3’< 8mm。優(yōu)選地,H3與H3’相等。第一頭帶11的長度為LI,第二頭帶12的長度為L2,其中,285mm彡LI ( 300mm,245mm L2 ^ 255mm。這樣長度的設計,可增加佩戴者的舒適感。第一頭帶11和第二頭帶12的寬度均為W,其中,5mm< 9mm。在保證彈性較好的前提下,這樣的寬度設計還節(jié)約了材料成本。上述實施例中頭帶部10在面罩部20上的連接位置適宜,這樣的連接位置可使得佩戴的舒適性增加;面罩部20給兩頰壓力適中,包裹下巴不會過緊,可長時間佩;密封性好。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實施例實現(xiàn)了如下技術效果:1、佩戴舒適;
2、密封性好。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呼吸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罩部(20); 頭帶部(10),與所述面罩部(20)相連接,所述頭帶部(10)包括第一頭帶(11)和位于所述第一頭帶(11)下方的第二頭帶(12),所述第一頭帶(11)的端部形成與所述面罩部(20)連接的第一連接部(111,112),所述第二頭帶(12)的端部形成與所述面罩部(20)連接的第二連接部(121,122),所述面罩部(20)的左右兩側中每一側的所述第一連接部(111,112)與所述第二連接部(121,122)之間均呈銳角夾角a。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頭帶部(10)的第一連接部(111,112)和所述第二連接部(121,122)均通過超聲波焊接結構與所述面罩部(20)相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頭帶部(10)包括由氨綸制成的芯部以及包裹在所述芯部外的由滌綸制成的包裹層。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部(20)具有沿縱向延伸的對開折痕(21),所述面罩部(20)被所述對開折痕(21)分為第一主體面(23)與第二主體面(24),其中,所述對開折痕(21)具有弧形段(211),所述面罩部(20)具有打開的第一狀態(tài)和沿所述對開折痕(21)折疊的第二狀態(tài)。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45°< a <50°。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連接部(111,112)的中心與第二連接部(121,122)的中心之間的豎直距離為H1,其中,50mm ^ Hl ^ 55mm。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部(20)具有主體邊緣(22),所述對開折痕(21)還包括第一折痕段(212),所述第一折痕段(212)的第一端與所述主體邊緣(22)相連接, 所述第一連接部(111,112)沿所述第一頭帶(11)長度方向的軸線與所述第一折痕段(212)的延長線的夾角為P,其中,30° < P <35°。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部(20)具有主體邊緣(22),所述對開折痕(21)還包括第一折痕段(212),所述第一折痕段(212)的第一端與所述主體邊緣(22)相連接, 所述第一連接部(111,112)的中心與所述第一折痕段(212)的第一端的距離為H2,其中,80mm < H2 < 85mm。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連接部(111,112)的中心與所述第二連接部(121,122)的水平距離為H3,其中,6mm < H3 < 8mm。
10.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頭帶(11)的長度為LI,所述第二頭帶(12)的長度為L2,其中,285mm < LI < 300mm, 245mm < L2 < 255mm。
11.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頭帶(11)和所述第二頭帶(12)的寬度均為W,其中,5mm彡W彡9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呼吸保護裝置,包括面罩部;頭帶部,與面罩部相連接,頭帶部包括第一頭帶和位于第一頭帶下方的第二頭帶,第一頭帶的端部形成與面罩部連接的第一連接部,第二頭帶的端部形成與面罩部連接的第二連接部,面罩部的左右兩側中每一側的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均呈銳角夾角α。本實用新型的呼吸保護裝置的頭帶部可將面罩部與頭部固定,由于面罩部的左右兩側中每一側的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均呈銳角,可使得面罩部與面部貼合的更舒適且更緊密。本實用新型的呼吸保護裝置佩戴舒適且密封性好。
文檔編號A41D13/11GK203028180SQ201320023998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16日
發(fā)明者胡詠梅, 于海文, 亞歷山大·顧恩科, 孟澤婷 申請人:德爾格安全設備(中國)有限公司